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拱桥施工论文:简述拱桥平面转体施工法
拱桥论文

中国拱桥简史摘要:我国拱桥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我国从古至今最常用的一种桥梁形式,其式样之多,数量之大,为各种桥型之冠,许多现存的古代拱桥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拱桥作为一种古老的桥式以其跨越能力大、承载能力高、可用地方材料、造价经济、养护维修费用少、造型美观等特有的技术优势而成为建筑历史最悠久、竞争力较强,并且常盛不衰,不断发展的桥梁形式。
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拱桥因其适合于中国国情与国人的审美习惯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拱桥技术与文化。
本文将简要地将拱桥按建筑材料分类,简要地叙述的中国拱桥的发展历史与已取得的成就,并展望中国拱桥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拱桥、建筑历史、桥梁一、拱桥的概念拱桥是以承受轴向压力为主的拱圈或拱肋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拱结构由拱圈(拱肋)及其支座组成。
拱桥为桥梁基本体系之一,一直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
拱桥建筑历史悠久,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以前达到全盛时期。
古今中外名桥(如赵州桥、卢沟桥、悉尼港桥、克尔克桥等)遍布各地,在桥梁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适用于大、中、小跨径的公路桥和铁路桥,更因其造型优美,常用于城市及风景区的桥梁建筑。
二、拱桥的分类拱桥可用砖、石、混凝土等抗压性能良好的材料建造;大跨度拱桥则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建造,以承受发生的力矩。
按拱圈的静力体系分为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
前二者为超静定结构,后者为静定结构。
无铰拱的拱圈两端固结于桥台,结构最为刚劲,变形小,比有铰拱经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是普遍采用的形式,但修建无铰拱桥要求有坚实的地基基础。
双铰拱是在拱圈两端设置可转动的铰支承,结构虽不如无铰拱刚劲,但可减弱桥台位移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在地基条件较差和不宜修建无铰拱的地方,可采用双铰拱桥。
三铰拱则是在双铰拱的拱顶再增设一铰,结构的刚度更差些,拱顶铰的构造和维护也较复杂,一般不宜作主拱圈。
拱桥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板拱、肋拱、双曲拱、箱形拱、桁架拱。
拱桥施工方法

拱桥施工方法摘要:拱桥是一种古老而优雅的桥梁形式,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然而,拱桥的施工过程复杂且需要精确计算,以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拱桥的施工方法和关键要点,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过程,并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 引言拱桥是一种利用拱形支撑来承载桥梁重力荷载的结构形式。
拱桥的主要优势是其重力分布方式,可以通过将荷载均匀地传递到桥两端的支撑墩上,从而减少桥梁的弯曲和扭转。
因此,拱桥常被选用于长跨度桥梁的建设。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拱桥施工方法和技术对于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2.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拱桥的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
施工方案应包括拱顶高度、拱径、拱度以及施工时的支撑方案等。
此外,需要评估施工期间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施工现场,还需要确保有足够的材料和设备供应,以及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3. 模板搭设和调校拱桥施工的第一步是搭设模板。
模板是为了支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以确保拱桥的几何尺寸和质量。
模板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确保拱桥的弧形和倾斜度。
在搭设模板后,需要进行校准和调整,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4.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拱桥施工的核心环节。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浇筑速度。
混凝土应均匀地浇筑到模板中,并使用振动器进行压实,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浇筑过程中,还需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拆模和后续工作待混凝土充分硬化后,可以进行拆模工作。
拆模过程应小心谨慎,防止对拱桥结构造成二次损伤。
拆模后,还需进行后续工作,包括表面处理、防水、防腐、道路建设等。
这些工作对于拱桥的美观性和功能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论拱桥的施工方法和关键要点对于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合理搭设模板、控制混凝土浇筑和拆模等环节。
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拱桥施工技术

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拱桥施工技术摘要笔者就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拱桥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介绍转动体系的构造、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以期与行业同仁共勉。
关键词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拱桥;施工技术转体施工法一般适用于单孔或三孔拱桥的施工。
其基本原理是:将拱圈或整个上部结构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河流两岸利用地形或简单支架现浇或预制装配半拱,然后利用一些机具设备和动力装置将其两半跨拱体转动至桥轴线位置(或设计标高)合龙成拱。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国内快速发展,为钢管混凝土拱桥转体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已应用在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
1转动体系的构造转动体系主要由底盘、上盘、背墙、桥体上部构造、锚扣系统、拉杆(或拉索)组成。
2施工工艺有平衡重平面转体拱桥的主要施工程序如下:制作底盘——制作上转盘——试转上转盘到预制轴线位置——浇筑背墙——浇筑主拱图上部结构——张拉拉杆,使上部结构脱离支架,并且和上转盘、背墙形成一个转动体系,通过配重基本把重心调到磨心处——牵引转动体系,使半拱平面转动合龙——封上下盘,夯填桥台背土,封拱顶,松拉杆,实现体系转换。
3施工技术3.1制作底盘(以钢球面铰为例)底盘设有轴心(磨心)和环形轨道板,轴心起定位和承重作用。
磨心顶面上的球面形钢铰上盖要加工精细,使接触面达70%。
钢铰与钢管焊接时,焊缝要交错间断并辅以降温,防止变形。
轴心定位要反复核对,轨道板要求高差±1mm。
注意板底与混凝土接触密实,不能有空隙。
3.2制作上转盘在轨道板上按设计位置放好承重滚轮,滚轮下面垫有2mm-3mm厚的小薄铁片,此铁片当上盘一旦转动后即可取出,这样便可在滚轮与轨道板间形成一个2mm-3mm的间隙。
这个间隙是保证转动体系的重力压在磨心上而不压在滚轮上的一个重要措施。
它还可用来判断滚轮与轨道板接触松紧程度,调整重心。
滚轮通过小木盒保护定位后,可用砂模或木模作底模,在滚轮支架顶板面涂以黄油,在钢球铰上涂以二硫化钼作润滑剂,盖好上铰盖并焊上锚筋,绑扎上盘钢筋,预留灌封盘混凝土的孔洞,即可浇上盘混凝土。
拱桥平转法施工

——平面内转体施工
汇报人:郝阳
第一项目部全体成员
项目经理:郝阳
项目总工:姬攀毅 工程助理:秦双生 实 验 员 :王小龙 安 全 员 :付大伟 资 料 员 :石梦 卢程明 技 术 员 :孙科 朱柯
★平面内转体施工特点简介及比较
平面转体 1、在岸上相同标高处制作拱体。 2、对地形要求较高。 3、拱肋宽度导致要设置合拢段。 1、通过平衡重稳定转动体系调整其重 心位置 。 背墙(一般为桥台前墙)作为平衡 有平衡重 重、同时作为拱体转体拉杆(或拉 索)的锚碇反力墙, 2、平衡重过大时,难度大、不经济。 无平衡重 1、以锚碇来平衡半跨拱体悬臂状态在 扣索上产生的拉力。
3
有平衡重平面转体主要步骤
• 制作底盘;
• 制作上转盘;
• 试转上转盘到预制轴线位置; • 浇筑背墙; • 浇筑主拱圈上部结构;
• 张拉拉杆;
• 牵引转动体系,使半拱平面转动(至合拢位) ;
• 封上下盘,夯填桥台背土,封拱顶,松拉杆,实现体系转换。
有平衡重平面 转体一般构造 1-尾铰;2-平衡重; 3-轴心;4-锚梁; 5-绞车;6-滑轮组; 7-支点2;8-扣索; 9-支点1;10-拱肋; 11-上盘;12-上下环道; 13-底盘;14-背墙; 15-平衡重; 16-球面铰轴心; 17-竖向预应力筋; 18-舡槽梁; 19-拉杆;20-斜腿; 21-滚轮;22-轨道板
无平衡重转体施工的主要步骤
•转动体系施工
•锚碇系统施工 •转体施工 •合拢与卸扣施工
6
无平衡重平面转体一般构造 1-轴向尾索;2-轴平撑;3-锚梁;4-上转轴;5-墩上立柱; 6-扣索;7-拱肋;8-扣点;9-锚锭:10-斜尾索;11-轴心; 12-环道;13-下转盘;14-缆风索
拱桥转体施工法

整度。
(2)锚碇系统施工(包括锚碇施工、安装轴向及斜向平撑、
张拉尾索与扣索等)。
万
桥
涛
梁
(3)拱体转动、合龙与松扣。
工
程
一、平面转体
拱 (二)无平衡重转体
桥 转 体 施 工 法
万
桥
涛
梁
工
程
无平衡重转体(贵州北盘江大桥)
一、平面转体
拱 (三)平面转体的装置
桥 转 体 施 工 法
万
环形滑道转盘构造
涛
桥 转 体 施 工 法
万
桥
涛
梁
无平衡重转体一般构造
工
程
一、平面转体
拱 (二)无平衡重转体
桥
转 无平衡重转体施工体系包括三部分:
体 施 工 法
(1)锚固体系 由锚碇、尾索、平撑、锚梁(或锚块)及立柱组成。
(2)转动体系
转动体系则由上下转动构造、拱体及扣索组成。
(3)位控体系
为有效控制拱体在转动过程中的转动速度和位置,常由
工 程
三、平竖结合转体
拱 3. 平转施工 桥 转 体 施 工 法
万
桥
涛
梁
工
上转盘
程
三、平竖结合转体
拱 桥 转 体 施 工 法
万
桥
涛
梁
工
程
不锈钢板的滑道
三、平竖结合转体
拱 桥 转 体 施 工 法
万
桥
涛
梁
工
同步千斤顶
程
三、平竖结合转体
拱 桥 转 体 施 工 法
万
桥
涛
梁
工
合龙在即
程
三、平竖结合转体
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3篇)

第1篇一、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原理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是利用桥梁本身的转动特性,通过转动轴心将桥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整体旋转,下部为固定墩台、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可在路堤上或河岸上预制,旋转角度可根据地形随意调整。
当上部结构旋转到预定位置后,再与下部结构进行对接,从而完成桥梁的建造。
二、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工艺流程1. 设计阶段:根据工程需求,对桥梁结构进行设计,确定转体轴心位置、旋转角度、预制部分等关键参数。
2. 预制阶段:在路堤或河岸上预制桥梁上部结构,包括梁体、桥面板、桥墩等部分。
3. 安装转动轴心:在桥梁墩台上安装转动轴心,为桥梁旋转提供支撑。
4. 施工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5. 桥梁转动:利用绞磨、滑轮等设备,将预制好的桥梁上部结构旋转到预定位置。
6. 对接:将旋转到位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进行对接,完成桥梁的整体建造。
7. 桥梁验收:对完成后的桥梁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桥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三、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优势1. 施工便捷: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无需大型吊装设备,施工过程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2. 安全可靠:转体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整体旋转,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3. 整体性好: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预制部分与现场施工部分连接紧密,整体性好,桥梁结构稳定。
4. 节省资源: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可减少支架木材或钢材的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5. 适应性强: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适用于各种地形、地质条件,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总之,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桥梁施工技术,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2篇一、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的原理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桥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以桥梁本身为转动体,利用转动轴心将桥梁分为可旋转的上部和固定不动的下部。
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0引言桥梁工程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加,施工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先进化。
桥梁转体施工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目前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转体施工比较适合应用于跨越深谷急流或难以吊装的特殊区域,这种施工方法具有吊装费用低、施工安全可靠,以及整体性好等优势。
1转体施工的优点在某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
转体施工可以利用桥梁结构本身作为转动体系,利用结构本身及钢构件作为施工设备,不仅可以减少搭讪支撑的工序和成本,也大幅减少了钢管等周转性材料的使用,使施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施工方面,将传统的桥梁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转变为岸边陆路作业,不仅使施工场地和施工环境得到了保证,也有效避免了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在交通方面,很多桥梁施工位于通航河道或车辆频繁的跨线立交桥,转体施工不会对桥下交通造成影响,而且在主要构件合龙后,也方便后序施工;另外,在机构使用方面,转体桥梁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较为简单,对桥梁的线形和外观质量也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2桥梁转体施工的方法2.1竖转施工法竖转施工法是指将桥体从跨中分成两等段,在桥轴方向设置支架等预制部件。
在待转桥体的岸端设铰,并将提升系统临时架设于桥台或台后,利用卷扬机来进行索引提升,使桥体能够竖向转体到合拢位置,然后在合拢处封固混凝土,完成竖转体施工。
竖转施工法常见于肋拱桥工程中,比如搭设简单支架组拼或现浇拱肋中。
这种施工方法适合应用于季节性河流或者河流水深较浅,搭设支架较容易的河流当中。
对于通航的河道,可采用浮船浮运至桥轴线上,将转动铰安装在拱脚,利用扣索来进行牵引,使结构竖向转体到设计位置,实现合龙。
竖转施工的转换体系通常由牵引系统、拉索、索塔所组成。
竖转施工时拉索索力在脱架时最大。
竖转施工时,应该对竖转体系进行合理安排。
不仅索塔和支架要足够高,水平交角也应该足最够大,但索塔、拼装支架受力也较大,材料用量较少。
浅谈桥梁转体施工

浅谈桥梁转体施工浅谈桥梁转体施工李继存在山区典型的“V”形河套上,谷深流急,建桥十分困难。
采用常用的施工方法,施工设备与施工用钢量急剧增加,施工费用昂贵,施工安装也愈加困难。
为适应山区建桥,1975年我国进行了“拱桥转体施工工艺”的研究,并于1977完成了第一座跨径为70M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肋转体施工试验桥。
其后转体施工工艺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转体施工法一般适用于各类单孔拱桥的施工,其基本原理是:将拱圈或整个上部结构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河流两岸利用地形或简单支架现浇或预制装配半拱,利用结构本身及结构用钢组成扣锚体系,张拉扣索使拱箱(或桁架)脱架。
拱箱(或主桁),平衡重,上重盘及扣索组成转动体系。
利用构扬机(千斤顶)等动力装置将其两半跨转动至桥轴线位置(或设计标高)合拢成拱。
拱桥转体施工方法根据其转动方位的不同分为平面转体、竖向转体和平竖结合转体三种。
平面转体又可分为有平衡转体和无平衡重转体两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平面转体中的有平衡重转体施工。
下面重点介绍拱桥有平衡重转体施工。
一、转体施工工序及施工工艺:1、转动体系的制作转动体系构造主要包括磨心、磨盖、上盘,半跨上部构造拱片及把它们联成整体的拉杆。
它的制作目标就是要制成一个可以在磨心表面平稳旋转的由拱片、上盘、平衡重和拉杆组成的转动体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五道工序。
①磨心、磨盖制作磨心混凝土成型主要依靠一个标准的母线样板在磨心混凝土终凝前反覆括制而成。
母线样板一端套在磨心的圆心定位轴可在施工上下承台时,预留一比磨心直径略大的方坑。
深1.2~1.3米。
中心预埋钢板,四周预埋拉环。
待下承台混凝土凝固后,在钢板上焊接此轴,并将该轴与预埋拉环连接,通过调整拉线,使轴垂直上,母线样板另一端支承右磨心侧拱板顶面,磨心侧模板半径和顶面必须是混凝土终凝前用样板刮制成型的禁止混凝土终凝后用砂浆抹制成型。
制作完成的磨心表面应该通过测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进行磨盖浇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
梁
施
工
案
例
论
文
专业:土木工程浅析拱桥平面转体施工技术
一、概述
转体施工法一般使用于单孔或三孔拱桥的施工。
其基本原理是:将拱圈或整个
上部结构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河流两岸利用地形或简单支架现浇或预制装配半拱
,
然后利用一些机具设备和动力装置将其两半跨拱体转动至桥轴线位置(或设计标高)
合龙成拱。
它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转动设备与转动能力,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和强度保证,结构的合龙与体系的转换。
转体施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想比,具有的优点:
(1)施工所需要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
(2)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3)能较好地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或经常通航的河道上架设大跨度构造
物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处于交通运输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
(4)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节约投资。
在同等条件下,拱桥采用转体法与传统的悬吊拼装法、衍架伸臂法,搭架法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如用转体法修建的湖南资兴市游垅桥,与应悬吊拼装法和搭架法相比,造价降低了11.5%〜12.4%。
二、平面转体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平面转体法适用于深谷、河岸较陡峭、预制场地狭窄或无法采用现浇或吊装的施工现场。
在桥墩台的上、下游两侧利用山坡地形的拱脚向河岸方向与桥轴线形成一定角度塔设拱架,在拱架上现浇拱(肋)箱或组拼箱段以完成二分之一跨拱,其拱顶高程与设计高程相等(应设置预留高度),利用转动体系,将两岸拱箱相继旋转合拢就位,要使得拱箱稳定旋转就位,拱箱的平衡是平转法的关键。
这种施工方法特点是:将主拱圈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两岸利用地形作简单支架(或土牛拱胎),现浇或者拼装拱肋,再安装拱肋间横向联系(横隔板、横系梁等),把扣索的一端锚固在拱肋的端部(靠拱顶)附近,经引桥桥墩延伸至埋入岩体内的锚锭中,最
后用液压千斤顶收紧扣索,使拱肋脱模,借助环形滑道和手摇卷扬机牵引,慢速地将拱肋转体180° (或小于180° ),最后再进行主拱圈合龙段和拱上建筑的施工。
三、转体施工的平衡方法
1 .有平衡重转体
拱箱(肋)在平转中是利用扣索,悬扣于桥台上,在桥台后(或拱体的另一端)要加平衡重,用以平衡拱箱(肋)的重力,以达到平稳转体,平衡重一般是通过计算利用桥台圬工或在桥台配置一定重力(条块石或其它重物),待拱箱(肋)合龙,转动体系圭封闭后在拆除配重。
有平衡重转体施工的特点是转体质量大,施工的关键是转体。
要把数百吨中的转动体系顺利稳妥地装到设计位置,主要依靠两项措施实现:正确的转体设计;制作灵活口靠的转体装置,并布设牵引驱动系统。
2.无平衡重转体
由锚锭、尾管、水平撑、锚梁、斜锚索组成的锚固体系来取代转体所需要的平衡重,这种转体方法不需利用(或少利用)墩、台圬工或配重。
与有平衡重转体施工相比,无平衡重施工转体是把有平衡重转体施工中的拱圈扣索拉力锚在两岸岩体中,从而节省了庞大的平衡重。
锚锭拉力是由尾索预加应力传给引桥桥面板(或平撑、斜撑),以压力的形式储备。
桥面板的压力随着拱桥转体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当转体到位是达到最小。
这样一来,不仅使质量可大大减轻,而且设备简单,施工工艺得到简化;虽然施工所需钢材略有增加,但全桥圬工数量大为减少。
无平衡重转体施工需要有一个强大牢固的锚锭,因此宜在山区地质条件好或跨越深谷急流处建造大跨桥梁时选用。
根据桥位两岸地形,无平衡重转体可以把半跨拱圈分为上、下游两个部件,同步对称转体;或在上、下游分别在不对称的位置上预制,转体时先转到对称位置,再对称同步转体、以使扣索产生的横向力互相平衡;或直接做成半跨拱体(桥全宽),一次
转体合龙。
无平衡重转体施工的主要内容和施工工艺如下:
(1)转动体系施工:安装下转轴,转盘及浇注下环道;浇注转盘混凝土;安装拱绞、浇注绞脚混凝土;拼装拱体;设置必要的支架、模板,设置立柱;安装扣索;安装锚梁,上转轴,轴套,环套。
(2)锚锭系统施工:制作桥轴线上的开口地锚;设置斜向洞锚;安装轴向、斜向平撑;尾索张拉;扣索张拉。
(3)转体施工:正式转体前,应再次对拱体各部分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检查通过后方可转体。
(4)合龙卸扣施工:拱顶合龙后的高差,通过张紧扣索提升拱顶、放松扣索降低拱顶来调整到设计位置。
四、结论
转体施工法是一套比较成熟的桥梁施工方法,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实施快速、造价低的特点,在桥梁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产生越来越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