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为华西协和大学古物博物馆,由美国学者戴谦和(DenielsheetsDye)始筹建于1914年,是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该博物馆首开西南现代博物馆事业之先河,最早把西方近代博物馆的理论和模式介绍给西南的学术界,西南文博界之文物收藏、研究亦开端于此。

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今天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已成为国内大学博物馆中首屈一指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四万余件,丰富的馆藏因“综合性强、精品荟萃、地方特色浓郁、异彩纷呈”而享誉海内外。

华西科学考古的“洋先锋”

四川的古墓、石阙、摩崖,以及寺庙内的古代塑像和壁画,古朴的民俗,优美的山川,众多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着华西协和大学的外国教员们。

美国人丹尼尔·大安,来华后取名戴谦和,当地人很少叫得出他的英文名,而“戴洋人”的名号却人人皆知。1906年,少年戴谦和来到四川,不久后就能够自如地运用成都土语,将辫子叫“毛杆儿”,结婚叫“配亲”。戴谦和教授潜心于寻访巴蜀古迹,发掘遗址、古墓。在他的努力下,华西考古学渐放异彩。

葛维汉(D,C.Graham)教授则深入边区,足迹遍及苗、羌、藏、彝等民族聚居地,先后进行了14次夏日探险,广泛采购民族文物,使民族学标本成为系统的资料。

按当时中国政府的《采掘古物规则》、《古物保存法》,华西大学为一私立大学,采掘古物也不在许可之列。而且,确实有一些“贪婪”的“洋人”,采用盗窃和摧毁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但是从客观上,葛维汉、戴谦和等人的研究活动,在开辟西南考古学、西南民族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积累了有价值的成果。

揭开“三星堆”考古序幕“三星堆”的发现,始于月亮湾农民的偶然发现。1929年春,燕氏祖孙三人在自家挖出400余件古物。因当时坑挖得太深,燕家父子俩都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死亡。也许是为了“折财免灾”,除自留了部分外,燕家将大部分“意外之财”分送给了亲邻朋友。

当时,成都著名的金石鉴赏家龚熙台也从燕家购得4件“价值连城”的玉器。消息传出,立时在成都古董商中引起噪动。有些古董商为了赚钱,甚至制造赝品出售,致使“广汉玉器”鱼龙混杂,真假莫辨。

1931年6月,戴谦和、葛维汉等人先后赶赴广汉,在当地驻军陶宗伯旅长的协助下,对月亮湾遗址进行了考察,在征得县长罗雨苍及省政府教育厅的同意后,准备进行进一步的科

学发掘。

1934年3月初,罗雨苍以县政府的名义,邀请葛维汉率华西大学博物馆科学发掘队前来发掘遗址。为了防备土匪干扰发掘工作,罗县长派出80名士兵日夜保护发掘工作队和发掘现场。不过,发掘工作终因“邻近匪风甚炽”,只进行了10天便告结束,共获得各种玉、石、陶器600多件。

领导发掘者除葛维汉外,还有华西大学博物馆馆员林名均。事毕,当葛维汉、林名均将它们全部移送县政府过目时,罗县长慷慨地说:这些器物很有科学价值,把它们送给华西大学古物博物馆。

1934年,葛维汉整理出历史上第一份有关广汉古蜀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汉州发掘简报》,他写道:在四川古墓中发现的器物,大约为公元前1000年的时期,其先见卓识,令人惊讶与感叹!

而当时的中国学者、外国学者、中国普通老百姓、中国地方官员、地方军队将领,抱着对中华文明强烈的自信心和热烈向往之情,自觉地担负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义务,由此揭开了以后半个多世纪的三星堆考古序幕。

四川大学古物博物馆雏形

葛维汉、戴谦和率先在中国西部建立第一个博物馆,是华西博物考古的奠基人。1914年戴谦和在华大筹办博物部,1932年博物馆正式成立,葛维汉被任命为馆长(任期1932~1941年)。戴谦和是一位具有创造力的梦想家,葛维汉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收藏家,两个训练有素的人,配成黄金搭档,共同开发这座博物馆。当时博物馆有标本6000件,大量的古物,经科学的分类,向公众开放,每年前来参观者不少于6000人。

1941年郑德坤主持馆务,又聘请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骥教授、华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闻宥教授等共商馆务。

郑德坤,人称“四川考古学之父”,这位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博士,把博物馆建成了一个教育中心和收藏中心,他对馆藏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类,用图片的形式举办展览,介绍四川丰富多彩的文化。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以至当时援华助战的美军前来参观,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一道特别的风景。博物馆也因之名声大盛,被誉为成都当时的“重要名胜地之一”。

经数代中西学术人的收录,到1951年华大古物博物馆陈列的标本已达3万余件,收罗古物文物至1950年达3万余件。分为三大类:古物美术品、边民文物、西藏标本。古物上起史前石器,下迄明清金石书画,应有尽有。边民文物,包括羌、彝以及摩西、摆夷、开钦等民族器物、文物。西藏标本尤为丰富,曾有外国

报纸誉之“世界各博物馆之冠”。

欢迎推荐活动讨论,请先登录或注册






2008-05-25 20:46:43: Semester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所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校园内。1914年筹建,1919年正式成立。原名华西大学博物馆。1952年改名为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1984年改为现名。现藏文物4万余件,以西南少数民族文物、民俗文物、四川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唐代佛教石刻、历代名纸、四川陶瓷、明清书画及工艺美术文物最具特色。

该馆设有民族学陈列室,民俗学陈列室,书画陈列室,藏族艺术陈列室,革命文物陈列室,石刻艺术陈列室和研究室。该馆为中国西南考古学、民族学、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中心。


2008-05-25 20:47:00: Semester 四川大学博物馆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锦江河畔,位于四川大学内。筹建于1914年的四川大学博物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高等院校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4万余件。辟有石刻艺术陈列室、民俗学陈列室、书画艺术陈列室、道教历史文物陈列室和革命文物陈列室等展厅,展出文物2000余件。

1914年,美国学者戴谦和(D.S.Dye)教授创建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华西大学博物馆,其后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早在三、四十年代,华西大学博物馆就已成为一座规模较大、海内知名的博物馆,当时便有"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馆"之美誉。此后,先后更名为"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成为今天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博物馆之一。

建馆以来,先后已接待数十万计的海内外客人来馆参观,受到专家学者很高的评价。其中如郭沫若先生早在五十年代参观本馆时,就为本馆题辞称:"川大博物馆收藏颇为丰富,闻系积四十年之力而得此,殊非易易!望善于加以保管并加以有系统的研究,对中国文化史将有适当之贡献。"1995年7月,杨振宁博士来本馆参观时,也给本馆以高度评价,他在题辞中写道:"我十分高兴参观贵馆,你们收藏了许多精品,陈列方法也非常先进。世界大学博物馆中排名应在前十名之内。希望能捐到巨款,更充实收藏。"加拿大驻华大使葛汉先生参观结束后深有感慨地说:"贵馆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应该为有这样的博物馆而感到自豪!我回到北京后,要让所有来成都的大使馆官员都来这里参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