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合集下载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及时诊断和治疗危急病情而制定的一套规
范化的报告制度。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一般步骤:
1. 定义危急值: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标准制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一般包括生
命威胁、需要立即干预或治疗的病情。

2. 危急值识别和报告: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如医院信息系统、电话等)识别危急值,
并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包括主治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3. 危急值信息传递:报告危急值的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体征、实
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获取快速有效的医疗干预。

4. 危急值确认和记录: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并将相
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电子病历中,以方便日后追踪和评估。

5. 危急值处理和干预:医务人员根据危急值的紧急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适
当的处理和干预措施,包括紧急手术、快速诊断、药物治疗等。

6. 立即反馈:医务人员处理完危急值后,需要及时向报告人员反馈处理结果,确保信
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追踪和评估:医院要做好对危急值的追踪和评估工作,包括对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进行评估,并对处理结果和患者结局进行追踪和分析,以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以上是一般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主要步骤,不同的医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细化或调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与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与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

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2、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根据检验科的特殊性,检验者还需检查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必要时应复检标本,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如有需要标本应保留备查。

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3、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在向临床科室通报“危急值”结果时应向其了解患者病情或标本采集情况,如果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应立即重新进行检查或采集标本再次检验。

4、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复述危急值结果,并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结合临床情况即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7、门诊辅助检查报告单的“危急值”项目应在相应位置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辅助检查报告单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中,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进一步规范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临床危急情况而建立的一项管理制度。

它要求临床工作者在发现危急情况时能够及时上报和通知有关人员,以便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尽可能减小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建立制度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明确危急值标准医疗机构应当设定适宜的危急值标准,既能够保证临床工作者充分辨识危急情况,又不至于过度报警。

标准应当依据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制定,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诊疗水平。

2、明确危急值级别医疗机构应当设定不同的危急值级别,以便对患者状态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

危急值级别可以依据病情风险、紧急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应当考虑尽可能全面,且恰当合理。

3、制定危急值上报流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危急值上报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卫生安全。

流程应当明确危急值的上报途径、上报时间要求、上报人员及责任等。

同时还应当制定危急值通知流程,及时将危急值通知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制定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来执行该制度。

通常而言,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临床工作者发现危急情况在病情紧急的情况下,临床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快地发现危急情况,并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员。

临床工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发现危急情况,如病例分析、检查结果分析、临床护理中频繁出现同一症状等。

2、临床工作者上报危急值当临床工作者发现问题,发现危急情况的时候,应当及时上报,通过短信、电话、系统消息等途径向相应责任人员上报危急值。

在上报危急值的同时,临床工作者还应当注释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病情情况,发送相应的病例资料以助于后期建立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3、责任人员接收危急值一旦收到临床工作者的危急值上报,相关责任人员应当尽可能快地响应该信息,并及时给予回复。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医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是确保医疗机构在发生危急病情时能及时进行有效救治的重要管理措施。

下面是一个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的简要介绍,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制度建设医院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文件,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制度建设的关键内容包括:1.明确定义危急值:对危急值进行明确定义,包括哪些病情被视为危急值,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

4.设定报告时间要求:明确各类危急值报告的时间要求,确保及时传达和响应。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医院还需要建立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操作流程。

具体流程包括:1.发现危急病情: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危急病情,并以书面形式记录。

3.接收人员的确认:接收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当立即做出确认回复,确保报告传达到位。

4.确认处理措施:接收人员应当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启动急救流程。

5.跟进和报告结束:接收人员在处理完危急值后,应当进行跟进观察,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并及时报告处理结果。

三、培训和教育医院需要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制度。

培训和教育内容包括:1.制度和流程的介绍:向相关人员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内容和流程。

2.案例演练:进行案例演练,让工作人员通过模拟危急病情的处理过程,掌握操作技巧和应变能力。

3.知识更新: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更新培训,包括医疗急救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

四、监督和评估医院应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监督和评估内容包括:1.确保制度执行:对相关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真正执行。

2.收集反馈意见:定期收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了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危重情况而建立的重要管理制度。

在医疗工作中,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危急值是指患者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情况。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危急值的判定标准,明确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危急值报告。

一般来说,常见的危急值包括严重的心电图异常、血气分析异常、重要生化指标异常等。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危急值判定标准,以确保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包括报告人员、报告内容、报告方式等方面。

报告人员一般由医疗机构内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务人员担任,他们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和流程。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项目、异常情况描述等内容,以便接收报告的医务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报告方式可以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报告,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

另外,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的接收和处理机制。

接收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危急值报告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对每一次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最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宣传和推广,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医疗机构对于危急值的重视和处理方式,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对于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双方核对结果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罚款50元,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项目参考值单位低值高值成人血K 3.35-5.55 mmol/L <3.0 >6.0新生儿血K mmol/L <2.5 >8.0血钠Na 135-145 mmol/L <120 >160血氯Cl 96-110 mmol/L <80 >115血钙Ca 2.1-2.55 mmol/L <1.75 >3.5成人GLU 3.95-6.11 mmol/L <2.5 >30新生儿GLU mmol/L <1.7 >16.7WBC 4-10 ×109<1.0 >30.0HGB 113-151 g/L <50 >200PLT 100-300 ×109 <30 >1000PT 11-15 Sec(秒) >30APTT 28-40 Sec(秒) >50血AMY 25-125 U/l >375尿AMY 0-500 U/l >1500胆碱酯酶U/L <3000TBIL 3.4-23.5 umol∕L >257(二)特检科危急值项目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9.明确主动脉夹层。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危急值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者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的结果。

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及制度是医疗机构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将介绍危急值处理的一般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

一、危急值处理流程:1.危急值发现:医学检验过程中,当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或者紧急情况时,需要尽快发现这些危急值。

一般来说,会有专门负责结果解读和报告的医生、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危急值的监测和识别。

2.确认危急值:医生或实验室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异常结果进行核实,确保其属于危急值。

4.即时采取措施:接到危急值通知的临床医生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或紧急干预。

同时,还需要将处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便于后续的追踪和分析。

5.追踪和分析:医疗机构需要追踪危急值的后续处理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此外,还需要分析危急值的发生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系统性问题。

通过对危急值的分析,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危急值处理制度:1.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规定危急值的定义和影响范围,并建立相应的危急值报告准则和流程。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减少患者因此造成的损失。

2.危急值通知责任制:医疗机构应该明确相关人员在危急值通知过程中的责任。

通知责任制可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按时、快速地通知到临床医生,并使相关人员明确自己在危急值通知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3.危急值记录与追踪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急值记录与追踪制度。

即使经过及时处理,医疗机构也需要追踪危急值的后续情况,确保患者获得持续的医疗关怀。

4.危急值讨论与分析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定期的危急值讨论与分析制度,对危急值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样可以不断优化危急值处理的流程,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总结起来,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对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心电图、超;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危急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心电图、超声科、影像科、放射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危急值登记本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科室当班护士,双方核对结果危急值登记本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七、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罚款50元,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项目参考值单位低值高值血K 3.35-5.55 mmol/L <2.5 >6.0 血钠Na 135-145 mmol/L <120 >160 血氯Cl 96-110 mmol/L <80 >115 血钙Ca 2.1-2.55 mmol/L <1.75 >3.5 GLU 3.95-6.11 mmol/L <2.8 >22 WBC 4-10 ×109 <2.0 >40.0 HGB 113-151 g/L <60 >200 PLT 100-300 ×109PT 11-15 Sec(秒) >35 APTT 28-40 Sec(秒) >100 血AMY 25-125 U/l >3 75 尿AMY 0-500 U/l >1500 胆碱酯酶U/L <3000 TBIL 3.4-23.5 umol∕L >30 0(二)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ST段明显升高或降低)3、急性心肌损伤(T段高耸、ST段斜型抬高)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率失常(1)心室扑动、颤动<30 >1000(2)室性心动过速(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男性>0.45S,女性>0. 46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
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
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罚款50元,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项目参考值单位低值高值
成人血K 3.35-5.55 mmol/L <3.0 >6.0
新生儿血K mmol/L <2.5 >8.0
血钠Na 135-145 mmol/L <120 >160
血氯Cl 96-110 mmol/L <80 >115
血钙Ca 2.1-2.55 mmol/L <1.75 >3.5
成人GLU 3.95-6.11 mmol/L <2.5 >30
新生儿GLU mmol/L <1.7 >16.7
WBC 4-10 ×109<1.0 >30.0
HGB 113-151 g/L <50 >200
PLT 100-300 ×109 <30 >1000
PT 11-15 Sec(秒) >30
APTT 28-40 Sec(秒) >50
血AMY 25-125 U/l >375
尿AMY 0-500 U/l >1500
胆碱酯酶 U/L <3000
TBIL 3.4-23.5 umol∕L>257
(二)特检科危急值项目
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
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
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
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9.明确主动脉夹层。

(三)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
1.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2.急性心肌梗死
3.室性心动过速
(四)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中枢神经系统:
①急性大量颅内血肿(血肿容积50ml以上);
②严重的脑挫裂伤(范围达到两个脑叶以上或全脑干范围);
③脑疝;
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两个脑叶以上或全脑干范围);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 脊柱、脊髓:
①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②CT检查椎体爆裂型骨折伴脊髓损伤。

3. 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
③肺栓塞、肺梗死
4. 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 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
③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④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破裂、大量血肿
6. 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