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原文注释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①,玉盘珍羞直万钱②。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③。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⑤。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
注释①清酒:酒分清、浊,清酒即美酒。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即万钱。
极言酒美价贵。
②珍羞:美味佳肴。
直:同“值”。
万钱:极言饮食之华侈。
③“停杯”二句: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二句本此。
投箸:放下筷子。
④太行:山名,绵延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二句本鲍照《舞鹤赋》:“冰塞长河,雪满群山。
”⑤“闲来”二句:用吕尚(姜太公)、伊尹事,谓且归隐以待时,仍有辅弼济世之志。
⑥长风破浪:典出《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⑦济:渡。
沧海:大海。
赏析《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古题要解》说这个题目“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李白这首《行路难》既写了世路艰难,更写了对于世路艰难的不屈和抗争,和《蜀道难》一样是对乐府传统的超越。
这首诗以最后两句最精彩。
它的震撼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结句使“长风破浪”的形象更加丰富完整,而且在于它是在跌宕起伏的情绪中的又一次高扬和最后的凸显,使人印象极为深刻。
在前面的表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是扬,“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一种对比性的抑,虽有美酒佳肴,却无心享用。
接下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进一步抑,使“行路难”的主题达到高潮。
接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一个缓和,可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却又用急促的表达颠覆了刚才的缓和,再接下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是对“行路难”的颠覆,人生之路虽然艰难,诗人却终于在自我劝解中高扬了理想、希望与信念。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路难》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1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意】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简析】“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2古诗原文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李白《行路难》的意思及赏析

李白《行路难》的意思及赏析行路难1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2直3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一浪一会有时,直挂云帆济4沧海。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2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食物。
3直:通“值”,价值。
4济:渡过。
金杯里装着名贵的酒,玉盘中盛着上等的肴菜。
面对这些我却吃不下,拔一出宝剑向四周望去,内心一片茫然。
想过黄河,可是冰层堵塞了它;要登太行山,暴风雪封住了它。
或许我能像吕尚那样在碧溪垂钓等待机会,也可以像伊尹那样做梦时从太一陽一边乘船经过。
在人间行路多么艰难啊,多么艰难啊,眼下的歧路这么多,该选哪一条呢?我坚信总有一天,能凭借长风在万里一浪一中行走;高挂起云帆,勇敢地度过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坚毅之美】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行路难》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励志诗,“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虽然流露出诗人因为没有被皇帝重用,心中无限失落的情绪,真切地表现出诗人愁绪满怀、壮志未酬的形象,但是诗人依然自我鼓励,坚毅地等着机会,他相信中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人在这个煎熬过程中,体现的正是坚毅之美。
【赏析】李白的这首《行路难》写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这跟诗中巧用历史故事有关,同时少不了诗人一贯的夸张、比喻的写作手法。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诗人在题材、表现手法上虽然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是描写却胜于鲍照,和鲍照诗作相比,李白诗的思想境界显得更高。
这也提醒我们在遇到旧题材时,注意突破、创新,做出新意。
【启示】对于李白众多的名句,本诗中的“长风破一浪一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是很多人所喜一爱一的。
毫无疑问,用这两句诗来表达人们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是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我们都明白,眼前遇到的困难,虽然会让人愁苦着急,但不要慌张,这些都是暂时的。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
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
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赏析二:《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
《行路难》其一可以代表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诗人入长安而不断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候。
诗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李白《行路难》赏析《行路难》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行路难》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行路难》共三首,是李白天宝三年(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时作的。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李白在这首诗中,以满腔的悲愤,深深的感叹着世路的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
一向嗜酒成癖的诗人,面对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进了,“玉盘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剑四顾,心意茫然。
虽然壮志犹在,但是啊,欲渡黄河,冰已塞川;将登太行,雪又满山。
人生世路,竟是这样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
道路纵然如此崎岖,诗人也并没有就此意冷心灰,还是希望将来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伊尹见商汤那样,做出一番宏伟的事业。
可是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是怎样撕裂人心的一声呐喊。
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有抱负的诗人,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时代,是怎样的欲罢不能而又前路茫茫啊。
最后两句,虽然是以豪迈的气概,写出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
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构成了这首诗的基调,它支配着诗人在难以平静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剧地起伏跳荡,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雄伟气势,扣人心弦。
这首诗语言高华,但又自然明畅,音节高亢,但又抑扬宛转。
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许多色彩浓重的字眼,化成了一个个鲜明突出的形象,如“金樽”、“玉盘”、“冰川”、“雪山”“碧溪”、“红日”、“云帆”“沧海”,把诗人的感情映衬得更加炽热而强烈。
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这正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和感人力量。
行路难诗歌赏析

行路难诗歌赏析行路难诗篇赏析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岔道,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思: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宝贵值万钱。
心中抑郁,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重整旗鼓;又像伊尹做梦,他搭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困难,多么困难;岔道纷杂,现在又身在何处?信任披荆斩棘的机遇总会到来,届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赏析:该诗“行路难”比方世风艰险,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受困难时,发生的不行按捺的激愤面孔;但他并未因此而抛弃远大的政治志趣,仍盼着总有一天会发挥自己的志趣,体现了他对人生出路达观豪宕的气魄,充溢了活跃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自己面临斟满美酒的金樽盒玉盘里摆满的真美好菜却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一片茫然的神态。
接着,诗人用富于比兴含义的“冰塞川”、“雪满山”来标志自己任途受阻的困难境况,展现心里推让;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堵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挠。
这两句也解说了前面“心茫然”的原由,点名标题中世路多艰的原意。
诗人引证吕尚、伊尹的故事正是标明自己对出路依然抱有期望,对朝廷尚存梦想,并未彻底损失决计。
但是,已往的阅历和眼前的境况又使他堕入怅惘,不得不一再慨叹行路困难,岔道这么多,往后不知将置身何处?“行路难、行路难!多岔道,今安在?”这节奏短暂的感叹与提问,真实地展现了诗人的苦闷与徘徊。
但李白毕竟是一位性情豪宕、洒脱的人,所以诗的最终两句,又再一次挣脱精力的纠缠,从苦闷的徘徊中振作起来。
行路难诗篇赏析2古典诗词赏析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
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珍羞:珍贵的莱肴。
羞通"馐"。
直通"值"。
箸:筷子。
顾:望。
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
安:哪里。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济:渡。
译文: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翻译: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赏析: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行路难》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一生傲岸苦不谐"的清高使他无法忍受这种处境,而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的高傲也不为宫廷权贵们所容,缍被"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不能不使怀抱着积极用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
同时,长安三年的所见所闻使他对统治集团的本质和社会现实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初到长安时的那个飘逸超脱的"谪仙人"李白,此时此刻深深感到世路的艰难,于是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诗一起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
"斗十千","直万钱",手法高度夸张。
对此"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一向信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却一反常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透露出内心深沉的苦闷和迷惘,这两句诗虽从鲍照诗句脱化而来,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是一连使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同来的自我形象。
接着从"茫然"引出行咱难。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李白诗往往哀而不伤。
悲而能壮,与他善于创造这类阔大的意向有
密切的关系。
至此已将行路难写到极处,诗人似乎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
然而追求理想的执着和强烈的信念使之不甘自弃,他的思绪一下子飞到遥远的上古,从吕尚、伊尹两痊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一隐一仕,互为补充,以上四句用四化个意象揭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意象之间的跳跃生动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变化,也造成结构上的跌宕起伏。
但诗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虚无缥渺的幻想之中,一旦回到现实,即刻从希望的高天跌入失望的深谷。
"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进以的反复咏叹,语气是那么急促,显示同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
"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莫知所从,心情万分沉重。
但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因此他很快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祟高志向自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是那么信心满怀,在他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生命之舟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辉煌图景。
这首诗通过对仕途艰难的感叹,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即封建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因而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另一方面,通过作者不甘屈服仍然不懈地追求理想的可贵品格,也显示了中国封建时代进步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给人以鼓励和力量。
全诗紧紧围绕着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矛盾展开,通过一系列丰富多采的形象,瞬息变幻的场景,生动而有层次地展示了作者时而苦闷,时而愤慨,时而茫然无着,时而乐观旷达的内心冲突和感情变化。
将如此丰富复杂的感情描写得痛
快淋淳、波澜起伏,又灵活洒脱,入情入理,在古代诗人中实不多见。
此诗以丰富雄奇的想象、高度夸张的手法、纵横开阖的气势、激情澎湃的语言、特别是豪迈乐观的感情基调,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