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格式规范

合集下载

IEEE标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COMTRADE

IEEE标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COMTRADE

IEEE标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COMTRADEIEEE标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COMTRADE(2008-03-14 10:56:04)标签:杂谈分类:电气专业知识国内主要录波器数据的记录格式及IEEE的COMTRADE数据格式一、国内主要录波器数据的记录格式目前国内生产故障录波器的厂家多达20余家,而各种型号的录波器既没有统一的故障记录格式也不能完全满足电力部颁《220~550 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要求的录波器动态记录过程标准。

数据记录格式的不统一和不标准给事故后的故障分析和故障过程模拟再现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GLQ2型和WGL-12型是国内采用最多的两种微机故障录波器型号。

GLQ2型录波器数据文件长度固定,录波时间为4.2 s,采样频率为800 Hz,可同时记录16个模拟通道和16个数字通道。

数据文件的前32个字节用于记录录波时间、启动方式、启动通道、装置配置信息、录波顺序号、通道电抗值等信息。

从数据文件的第33个字节开始存放各个通道的采样值,每个通道的采样点为3 360个。

WGL-12型录波器数据文件长度根据暂态故障时间的长短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最大录波时间为10 min,最多可记录48路模拟通道和72路数字通道。

采样频率依据系统是否已进入稳态而分为1 000 Hz和200 Hz。

为了节约内存,分A、B、C、D、E 5个时间段进行数据记录:A时段:系统大扰动开始前的状态数据,直接记录每周20点的采样值,记录时间小于0.04s。

B时段:系统大扰动后初期的状态数据,直接记录每周20点的采样值,记录时间不小于0.1s。

C时段:系统大扰动后的中期状态数据,每周记录4个值,记录时间不小于0.1 s。

D时段:系统动态过程状态数据,每5周记录第1周的4个值,记录时间不小于1.9 s。

E时段:系统稳态过程状态数据,每50周记录第1周的4个值,记录时间不小于10 min。

二、 IEEE的COMTRADE数据格式(一)COMTRADE文件格式COMTRADE是IEEE标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iec标准语言

iec标准语言

iec标准语言IEC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旨在统一电气、电子和与之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

IEC标准的制定过程经过广泛的讨论和专家的评审,并且通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正式批准。

IEC标准是全球范围内通用的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技术规范和测试程序。

IEC标准语言是在IEC标准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

IEC标准的编写使用了简洁明了、准确规范、避免歧义的语言来表达标准的内容。

IEC标准语言的使用能够确保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使得标准的内容能够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IEC标准采用的是逻辑严谨、准确明确的语言,以确保标准的内容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

例如,在标准中经常使用数量词和限定词来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要求的具体数值。

此外,标准中还会使用定义、术语和解释来明确和阐述标准的内容。

通过使用这些语言工具,标准的内容能够被读者准确理解和实施。

IEC标准语言还包括了一些符号和术语的使用,这些符号和术语具有特定的意义,并且在标准中得到了明确的定义。

例如,在电气领域中,标准会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电气元件和电路的特性。

这些符号的使用能够大大简化标准的表达和解读,提高标准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IEC标准语言的使用也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的交流。

由于IEC标准是全球通用的标准,使用统一的语言能够避免因语言差异而造成的误解和争议,并且方便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IEC标准语言还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考框架,使得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检测和认证更加便捷和高效。

总之,IEC标准语言是一种准确明确、逻辑严谨的语言,能够确保标准的内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一致理解和应用。

它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工具,方便标准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并且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技术的交流。

IEC标准语言的使用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格式规范(CIM-E)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格式规范(CIM-E)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DataMarkupLanguageforElectricPowerSystem——ELanguage目录前言 (II)1范围 (1)2符号定义 (1)3基本语法 (1)4扩展语法 (4)附录A(参考性附录)E语言数据样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属性类型和量纲标准 (10)前言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以下简称“E语言”)是在IEC61970–301电力系统公用数据模型CIM(CommonInformationModel)的面向对象抽象基础上,针对CIM在以XML方式进行描述时的效率缺陷所制定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E语言的命名源于Easy(简单)、Efficiency(高效)、Electric-power(电力)3个英文词头,它将电力系统传统的面向关系的数据描述方式与面向对象的CIM相结合,既保留了面向关系方法的高效率,继承了其长期的研究成果,又吸收了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如类的继承性等),具有简洁、高效和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特点。

E语言是一种标记语言,具有标记语言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其所形成的实例数据是一种标记化的纯文本数据。

E语言通过少量标记符号和描述语法,可以简洁高效地描述电力系统各种简单和复杂数据模型,数据量越大则效率越高,而且E语言比XML更符合人们使用的自然习惯,计算机处理也更简单。

E语言与XML均一致地遵循CIM基础对象类,以E语言描述的电力系统模型与以XML 语言描述的电力系统模型可进行双向转换。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辛耀中、林峰、陶洪铸、倪斌、彭清卿、李毅松、石俊杰、崔恒志、苏大威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的语法和语义。

CIM-E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试行)

CIM-E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试行)

附件2:CIM/E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试行)1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调度机构,包括国调、各网调、省(市)调和地调。

电网模型数据拼接内容包括静态电网模型、设备参数、设备连接关系以及实时通信数据索引表。

2参考文件●DL/T 890.301-2004/IEC61970-301:2003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301篇:公共信息模型(CIM)基础●Q/GDW 215-2008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Q/GDW 216-2008 电网运行数据交换规范●Q/GDW 137-2006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用的电网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规范●电网设备通用模型命名规范(试行)3总体要求电网模型参数、运行数据原则上按照调度隶属关系进行源端维护,即省(市)调维护220kV电网模型参数,国调、网调维护500kV 以上电网模型参数,省(市)调以周期或变化传送方式,及时将最新220kV电网模型参数上传网调,网调结合500kV模型,进行模型拼接,形成完整的全网220kV以上电网模型,导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并下发省(市)调。

同时,国调和三华网调对各网调的导出模型文件进行拼接入库。

各电网调度中心同时维护本系统内电网设备模型对应的实时运行数据通信索引表,自动生成,减少维护工作量。

3.1电网模型拼接根据电网调度管辖权,具体边界可视情况确定。

边界设备一般定义为变压器或者交流线段3.2模型格式调度中心之间的模型交互采用CIM/E语言格式文件。

在交互过程中建议采用全模型,也可采用增量模型方式,如采用增量模型,需加强安全措施,确保每次增量模型正确,防止一次增量模型丢失造成模型混乱无法补救。

3.3设备命名各级调度中心需按《电网设备通用模型命名规范(试行)》,对各类设备进行规范化命名,老系统不支持规范命名的,导出模型时需进行名称转换,形成含路径的全名,设备全路径名为系统内唯一标识。

3.4模型的拆分与拼接接收地调模型后,应可根据边界定义规则对地调模型进行裁剪,如110kV以下、地刀等,具体规则根据省(市)上传模型情况以及应用需求讨论决定。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格式规范CIME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格式规范CIME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格式规范C I M E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Data Markup Language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E Language目录前言····································I I1 范围 (1)2 符号定义 (1)3 基本语法 (1)4 扩展语法 (4)附录A(参考性附录) E语言数据样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属性类型和量纲标准 (10)前言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以下简称“E语言”)是在IEC 61970–301电力系统公用数据模型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的面向对象抽象基础上,针对CIM在以XML方式进行描述时的效率缺陷所制定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E语言的命名源于Easy(简单)、Efficiency(高效)、Electric-power(电力)3个英文词头,它将电力系统传统的面向关系的数据描述方式与面向对象的CIM相结合,既保留了面向关系方法的高效率,继承了其长期的研究成果,又吸收了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如类的继承性等),具有简洁、高效和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特点。

E语言是一种标记语言,具有标记语言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其所形成的实例数据是一种标记化的纯文本数据。

E语言通过少量标记符号和描述语法,可以简洁高效地描述电力系统各种简单和复杂数据模型,数据量越大则效率越高,而且E语言比XML更符合人们使用的自然习惯,计算机处理也更简单。

500082248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通用技术规范

500082248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通用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配电自动化卷主站系统册)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通用技术规范(编号:500082248)配网自动化系统主站通用技术规范使用说明1. 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通用部分包括一般性技术条款,原则上不需要项目招标人(项目单位)填写,不能随意更改。

如通用部分相关条款确实需要改动,项目单位应填写《通用部分技术条款/技术参数变更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采购管理部门的公章及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经标书审查同意后,对通用部分的修改形成《技术通用部分条款变更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

3. 本标准规范的投标人应答部分主要包括: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产品部件列表、销售及运行业绩表、培训及到货需求一览表等内容,由投标人填写。

4. 本标准规范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5. 本规范将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做出修编,各使用单位注意查询最新版本,以免物资采购出现差错。

目次1 总则 (2)1.1 基本要求 (2)1.2 投标须知 (2)1.3 卖方职责 (2)2 技术规范要求 (2)2.1 使用环境条件 (2)2.2 工作条件 (2)2.3 标准和规范 (3)2.4 技术性能要求 (3)3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培训和验收 (19)3.1 技术服务 (19)3.2 设计联络 (20)3.3 培训 (21)3.5 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及试验仪器 (23)1总则1.1基本要求1.1.1投标人应提供国家或电力工业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系统检验报告。

1.1.2投标人应提供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或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测评机构出具的覆盖整个产品功能项的软件安全测评报告。

1.1.3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513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并提供检测报告。

1.1.4 投标系统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提供相关权利证明。

CIM-E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试行)

CIM-E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试行)

CIM-E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试行)附件2:CIM/E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试行)1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调度机构,包括国调、各网调、省(市)调和地调。

电网模型数据拼接内容包括静态电网模型、设备参数、设备连接关系以及实时通信数据索引表。

2参考文件●DL/T 890.301-2004/IEC61970-301:2003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301篇:公共信息模型(CIM)基础●Q/GDW 215-2008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Q/GDW 216-2008 电网运行数据交换规范●Q/GDW 137-2006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用的电网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规范●电网设备通用模型命名规范(试行)3总体要求电网模型参数、运行数据原则上按照调度隶属关系进行源端维护,即省(市)调维护220kV电网模型参数,国调、网调维护500kV 以上电网模型参数,省(市)调以周期或变化传送方式,及时将最新220kV电网模型参数上传网调,网调结合500kV模型,进行模型拼接,形成完整的全网220kV以上电网模型,导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并下发省(市)调。

同时,国调和三华网调对各网调的导出模型文件进行拼接入库。

各电网调度中心同时维护本系统内电网设备模型对应的实时运行数据通信索引表,自动生成,减少维护工作量。

3.1电网模型拼接根据电网调度管辖权,具体边界可视情况确定。

边界设备一般定义为变压器或者交流线段3.2模型格式调度中心之间的模型交互采用CIM/E语言格式文件。

在交互过程中建议采用全模型,也可采用增量模型方式,如采用增量模型,需加强安全措施,确保每次增量模型正确,防止一次增量模型丢失造成模型混乱无法补救。

3.3设备命名各级调度中心需按《电网设备通用模型命名规范(试行)》,对各类设备进行规范化命名,老系统不支持规范命名的,导出模型时需进行名称转换,形成含路径的全名,设备全路径名为系统内唯一标识。

电力系统大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格式要求规范(CIM-E)

电力系统大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格式要求规范(CIM-E)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Data Markup Language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E Language目录前言 (II)1 围 (1)2 符号定义 (1)3 基本语法 (1)4 扩展语法 (4)附录A(参考性附录)E语言数据样例 (8)附录B(规性附录)属性类型和量纲标准 (10)前言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以下简称“E语言”)是在IEC 61970–301电力系统公用数据模型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的面向对象抽象基础上,针对CIM在以XML方式进行描述时的效率缺陷所制定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E语言的命名源于Easy(简单)、Efficiency(高效)、Electric-power(电力)3个英文词头,它将电力系统传统的面向关系的数据描述方式与面向对象的CIM相结合,既保留了面向关系方法的高效率,继承了其长期的研究成果,又吸收了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如类的继承性等),具有简洁、高效和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特点。

E语言是一种标记语言,具有标记语言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其所形成的实例数据是一种标记化的纯文本数据。

E语言通过少量标记符号和描述语法,可以简洁高效地描述电力系统各种简单和复杂数据模型,数据量越大则效率越高,而且E语言比XML更符合人们使用的自然习惯,计算机处理也更简单。

E语言与XML均一致地遵循CIM基础对象类,以E语言描述的电力系统模型与以XML语言描述的电力系统模型可进行双向转换。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辛耀中、林峰、洪铸、倪斌、清卿、毅松、石俊杰、恒志、大威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1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的语法和语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编制情况
E语言规范的研究始于2005年4月调度系统数据整合工作,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调度系统数据整合总体框架》的附件《调度系统报表数据交换格式》发各网、省调征求意见,同年该研究成果就应用于调度日报表的交换,实现了国、网、省三级调度机构调度日报的自动交换汇总,成为E语言规范的雏形;随后E语言规范在调度机构部分网、省调电网运行数据交换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充实,补充了对象指针、属性继承、嵌套描述等内容,并于2006年5月以《电力系统数据模型描述语言E》发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
属性类型定义
在数据块头定义中,如果是横表式结构数据,可以为每个属性增加类型定义,此定义为可选。
类型定义行用百分号“%”引导,后面跟一空格及类型序列,与横表式结构属性序列一一对应,指明各属性的数据类型,数据类型长度不做限制。规定:i(int)表示整数类型,f(float)表示浮点数类型,s(string)表示字符串类型,p(pointer)表示指针类型,如图4所示。属性类型遵循附录B的规定。
E语言是一种标记语言,具有标记语言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其所形成的实例数据是一种标记化的纯文本数据。E语言通过少量标记符号和描述语法,可以简洁高效地描述电力系统各种简单和复杂数据模型,数据量越大则效率越高,而且E语言比XML更符合人们使用的自然习惯,计算机处理也更简单。
E语言与XML均一致地遵循CIM基础对象类,以E语言描述的电力系统模型与以XML语言描述的电力系统模型可进行双向转换。
图10属性别名使用举例
计算公式
E语言通过“FRAME”机制支持类似于Excel的公式计算。将整个E语言文本装载到FRAME中,其中每行用“行号”(阿拉伯数字1,2,…)标识,每个属性及对应的值用“列名”(大写英文字母A,B,C,…)标识。数据块中的数据项可以为公式的计算结果,用等号“=”引导,后跟数据项名及四则运算符号,必要时可用括号“()”。例如图11中,“=H5×E5”表示该数据项等于第5行属性H的值与第5行属性E的值之积。公式描述的语法基本等同于Excel。
如图5中,阳城变电站的*Line属性的值为“*45:48,67”,表示指针指向线路类Line的第45号到第48号对象以及第67号对象。如果某数据行不存在指向该类的指针,则对应数据项填0,且前面不带“*”号,如图5中由于三堡变电站没有发电机,相应数据项为0。
对于横表式结构,如果某指针属性只有少量数据行存在对应值(对象实例),则该属性称为“稀疏指针属性”。稀疏指针属性可以不在数据块头中定义,而是在具有稀疏指针属性值的数据行后另起一“指针行”以单独存放数据。指针行以“*”开头,后跟指向的类名、双冒号“::”及所指对象序号。指针行位于所属对象数据行之后,在下一个对象数据行之前。在两个对象数据行之间允许连续出现多个指针行。指针行可有效避免由于稀疏指针属性引起的存储浪费,提高存储效率,如图5所示。
图1E语言数据的横表式结构
图2E语言数据的单列式结构
图3E语言数据的多列式结构
注释
注释是E语言的可选部分,通过双斜杠“2006-04-0200’表示,用于连接层次结构的类或实体。用于实体的层次描述如:“华中.河南.郑州”;用于类及属性的层次描述如:“线路.阻抗”等。
4扩展语法
为保持E语言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定义下列扩展语法。
13
/@
属性别名行引导符
14
%
属性类型行引导符
15
$
属性量纲行引导符
16
:
属性限值行引导符,限值上下限定义,父类名缩写定义
17
*
指针引导符
18
空格
由一个或连续多个空格或制表符(Tab)组成
19

含空格的字符数据,前后加单引号
20
-
该项数据为空
21
,
对象的枚举
22
:=
无结构数据块定义
说明:以上符号均为英文半角符号。
序号
量纲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1
频率
赫兹
Hz
2
电压
千伏
kV
3
电流
安培
A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功功率
兆瓦
MW
5
无功功率
兆乏
MVar
6
电量
兆瓦时
MWh
7
容量
兆伏安
MVA
8
阻抗
欧姆
9
长度
千米
km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1.编写背景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以下简称“E语言”)是在IEC 61970-301电力系统公用数据模型(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的面向对象抽象基础上,针对CIM在以XML方式进行描述时的效率缺陷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电力系统数据建模语言。
E语言是一种标记语言,具有标记语言的基本特点和优点,其所形成的实例数据是一种标记化的纯文本数据。E语言通过少量的几个标记符号和描述语法,就可以简洁高效地描述电力系统各种简单和复杂数据模型。对于大量数据的描述,E语言效率比XML高得多,而且数据量越大则效率越高。对于少量数据的描述,E语言比XML效率稍高,但E语言更符合人类的自然习惯,计算机处理也更简单。
图7无结构数据描述机制
嵌套描述方式
嵌套是指在一类数据块内又包括其它类数据的描述方式,这种方式与XML非常相似。为了保持E语言的高效率,位于行首的特殊字符不变,后面可用空格“ ”和跳格“TAB”表示嵌套格式,如图8所示。该方式逻辑性较好,但效率较低,简洁性差。
图8嵌套描述方式
模板
E语言不仅可以描述数据内容,也可以用来对数据格式进行定义,即作为模板使用。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E语言规范
Data Markup Language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E Language

前言II
1 范围1
2 符号定义1
3 基本语法1
4 扩展语法4
附录A(参考性附录) E语言数据样例8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属性类型和量纲标准10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以下简称“E语言”)是在IEC 61970–301电力系统公用数据模型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的面向对象抽象基础上,针对CIM在以XML方式进行描述时的效率缺陷所制定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E语言主要适用于以文件方式描述和交换数据的应用场合。
本标准定义的E语言版本为。
2符号定义
序号
符号
定 义
1
<>
类起始符
2
</>
>
类结束符
3
<!
系统声明起始符
4
!>
系统声明结束符
5
@
数据块头引导符(横表式)
6
@@
数据块头引导符(单列式)
7
@#
数据块头引导符(多列式)
8
#
数据行引导符
9
名称连接符,父类与子类的连接符
E语言的模板功能类似于XML语言中的大纲(Schema)功能,主要用于描述数据类包含的属性列表及每个属性的名称、类型、长度、量纲和备注等相关信息。
E语言的模板功能一方面可以用于对数据内容进行格式定义,实现数据格式自描述,便于计算机编程实现;另一方面也便于今后属性的扩展。
图9模板使用举例
属性别名
为了适应某些属性名称的中英文双重命名或者多个系统属性命名不一致的情况,属性可以使用别名机制。属性别名主要适用于横表式结构,在其数据块头的标记单地址符@前增加反斜杠“/”,以“/@”标示,如图10所示。
E语言的命名源于Easy(简单)、Efficiency(高效)、Electric-power(电力)3个英文词头,它将电力系统传统的面向关系(设备)的数据描述方式与面向对象的CIM相结合,既保留了面向设备方法的高效率,继承了其长期的研究成果,又吸收了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如类的继承性等),具有简洁、高效和实用于电力系统的特点。
图6E语言继承机制使用举例
无结构数据描述
用冒号和等号“:=”表示,如图7所示。类或实体引导符尖括号内的<类名::实体名>退化为<数据块:=Free>,省略掉以“@”开头的属性描述行和以“#”开头的数据行,以及所有结构化描述机制,结束符</类名::实体名>退化为</数据块:=Free>。可描述任何数据,包括图形、图像、文字、程序等。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辛耀中、林峰、陶洪铸、倪斌、彭清卿、李毅松、石俊杰、崔恒志、苏大威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的语法和语义。
E语言的命名源于Easy(简单)、Efficiency(高效)、Electric-power(电力)3个英文词头,它将电力系统传统的面向关系的数据描述方式与面向对象的CIM相结合,既保留了面向关系方法的高效率,继承了其长期的研究成果,又吸收了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如类的继承性等),具有简洁、高效和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特点。
图5E语言对象指针
属性继承
可以在数据块起始标记和数据块头定义中使用属性继承。
可以在数据块起始标记的尖括号内列出若干个有继承关系的父类名,父类之间用空格分割,每个父类名后跟冒号“:”,冒号后跟一个单字母化的父类名缩写。
数据块头定义中可以引用上述定义,以继承父类的属性,该属性名前用父类名缩写加小数点“.”予以限定。例如在线路类Line的属性中,继承了区域类的某些属性I和J,如图6所示。这里仅继承了所用的属性,不是所有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