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核心网产品介绍
PTN产品介绍-华为

PTN产品介绍-华为1. 引言华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以创新的ICT解决方案推动全球数字化进程。
华为的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产品是其ICT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华为PTN产品进行介绍。
2. PTN概述PTN是一种基于IP包转发的传送网技术,它能够提供高速、灵活和可靠的数据传输,适用于广泛的场景,如运营商的传送网、企业的宽带接入和校园网络等。
PTN技术基于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和IP网络协议,能够支持多种业务类型和多种接入方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数据传输服务。
3. PTN产品特性3.1 高可靠性华为PTN产品具有高可靠性的特性,采用了冗余设计和快速恢复机制,能够在网络故障时快速切换并恢复服务,保证用户的业务连续性。
此外,PTN产品还支持网络的灵活扩展和容灾备份,能够满足用户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
3.2 高带宽PTN产品提供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服务,能够满足用户对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华为PTN产品采用了先进的传输技术和高速路由算法,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转发,提供稳定且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
3.3 多业务支持华为PTN产品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传输,包括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业务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
PTN产品提供了灵活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和带宽调度算法,能够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进行优化配置,保障用户的业务体验。
3.4 简化运维华为PTN产品具有简化运维的特性,通过集中管理和智能配置,能够降低网络运维的复杂性和成本。
PTN产品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便捷的运维工具,支持远程监控和故障排除,提高了网络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4. PTN产品系列华为PTN产品系列包括了多种型号和规格,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用户。
以下是华为PTN产品系列的一些代表性产品:4.1 PTN 900系列PTN 900系列是华为PTN产品系列中的中高端产品,适用于运营商的传送网和大型企业的宽带接入等场景。
华为GGSN

目录第1章概述............................................................................................................................. 1-11.1 GPRS/UMTS网络结构 ...................................................................................................... 1-11.2 华为GPRS/UMTS分组数据业务解决方案 ........................................................................ 1-21.3 GGSN9811在GPRS/UMTS系统中的位置....................................................................... 1-4第2章产品特点 ....................................................................................................................... 2-12.1 大容量、高性能.................................................................................................................. 2-12.2 电信级的可靠性.................................................................................................................. 2-12.3 丰富的业务功能.................................................................................................................. 2-22.4 易于操作与维护.................................................................................................................. 2-22.5 平滑演进............................................................................................................................. 2-3第3章系统结构 ....................................................................................................................... 3-13.1 硬件.................................................................................................................................... 3-13.1.1 硬件配置.................................................................................................................. 3-13.1.2 单板简介.................................................................................................................. 3-43.2 软件.................................................................................................................................... 3-53.3 协议接口............................................................................................................................. 3-63.3.1 Gn/Gp接口.............................................................................................................. 3-63.3.2 Gi接口..................................................................................................................... 3-73.3.3 Ga接口.................................................................................................................... 3-83.3.4 Ge接口.................................................................................................................... 3-8第4章业务与功能.................................................................................................................... 4-14.1 路由.................................................................................................................................... 4-14.2 接入PDN ........................................................................................................................... 4-14.3 GTP功能............................................................................................................................ 4-34.3.1 GTP隧道功能.......................................................................................................... 4-34.3.2 信令功能.................................................................................................................. 4-34.3.3 GTP承载IP和PPP功能........................................................................................ 4-34.4 移动IP和外地代理............................................................................................................. 4-54.4.1 移动IP ..................................................................................................................... 4-54.4.2 外地代理.................................................................................................................. 4-64.5 普通计费与热计费.............................................................................................................. 4-64.6 内容计费............................................................................................................................. 4-74.7 智能预付费......................................................................................................................... 4-84.8 移动VPN ........................................................................................................................... 4-94.9 安全.................................................................................................................................. 4-104.9.1 协议安全验证......................................................................................................... 4-104.9.2 IPSec ..................................................................................................................... 4-104.9.3 包过滤与ACL ........................................................................................................ 4-114.9.4 Gi接口重定向........................................................................................................ 4-114.10 QoS ................................................................................................................................ 4-114.11 IPv6 ................................................................................................................................ 4-124.12 其他................................................................................................................................ 4-12第5章操作维护 ....................................................................................................................... 5-15.1 本地维护终端 ..................................................................................................................... 5-15.2 接入M2000和OMC网管.................................................................................................. 5-35.3 联机帮助............................................................................................................................. 5-3第6章可靠性........................................................................................................................... 6-16.1 硬件的可靠性 ..................................................................................................................... 6-16.2 软件的可靠性 ..................................................................................................................... 6-16.3 组网的可靠性 ..................................................................................................................... 6-26.4 可靠性指标......................................................................................................................... 6-2第7章技术指标 ....................................................................................................................... 7-17.1 性能指标............................................................................................................................. 7-17.2 机柜尺寸与电源.................................................................................................................. 7-17.2.1 机柜尺寸.................................................................................................................. 7-17.2.2 电源 ......................................................................................................................... 7-27.2.3 总功耗...................................................................................................................... 7-27.3 运行环境............................................................................................................................. 7-27.3.1 温度 ......................................................................................................................... 7-27.3.2 相对湿度.................................................................................................................. 7-27.3.3 存储条件.................................................................................................................. 7-27.3.4 EMC ........................................................................................................................ 7-27.3.5 安全 ......................................................................................................................... 7-2第8章安装............................................................................................................................... 8-18.1 硬件安装简介 ..................................................................................................................... 8-18.2 软件安装与升级简介 .......................................................................................................... 8-1第1章概述1.1 GPRS/UMTS网络结构当今,随着2G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经过2.5G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逐渐向3G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推进,移动通信逐步实现了广域覆盖、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和与互联网的融合,能够为人们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丰富多彩的业务,极大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多种方式相互通信的需求。
5G核心网基础总结

NFV架构1.NFVI层FusionSphere将服务器,存储的物理资源进行虚拟化。
VIM:华为产品FusionSphere OM(FM),负责虚拟化资源管理PIM:华为产品eSight,负责硬件管理eSight汇聚硬件告警,FM汇聚虚拟化资源告警,FM将虚拟化资源告警报给eSight,eSight 将硬件告警和虚拟化资源告警上报给U20202.NFVP层5GC网元(VNF)采用容器架构,容器建立在VM中,为虚机型容器。
VNFM:华为产品LCM,负责VNF的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对VNF进行扩缩容等。
CaaS-Master:华为产品FusionStage,负责容器的生命周期管理。
FusionStage告警作为VNFM的一部分向U2020上报网元VNF告警直接上报给U20203.VNFO层OSS:华为产品U2020NFVO:华为产品NFVO5GC网络架构5GC网元控制面网元间接口为服务化接口5GC网元功能简介AMF:(AMF执行MME中的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功能)注册管理:连接管理,可达性管理,移动性管理,接入鉴权,接入授权合法监听转发UE和SMF间的SM消息转发UE和SMSF间的SMS消息SMF:(SMF相当于MME中的会话管理功能、SGW-C 和PGW-C功能的聚合)会话管理:UE IP 地址分配和管理,选择和控制UPF,配置UPF的流量定向,转发至合适的目的网络策略控制和Qos合法监听CDR搜集下行数据通知(Downlink Data Notification).UPF: (UPF相当于SGW-U和PGW-U)数据面锚点连接数据网络的PDU会话点报文路由和转发:报文解析和策略执行合法监听(UP collection)UDM:(UDM相当于HSS)签约数据管理用户服务NF注册管理产生3GPP AKA 鉴权参数基于签约数据的接入授权(e.g. 漫游限制)保证业务/会话连续性AUSF:(AUSF相当于3GPP AAA Server)支持鉴权服务功能PCF: (PCF相当于PCRF)支持统一策略管理网络行为提供策略规则给控制面功能,由其执行从UDR获取签约相关信息以便做策略决策NEF: (NEF相当于SCEF,但是现在NEF开放的能力还未包括IMS部分向AF、第三方、边缘计算提供3GPP网络的能力和事件从AF获取外部应用信息以便提高给3GPP网络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翻译功能将用于向外部开放的信息存储在UDR中UDR:存储和检索UDM的签约数据存储和检索PCF的策略数据存储和检索NEF的结构化数据,供网络能力开放存储和检索NEF的应用数据,供应用检测NSSF:选择服务UE的一组网络切片实例确定允许的NSSAI,并且如果需要的话,映射到签约的S-NSSAI确定配置的NSSAI,并且如果需要的话,映射到签约的S-NSSAI确定用于服务UE的AMF集合,或者可能基于配置通过查询NRF来确定候选AMF的列表NRF: (类似于dns功能)支持服务和网络功能发现功能维护网络功能信息,包括可用性及其支持服务5G网络接口及协议介绍控制面所有NF之间的交互采用服务化接口,同一种服务可以被多种NF调用,降低NF之间接口定义的耦合度,最终实现整网功能的按需定制,灵活支持不同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服务化接口:服务化接口包含以下接口:Namf, Nsmf, Nudm, Nnrf, Nnssf, Nausf, Nnef, Nsmsf, Nudr, Npcf, N5g-eir, Nlmf.应用层包括JSON、Protobuf等编解码协议5G SBA接口协议栈的5层(从上到下)所采取的协议是:(1)API设计方式以Restful为主;(2)IDL(接口描述语言)采取OpenAPI 3.0;(3)序列化协议采取JSON;(4)应用层采取HTTP/2;(5)传输层采取TCP。
华为云产品全系列介绍

华为云产品清单更新日期:2023年2月28日计算1.1裸金属服务器BMS裸金属服务器(Bare Metal Server)为您和您的企业提供专属的云上物理服务器,具备传统物理服务器高性能的同时,兼具云上高安全可靠、灵活快速发放等特点,助力企业在数据库、大数据、容器、高性能计算、AI等场景关键业务云上创新1.2GPU加速云服务器GACSGPU加速云服务器(GPU Accelerated Cloud Server, GACS)能够提供优秀的浮点计算能力,从容应对高实时、高并发的海量计算场景。
P系列适合于深度学习,科学计算,CAE等;G系列适合于3D动画渲染,CAD等1.3FPGA加速云服务器FACSFPGA加速云服务器(FPGA Accelerated Cloud Server, FACS)提供FPGA开发和使用的工具及环境,让用户方便地开发FPGA加速器和部署基于FPGA加速的业务,为您提供易用、经济、敏捷和安全的FPGA云服务1.4云耀云服务器HECS云耀云服务器(Hyper Elastic Cloud Server)是一种可以快速搭建且易于管理的新一代云服务器,提供从1核1G到8核32G的套餐并匹以相对的磁盘空间和公有云带宽,助力中小企业便捷高效的在云端构建电商网站、Web应用、小程序、APP和各类开发测试、学习环境,相比普通云服务器更加简单易用(3步即可完成购买),提供极简上云体验。
1.5弹性云服务器ECS弹性云服务器(Elastic Cloud Server, ECS)是一种云上可随时自助获取、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可帮助您打造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应用环境。
1.6弹性伸缩AS弹性伸缩(Auto Scaling, AS)可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和预设策略,自动调整计算资源的管理服务。
灵活的使用弹性伸缩可计算资源供应量随业务负载而变化,经济、便捷的保证业务平稳、健康运行。
1.7镜像服务IMS镜像是用于创建服务器或磁盘的模板。
华为 S5720-EI系列交换机 核心网交换机产品彩页

S5720-56PC-EI-AC
华为 S5720-EI 系列交换机
3
产品特性和优势
轻松的运行维护
• 电源端口前置的款型可以满足 300mm 深的机柜放置,整台设备可以前面板单面维护,简化了 运维,而且机柜的摆放更加灵活,可以灵活选择机柜靠墙放置或者机柜背靠背放置,满足客户 机柜深度小、机房空间有限的需求,并为客户节省空间。 • 支持远程点灯功能,管理人员可以使用配置命令控制前面板 sys 灯在一段时间内快闪,从而可 以在机房中快速定位设备。 • 支持 SVF 超级虚拟交换网,SVF 方案创新实现将原来“核心/汇聚+接入交换机+AP”的网络架 构,虚拟化为一台设备进行管理,提供业界最简化的网络管理方案,简化设备管理,实现接入 交换机和无线 AP 的即插即用;业务配置模板化,在核心设备上配置后自动下发到接入设备, 实现集中管控,简化业务配置,灵活调整。S5720-EI 在 SVF 方案中支持作为 client 角色。 • 支持华为 Easy Operation 简易运维方案,提供新入网设备 Zero-Touch 安装、故障设备更换 免 配置、USB 开局、设备批量配置、批量远程升级等功能,便于安装、升级、业务发放和其他 管理维护工作,降低了运维成本。支持 SNMP v1/v2c/v3 、 CLI (命令行)、 Web 网管、 SSHv2.0 等多样化的管理和维护方式;支持 RMON、多日志主机、端口流量统计和网络质量分 析,便于网络优化和改造。 • TWAMP 双向主动测量协议,精确测量任意 IP 链路的性能,轻松获取整网 IP 性能,无须专用 探针器或专有协议。
S5720-56C-EI-48S-AC S5720-56C-EI-48S-DC
华为主流路由器交换机简介和规格

华为网络产品一、路由器1、AR G3系列企业路由器i.AR3200 系列企业路由器产品简介:AR3200系列企业路由器是华为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网络产品,其秉承了华为在数据通信、无线通信、PON接入及软交换领域的深厚积累,并依托于自主知识产权的VRP平台,提供包括有线和无线的Internet接入、专线接入,PBX、融合通信及安全等功能,广泛部署于大中型园区网出口、大中型企业总部或分支等场景。
产品规格;ii.AR2200 系列企业路由器产品简介:AR2200系列企业路由器是华为公司推出的面向中型企业总部或大中型企业分支等以宽带、专线接入、语音和安全场景为主的路由器产品,采用多核CPU、独立分布式交换网可满足不同企业用户的的业务需求。
产品规格:2、AR系列工业路由器:i.AR530系列工业路由交换一体机产品简介:AR530系列工业路由交换一体机是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网关设备,可以满足在恶劣的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下的网络通信需求。
AR530系列是集路由、交换、安全和采集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工业网关路由设备,具有强大的行业应用扩展能力。
产品规格:3、NE系列高端路由器:i.Huawei NetEngine5000E 集群路由器产品简介:NetEngine 5000E集群路由器(以下简称NE5000E)是华为公司面向互联网骨干节点、城域网核心节点、数据互联中心节点以及Internet承载节点推出的超级核心路由器产品。
NE5000E采用自研的Solar系列芯片,先进的光背板设计和分布式可扩展软件平台,可提供海量交换容量和超高转发性能,全面满足新一代互联网对带宽性能、服务质量、业务能力的需要。
NE5000E 硬件上包括两部分,集群中央框CCC(Cluster Central Chassis)和转发线卡框CLC(Cluster Line Chassis)。
CLC应用于用户和业务的高速接入,可工作在单框模式和多框集群模式,CCC应用于集群系统,主要用于连接各线卡框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使多台CLC在逻辑上连接,实现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华为TD-LTE产品介绍解读

业务平台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2
目录
eRAN产品介绍 主 要 内 容
SAE核心网产品介绍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3
TD-LTE 硬件架构
2个FE/GE电口, 或2个FE/GE光口, 或1个FE/GE电口+1个FE/GE光 口
时钟同步
GPS 精度优于±1.5 us
温度
BBU3900:-20℃~+55℃ RRU3211:-40℃~+50℃(1120 W/m²的太阳辐射),-40℃~ +55℃(无太阳辐射)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6
RRU安装方式和典型场景
城市覆盖
RRU安装方式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楼宇覆盖
Page 7
RRU3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接口
接口类型 连接器类型 数量
CPRI接口 DLC
2
射频接口 N型
2
接地端口 OT
2
电源接口 OT
2
RET接口 DB9
全球通大 楼等(室 内覆盖)
M2000统一网管
M2000 Server
M2000 Client
视频监控平台
SMC
存储阵列
LSW
OAM MTU/MRU
INTERNET
CE
E1000
华为核心网配置 UMG8900(端局)_V1.0

备板接口状态
VLAN标识
ADD IFVLAN [VLAN参数]
承载带宽
主从标志 :MASTER
VLAN标识: XXX
是否属于VLAN: YES
接口地址:配置业务IP
主从标志:SLAVE
是否属于VLAN:NO
ADD IPADDR [IP地址参数]
接口地址:配置BFD IP
起始端口号 0
ADD RSVPORT [非承载预留端口号] 结束端口号 65535
ADD BFD [BFD配置参数] ADD GWADDR [网关地址] SET TCPARA [TC参数]
检测类型 IF(接口) 发送间隔 对接华为使用10,对接思科使用15 接收间隔 对接华为使用10,对接思科使用15 检测倍频因子 5
近端标识符 "对接华为CE时,标识符设置规则如下: 本端标识:3000+20*N+m,(n为本地市内MGW的编 号,m为0,2,4,6,8) 远端标识:3000+20*N+m,(n为本地市内MGW的编 号,m为1,3,5,7,9);
不老化
5ms Disable(禁止) G.711A
关闭(OFF)
申请软参控制会话内已存在 与MGW软参P7 BIT4关联, 端点之间的UP信息的转发。 必须同步修改为:
1
MSC, P119BIT4=0; (非默认
基本条件:NB口UP支持模 值)
式,并且是CN/IN端点,并 UMG, P7BIT4=1 (默认值) 控制否处理收到的TA消息。
1
A接口下移MGW管理后,对A 口 跨电 网路 关进 免行TC指场定景中下继,拨在测特时定
0 业务中(如呼叫等待业务、
1
彩 表铃 示业 MS务C 等Po)ol,组M网SO时FT是X3否0处00 理MSC广播可用用户容量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第一代电路域产品结构及特点MSC/VLR 系统结构OMC SERVER/管理协议FAMSMCM管理通信模块(AM/CM )结构4K ×4K单T 网交换模块(SM )结构模块化结构多模块迭加,最大可达16模块大容量,模块化结构最大用户容量:40万,系统平滑扩容忙时最大试呼次数(BHCA ):960 Ku 模块化设计,保证系统平滑扩容u 系统扩容不影响现有系统正常业务华为第二代电路域产品结构及特点CPM:主控处理模块SPM:业务处理模块CCM:信元交换控制网CNET:中心交换网SRM:共享资源模块LIM:线路接口模块CKM:时钟系统BAM:后管理模块SM:交换模块OFL:40M光纤接口E1:中继接口STM-1:155M SDH接口VLR:拜访位置寄存器CPM:主控处理模块SPM:业务处理模块CCM:信元交换控制网CNET:中心交换网SRM:共享资源模块LIM:线路接口模块CKM:时钟系统BAM:后管理模块SM:交换模块OFL:40M光纤接口E1:中继接口STM-1:155M SDH接口VLR:拜访位置寄存器系统逻辑结构最大用户容量:100万,系统平滑扩容构件化平滑扩容华为第三代电路域产品软交换——具备平滑演进到3G的能力Ø软交换介绍Ø华为软交换组网解决方案Ø典型方案实例ØG9产品简介汇报提纲软交换关键特征-承载控制分离电路交换模型软交换软交换模型T D M分离-组网拓扑的比较传统组网模式软交换组网模式TMSC SERVER分离-扩容便捷性比较传统扩容模式软交换扩容模式VsØ新增局点,需要分配信令点,局号,漫游号段等资源Ø全国下工程配置单,全国所有局点均需要进行路由数据的配置和测试,扩容周期长,成本高Ø只需要新增加MGW,不需要新分配信令点,局号,漫游号码段等资源Ø仅需要MGW 所属的MSC-SERVER 以及和新增MGW 有直连关系的网元进行配置的调整,调整范围限制在局部小范围内,扩容非常方便划控部软控,而载,而MGW MGW新增MGWIP 承载网分离-业务部署能力比较分离-本地维护体制的比较传统维护体制软交换维护体制VsØ传统的核心网维护基本是按照MSC 来设置的;其最小设置单位是各个地市公司的本地网,维护力量分散Ø涉及到本地网之间的维护和管理由省公司来统一管理Ø软交换的核心网维护按照MSC-SERVER 来设置,其最小设置单位是大本地网中心城市,如果MSC-SERVER 采用在省会城市集中设置,则核心网维护力量可以由省公司集中分配ØMGW 基本只有硬件的维护,可以由接入网人员代维,不需要设置专门的维护人员Ø软交换的本地维护体制相比传统更加收敛MSC ServerMSC Server集中维护中心MGWMGWMGWMSC综合成本—线路利用率比较传统线路利用率软交换线路利用率VsØ传统模式下,MSC 需要为直连的网元分别分配中继物理线路,由于各个局向话务量分布的不均衡,因此会出现不同局向中继利用率的不均衡,并且相互之间无法共享Ø软交换模式基于IP 承载,利用IP 统计复用的能力,所有的局向中继线路物理上可以共享相同的IP 端口ØIP 物理带宽可以为不同局向共享,线路利用率高效而合理Ø利用IP 语音编码及VAD 静音检测技术可节省传输资源。
演进-网络演进能力的比较传统网络演进能力软交换网络演进能力VsØ传统采用传统承载控制合一的TDM 组网模式,无法向NGN 方向融合Ø传统向软交换的演进之路,目前业界主要厂家采用传统MSC 升级为MSC-SERVER ,并新增加MGW 单元的演进思路,这种方式由于涉及到全网中继线路资源的大范围调整Ø软交换采用IP 软交换技术,符合NGN 的整体发展思路,符合未来语音,数据,多媒体全业务融合网络的发展方向Ø软交换MSC-SERVER 的演进发展方向包括移动/固定融合的MSC-SERVER 以及R5的MGCF 等Ø软交换MGW 的演进发展方向包括移动/固定融合综合MGW 以及R5的IM-MGW 等TMGWMGØ软交换介绍Ø华为软交换组网解决方案Ø典型方案实例ØG9产品简介汇报提纲基于软交换的GSM 核心网建设模式华为GSM 核心网建设方案以G9为核心,适用于端局、关口局和汇接局,建设方案分为两种:Ø合一模式:üMSC SERVER 和MGW 在同一机房Ø分布模式:ü大本地网方式:MSC SERVER 和MGW 在不同本地网的不同机房ü小本地网方式:MSC SERVER 和MGW 在同一本地网的不同机房BSCBSSAP Ø提供标准的协议接口,与现网接口完全兼容Ø合一组网模式与传统交换机建设模式完全相同,工程实施简单Ø利用大容量、高集成度的特点,能够实现一对多的端局替代,提高网络质量和资源利用率,节省CAPEX 和OPEX以传统TDM 交换机20万为例Ø机柜数众多、占地面积大,所需机房动力备电等资源较多合一模式:节省配套投资1 个MSoftX3000机柜1 个UMG8900机柜典型配置高集成度个MSoftX3000机柜个UMG8900机柜3 个MSoftX3000机柜3 个UMG8900机柜Ø大容量、高集成度、低功耗满配6个机柜支持180万用户,占地不足3M 2,功耗15KW ,节省CAPEX 和OPEXØ高话务处理能力,端局支持2700K BHCA ,有利于业务扩展软交换组网模式的灵活转换G9灵活组网模式:分布模式Ø利用大容量G9进行一对多替代,资源共享、集中调度,提高系统利用率Ø“大容量、少局所”,提高网络质量Ø集中维护、集中管理,适应今后网维的人员组织BSSAPSCPSTP与软交换端局连接网元的分类:Ø按照是否为纯信令网元可以分为两类:ü纯信令网元:中继上只有信令链路;BSC、MSC、GMSC、TMSC、PSTN;Ø按照是否本地网网元可以分为两类:ü本地网网元;BSC、MSC、GMSC、PSTN;ü非本地网网元:信令和话路在同一中继上;HLR、STP、SCP、SMS等;网元连接需要同时兼顾两种分类方式软交换端局分为SERVER和MGW:SERVER负责信令的处理,MGW负责话路的交换连接;信令的连接既可以和SERVER直连,也可以经MGW转接;确定和MGW连接的网元有:BSC、MSC、TMSC、GMSC和PSTN;既可以和SERVER直连,也可以经MGW转接的网元有:HLR、STP(一般SCP和SMS通过STP转接);HLR和STP的连接方式前提:软交换端局的SERVER一般也在大区中心;软交换端局的MGW一般在大区的本地网内;ØSTP:H/LSTP一般放置在省会城市和汇接区中心;通过和SERVE直连,可以节省传输资源,也能避免信令迂回;ØHLR:HLR一般放置在本地网;HLR和SERVER直连、HLR经MGW转接到SERVER,占用传输资源相同;HLR经MGW的半永久转接,符合本地网网元连接习惯;(如果HLR经MGW的SIGTRAN转换,通过IP连接到SERVER,参考后面的承载方式和IP协议)承载方式Ø软交换端局和外部网元的承载方式统一为TDM;Ø软交换的内部承载方式较为灵活:üSERVER和MGW之间的信令协议分为:七号信令:既可以TDM,也可以IP;Ø一般情况下,七号信令采用TDM承载;Ø考虑到实际信令带宽和可共用IP接口,也可以采用IP 承载;在SERVER和MGW分布在不同机房时,甚至跨本地网时,推荐IP承载方式;分布模式:GSM优化方案对于大本地特性的业务,主要有三种实现方案:Ø单信令点,单MSC号码方案ü数据维护简单、切换少,适宜一个本地网内大容量分布式组网Ø单信令点,多MSC号码方案ü话统、计费、智能业务触发能够按照MSC号码区分本地网,适宜省内多个本地网共用一套软交换设备Ø多信令点,多MSC号码方案ü话统、计费、智能业务触发能够按照MSC号码区分本地网ü运行维护能够按照信令点区分本地网ü适宜进行现网交换机替换,外部网元配合简单华为率先提出双归属方案双归属成熟应用双归属多场景、规模、成熟应用ØØ Ø Ø Ø Ø Ø中国移动:T1软交换汇接网,全国各个大区均使用 的双归属技术。
在承载网升级或SERVER升级 时,网关倒换至备份SERVER,使得业务中断仅1 分钟左右(通常升级需要1~2小时)。
浙江移动:端局3+1 辽宁移动:沈阳端局2+1、大连端局1+1 重庆移动、山东移动、江西移动:关口局1+1 上海移动:汇接局1+1 哥伦比亚端局 ……31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双归属方案:自动倒换机制低优先级路由 4、链路检测:自动 选择低优先级路由 2、心跳检测:判 断是否接受注册 3、多信令点:激活 主用Server信令点 MSS/MSC/ STP/HLR 高优先级路由故障检测: 基于链路而非路由!1 1、信令链路状态检测功能对 、信令链路状态检测功能对 周边网元无特殊需求,便利实 周边网元无特殊需求,便利实 施同时也解决了终结业务即时 施同时也解决了终结业务即时 恢复问题。
恢复问题。
2 2、 、MSC MSC Server Server支持心跳检 支持心跳检 测,支持自动倒换 测,支持自动倒换//人工倒 人工倒 换。
换。
3 3、 、MGW MGW支持重注册至备用 支持重注册至备用 MSC MSC Server Server,保证故障检测 ,保证故障检测 的准确性。
的准确性。
4 4、对接入侧无特殊功能要 、对接入侧无特殊功能要 求,可以适用 求,可以适用2G/3G 2G/3G VMSC VMSC、 、 GMSC GMSC、 、TMSC TMSC。
。
32×主用 容灾 心跳线 MSC Server MSC Server重新注册 优先注册1、链路检测:链 路故障,就向容灾 Server重新注册× ×MGW无要求BSC/RNC/ MSC/PSTNMGWBSC/RNC/ MSC/PSTN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MGW备份方案选择MINI-Flex/Iu-Flex BSC/RNC连接方式 BSC/RNC是否升级 数据配置难易 简单,BSC采用局内AFlex,RNC可采用Iu-Flex 否 简单 Iu-Flex 复杂,BSC/RNC全互联到MGW 上 BSC需要升级,RNC不需要升级 复杂MINI -Flex方案 更适合 在 GSM 网络中 进行 MGW 备 份! MINI-Flex 方案 更适合 在 GSM 网络中 进行 MGW 备 份!ØØØ需求明确 ü 满足大容量MGW故障情况下的容灾备份 ü 多个MGW同时故障的概率等于单个故障概率的N次方 功能完善 ü 满足2G/3G各种应用场景 ü 能自动恢复主被叫路由 实施便利 ü 由于BSC所连接的MGW同属一个SERVER,因此不存在多SERVER 之间配合 ü 涉及网元少,对BSC、RNC无功能需求33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华为G9 MINI-FlexSERVER1 SERVER2ØMGW1MGW2MGW3ØIu-Flex组网RNC1 RNC2 RNC3 RNC4Ø Ø每个SERVER都需要配置所 有局间数据,算法复杂 当某个MGW出现故障,无法 主动恢复被叫 A口/Iu口投资大 需要BSC/RNC升级支持MINI-Flex组网MINI-Flex技术 MGW-AMSC Server MGW-BØ通过MINI-Flex技术实现同一 SERVER下的多个MGW间资 源动态调配和话务均衡,对现 网BSC无新功能需求BSS ABSS B34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汇报提纲Ø软交换介绍 Ø华为软交换解决方案 Ø典型方案实例 ØG9产品简介35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海外目前最大端局-沙特STC平稳度过沙特朝圣节2700K BHCA的话务高峰 客户CEO高度评价华为设备: “Huawei is so big and XXX is a small 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