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文言文字词,翻译详解
江苏2012年高考文言文字词,翻译详解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聪明】,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当时年长而有德行的人】。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凭借】章献太后姻家【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亲戚。
王蒙正女儿是章献太后的侄媳。
章献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刘氏,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
摄政期间,去佞臣,用名臣,拒绝称制,完成宋政权从真宗时代到仁宗时代的平稳交接,为宋在仁宗时期的繁荣打下基础。
因功绩赫赫,故其谥为四字“章献明肃”,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
史书常把她与汉吕后、唐武后并称。
】,怙【依仗。
例:怙恶不悛、失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委屈心意;迁就】礼【以礼相待,礼遇】之,以郡委公【把郡中之事都托付伯父办理】。
公虽以职【因职务(关系)】事【事奉】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说】公可用。
公喻【告诉】郡邸【各郡设在京师的办事处】吏,屏【隐藏】其奏而藏其私书【(让他)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以推荐伯父的私人信件藏起来】。
未几,蒙正败【衰败失势】,士以此多【称赞】公。
以太夫人忧【父母丧事】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县里的官吏害怕担罪】,以疾告【以病死的原因上报】。
府遣吏治【处理,审理】之【这个案子】,阅【经过】数人不能究【审理了几个人也不能查出真相】。
及公往,遂直其冤【就给他伸了冤。
直,伸,伸雪,平反】。
夏人犯边,府当【抵押,据语境译为“赎买”】市民马以益【增加,扩充。
】骑士,尹以(省“之”)诿【委托,交付】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敬畏他而又安于他的治理】。
阆人鲜于【复姓】侁【sh ēn】,少而好学笃行【努力履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把他作为地方向上举荐的人选】,侁以获仕进【因此得以进入仕途。
仕进,进入仕途,做官】。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许【期望】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收集的江苏语文高考文言文易考实词除120个实词以外

收集的江苏语文高考文言文易考实词(除120个实词以外)1、哀毁:旧指居丧时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又如: 毁疾(守丧时因过分哀伤而生病); 毁瘠(因哀伤过度而瘦得皮包骨); 毁颜(面有忧色); 毁死(因居丧过哀致死); 毁病(因居丧过哀而生病)2、案①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②通“按”,考察,查办,查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3、白①表明,陈述,禀报,告诉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拜①授给官职拜臣郎中(《陈情表》)②上,奉瑾拜表以闻(《陈情表》)③就任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④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拜谢三年将拜君赐(《秦晋崤之战》)⑥拜访,拜见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次①依次山顶千门次第开(《过华清宫》)②停留,临时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③处所,引申为水边引以为流畅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④次一等(排行第二),差一点其次○附次比:并列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报任安书》)6、独①表示反问,岂,难道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偏偏,仅仅,唯独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鱼我所欲也》)③单独,独自飘飘乎遗世独立(《前赤壁赋》)④名词,特指老而无子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⑤特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附独夫①独身男子问独夫寡妇孤寡疾病者几何人也(《管子问篇》)①因暴虐无道而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7、夺①夺取,强夺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强行改变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①怜悯,同情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②骄傲,自负,得意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引夸耀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③(qín)矛柄,也指戟柄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过秦论》)9、竟①完毕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自始至终,整个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③竟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④终于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列传》)○附竟使:假使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①倒下,倾斜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②奢侈,浪费吾性不喜华靡(《训俭示康》)③退却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没有,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⑤(mí)通“糜”,浪费,奢侈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论积贮疏》)○附靡及:不能达到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指南录>后序》)11、审①详细,周密,仔细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②觉察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③审讯,审判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④果真,确实甚如是,某诚爱焉(王安石《答李参书》)12、狱①官司,案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②牢房,监狱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13、比①并列,靠近,挨着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②比较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③及,等到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④较量,比试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⑤限额宰严限追比(《促织》)⑥联合,合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14、更①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②改变,更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前赤壁赋》)③交替,轮流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左忠毅公逸事》)④互相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陈情表》)⑤(gèng)另,再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石壕吏》)⑥(gèng)更加,愈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⑦还,还是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5、退①退却,后退,与“进”相对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孔雀东南飞》)②返回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③减退,衰退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李渔《芙蕖》)④辞去官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16、务①致力于,从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②事情,事务必用此为务(《货殖列序》)17、向①如果,假使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②从前,原先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琵琶行(并序)》)③朝向,向着望洋向若而叹曰(《秋水》)④接近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趋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18、寻①不久,随即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②寻找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附寻常①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②普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19、诣①拜访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②到,往,到达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20、益①增加,增多,增长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更,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黄州快哉亭记》)③逐渐,渐渐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④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伶官传序》)⑤通“溢”,涨水21、专①单独占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②独断专行,专断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孔雀东南飞》)③专一,专心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④专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22、俾使,把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俾困苦不堪。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讲解高考文言文段的例拥有相当的定性。
内容史散文。
些史散文多半出自“二十四史”。
年来文体例行研究,有助于我找出其中的律以指我的复。
“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 定” “正史”的从《史》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官到某地任,做一些相关的政事,行必然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相同的褒。
于是官与百姓、官与官、官与国君(帝王)之就会有多“ 作” 生。
1.:到,去。
2.:①激励,励;②碰到激励、励。
3.:核查、督促、征收。
4.、化:教育感人教化。
5.按、案:巡,巡行;察看,核,明。
6.游:①游玩,游;②旅行,出门修业或求官;③交,交往。
7.趣、:①小步走,跑;又引申赶快,迅速。
②通“促”,督促。
8.劾:,,揭。
9.白:告,告。
常用于官吏之。
10.短:言,坏。
11.害:忌妒。
12.:①听,听;②使知道,告⋯⋯知道。
于②要特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经常是最高治者——国君,化了一点,就不至于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生的事件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来了呢?其就是“ ”字在起作用。
如“ 桓晋文之事可得乎” 。
13.折:指斥,指,斥。
14.:① ,怪;② ,辞。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假托,假。
17.:作人;抵押。
18.次:① 扎(用于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品或税)——由“ 送、运”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表示意的。
21.坐:①因⋯⋯犯罪或,冲犯;② ,定罪。
因。
22.多: ,欣。
“高、”等字,若,就是意,也意此。
23.少:批,,看不起。
是一些常的音。
我基本能够依照官行、他官(官)反、社会价三个面来掌握。
二、得重的特别音1.:案件,案情。
:管案件。
2.脱:①副,表推,也、或;“事既未然,脱可免” 。
② ,表假,若是、若是。
3.第:①只,可是,只要;②科考或官核查的等,如“高第”就是高的等。
(独的“最”也可表示等)4.独:若在疑句中,表反,道、怎么。
“相如,独畏廉将哉”(《廉相如列》)。
江苏高考2004到2011年文言文全文翻译

2011年【参考译文】公名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考中进士。
当初做长沙县令时,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和尚,结交权贵,肆意谋取不法利益,大家都很怕他。
陈公依法抓捕处置了他,全县大为震惊。
离开长沙去雩都任职。
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令,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青轻视陈公。
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得他的重大罪责,曾腆扣头以至于出血,愿意自我改过。
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
巫觋这地方每年收敛百姓钱财祭祀鬼神,称为“春斋”,说如果不祭祀就会有火灾。
陈公禁止祭祀活动,老百姓不敢违反规定,结果也没发生火灾。
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
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
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
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
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管束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
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率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
陈公亲自处于前列,命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士兵都如同木偶人一样笔直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
”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自己的罪。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王正民因这事被免职。
朝廷下诏令让陈公乘坐驿车去取代他。
转运使让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征调大米从而免除那里的徭役,共征调了十三万石,称为“折役米”。
米价飞涨,老百姓饥荒更加严重了。
陈公到任后就废除了“折役米”制度,并且把这事上奏给朝廷,又上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在任治政有方。
朝廷下诏又任命王正民为鄂州知州。
调任庐州知州,屯驻在寿春的强悍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
士兵正惶惑不安。
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
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析 ppt课件

⑵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 惮也。(4分)
解析:“尚”(求偶,引申为娶妻)“ 外辞之”“惮”和句顺即可
⑵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娶公主为妻, 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⑶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3分)
解析:“缺”“谁可补者”和句顺即可
⑶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 “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4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 “师”“也”。 译文: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 犯错误就可以了。
2013《李丰》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解析:所在”“以丰对”和句子的通顺
⑴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 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解析】“设备” ,古今异义,“悉” 课本中多次出现,《廉蔺列传》中有“ 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译文:谢晦很高兴,没有作防备,发动全 部精锐兵力沿江而下。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解析】(死,为动用法)
译文:我家几代都是农民,我父亲因仗义为 朋友而死,我因为忠诚为皇上而死。
2008年《吴汉》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解析】“及”,到;“得”,获得; “见”表被动。
译文: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 信任。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解析】“比”,近来。“敕”,告诫;“何意 ”,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
译文: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 又背离、错乱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 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 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学以致 用,考查的就是这个!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江苏省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文字词文翻译

(古文字、词、文翻译)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不妄...阔略.。
然深自晦匿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香气拂拂石而坐。
【重点字词】①客,客居②好,喜欢③意度,见识度量④略,旷达⑤晦匿,掩蔽藏匿⑥妄,随便⑦得,契合⑧东,名词作状语,向东⑨许,左右⑩折,回转○11可,应当○12浮,使......漂浮○14葩,花○15烂然,灿烂的样子○16拂拂,风吹动的样子。
【译文】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
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
儿子立恭会写诗。
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
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
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
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
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
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
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11.1复习学案古文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重点字词】①招,招呼②田畴,田地③平衍,平坦④弥望,满眼⑤造,拜访⑥素,白⑦被,通“披”,披散⑧容色,脸色⑨腴泽,丰润光泽⑩类,像○11延,请○12牖,窗户○13帙,套○14探,摸○15识,知道○16意,心意○17怀,揣着【译文】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说明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内容为史传散文。
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
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
“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确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很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激励,嘉奖;②受到激励、嘉奖。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化感化教化。
5.按、案:巡察,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巡游;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快速。
②通“促”,督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知,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殊留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子公发生的事务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与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怪,指责;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处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因为。
22.多:赞扬,观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指责,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依据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驾驭。
近三年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

2013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参考译文:李丰,字安国,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职务被召为随军。
当初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他十七八岁,在邺城一带有清白的名声,品评辨别当时的人物,天下的人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在意他。
后来在许昌任随军,声誉渐渐地隆盛起来。
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就命令人把门关上,命令他断绝与客人往来。
当初,明帝还是太子,李丰是文学侍从。
等到明帝当了皇上,得到了吴国的一个投降者,问他说:“江东听说中原的有名之士是谁呀?”投降者说:“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
”这个时候李丰是黄门郎,明帝问身边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字竟然在吴越流传?”后来,李丰转职为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驾崩后,李丰任永宁太仆,因为他名过其实,才能和用处很少。
正始年间,李丰升职为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中央机构,经常称病(不来工作),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
李丰生病(请假)没有满几十天,就暂时病愈(工作),不久又卧病,像这样好几年。
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通过选拔娶了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当官开始的几年,都当过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告诫两个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期卧病,李伟当了两千石的官,因为嗜酒荒废政务,使新平、扶风二郡治理混乱,但是李丰没有召唤他,大家认为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李丰在曹爽、司马宣王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所以在当时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的权势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
”其中的意思是认为李丰虽然对外表现出无欲无求,但是内心图谋奸事,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
等到司马宣王上奏给曹爽定罪,在宫门停下车,和李丰碰面。
李丰害怕,马上敛住气息,脚软在地上不能站起。
到嘉平四年司马王宣死了以后,中书令的职位空缺,大将军询问朝中之臣:“合适补任的人是谁?”有人提出李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0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相貌非常魁伟】,广颡【sǎng额头宽阔】而丰颐【两腮饱满】,又美髯,论事慷慨【情绪激昂】,自方【比拟,比作】诸葛亮、周瑜。
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生气地叹息】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被朝廷起用做】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jué)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逮捕并关押在狱中】,槐察其枉【察访出他有冤情】,以白【禀告,报告】守,守曰:“为反者解说【开脱说情】,族矣。
”槐曰:“吏明知狱【案子,案件。
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有枉【冤枉,冤情】,而挤【逼】诸【之于】死地以傅【依附→附和】于【介词,引出宾语】法,顾【顾念,考虑→顾及,维护】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顾及(维护)法律难道说就不管众多的被告发的人冤不冤枉】,皆可杀乎?”不听【太守不听从他的意见】。
顷之,守以忧【父母的丧事】去,槐摄【代理】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开脱,解救】之,生无由【道路,途径】矣。
”乃为【写或替(之)】翻其辞【供词】,明【说明】其不反,书上,卒脱【脱离,解脱】桷(于)狱【牢狱】。
绍定二年秋,权【暂时代理】通判镇江府。
至州,会全叛,(叛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
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
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大声喧闹】。
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从,使……跟从,带领。
骑马带领几个人赶到放火的地方】,且【并且】问乱故。
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强取→侵吞】吾岁请【一年的军饷】,吾属【我们】将责【要求】之偿,不为乱也【不是发动叛乱】。
”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
(嘉熙)三年,知江州。
秋,流民【流亡的民众】渡江而来归【归附,投靠】者十余万,议者【议事的人】皆谓:“方军兴【正当兴兵作战之时】,郡国急【急需】储粟,不暇【来不及,顾不上】食【sì给吃→供给,供应】民也。
”槐曰:“民,吾民也,发【发放】吾粟振【通“赈”,救济】之,胡【何,为什么】不可?”至者如归焉。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
视【察看】其【那里的】赋,则吏侵甚【(发现)官吏侵吞赋税的情况很严重】,下教【下达指示】曰:“吾莅【来到】州,而【如果】吏犹【还,仍然】为盗【做侵占赋税的事】不自悔【悔过自新】,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
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在军中示众】,军中肃然【恭敬的样子】。
帝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纠正】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逢迎取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土木工程再度兴起】,民罢【通“疲”】于征发,非所以【用来……的方法】事天【事奉上天】也。
”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则”就,“其”助词,无义】计【计划,设法】先自强。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槐每奏,帝辄【总是】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通“挥”,挥手示意】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半夜】对【回答】,遂薨。
(《宋史·列传一百七十三》,有删节)[注]:①李全:南宋叛臣。
②乡用:重用(乡,注重)。
③洊(jiàn):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遇.槐严遇:对待B.斩以徇.师徇:示众C.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要求)D.麾.妇人出麾:挥手示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闻其自方.,怒而嘻曰方:比B.为反者解说,族.矣族:灭族C.吏明知狱.有枉狱:牢狱(案件)D.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罢:“疲”,疲乏3.文中“诸生以【介词,用】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焉用亡郑以.陪邻B.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A项“来”,表目的连词;B项和例句“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C项“凭”,介词;D项连词“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广颡而.丰颐,又美髯/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如“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一说同“乃”,才)。
B.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意思都是“他”,代词(后句是主谓倒装兼宾语前置:其不辱在安)C.全遁去,乃.还/今君乃.副词,才。
/副词,竟,却。
D.槐骑从数人于火所./杳不知其所.之也名词,地方。
/助词,与动词“之”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所之”,到的地方。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
他的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文中“从”是使动用法。
从,使……跟从,带领)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6.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判断句、发、振、胡各1分)(2) 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被动句、红处各1分)译文: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3)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大雨、烈风雷电、衣冠三处皆动词,各1分)董槐字庭直,濠州定远人。
小时候喜欢谈论军事,私下读过孙武、曹操的书。
他相貌非常魁伟,额头宽阔两腮饱满,长着漂亮的是美髯,谈论事物慷慨激昂,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用瑜。
他父亲董永,对董光很严厉,听说他自比诸葛亮和用瑜.生气地叹息说:“不努力求学,又喜欢自吹说大话,这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不合我的心愿呀。
”董槐听后心中感到羞愧,于是求学于永嘉的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被朝廷起用做广德军录事参军,有人告发有钱人李桷私自铸造兵器,结交豪杰来响应叛贼李全.郡守逮捕了李桷并把他押在牢中,董槐察访出他有冤情,就向郡守报告。
郡守说:”替反叛者解脱说情.要灭族的。
”’董槐说:“官吏明知道这个案子是冤枉的,却把李桷往死地处置,来向民众显示法律的尊严,维持传播法律难道就不管被告发的人冤不冤枉,都可以把他杀掉吗!”郡守不听从他的意见。
不久,郡守回家为亲人守丧离开后,董槐就掌管了州里的政事,叹息说:“李桷确实冤枉,现在不替他开脱。
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于是为他写了翻案的文字.说明他没有造反的真实情况,文书上呈后,最终李桷果然被释放出狱。
绍定三年秋天,做镇江府的通判。
到了州内,正赶上李全反叛,渡过淮河兵临长江,镇江府急令发兵迎敌。
董槐当天率兵渡江向西攻击,待李全兵败逃走后,才率军回还。
嘉熙元年,出任常州知府。
过了三天后,在湖北掌管刑狱之事、常德的军士作乱,半夜里纵火喧闹,董槐骑马只带着几个人赶到火场,询问兵士作乱的原因。
作乱的士兵说:“将军马彦直侵占我们的年度军饷,我们大家要催促他偿还,不是在作乱呀。
”董槐坐在马上,召来马彦直.将其精于马前,作乱的人回归队伍中去。
嘉熙三年,做江州知府。
秋天,流离失所的民众渡江投奔他的有十多万人,同他一起部义此事的人都认为:“正是兴兵作战之时,郡内急需储存粮食,现在顾不上发粮食给老百姓,”董槐说;“百姓,是我们的百姓。
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于是来投奔的人象回家一样前来。
淳佑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观察那里收的赋税,发现被小吏侵占的情况十分严重,教导小史说:“我在本州做官长,可是你们这些做吏的人中还有做强盗之之事不肯悔悟的,我将处死他们!”下交们于是受到震慑.表示愿意改正。
董槐做为民除害之有,偏将卢州为人奸邪狡诈,不肯接受他的命令。
董槐就把他斩首,在军中示众,全军为之整肃。
皇帝日益重用董槐,董槐议论政事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观点,他的用意在纠正国君心中的不良的念头.而不是为了逢迎取悦皇帝。
皇帝问他修太乙祠这件事,他回答说:“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皇帝问边防的事儿,他回答说:“外有敌对的国家,就要想方设法自强,自强后别人会害怕我们,我们才不会害怕别人。
”董槐每次奏对,皇帝总是称赞叫好。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深夜,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坐了下来。
挥手让自己的女人出去,给学生解说《兑》《谦》二卦。
问学生是何时,学生都告诉他现在已是深夜,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董槐就去世了。
四、(07江苏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勇力。
拳,力气】,尝送友人之丧【为友人送丧】,丧反【送丧返回时】,友妻为士宦【士宦:做官的人。
有的练习印为“土宦”,译为“土匪”、“土贼”,错。
《汉语大词典》“士宦”条即用此句为例】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大宴宾客】,进之入幕【帷帐】,推上客【推开贵宾】而踞其坐【蹲坐在贵宾的座位上】,大饮嚼,一坐【通“座”】大惊。
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计谋】中密事【算出隐秘的事情】。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军队和粮草的数量】,进之布指算【伸曲手指一算】,不爽【差错】,乃辟【征召】行军司马。
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猜忌,猜疑】而不忍【忍让,宽容;一说狠心】,怨而好叛【多怨恨而喜背叛】,不去,必及祸。
”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通过】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
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窥视,有译为守候,因为高进之怎么会杀生死相守的檀道济呢】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í诛杀】之。
”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战争的主谋,挑起争端的人】,亦不相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