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新语(流行语)研究

合集下载

近年来网络新词语的考察与分析

近年来网络新词语的考察与分析

091[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

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网络新词语也随之产生。

通过对大量网络新词语的考察与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新词语主要是通过“谐音造词”“缩略造词”“旧词衍生新义”“仿造旧词”等四种方法创造出来的。

这些新的网络词语在一度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者的心理活动,顺应了时代潮流,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网络上迅速流行,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惯用词汇。

但是,网络新词语在彰显其独特个性和时代性的同时也具有不规范性,因此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规范网络用语。

把近年来新出现的网络新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方式、特点来达到更好地规范网络词语的目的,希望为整个网络新词语的研究做出贡献。

[关 键 词] 网络新词语;类型;特点;规范 近年来网络新词语的考察与分析陈嘉嘉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的成熟,人们的生活已经和互联网息息相关。

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许多事情,如浏览、接收、传递信息;搜集资料;交友等。

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沟通为前提,而沟通离不开语言,于是在人们频繁交流的过程中网络用语应运而生。

为了标新立异,人们不满足现有的词语,便创造出了网络新词语。

这些新词语富有潮流性和趣味性,很快便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由于有的词语深入人心,在媒体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备受青睐。

所谓的“网络新词语”就是在网络交谈时创造的,在网络上使用,并且是新出现的词语。

①这些词语产生于网络、流行于网络,但又不局限于网络。

很多的新词语已经撕掉了“网络用语”的标签,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二、网络新词语产生的方式网络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

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极大地影响了语言的使用,也为新词语的产生创造了环境。

网络新词语的造词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谐音造词网络词语中利用原有词汇的谐音构造新词是一种普遍的造词方法②,这种造词法是摹声方式的一种演变,它指利用象声词,或指根据外来词和方言词,利用某个音同或音近的语言成分代替现有的词语,从而创造出新词语的方法③。

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比较研究——以2010-2020年中日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

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比较研究——以2010-2020年中日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

038文化纵横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比较研究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7.0%。

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日本互联网普及率达91.2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语言形式,青年群体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使用者。

其中,新造词既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也体现出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

网络上对于中日网络流行语的对比研究很多,但有很多的研究将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混为一谈,对比研究的时间跨度较短,具有单一性。

笔者认为针对网络流行语中的某一特定部分,进行时间跨度较长的对比研究,继而分析中日两国的社会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比分析,探寻中日两国年轻群体表现出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特征,加深中日青年群体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一般指网络语言,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其代表性强、创造性高,具有新颖性和便利性。

与流行语不同,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更加自由,涉及的方面更加广泛、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

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流行趋势。

网络流行语有很多类别,根据词性将其分为新造词类和非新造词类。

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是指通过网络被网民所创造出来的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者虽有但是被赋予新的含义的词语。

非新造词类是指原来的词汇系统中存在的词语。

通过研究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背景、语言构成、内容、涉及群体等方面能直观表现出那一时期的中日两国青年的关注视角、语言风格以及价值观等的差异。

中日两国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网络流行语,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日本《ネット流行語大賞》发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中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异同。

崔筱玉 张吉媛 刘 鸿(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225)摘 要:网络流行语就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及时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诸多现象与问题。

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

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

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
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新词的快速涌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词不断涌现。

这些词汇往往与网络文化、网络行为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如“刷屏”、“梗”、“表情包”等。

由于网络的高速传播速度和信息传递的便利性,网络新词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起来。

2. 流行语的频繁更迭:流行语是指一段时间内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

流行语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常常体现着当下社会的热点、关注点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流行语的更迭频率也越来越快,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取代。

3. 外来词语的日益增多: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频繁进行,外来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

一方面,外来词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沟通需求;另一方面,外来词语也带来了语言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需要适应和应对。

4. 专业术语的不断推陈出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科的深化,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不断涌现和演变。

专业术语的发展趋势往往与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

新词新语的增加丰富了专业领域的语言表达,也促进了专业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总之,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网络新词的快速涌现、流行语的频繁更迭、外来词语的增多以及专业术语的不断推陈出新。

这些趋势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推动了语言的更新和丰富。

很厉害的网络流行语

很厉害的网络流行语

很厉害的网络流行语很厉害的网络流行语指的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且被大量使用的一些新词或者句子。

它们大多数来自于当前的新闻和娱乐事件,或者是具有时尚感的一些词汇,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语言比较直观,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一旦在网络上传播出去,就会得到广泛的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很厉害的网络流行语:1. 小鲜肉(xiǎoxiānròu):指年轻、有活力、活跃的人。

2. 小花仙(xiǎohuāxiān):指女孩子,特别是可爱,漂亮的女孩子。

3. 热度(rèdù):指受欢迎程度,可以用来指代一个人、一件事情或一部电影等的受欢迎程度。

4. 高富帅(gāofùshuài):指高大、英俊、有钱的男士。

5. 胖友(pàngyǒu):指体重超标的朋友,常用来表达友情。

6. 好身材(hǎoshēncái):指身体素质好,形象好的人。

7. 校花(xiàohuā):指校园里最美的女生,也指追求美的女生。

8. 打call(dǎcàll):指对某人表示赞同或支持,表示认可某人的观点或作品。

9. 靠谱(kàopǔ):指某人或某件事物是可靠的,可信赖的。

10. 萌妹子(méngmèizi):指可爱、天真、性格活泼的女生。

11. 放飞自我(fàngfēizìwǒ):指不受任何约束,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2. 无聊至极(wúliáozhìjí):指某事情极度无聊,令人厌烦。

13. 辣眼睛(làyǎnjīng):指某件事情或某个人非常耀眼,令人眼花缭乱。

14. 小黑屋(xiǎohēiwū):指在社交媒体中被封禁的人的空间,令人不能访问某些内容。

15. 赞一个(zànyīgè):指对某件事情表示赞同或肯定,表达认可。

今年网络流行语解读

今年网络流行语解读

今年网络流行语解读1、给力给力读音为,gěi lì,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

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由“给力”引申出的“gelivable”、“ungelivable”等词也迅速走红。

2、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

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

“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了一起,便可组成万能金句,推之四海而风靡。

3、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晚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更衍生出“鲤冈鲅”这一生物,并虚构其生性好斗凶残,通常为官宦饲养。

4、羡慕嫉妒恨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换言之,恨源于爱,嫉妒源于不如人。

学到知羞处,才知艺不精,一个人正是透过嫉妒这种难于启齿的情感,才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如人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蒜你狠系列(豆你玩、姜你军、煤超疯,苹神马……)2010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十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

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食品接连涨价,从“蒜你狠”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

为了应对,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

6、二,指一个人很傻或者很操蛋很垃圾很不给力。

比如说:二、二货、二逼、二愣子等等,用于陌生人含贬义。

如果对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人说二,并不含贬义,只是开玩笑或对他的行为很无语。

7、“凡客体”本是某服装品牌的创意广告,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品牌个性。

没想到,转眼就成了网友调侃的利器,网络上迅速出现了大批采用该文体恶搞明星及虚拟人物的帖子。

8、闹太套黄晓明在演唱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对not at all的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网友调侃,从此得名“闹太套”教主,此词也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

《2024年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范文

《2024年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范文

《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语言作为文化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正是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探讨和记录。

新词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和语言发展规律。

二、新词语的定义与分类新词语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出现并广泛传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新词汇。

这些新词语的来源广泛,可能是源自网络、影视剧、新闻媒体、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新词语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网络新词语、流行语、方言词汇等。

三、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与产生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主要包括网络、影视剧、新闻媒体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新词语产生的重要来源。

此外,影视剧、新闻媒体等也是新词语传播的重要渠道。

新词语的产生往往与时代背景、社会热点、文化潮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许多与网络相关的新词语,如“网红”、“直播”等。

四、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与趋势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更新速度快、语义丰富、使用范围广泛等。

这些新词语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的趋势。

同时,新词语的流行也受到社会热点、文化潮流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小鲜肉”、“佛系”等流行语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热点和文化潮流密切相关。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趋势表现为:网络化、口语化、情感化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词语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和流行。

同时,口语化趋势明显,许多新词语都是从口语中产生并逐渐普及的。

此外,情感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许多新词语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治愈”、“萌”等。

五、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内涵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例如,“共享经济”、“绿色发展”等新词语,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而“佛系”、“宅”等新词语,则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互联网新潮流8个热门网络词汇解读让你get潮流

互联网新潮流8个热门网络词汇解读让你get潮流

互联网新潮流8个热门网络词汇解读让你get潮流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词新语。

这些网络词汇不仅是时尚的代表,更是年轻人展示自我个性的表达方式。

今天,我将为大家解读8个热门网络词汇,让你get潮流!1. 「吃瓜群众」吃瓜群众一词源于网络流行语,形象地描述了那些只观看八卦、八卦却不参与讨论的人。

吃瓜群众们通常喜欢在社交媒体上看热闹,讨论各种八卦事件,既保持了旁观者的冷静,又满足了好奇心的需求。

2.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指的是一种害怕社交场合的心理状况。

在网络上,社交恐惧症常被广泛使用,形容那些不善于面对他人、缺乏社交能力的人。

社交恐惧症群体通常更倾向于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以克服现实中的社交困难。

3. 「撩妹/撩汉」撩妹/撩汉一词常被用于形容追求对象时的技巧与策略。

撩妹/撩汉的目的是吸引对方的兴趣并展示自己的魅力。

在网络时代,撩妹/撩汉已成为年轻人间常用的词汇,同时也衍生出了各种撩妹/撩汉技巧的套路,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

4. 「996」996是一种工作制度的缩写,指的是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总计工作时间长达54小时的制度。

这一概念最早由程序员圈内提出,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许多行业,成为年轻人讨论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的热门话题。

5. 「脑洞大开」脑洞大开形容思维开阔,创意独特。

脑洞大开的人能够想到让人惊喜的点子或者构思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他们的想象力超越常人,常常能带给人们新的思考方式和创作灵感。

6. 「佛系」佛系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流行语,用于形容一种无所求、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

在现今社会中,压力不断增加的年轻人开始崇尚佛系,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不为外界的种种琐事所纠缠。

7. 「晒幸福」晒幸福是现代社交媒体时代的标志性行为之一,指的是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幸福的生活瞬间。

晒幸福不仅是一种展示个人生活魅力和快乐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寻求他人认同和赞同的表达方式。

8. 「爆款」爆款一词源于商业行业,形容一款产品或者作品短时间内爆红、走红的现象。

关于“网络用语”“流行语”“新词语”等术语的辨析

关于“网络用语”“流行语”“新词语”等术语的辨析

关于“网络用语”“流行语”“新词语”等术语的辨析作者:***来源:《现代语文》2022年第01期摘要:在传统文献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方法,运用词频分析、共詞分析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清晰展现“网络用语”“流行语”“热词”“新词语”等分类术语的离散化特征与区别,总结出这些术语的定义与概念。

并以这些特征和定义为依据,结合相关机构公布的具体语料来进行分类与命名分析,希望能为理论研究与语言资源监测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用语;流行语;新词语;词频分析;知识图谱近些年来,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官方机构以及《咬文嚼字》杂志等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开始对每一年的新词语、流行语和网络用语等进行盘点,并冠以“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新词语”“网络用语”“热词”等称呼,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每一年国民的语言生活状况,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实际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这些语言进行盘点时,不同的组织机构所使用的术语并不相同,也没有统一明晰的语料选取标准,因此,就造成了语言盘点所呈现出的内容与分类术语不相一致的状况。

同时,媒体在传播这些语言盘点内容时也常常混淆相关术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对语言生活状况反映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也对涉及这些语言形式的语言理论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借助对相关研究的中文文献题录信息进行词频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界定“网络用语”“流行语”“新词语”“热词”等相关术语的概念,明晰这些术语之间的关系,厘清不合理的分类标准。

这样既可以为进行这些语言盘点的相关机构与新闻媒体提供较为清晰的术语名称与语料选择标准,也可以为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与语言规范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此帮助相关机构和大众更好地处理、接受这些新出现的语言形式。

一、研究方法与相关工具(一)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以中国知网为主要的文献统计分析来源网站,从中提取涉及研究主题的相关中文文献题录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词频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新词新语(流行语)研究中文摘要个性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词语最大的特点。

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

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词语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关键词:网络;词语;研究目录中文摘要 (1)引言 (1)一.网络词语的分类 (1)二.网络词语的特点 (1)(一)创新性 (1)(二)经济性 (2)(三)形象性 (3)(四)诙谐性 (4)三.网络词语的构成方式 (4)(一)英文原写形式 (4)(二)字母缩写形式 (5)1.英文字母缩写形式 (5)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2.汉语拼音字母缩写形式 (5)(三)汉字谐音 (5)(四)英文简写谐音 (5)(五)数字谐音 (6)(六)数字与字母合写谐音 (6)(七)语义变异 (6)(八)符号与字母合写谐音 (6)(九)别字新意 (6)(十)拆字新意 (7)(十一)缩写意音 (7)1.合音新意 (7)2.合字新意 (7)总结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引言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词语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应当如何看待这些网络新词语?本文从网络词语的构成方式、特点原因及对网络词语的态度等方面对网络词语做了初步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网络词语?在本文的论述中,并非所有在网络上出现的词语都被视为网络词语,它特指起源于网络,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和传统汉语使用规则不同的部分词汇语法等等。

一.网络词语的分类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如下几类第一类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浏览器、万维网吧、聊天室、Email等。

第二类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触网、网虫、网友、网姐、黑客等。

第三类是网民在网络上的常用语,或日“口头语”:美眉、伊妹儿、大虾、菜鸟、灌水、沙发、秒杀、买了个表、欺实码等。

其中第三类网络新词语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二.网络词语的特点网络词语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的,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际工具,记录了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这种语言形式有如下特点:(一)创新性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词语最大的特点。

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个性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词语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

请看下面的例子:“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猫”是调制解调器MODEM的汉译缩略语。

这些词语都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

还有一类是网络中形成的新词语,如“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见光死”,指网恋后与网友初次见面感到不满意而迅速各奔东西;“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

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至少是没有这样解释的,而在网络中却已习惯。

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新词。

除在构词法上的随意组合、任意搭配外,网络语言在句式的选择上也常常冒传统语言学天下之大不韪。

如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像“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早上(早上好)”等;还常在文章的标题末尾添加相当于语缀的成分“……的说”,如“今天晚上谁去听音乐会同去的说”,其实“……的说”并无实在意义,这种句式的使用只是表明紧随时尚罢了;还在句末常用“喔、噢、的噢”等语气词作语缀,如“要记着去捧场噢”、“慌乱是会出错的噢”等。

(二)经济性由于网络交际所依赖的手段的特殊性,网络词语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特征。

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网络中的语言符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汉语拼音的缩写,如“GG(哥哥)、DD(弟弟)、PLMM(漂亮美眉,即漂亮的女性网民)、PMP(拍马屁)、RMB(人民币)、GXGX(恭喜恭喜)”等;2.英文的缩写,如: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FM(FOLLOW ME跟我来)、GF(GIRL FRIEND 女朋友)、BRB(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等;3.数字和字母的谐音,如“1314(一生一世)、1573(一网情深)、596(我走了)”、“U(YOU你)、CU(SEE YOU回头见)、HOW A YOU(HOW ARE YOU 你好)、WHOAU(WHO AR EYOU你是谁)”等;4.英语、拼音、数字谐音混用,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3KU(THANK YOU谢谢你)、CBA(COOL BI LA酷毙啦)等。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此外,从句式的选用上也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经济性,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而多用短句。

2至10个字的句子非常多,句子的省略现象极其普遍。

我们在网上随机选取了10句聊天记录,其中字数低于5个字的有9句,超过5个字低于10个字的有一句;标点符号1个;有修饰成分的3句;没有复句。

虽然这不能代表网上聊天的所有记录,但也可窥一斑而知全豹,透露出网络语言经济性的特点。

(三)形象性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

如:^-^微笑 (@@)童心未泯:—)高兴:—))非常高兴:—p 吐了一下舌头(o)(o)非常吃惊:—(不幸或悲伤:,-—喜极而泣。

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

网络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内容。

它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

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词语上。

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

再如,把“这样子”连续为“酱紫”(多少受到了风靡于青年网民中的卡通片《蜡笔小新》的影响),既有视觉效果,又隐含了味觉效果。

网络中这样的词语不胜枚举,下文中“诙谐性”中所列举的词语实际上也同时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这些词语往往给抽象、平淡的概念赋予了具体可感的生动的形象,形成了网络语言的形象性的风格特点。

(四)诙谐性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

网络常为有闲、有情人士所光顾,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

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

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再如“欺实码(70码)、河蟹(河蟹)、斑竹(版主,指网络管理员)、板斧(版副,指网络管理员)、童鞋(同学)、瘟都死(windows)、板砖(用来攻击别人的帖子)”等词,都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命名平淡的事物,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三.网络词语的构成方式(一)英文原写形式网民经常会直接使用英文来交流,以满足键盘输入的方便与快捷,如:“chatroom”(网络聊天室),例句:“我选择了一个chatroom,(聊天室)用了“papa”(匿名)做匿名,里面大约有十多个人,好象是女孩子,从她们的聊天当中,好象彼此都很熟悉似的,她们看到一个“新人”出现,都很热情地打招呼,由于我的匿名叫起来就是“爸爸”,所以突然之间,聊天室里许多人都在叫我“爸爸”。

科技色彩较浓的直接用英文形式的比率很高。

如:“Gopher(分布式稳当查找与检索系统)”。

(二)字母缩写形式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由字母构成的缩写形式,主要是网民在网上快节奏交流的产物。

为了方便,快捷地交流,网民们既用英文字母缩写,又用汉语拼音缩写。

1.英文字母缩写形式网上的英文字母缩写数量较多,可以是首字母缩写形式,“GF”“GIRL FRIEND”(女朋友)的首字母缩写形式。

也可以是英文单词中个别几个字母的缩写,如:“CMFT(安慰)”的缩写。

多用于网络聊天室和论坛中。

2.汉语拼音字母缩写形式汉语拼音的缩写在网络上也很常见,如:“LD”指领导,当然不是专指通常意义的“领导”,大多用来指家里的成员:老公或老婆。

这些词语还有“老LD”和“小LD”,指家中的老人或小孩。

这类词语集形象生动,简洁感于一身。

还有“MM”指妹妹,网语又称“美眉”。

“GG”是汉语拼音“哥哥”的字母缩写。

(三)汉字谐音汉字谐音可以是另外的汉字谐音,如:“斑竹、版竹”指聊天站、论坛的管理人员,即“版主”。

“大虾”是“大侠”的谐音,指已经有很长时间的上网经历,对网络非常熟悉的,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

还可以是英文的谐音,如:“欺实码”是“70码”的谐音。

“伊妹儿”是“e-mail(电子邮件)”的谐音。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四)英文简写谐音这类网络词语多用于网络聊天室,论坛及手机短信中,显得较为随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