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

合集下载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详解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详解
用剂量。 ▪ 有科学的试验数据支撑。 ▪ 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自行购买都应按照说明
书的规定剂量用药。
然而由于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病 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医生要因病、因 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中成药的使用 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安全有
效的用药目的。
尤其对含砷、汞、铅及斑蝥、蟾酥、马钱子、乌头、巴豆等有毒成分的中 成药更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引起过量或蓄积 中毒事故的发生。
3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1)证候禁忌
▪ 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主治相应的病证,因此临 床用药亦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 安宫牛黄丸 ▪ 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 主治: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证,用于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
热烦躁,面赤气粗,两拳固握,牙关紧闭,舌绛脉数的热闭神昏证 ▪ 禁忌: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属寒闭神昏者禁用
▪ 行气破滞类的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 ▪ 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 ▪ 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 含有上述成份的中成药,也就相应被视为妊娠慎用药,如羚羊清肺颗
粒、香砂枳术丸、龙胆泻肝丸、温胃舒胶囊、防风通圣丸、牛黄上清 丸(含大黄)、麻仁润肠丸、云南白药、通心络胶囊等。
附子理中丸
金匮肾气丸
均含附子(乌头碱)
二者配合应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3)妊娠禁忌
▪ 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 妊娠禁忌使用的药物。
▪ 根据药物对母体及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
妊娠禁用药
▪ 多是大毒的药物、引产堕胎药、破血消徵药、峻下逐水药。 ▪ 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用滋补类药物和注射液;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毒性较大成分 的中成药;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 老人因机体器官组织衰老,对药物的吸收、代谢速度减慢, 避免使用对心脏、肝脏、肾脏、血管等组织有损害的药物。 • 运动员因其职业特殊性,应避免使用含有兴奋性成分的药 物。
.
七、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一)辨证合理用药 1.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中医学的精髓。 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通过“证”的形式 表现,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 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 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 部位以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 质的证的过程。论治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 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
(二)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 上市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已明确规定使用剂量,所 标剂量是按照国家研发规定严格制定的,有科学 可信的试验数据支撑,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 自行购用都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剂量用药。
• 虽然中成药大多数由原生药材中饮片制成,毒性 低,安全系数大,但临床报道由于医生用量过大, 或长期连续用药而引起中成药中毒的病例屡见不 鲜。因此,临床医师必须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 确定最佳用量,防止用量过小,药力不足或用量 过大,克伐正气的现象。
• 如两个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药对 的中成药同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

对于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由于中成药的成分复杂,二
者合用的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一般应
尽量避免配伍使用,若必须合用,建议间隔使用,同时注
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
(三)妊娠禁忌
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 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使用 的药物。根据药物对母体及胎元损害的程 度不同可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凡禁 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 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安全性:保证用药安全是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新版指南在编 写中既重视中医证候、妊娠、配伍、饮食等传统用药禁忌,同时更加 重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中成药不良反应 通告和警示,对权威杂志不良反应的报道,采取科学、求实、审慎的 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加以介绍,既不掩盖事实,又不夸大宣 传,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 使用
内容提要
一、《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内容简介 二、《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特色优势 三、《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合理使用
2
一、《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内容简介
1.《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编写目的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 是WHO推行基本药物理念,确保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安全
根据君、臣、佐、使制方之法,精 炼地分析方剂配伍。
14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
品种介绍
【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根据收载品种所确定的功能主治, 按病证不同分项叙述,突出辨证用 药的理法特色,保持功能与主治的 完整和统一。 对收载品种临床报道延伸应用有较 好临床基础,且符合中医异病同治 用药原则者予以载录,以供临床应 用时参考。
16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
品种介绍
【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主要根据(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 参照核心期刊中报道的临床应用 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3)结合 药品说明书进行综合归纳,力求 客观准确地反映该品种不良反应 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使用指南大全

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使用指南大全

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使用指南大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逐渐普及和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成药的疗效和价值。

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和指导中成药的使用,国家制定了中成药基本药物使用指南。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使用指南,以期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药物。

一、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定义和分类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是指根据药典规定,以中药饮片、提取物或复方制剂为主要药物形式,经科学加工制备、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中成药。

国家将中成药基本药物分为两大类:专业基本药物和基本药物。

专业基本药物是指临床各专科按需要选取和确定的一组中成药,用于该专科疾病的诊疗。

基本药物是指适宜多个专科使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

二、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使用原则1. 循证医学原则:中成药的使用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需要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也应基于循证医学原则进行。

2. 个体化用药原则:中成药的使用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以及患者的病情、病程等情况。

3. 综合治疗原则:中成药往往是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使用的,在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选择中成药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综合使用各种治疗手段。

4. 安全性原则:中成药的使用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需要考虑到患者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三、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1. 呼吸系统疾病: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在治疗感冒时,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2. 消化系统疾病: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可以选用小柴胡颗粒、保和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3.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成药也有显著疗效。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正确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正确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正确服用中成药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量报用: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

由于有的中医在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服用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

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虽写着每次服多少克,但却未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

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执业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否则可能致误)。

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剧烈的药,用量稍有超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注意服药禁忌:不仅对中成药的服用量须认真对待,而且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马虎不得。

用药前必须详阅该药品的说明书,了解该药品的使用禁忌。

凡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禁忌事项,均应按章执行,予以避忌。

孕妇、小儿或年老体虚者,更要谨慎,凡药性猛烈的中成药还须减量慎用。

(3)注意服药时间:根据古医籍规定,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应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的原则进行。

对于特殊服药时间规定的中成药,通常宜选在饭前或空腹时服。

因为大多数食物可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干扰,故而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

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宜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而对治疗特定病症的成药则无须强调空腹或定时服药,如治冠心病的苏合香丸、治胃痛的胃乐片等,均或随时使用;安神药则在睡前服为最适宜。

(4) 注意服药方法: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蜜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许多不方便,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才好。

要知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

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蜜丸,可用清洗过的于直接将其分裂,并搓制成小丸服下。

执业药学生中药二之中成药知识点总结大全

执业药学生中药二之中成药知识点总结大全

执业药学生中药二之中成药知识点总结大

一、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是指由多种中草药配合制成的成药。

具有用药方便、疗
效确切、配伍合理等特点。

中成药可以分为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两类。

固体制剂:如丸、片、散、胶囊、饮片等。

液体制剂:如口服液、滴丸、合剂、膏剂等。

二、常用中成药
1. 复方丹参片
复方丹参片是由丹参、三七、黄芪等多味中草药组成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疾病。

其适应症还包括急性心梗、与胸痛相关的各种病症。

2. 黄连上清片
黄连上清片是由黄连、黄芩、连翘、青蒿、板蓝根、生甘草等
草药组成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鼻塞、
咳嗽等症状。

3. 氨酚伪麻美芬片
氨酚伪麻美芬片是由氨酚、等草药组成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治
疗头痛、发热、感冒引起的症状。

其适应症还包括神经痛、面痛、
肌肉痉挛等。

三、中成药注意事项
1. 使用中成药应注意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2. 孕妇、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者慎用中成药。

3. 长期或过量使用中成药会引起一定的药物依赖性。

4. 中成药仅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症状,病情较重的应尽快就诊。

5. 使用中成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吸烟等刺激性食物,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心情舒畅。

以上是执业药学生中药二之中成药知识点总结大全。

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 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中成药优先 考虑的原则。
• 由于不同的患者之间体质各不相同,导致同一类疾病的临床 症状也千差万别,在西医学看来是同一种疾病,而在中医看 来其中证候却不同。
• 例如,同样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患者,体质较好的和体质较 差的临床表现完全不同,所以其证候也完全不一样,不能都 用九味羌活颗粒来治疗,即所谓“同病异治”。
3)对症用药
• 症是指单一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到的不适,如发热、 口渴、头痛等。
•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有些中成药 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以解燃眉之急。
• 如元胡止痛片针对疼痛症状的治疗。准确使用中成药解除 某些突出症状,从而缓解病痛,也是正确选药的内容之一。
一、正确选用
4)辩证和辨病结合
一、正确选用
5)异病同治及引申使用原则
• 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演变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证同 治亦同,即所谓“异病同治”。
• 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是不同的病,只要具有气短、懒 言、乏力等中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均可使用补气升阳的补中 益气丸治疗。
二、合理应用
对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我们要还注意: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 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中 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用药禁忌。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 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一、正确选用
1)对证用药
• 中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 • 证是对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
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揭示了疾病发展某一 阶段的病理实质。 • 辨证施治就是在辨明证候的基础上,选择对证中药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认识疾病的证候;根据证候确定治法;再依 据治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使中成药的主治证候与患者的具 体证候对应起来,就是对证用药。

国家基本药物 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 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内科用药解表剂解表剂以辛散轻扬的解表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各种表证方剂的统称。

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一、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九味羌活丸/颗粒二、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柴胡注射液三、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

气虚感冒以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为主证。

参苏丸玉屏风颗粒祛暑剂祛暑剂是以藿香、佩兰、香薷、鲜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滑石、西瓜翠衣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去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中成药。

临床以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洪大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等见上述症状者。

一、祛暑清热剂适用于夏月感受暑热之病。

症见身热心烦、汗多口渴等证。

保济丸二、祛暑解表剂适用于暑气内伏,兼外感风寒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心烦口渴等。

藿香正气丸三、祛暑利湿剂适用于感冒挟湿证。

症见身热烦渴、胸脘痞闷、小便不利等。

十滴水甘露消毒丸六合定中丸玉枢散(丹)。

四、清暑益气剂适用于暑热伤气,津液受灼。

症见身热烦渴、倦怠少气、汗多脉虚等。

清暑益气丸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
• 3.温经散寒 • (六)清法 • 1.清热泻火 • 2.清热解毒 • 3.清热润燥 • 4.滋阴清热 • 5.清热凉血 • 6.清热开窍
2020/11/3
12
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
• (七)补法 • 1.补气 • 2.补血 • 3.滋阴 • 4.助阳 • (八)消法 • 1.消积导滞 • 2.消坚化积 • 3.行气活血
2020/11/3
4
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 (二)中成药的分类 • 1.按中成药功用分类 • 2.按治疗病证分类 • 3.按中成药剂型分类 • 4.按中成药名称笔画顺序分类
2020/11/3
5
二、中成药的方剂组成和变化
• (一)组成原则 • 1.主药 针对病因或疾病的本质或主证其主要治疗
作用的药物。 • 2.辅药 配合主药加强疗效的药物。 • 3.佐药 主要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制约方剂当
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 适应症:外感风寒之咳嗽。症见

燥热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咳嗽
肺火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痰湿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肺虚咳嗽
• 内伤咳嗽 肺气虚 主证+治疗+成药
• (肺虚咳嗽) 肺阴虚 主证+治疗+成药
2020/11/3
22
内科常用中成药
• (一)风寒咳嗽 • 通宣理肺丸 • 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
肿痛等症。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020/11/3
18
内科常用中成药
(2)双黄连口服液 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2020/11/3
19
内科常用中成药
(三)时行感冒 清热解毒口服液 • 组成:生石膏、金银花、玄参、生地黄、连翘、
栀子、地丁、黄芩、龙胆草、板蓝根、知母、麦 冬 • 功效:清热解毒 • 适应症:时行感冒。用于症见突然恶寒,高热, 周身酸痛,咳嗽、咽痛等。
2020/11/3
20
内科常用中成药
(四)暑湿感冒 霍香正气丸 组成: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法半
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 生姜 • 功效:解表和中。理气化浊 • 适应症:常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邪,寒热头痛, 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
• (一)中成药的命名 • 1.按功用而命名体现药物的基本作用 • 2.按病证而命名体现主治病证 • 3.按处方组成主要药物而命名标明方剂的主要组
成 • 4.按治疗主要对象而用以表明方剂的药物数目 • 5.按处方药物的味数而命名方剂的药物数目
2020/11/3
3
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 6.按成药颜色而命名以表示药物的颜色 • 7.按成药剂量而命名以显示药物服用剂量 • 8.按生产厂家或产地而命名以注明生产或产地 • 9.按发明人姓氏或假托古人而命名 • 10.按原载书籍或文献而命名以反映方剂的出处
• 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煎膏剂、糖浆剂、 合剂(包括口服液)、滴丸剂、胶囊剂、注射剂
2020/11/3
8
四、中成药的用法和用量
• (一)中成药的用法 • 1.内服药 • 2.外用药 • (二)中成药的用量 • 1.按常规量服用 • 2.小儿用量适当减少。
2020/11/3
9
五、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202/11/313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
• 4.消散水肿 • 5.理气消痰,软坚散结
2020/11/3
14
第二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
• 一、解表类 • 解表类成药是以辛散解表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
发散风寒或疏散风热等作用,是用于各类感冒疾 病。 • 1.风寒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 • 2.风热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 • 3.时行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 • 4.暑湿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 • 5.体虚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
2020/11/3
15
内科常用中成药
• 1.风寒感冒 • (1)感冒清颗粒 • 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苏叶、葛根、
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 适应症: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
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2020/11/3
16
内科常用中成药
(2)正柴胡饮颗粒 • 组成:柴胡、防风、生姜、陈皮、赤芍、甘草 • 功效: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
2020/11/3
21
第二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
• 二、止咳类
• 咳嗽:由于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导致肺失宣肃,肺 气上逆所引起。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风寒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 外感咳嗽 风热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中毒性、烈性药物的副作用,或协同主、辅药发 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 4.使药 即引经药
2020/11/3
6
中成药的方剂组成和变化
• (二)组成变化 • 通过药物增减,改变其配伍关系,达到效用的改
变 • 通过主辅药物剂量的改变,改变其配伍关系,达
到效用的改变。
2020/11/3
7
三、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
施小敏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学习目标
• 1.掌握常用中成药的配伍、原则及主(君)药、 辅(臣)药、佐药、使药在方剂配伍中作用。
• 2.了解中成药常用剂型(丸剂、散剂、颗粒剂、 膏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注射剂)及其主 要特点。
2020/11/3
2
第一章 中成药的基本知识 一、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 适用于流行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
2020/11/3
17
内科常用中成药
(二)风热感冒 (1)银翘解毒丸 • 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穗、薄荷、淡豆豉、
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 适应症: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
• (一)汗法 • 1.辛温发汗 • 2.辛凉发汗 (二)吐法 催吐、涌吐 (三)下法(泻下、攻下) 1.寒下 2.温下
2020/11/3
10
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
• 3.峻下 • 4.润下 • (四)和法 • 1.和解表里 • 2.调和脾胃 • (五)温法 • 1.温中散寒 • 2.回阳救逆
2020/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