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第七题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第七章 课时规范练34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第七章 课时规范练34

课时规范练34《课时规范练》P41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不能加快Zn与1 mol·L-1硫酸反应产生H2的速率的是( )A.用Zn粉代替Zn粒B.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C.升高温度D.再加入1 mol·L-1 CH3COOH溶液Zn粉代替Zn粒,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Zn会先置换出铜,之后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 正确;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CH3COOH为弱酸,1mol·L-1CH3COOH溶液中c(H+)<1mol·L-1,加入后相当于稀释,会使c(H+)变小,减慢反应速率,D错误。

2.(广东珠海模拟)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下列措施不是为了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将食品存放在冰箱中B.做馒头时添加膨松剂C.月饼包装袋内放置还原铁粉小袋D.冶炼铁时将铁矿石粉碎,可降低温度,减缓食物氧化速率,与减小反应速率有关;加工馒头时添加膨松剂,可使馒头疏松柔软,与改变反应速率无关;月饼包装袋内放置还原铁粉小袋作抗氧化剂,可防止月饼被氧化,减缓食物氧化速率,与减小反应速率有关;将铁矿石粉碎,可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与增大反应速率有关;故选B。

3.(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阶段考)A与B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s)+bB(g)cC(g)+dD(g),t1、t2时刻分别测得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ol·L-1·min-1A.0~t1内,平均反应速率v(B)=0.04t1B.若起始时n(D)=0,则t2时v(D)=0.20mol·L-1·min-1t2C.升高温度,v(B)、v(C)、v(D)均增大D.b∶d=6∶1B的物质的量,因此0~t1时间段内,不能确定B的变化量,则不能计算其平均反应速率,A错误;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B错误;t1~t2时间段内,B和D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是0.06mol、0.1mol,则有b∶d=3∶5,D错误。

高中化学专题01 第7题化学与文化、生活、环境等(强化训练)-2020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

高中化学专题01 第7题化学与文化、生活、环境等(强化训练)-2020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

第7题化学与文化、生活、环境等(强化训练)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答案】B【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C.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2.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答案】A【解析】A.碳化硅(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元素与硅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V A族,故A符合题意;B.聚氨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C.碳包覆银纳米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且银不是主族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钛合金为含有金属钛元素的合金,其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答案】D【解析】A、秸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涉及化学反应;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涉及化学反应;C、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涉及化学反应;D、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涉及化学反应;故选D。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物质结构与性质A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物质结构与性质A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七物质结构与性质(A)一、选择题1.(2021北京石景山一模)下列关于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等于主族序数B.铝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ⅢA族C.410Be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10D.第117号元素Ts的非金属性强于Br2.(2021湖北八市联考)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中,提供动力的化学反应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2的电子式:··N︙︙N··B.CO2的空间填充模型:C.CO2是氧化产物D.电负性大小:O>N3.(2021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联考)NF3与汞共热得到N2F2和一种汞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F3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N2F2的结构式为F—N N—FC.NF3的沸点一定高于NH3的沸点D.N2F2:分子存在顺反异构4.(2021湖北教科研协作体联考)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B.分子中共平面碳原子最多有7个C.键角α>βD.1 mol该有机物消耗Na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5.(2021山东烟台诊断性测试)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电负性:W>Z>Y>XB.气态氢化物熔、沸点:W > ZC.简单离子的半径:W>X>ZD.若X与W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6.(2021湖南永州第三次模拟)如表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T的单质常温下为液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的单质均存在同素异形体B.Y、Z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递增C.R的单质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D.Y、Z、W元素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小:Y>Z>W7.(2021辽宁葫芦岛第一次模拟)一种新型电池的电解质是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结构如右图所示。

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原卷版)

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原卷版)

微专题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方法一、依据反应原理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遵循以下规律(简称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方法二、根据“三表”来判断(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3)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方法三、依据“两池”判断(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在阳极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即是还原性强弱顺序。

在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Pb2+>Sn2+>Zn2+>Al3+>Mg2+>Na+>Ca2+>K+,即是氧化性强弱顺序。

方法四、依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等)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反应条件越低,性质越强;若氧化产物价态不同,则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方法五、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

(1)一般来讲,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浓H2SO4> H2SO3;还原性:H2S> SO2。

又如氧化性:Fe3+> Fe2+> Fe,还原性反之。

(2)在和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氧化剂(或还原剂)被还原(或氧化)的程度越大,即是化合价降低(或升高)越多,还原剂(或氧化剂)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就越强。

如Fe和Cl2反应生成FeCl3,而Fe和S反应只生成FeS,则氧化性:Cl2>S。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热点专项练11 化学平衡图像及分析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热点专项练11 化学平衡图像及分析

热点专项练11 化学平衡图像及分析1.(湖南邵东创新实验学校第二次月考)在容积均为1 L的a、b、c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铁粉并充入1 mol CO,控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5CO(g)+Fe(s)Fe(CO)5(g),当反应进行到5 min时,测得C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K(T1)>K(T2)B.反应进行到5 min时,a容器中v(正)=v(逆)C.b中v(正)大于a中v(逆)D.达到平衡时,a、b、c中CO的转化率:b>c>a2.(湖南长沙明德中学三模)在恒压、H2和C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用不同Mg含量的催化剂Ni/g含量越大)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4H2(g)+CO2(g)CH4(g)+2H2O(g)中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4H2(g)+CO2(g)CH4(g)+2H2O(g)的ΔH>0B.延长W点的反应时间可提高CO2的转化率C.相同条件下催化剂中Mg的含量越高催化效率越高D.在反应未达到平衡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CO2的转化率3.(江苏扬州考前调研)燃煤电厂锅炉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主要成分NO),可通过主反应4NH3(g)+4NO(g)+O2(g)4N2(g)+6H2O(g) ΔH=-1 627.7 kJ·mol-1除去。

温度高于300 ℃时会发生副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904.74 kJ·mol-1。

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相同时间,NO的转化率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可提高主反应中NO的平衡转化率B.N2(g)+O2(g)2NO(g) ΔH=-180.74 kJ·mol-1C.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反应时间足够长,NO的转化率能达到Y点的值D.图中Z点到W点NO的转化率降低的原因是主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4.(湖南邵东一中第二次月考)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CH3OCH3)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中化学专题07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高中化学专题07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07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机理1.(2020年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2.(2020年浙江卷)关于下列ΔH的判断正确的是( )CO32−(aq)+H+(aq)=HCO3−(aq)ΔH1CO32-(aq)+H2O(l)⇌HCO3−(aq)+OH−(aq)ΔH2OH−(aq)+H+(aq)=H2O(l)ΔH3OH−(aq)+CH3COOH(aq)=CH3COO−(aq)+H2O(l)ΔH4A.ΔH1<0 ΔH2<0B.ΔH1<ΔH2C.ΔH3<0 ΔH4>0D.ΔH3>ΔH4 3.(2020年新课标Ⅰ)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H3COI是反应中间体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3OH+CO=CH3CO2HC.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4.(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1,3-丁二烯与HBr 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H +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Br -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

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在0℃和40℃时,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30和15:8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稳定B .与0℃相比,40℃时1,3-丁二烯的转化率增大C .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增大,1,4-加成正反应速率减小D .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 5.(2020年江苏卷)反应42SiCl (g)+2H (g)Si(s)+4HCl(g)高温可用于纯硅的制备。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H>0∆ 、S<0∆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4242c (HCl)K c SiCl c H =⨯C .高温下反应每生成1 mol Si 需消耗2222.4LH ⨯D .用E 表示键能,该反应ΔH=4E(Si-Cl)+2E(H-H)-4E(H-Cl) 6.(2020年天津卷)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Pa 和298K 下,HCN(g)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题型(七)盖斯定律的应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题型(七)盖斯定律的应用

重难点题型集训(七) 盖斯定律的应用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22I 1H (g)O (g)===H O(l)Δ2H +222C(s)O (g)===CO (g)ΔH +32223CH COOH(1)2O (g)===2CO (g)2H O(l)ΔH ++ 22342C(s)2H (g)O (g)===CCH COOH(l)ΔH ++则4ΔH 的正确表达式为( ) A.312Δ2Δ2ΔH H H -- B.1232Δ2ΔΔH H H +- C.1232Δ2ΔΔH H H -+D.1232Δ2ΔΔH H H --2.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 、2CO 和2H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122321CO (g)3H (g)===CH OH(g)H O(g)Δ58kJ mol H -++=-⋅; ②232CO(g)2H (g)===CH OH(g)ΔH +; ③2223CO (g)+H (g)===CO(g)+H O(g)H ∆。

已知反应中一些相关物质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则23Δ ΔH H 和分别为( ) A.1199kJ mol 41kJ mol ---⋅+⋅、 B.1199kJ mol mol -41kJ ---⋅⋅、 C.11+-99kJ mol 41kJ mol --⋅⋅、D.11++99kJ mol 41kJ mol --⋅⋅、3.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制备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221H O(1)===H (g)O (g)Δ286kJ mol 2H -+=+⋅B.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Ⅱ)制备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2H S(g)===H (g)S(s)Δ20kJ mol H -+=+⋅C.若反应12221H (g)O (g)===H O(g)ΔkJ mol 2H a -+=-⋅,则a >286D.制得等量2H 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法4.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2020版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京津鲁琼版练习:选择题精准练7 选择题精准练(七) 电解质溶液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京津鲁琼版练习:选择题精准练7 选择题精准练(七) 电解质溶液 Word版含解析

选择题精准练(七)电解质溶液(建议用时:25分钟)1.常温下,将NaOH溶液分别加到HA、HB两种弱酸溶液中,两溶液中pH与粒子浓度比值的对数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K=-lg K a。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HA、HB两种酸中,HB的酸性弱于HAB.b点时,c(B-)=c(HB)>c(Na+)>c(H+)>c(OH-)C.同浓度、同体积的NaA和NaB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D.向HB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的混合溶液中lg c(B-)-lg c(HB)=pH-pK2.(2019·高考北京卷)实验测得0.5 mol·L-1CH3COONa溶液、0.5 mol·L-1 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B.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 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3.(2019·高考江苏卷改编)室温下,反应HCO-3+H2O H2CO3+OH-的平衡常数K=2.2×10-8。

将NH4HCO3溶液和氨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用于浸取废渣中的ZnO。

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2 mol·L-1氨水:c(NH3·H2O)>c(NH+4)>c(OH-)>c(H+)B.0.2 mol·L-1 NH4HCO3溶液(pH>7):c(NH+4)>c(H2CO3)>c(HCO-3)>c(NH3·H2O)C.0.2 mol·L-1氨水和0.2 mol·L-1NH4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c(NH+4)+c(NH3·H2O)=c(H2CO3)+c(HCO-3)+c(CO2-3)D.0.6 mol·L-1氨水和0.2 mol·L-1 NH4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c(NH3·H2O)+c(CO2-3)+c (OH -)=0.3 mol·L -1+`c (H 2CO 3)+c (H +) 4.已知亚硒酸(H 2SeO 3)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亚硒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所得溶液中H 2SeO 3、HSeO -3、SeO 2-3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七题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题组一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Al、Cl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a+、Al3+、Cl-的离子半径也依次减小B.在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H2R)中,热稳定性最强的其沸点也一定最高C.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定越强答案 B解析A项,Na+、Al3+为10e-离子,Cl-为18e-离子,Cl-半径大于Na+、Al3+半径,错误;B项,因为在第ⅥA族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其氢化物(H2R)中,H2O热稳定性最强,因为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其沸点也最高,正确;C项,第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强的O元素没有最高正价,F无正价错误;D项,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定越强,错误。

2.短周期元素W、X、Y、Z位于同一周期,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半径最大,Z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Y的单质与盐酸、氢氧化钠均能反应生成氢气。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的单质在空气中加热不会熔化B.工业上电解熔融的Y、Z的化合物可得Y单质C.W、Z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D.X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中含离子键、共价键答案 C解析W是钠,X是镁,Y是铝,Z是氯。

A项,铝单质加热会熔化,但不会滴落,错误;B项,工业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错误;C项正确;D项,氧化镁中只有离子键,错误。

3.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YO4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WC.X、Z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D.X与W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答案 D解析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则W是Na;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X是O;X、Z同族,则Z为S;Y、Z同周期,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则Y是Cl。

A项,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ClO4,错误;B项,Na、S、Cl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S>Cl,错误;C项,O、S是同一主族的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错误。

4.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Y和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相同B.单核阴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W)>r(Y)>r(Z)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W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答案 D解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所以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得出Y元素在第二周期,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可以推出Y是O元素,所以推测X为N,Z为S,W为Cl。

因此,O元素没有最高正价,A错误;单核阴离子的半径r(Z)>r(W)>r(Y),B错误;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中Y>Z,故其氢化物稳定性Y>Z,C错误;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高氯酸,是最强的含氧酸。

5.V、W、X、Y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Y VX WZ为第四周期常见元素,该元素是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组成金属元素。

V的最简单氢化物为甲,W的气态氢化物为乙,甲、乙混合时有白烟生成,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W与Z可形成化合物ZW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V>WB.X、W的质子数之和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比值为2∶1C.甲、乙混合时所生成的白烟为离子化合物,但其中含有共价键D.在足量的沸水中滴入含有16.25 g ZW3的溶液可得到0.1 mol Z(OH)3答案 C解析根据V、W的气态氢化物的性质,可以推断甲为NH3、乙为HCl,则V为N,W为Cl,从而可以确定Y为C,X为Al;根据Z是人体血红蛋白中存在的金属元素,则Z为Fe。

选项A,原子半径X>W>Y>V,A项错误;选项B,Al、Cl的质子数之和为30,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二者之比为3∶1,B项错误;选项C,白烟为NH4Cl,是离子化合物,其中N、H之间的化学键是共价键,C项正确;选项D,沸水中加入FeCl3溶液得到的是Fe(OH)3胶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溶液中的Fe3+不可能完全转化为Fe(OH)3胶体,D项错误。

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所示:元素代号X Y Z W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主要化合价+2 +3 +5、+3、-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B.一定条件下,Z的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溶于氨水D.相同条件下,X、Y的单质分别与盐酸反应时,后者反应剧烈些答案 A解析由化合价知W是O元素,Z是N元素,X、Y分别是Mg、Al元素。

HNO3与NH3化合生成NH4NO3,A正确;N2与O2直接反应只能得到NO,B错误;Al(OH)3不溶于氨水,C 错误;镁比铝活泼,故镁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些,D错误。

7.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中只有Z是金属元素,W 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Z、W、Q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不可能显碱性B.Y的简单阴离子比W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弱C.X、W、Q的氢化物均可在Y的单质中燃烧D.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能与W的盐反应得到W的氢化物,说明非金属性Z>W答案 B解析由W单质的颜色知W为硫元素,故Y是氧元素,X是碳元素,Q是氯元素,Z是钠、镁、铝三种元素中的一种,当Z是钠元素时,A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知B正确;HCl不能与氧气反应,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不能从氢化物与盐反应的角度进行分析,D错误。

8.现有A、B、C、D、E五种元素,前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D的主要化合价为-2、+6,E2+的质子数比D的质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可分别与A、E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B.D可形成三种价态的酸C.原子半径:E>D>B>A>CD.最常见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B>D>A答案 B解析由D的主要化合价知D是硫元素,故E是钙元素,A、B、C分别为氮元素、氧元素、氟元素。

氟与氮元素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A错误;硫元素可形成H2S、H2SO3、H2SO4三种酸,B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E>D>A>B>C,C错误;H2S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弱,D错误。

9.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B.X、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相比,前者较低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答案 D解析根据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X为O,Y为Na,Z为Al,M为Si,N为Cl。

A项,离子半径:Cl->Al3+;B项,沸点:H2O>HCl;C项,SiO2既能与HF反应,也能与NaOH 溶液反应;D项,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HCl反应。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最高正价为+7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H4的沸点比YH3的高B.X与W形成的化合物和Z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Y离子的半径比Z离子的半径小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答案 D解析X为C,Y为N,Z为Na,W为Cl。

A项,沸点NH3>CH4;B项,CCl4中为共价键,NaCl中为离子键;C项,离子半径N3->Na+;D项,酸性:HClO4>HNO3。

题组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ΔH=-24.8 kJ·mol-1①3Fe2O3(s)+CO(g)===2Fe3O4(s)+CO2(g)ΔH=-47.2 kJ·mol-1②Fe3O4(s)+CO(g)===3FeO(s)+CO2(g)ΔH=+640.5 kJ·mol-1③则14 g CO(g)与足量FeO(s)充分反应得到Fe(s)和CO2(g) 时放出的热量为()A.218 kJ B.109 kJC.54.5 kJ D.163.5 kJ答案 B解析若要计算相应的反应热,需要先利用盖斯定律求出CO(g)+FeO(s)===Fe(s)+CO2(g)的反应热。

根据盖斯定律将[(3×①-②)÷2-③]÷3可得到CO(g)+FeO(s)===Fe(s)+CO2(g)ΔH≈-218 kJ·mol-1,由此可求出14 g CO与足量FeO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109 kJ。

2.某太空站中存在如图所示有关能量、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燃料电池用KOH溶液作为电解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电解水系统中加入Na2SO4可增加溶液的导电性B.燃料电池工作中,溶液中K+、H+移向正极C.整个系统实现了物质的零排放及能量间的完全转化2H2OD.该系统发生的总反应为2H2+O2放电充电解析Na2SO4不参与电极反应,但可增大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从而可增加溶液的导电性,A 正确;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得到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阳离子移向正极,B正确;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C错误;因还原剂只有H2,氧化剂只有O2,故D正确。

3.电化学与现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具备一定的电化学知识对于方便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

某同学为了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和Y不连接时,铜棒上会有金属银析出B.X和Y用导线连接时,银棒上发生的反应为Ag++e-===AgC.若X接直流电源的正极,Y接负极,Ag+向银电极移动D.无论X和Y是否用导线连接,铜棒均会溶解,溶液都从无色逐渐变成蓝色答案 C解析X和Y不连接时,铜可以置换出银单质,A选项正确;X和Y用导线连接时,Ag作正极,Cu作负极,B选项正确;若X接直流电源的正极,Y接负极,Ag作阳极,Cu作阴极,Ag+向铜电极移动,C选项错误;无论X和Y是否用导线连接,铜都会失去电子变成铜离子,D选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