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的中医药治疗共41页文档
癌痛的中医治疗策略 (2) (1) 共55页

二、癌痛的中医治疗特色
片剂是将药物细粉或药村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压制 而成的片状制剂。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如需 在肠道吸收的药物, 则又可包肠溶衣,使之在肠 道中崩解。片剂治疗癌痛服用方征、口感好,如 新癀片等。
二、癌痛的中医治疗特色
巴布剂是一种相对新型的膏剂,系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 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合后,被涂布在背衬材料 上制成的贴膏剂,由背衬(常用无纺布、弹力布)、膏体、防 黏膜(膏体表面的隔离膜)组成。其载药量大, 保湿性强,与 发肤的相容性好,耐老化;可以反复揭贴、随时终止给药; 剂量准确,血药浓度平衡无峰谷现象,可减少毒副作用; 在工业生产中无有机溶媒污染,符合环保要求。巴布剂在 临床上治疗癌痛时具有一定优势,如蟾乌巴布膏、蟾酥镇 痛巴布膏和蟾巴布膏等。巴布列应用比较广泛,在癌痛的 急性和慢性阶段皆可以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使用吗啡止痛时,成瘾极少发生 耐药性和身体依赖是连续使用阿片类药物正常的药理学反应。
不应把成瘾性、身体依赖和耐药性相互混淆。
WHO 2019,luturrist 1989
二、癌痛的中医治疗特色
中医中药独特之处包括:
Ø 预防疼痛的发生; Ø 减轻疼痛的程度; Ø 减少疼痛发生的频率; Ø 很少出现三阶梯止痛疗法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能够接
二、癌痛的中医治疗特色
散剂是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句,制成粉木状制剂,分 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内服散剂股是研成细粉,以温开 水冲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如七厘散;亦有制成 粗末,以水煎取计服者,称为煮散。散剂的特点是制 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乍 东垣说:“散者散也, 去急病用之。”外用散剂般作 为外敷,捣散疼痛部位,如金黄散、三生散和蟾乌散 等。散剂多用于癌痛的预防或慢性阶段。
癌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癌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癌痛是恶性肿瘤诸多症状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抗病信心及生存期且难以控制的临床表现之一,虽然目前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仍有毒副作用大、药物依赖性、耐药性等局限性。
综合治疗仍是癌痛的首选方法,而中医药在癌痛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适用于各级癌痛、各类患者。
可灵活的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不仅可以缓解癌痛,而且对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有抑制作用。
但中医药治疗癌痛也面临诸多困惑。
此文在于总结近些年关于中医药治疗的癌痛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癌痛、恶性肿瘤、中医药、辨证论治。
1.恶性肿瘤疼痛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中医认为疼痛的病机不外虚实,虚痛即“不荣则痛”,因肿瘤邪气伤正,气血阴阳亏虚,脏腑经络失养而产生;实痛即“不通则痛”,因肿瘤气滞、痰浊、瘀血、热毒等引起经脉闭阻引起疼痛。
癌痛在临床上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
现代学者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如李氏[1]将癌痛归为结痛、瘀痛、饮痛、虚痛、寒痛、热痛等。
程氏[2]将癌痛的病因归结为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损。
杨氏[3]将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归结为人体阴阳动态平衡机制遭受破坏所致,从而形成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
2.恶性肿瘤疼痛的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医药治疗癌痛可因部位、病因病机的不同而不同,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现代中医药研究在癌痛的辨证论治方面有一定的进展。
王氏等[4]以五脏为中心,提出按照癌痛的病因、病位、病性特点进行分证施治,采用疏肝理气止痛、养心活血止痛、健脾化痰止痛、润肺宣降止痛及补肾壮骨止痛,标本兼顾,取得了较为显著地疗效。
周氏[5]将癌痛分为气滞血瘀型和气血亏损型,前者治以活血祛瘀汤合失笑散,后者治以当归四逆散加减。
朱氏[6]从痰、瘀、虚辨证论治癌性疼痛,将癌痛分为气滞痰凝、痰瘀互结、痰湿凝聚、气滞血瘀、正虚瘀结五型分别施以越鞠丸、血府逐瘀汤、二陈汤、八珍汤化裁治疗。
浅谈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

浅谈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中医药在治疗癌性疼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癌痛症状及其生活质量,且结合西药镇痛药物应用,可以减轻镇痛药物的毒副反应,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临床报道中有关癌痛中医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探寻中医药在癌性疼痛治疗上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标签:中医药;癌性疼痛;内、外治法[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and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algesic drug application,can reduce the analgesic drug side effects,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ademic circles atpresent.In this paper,reviewing cancer pain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reports in the past ten years,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Keywords:Chinese medicine;cancer pain;internal,external treatment一、癌性疼痛疼痛已被视为肿瘤患者第五大生命体征,严重影响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依據WHO调查,大约72%的肿瘤患者正在承受癌痛的折磨,甚至有些部分癌痛是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癌性疼痛的中医论治八法

癌性疼痛的中医论治八法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
从临床上看,癌痛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不荣”两方面,表现为'虚'、'实'两种证候群。
当然,它们并非绝对分开,就癌瘤发生的本质而言,在于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所以,癌痛的发生亦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临床中亦常表现为虚实相兼。
但由于肿瘤不同的阶段发展过程中病机有异,虚实亦有偏重,一般而言,肿瘤早期、中期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并见。
临床治法亦因癌痛病机不同而异。
一、散寒止痛法《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充分说明了寒邪与疼痛的关系。
寒邪凝滞,阳气不达,气血不畅,经气闭阻则可致疼痛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肿瘤为阴寒证,其本质在于“阴成形”,而癌性疼痛的发生与肿瘤关系相当密切,癌瘤是产生癌性疼痛的病理基础,故癌痛的发生亦多与阴寒之邪有关。
临床中常见:疼痛或缓或急,常有冷感,痛有定处,得温痛减,或喜按,遇寒加剧。
兼有面色苍白、形寒神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
舌质淡暗、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濡。
依据中医“寒者热之”的理论,治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常选用附子、肉桂、细辛、干姜、丁香、乌药、桂枝、川椒、荜茇、小茴香、吴茱萸、川乌等药。
本法一般适应于肿瘤进展期或晚期患者。
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易阻碍气机,导致气滞血瘀,故临床中常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玄胡、川楝、木香、桃仁、红花等。
二、活血止痛法瘀血疼痛在癌性疼痛中最为常见。
中医学认为血瘀既是癌瘤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又是肿瘤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瘀血内阻每致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通常在不同肿瘤的各个阶段均可见瘀血作痛的征象。
活血化瘀止痛不仅可以使瘀阻的络脉再通,疼痛缓解,亦可以通过化瘀消除癌瘤产生的病理因素,达到抑癌缩瘤、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从而解除癌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瘀血疼痛的特征是: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痛甚。
中成药外用,巧治癌痛.docx

中成药外用,巧治癌痛中成药外敷缓解癌性疼痛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至少有2/3的病人在其病程的某一时期有疼痛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毒邪内蕴、火热内生、邪热阻滞所为,当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治,中成药外治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之效。
小编推荐:轻松防治四大“夏天病”如意金黄散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均匀涂于油纱布上,涂药面积根据肿瘤疼痛范围大小而定,贴于疼痛最明显处,隔日换药1次。
一般用药后30分钟开始显效,维持时间3~4小时。
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通络。
紫金锭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蜂蜜适量调为稀糊状,均匀涂于双层纱布上,药厚2~3毫米,涂药面积根据肿瘤疼痛范围大小而定,贴于疼痛最明显处,一般每48小时换药1次,夏季24小时换药1次。
一般用药后1~1.5小时显效,维持时间5~20小时。
可活血解毒,消肿散结,化痰行滞。
新癀片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75%酒精调为稀糊状,外敷于癌肿或疼痛部位,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1~1.5小时后即可显效,维持时间5~20小时。
可活血解毒,消肿散结,化痰行滞。
小编提示:这些药是“一对”的在中药处方中,常见有“荆防”、“乳没”、“龙牡”、“知柏”等药名,这些都是两味药配伍使用的缩写,俗称“对药”。
这些“对药”就是中药配伍中的相须,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荆防即荆芥与防风,皆为辛温解表药,除同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外,荆芥偏重于散瘀止血;防风则擅长胜湿解痉,两者搭配使用,更增强了解表、散瘀、祛湿的作用。
乳没即乳香与没药,同为活血药,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但乳香擅于调气活血,对气血凝滞引起的心腹疼痛效果显著;没药散血祛瘀的效果更强,两药合用,增强了活血祛瘀的作用。
《御药院方》中,用米粉120克,入乳香、没药末各15克,用黄酒调成膏状,敷于筋骨损伤处,有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
龙牡即龙骨与牡蛎,同为重镇安神药,而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脱;牡蛎擅于益阴潜阳、敛汗涩精,两药合用,既增强了镇惊安神的功效,又能益阴固涩。
癌痛止痛效方秘方选

癌痛止痛效方秘方选【组成】麝香1.5g,沉香3g,檀香3g,乳香3g,没药3g,血竭5g,木香3g,三七6g,朱砂3g。
共碾成细末,以生甘草50g煎水调成丸,如黄豆大,每服5粒,1日2~3次。
【方解】癌症疼痛一般见于肿瘤晚期,代表病情正在进展,从中医病因来看,大多与寒有关,因寒主收引凝滞,故疼痛比较剧烈。
肿瘤的疼痛,既有虚的一面,又有瘀的一面,还有寒的一面,故一般药物止痛难以取效。
此方中沉香、檀香、木香,三香辛香发散,从上、中、下三焦理气,能迅速缓解平滑肌痉挛,达到止痛效果。
麝香味辛、气温、无毒,能通行十二经,引诸药入里,直达病灶,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破积聚癥瘕。
正如《名医别录》所言:“疗中恶,心腹暴痛。
血竭,味辛、咸,气平,有小毒,入肾经,能消恶毒痈疽。
乳香、没药能疗恶疮及风毒肿痛,能定诸经卒痛并心腹急痛,破血止痛如神。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
朱砂,甘,微寒,归心经,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之神效。
诸药相配,能迅速止痛且能化瘀消癥,是治疗肿瘤疼痛的特效方药。
【临证心悟】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很多民间的经验方具有高效,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朱良春朱老在多个场合强调:“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
”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医,以朱老等老一辈中医为榜样,以开放的姿态交流,以期达到中医的繁荣与发展。
本方系20世纪50年代甘肃省张忠选老中医家传方,余在临床中灵活运用取得很好疗效。
余惊叹于此方止痛之效佳,不敢私藏,备述于此。
若患者无法进食,疼痛明显的可用此药打粉,蜂蜜为基,放入脐中,用艾条在肚脐上灸之,止痛效果甚速,临床可取得良效。
临床中不论寒热虚实,只要腹部剧痛皆可应用。
【验案集粹】张某,女,55岁,2015年1月20日初诊。
现病史:因右上腹疼痛1个月,在无锡某医院诊断为“肝癌”,CT显示病灶位于右叶近肝门部,约9.5cm。
介入治疗1次后,求治于中医。
现右胁疼痛,面色晦滞,精神不振,消瘦,口干口苦,胃纳差,小便黄赤。
癌痛的中医药治疗

目的。
中药浴
02
将中药煎成汤剂后,放入浴缸中,让患者浸泡在浴缸中,达到
全身治疗的目的。
中药蒸汽
03
将中药煎成汤剂后,用蒸汽熏蒸患处,缓解癌痛患者的疼痛感
。
05
中医药治疗癌痛临床实践
中医药治疗癌痛临床案例
案例1
某52岁女性,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合并胸腰椎多发转移, 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缓解疼 痛,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癌痛研究挑战与机遇
加强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应 加强临床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创新药物研发
中医药在癌痛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加强创新药物 的研发,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完善评价体系
中医药治疗癌痛的疗效评价体系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 ,应完善评价体系,为中医药治疗癌痛的疗效提供更可 靠的评估。
癌痛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癌痛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痛等。
癌痛发生机制
1 2
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肿瘤直接压迫、浸润周围组织,破坏正常组织 结构,引起疼痛。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
肿瘤导致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引起疼痛。
3
治疗引起的疼痛
肿瘤治疗过程中,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可 能引起疼痛。
癌痛分类
原发性癌痛
THANKS
感谢观看
部分患者可能对中药成分出现过敏反应,如 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停止中药治 疗并给予相应处理。
06
中医药治疗癌痛研究展望
中医药治疗癌痛研究趋势
基于临床证据的中医药治疗癌痛研究
中医药在癌痛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积极开展基于临床证据的中医药治疗癌痛研究, 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内服外敷治疗癌症的疼痛经验

中医内服外敷治疗癌症的疼痛经验在当今社会,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虽然现代医学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癌症病人常常伴随着剧痛的折磨。
传统中医在治疗癌症疼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内服外敷均有一定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内服外敷治疗癌症疼痛的经验,以期为广大癌症病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1. 内服药物治疗癌症疼痛中医在内服药物治疗癌症疼痛方面,主要依靠草药的配伍运用。
据中医理论,癌症疼痛主要是因为瘀滞气郁、气血不畅所致,因此内服药物的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常用的草药有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这些草药可以活血化瘀、舒经活络、调节气血,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 外敷疗法治疗癌症疼痛在中医治疗癌症疼痛方面,外敷疗法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外敷疗法主要包括艾灸、拔罐、熏洗等。
艾灸能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对于癌症疼痛有着显著的效果。
拔罐能疏通经络、祛痹止痛,对于肿块疼痛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熏洗则是利用热药蒸腾的药性渗透人体,起到温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3. 个案分析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内服外敷治疗癌症疼痛的经验被多次证实。
一位患者,因为晚期肝胆癌导致腹部剧痛难忍,曾多次到现代医院求诊,效果并不明显。
后来该患者求诊于中医医生,采用中草药内服并结合艾灸外敷的治疗方法。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明显感觉腹痛减轻,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
在反复治疗下,患者的腹痛减轻了很多,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4.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内服外敷治疗癌症疼痛时,患者及家属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正规中医医院和医生,避免因不懂中医而误入歧途;-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配合医生的嘱托,保持良好心态;- 不要盲目听信一些灵丹妙药,以免延误病情;- 定期复诊,及时与医生交流治疗效果。
中医在治疗癌症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内服外敷结合能够有效缓解癌症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患者及家属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也应该理性对待,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