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副本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满小学:刘有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2.更新了教学内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四、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第一部分前言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关于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

(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1.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

2.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一年级新课标解读

一年级新课标解读

一年级新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线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做好我们本职工作?如何用新课标理念,重新解读统编教材?所以今天我将从原统编版教材编写意图的解读视角、新课标理念视角下的教材再解这两个板块,帮助大家认识、解读和用好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

一、原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的解读视角拿到教材首先要看原统编教材的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到底是怎样的。

如果把统编版教材和以往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大家脑海中肯定会出现的一个非常创新的、也是很核心的视角,那就是双线组元,一个是人文主题,另一个是语文要素。

用双线组元的视角来看一年级下册教材时,每一个单元都有一条语文要素,有的是两条,从三年级开始是两条或者三条。

理解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总体上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语文要素);选文:营养性与趣味性并重;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另一方面就是各部分内容与特点,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第二,与2011版课标对应版块学习目标第三,各对应版块内容编排概况二、新课标理念视角下的教材再解读对同一本教材的解读,作为解读者,背景知识、理念秉持、目标动机不一样时,那么解读思路和结果也不一样,文本为我所用的姿态和价值就不一样。

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有什么样的解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带来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不解读,无教学。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2016年开始使用,2019年秋季1-6年级全覆盖的。

2022年4月,新一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施行。

运用“落后”的教材来贯彻落实“先进”的课表理念,是对一线教师的考验和挑战,需要教师真正能够发挥自己深厚的专业素养“创造性使用教材”。

这情况下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应该从对教材的重新解读开始。

1. 用积极建设的眼光看待教材,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判断其过时或落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内容解析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内容解析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内容解析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是根据教育部课程改革的部署,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进行编写的。

新教材的编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力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下面从四个方面做介绍:1.教材的编排2.教材特点3.教学目标与要求4.教学内容与提示一、教材的编排这一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四部分。

入学教育有四幅图,向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学习的教育。

“汉语拼音”13课,为便于巩固,将13课分为四组,每组之后安排一个复习。

“识字”全册共8课,分两次安排,每次学4课,独立成一组。

“课文”全册共20课,5课为一组,编成四组。

为了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识字和课文后有练习题。

每组“识字”或每组“课文”后安排一个“语文园地”。

每个园地后安排一次“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

书后有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教材中还安排有大量的精美的图画。

图画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

二、教材特点1.综合性。

教材不但着力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语文的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教材内容的安排重点突出,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都不是孤立安排的,而是有计划地安排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

一年级课标解读

一年级课标解读


入学教育


(四幅图)
8课,共分两组
汉语拼音


13课
四个复习
20篇,共分四组
语文园地
每组识字和课文之后 安排一个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
• 生字表(一) • 生字表(二) • 汉字笔画名 称表
每组语文园地后面安 排一次口语交际
二、教材特点
综合性 科学性 时代性 趣味性 适用性
1.综合性。
3、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的内容感兴趣,乐于与他人交 流。
4、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 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教学提示
1.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在语境中学 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发现学习 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在游戏中 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识字、写字教学中,学生要掌握认字要领,不 做过多的结构分析,根据识字规律,不过早脱离 语言环境,承认学生差异,不追求课课清,人人 清,转变学习方式,不局限教材课内识字,加强 语言积累。
识字(一)《口耳目》
象形字
如:识字(二)《日月明》
→ (甲骨文)
会意字
(金文)→ (楚系文字)→ 小篆)→ (楷书)
3.时代性。
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主要体现时代的特点。不论是 课文、儿歌还是插图,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人文色彩和 感情因素。如,第27页出现了“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 水。”的图和句子,渗透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第37 页的儿歌《登山》讲孩子们努力登到山顶上,渗透了培养 意志品质的教育。课文第13课《平平搭积木》是讲平平搭 了许多“房子”给大家住,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体现了儿 童对他人的关爱。第18课《借生日》是讲小云把自己的生 日借给妈妈,表现出儿童对母亲的关心。《爷爷和小树》 《小熊住山洞》则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渗透了保护环 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特别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状态,贴近儿童的生活。 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这样做不好》紧 密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我会拼图》《该怎么办》《小 兔运南瓜》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2022-05-07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近几天利用学习的时间,我重新认真地学习了低年级的课程标准,有以下新的认识和体会:一、识字与写字1、让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学,才想去学,这样他们就愿意主动识字了。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生可能不懂间架结构练习书写。

开始教学写字时,要利用田字格来指导,先让儿童认识田字格,懂得这四个小格是个整体,再说明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等位置和名称。

包括指导他们在田字格里写笔画和汉字。

要教儿童写好字,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论板书,批改作业,或是标语、布告,凡是写给儿童看的,都要求书写端正、清洁、整齐,起示范作用。

尤其对一、二年级儿童,教师的板书要一笔不苟,并要有意写慢些,以使他们能看清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首先要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姿势,然后再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拼音教学需要下功夫去认真教,有的困难就需要家长的配合。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指导他说准。

学生说话常常拖泥带水,方言味浓,没有条理。

首先,教师要规范语言的表达,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其次,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要随时纠正语病,提高用词的准确性,让他完整而简练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标 解析

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标 解析

小学课程标准备课用纸学校:二小年级:一科目:语文主备人:时间: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三、课程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的语文课程四、教学措施: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满小学:刘有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2.更新了教学内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四、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第一部分前言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关于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

(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完整)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

(完整)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标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1、汉语拼音: ⑴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⑵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⑵认识常用汉字380个,会写其中的126个。

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⑷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⑷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⑶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⑷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材定位:一、知识定位:学前教育前学生,学生年龄小,知识学习程度不同。

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

一年级知识:注重笔画的顺序和书写规范,句子简单。

课文短小。

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能写简单的句子、到能写几句话。

二年级知识二年级合体字大量出现。

更要关注汉字的特点,如形声字、字理识字,更加强调字义。

句子比一年级时要长。

课文内容要丰富。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写好话,还能用好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现在有的学生都能用好冒号和双引号。

二、教材编排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四个单元的“汉语拼音”、两个单元的“识字”三个单元的“课文”、两个“综合性学习”和七个“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几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
--副本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一年级语文(上册)




八角明德小学
邓娜
新课标下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
一、从三个方面对新课标下的一年级语文进行解读:
1、说课标
①课程总目标
②学段课程目标
③教材学习目标
2、说教材
①教材的内容结构
②教材编写特点
3、说建议:教学策略建议
二、具体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说课标
①课程总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汉字400个,并且能够正确工整的书写汉
字。

(能力目标)能用普通话明确表述自己的意思。

(情感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②学段课程目标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话
口语交际
③教材学习目标
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说普通话。

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对读物中的内容感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口语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2、 仔细钻研,说教材 ① 教材的内容结构
入学教育 欢迎新同学 学习语文很快乐 汉语拼音(4个复习单元) 分类 ⅰ声母ⅱ韵母
特点与策略 ⅰ拼音与汉字相结合 ⅱ编排儿歌
ⅲ用意境图整合内容 识字 (两个单元)
课文 (四个单元):古诗、童话、故事、散文 语文园地(8个):我会认、我会连、我会读
单韵母 复韵母 前鼻韵后鼻韵
识字400写字100
结合汉语拼音识字13归类识字10课100个 随课文识字14课153笔顺规则6种
笔画22个
口语交际(4个单元):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
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
②教材编写特点
综合性
学拼音、识字、语言结合起来
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多种内容和形式
科学性
要求认的字都是常见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
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
时代性
爱国主题《升国旗》
蕴含着保护环境的教育因素《四季》《秋天》
趣味性
各部分编排意图中体现主动学,玩中学
适用性
内容兼顾地方,难度适中,分量适当
三、说建议:教学策略建议
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在语境中学习,培
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中学习,体
验学习的乐趣。

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
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和用想结合。

应引导学生专研文本,要防止学生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互动性,并注重儿童的童趣,创设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