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
教师专业化_内涵_阶段和途径

收稿日期:2004-04-19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编号:2004-J KGHA -135)作者简介:冯宇红(1967-),女,河南民权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第20卷第6期2004年12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F SHAN GQ IU TEACHERS COLL EGE Vol.20No.6Dec. 2004教师专业化:内涵、阶段和途径冯 宇 红(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发展阶段,从师范生的选拔、准教师的培养、在职教师的培训三方面探索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对教师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教师;教师专业化;内涵;阶段;途径中图分类号:G 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4)06-0150-02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
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阶段,探索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改善,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析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化是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涵义,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理解的。
从动态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不只局限于职前的师资培训阶段,还应包括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甚至要一直延伸到教师专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过程。
第四章,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科学学院 李宇环
本章内容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素质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1.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 2.专业的特点 • 3.教师职业的半专业性原因 • 4.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
1.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顾泠沅、王洁, 2003)过程描述发现问题 来自立主题理论学习 提高认识
以课例为载体 研究实践
集体评议 反思教学
归纳共识 生成问题
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 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的课 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 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 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 现实的差距
职业
专业
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 职业是参与社会 分工,利用专门 的知识和技能, 为社会创造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 获取合理报酬, 作为物质生活来 源,并满足精神
需求的工作。
• 专业是一群人在 从事一种需要专 门技术的职业, 是一种需要特殊 智力来培养和完 成的职业,其目 的在于提供专门 性的服务。
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这种研究 通过阅读、倾听、观摩、调查, 听报告, 看录像等形式,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新 模式,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教科研知识 和文化素养。
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 型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三种基本类型, 它们是有机结合的。教师的实践反思 要以教学工作为基础,学习积累,研 究教学,发现规律。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教师从事的职业属于专业范畴。
首先,对于“专业”的定位,要取广义的社会学视角,即“专业”是指按社会职业划分而言的专门职业,或理解为专门从事某种事业和学业,而不是指狭义的在教育系统中根据社会分工设立的学业类别,比如数学专业、体育专业等。
因此这里探讨的教师专业,不能局限于本人所教学科或研究领域,而包含整体意义上以教育工作者身份从事的教书育人的专门职业。
教师从事的职业能否算做专业,对此理论界曾开展过讨论。
目前来看,我国从事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研究的学者们(也包括大多数一线教师)已经认清了这个问题,即教师应该被视为专业人员,其从事的教书育人的职业是一种专业。
一些学者还根据“专业”具有的特质来加以验明判断,比如依据对“专业”已有定义的研究,概括出如下特征:(1)有自主权利的专业团体与明确的职业道德;(2)有高度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自觉使其发展;(3)有服务和奉献精神。
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重要解读。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从构词方式角度有两种理解,即“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者意指教师职业与教师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后者则强调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
从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来看,正体现这样两种思路和视角:一是侧重外在的、关涉制度和体系的、旨在推进教师成长与职业成熟的教育与培训发展研究;二是侧重理论的,立足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的研究。
应当说上述两种认识和思考过程密切相关,但却是合而不同的,是在一致的研究旨趣下包含并牵涉着不同的领域与概念范畴,甚至研究方法和逻辑也有所区别。
不过,我们从目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诸种表述中,可以得出一些共性特征:一是强调发展要素的内生性、自觉性;二是基于过程理解的阶段性与动态性;三是发展状态的非终结性。
此外,这里的“教师”,应取其行业个体与整体统一之意。
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与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与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重视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
1963年和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的主题分别是“教育与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是国际教育组织一贯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口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研究经历了由被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教师专业群体的专业化到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由关注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对社会专业的认可到关注‘内部’专业素质的提高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专业性发展的追求,是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①叶澜教授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三个重要转向,表明了未来的研究趋势是向着三个方面发展的②。
第一,对于教师职业由强调其工具价值转向内在价值。
教师职业的工具化和将其劳动性质定位于传递性是制约教师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而“创造”是教师从工作中获得“外在”和“内在”相统一的尊严和欢乐的源泉。
因此,教师的职业使命与作为人的真实生活及其生命质量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没有职业自我意识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人作嫁衣的“殉道者”,而应成为积极发展的创造者。
这是对教师职业丰富性‘的深入开掘,教师的职业形象从而由单薄变为丰满。
第二,对于教师发展由强调外部动力转向重视内部动机。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的强调以及总是以外部力量来约束、导引教师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教师的发展迟缓而沉重。
其实,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也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
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途径与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途径与方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一)专业性职业与教师的专业特性1.何谓专业性职业2. 教师的专业特性(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1.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2.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认识论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1. 形成教师自己个体的教育学(1)教师个体教育学的涵义(2)教师个体教育学与一般教育学的关系2. 形成教师个体化的教育教学风格3.拥有教育机智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一)终身学习(二)实践与反思(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四)同行交流与合作结语: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一)专业性职业与教师的专业特性1.专业的概念专业(profession)一词最早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原始的意思是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
德语中专业一词是beruf,其含义是指具备学术的、自由的、文明的特征的社会职业。
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种职业能否被社会认可为一门专业是有条件的。
2.专业性职业及其特征(1)专业知能:专门的知识,技能,能力(2)专业道德:独特的可操作性的行业规范(3)专业训练:经过长期的专门学习和实践(4)专业自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有相对决策权(5)专业组织:为行业制定规范,维护自身的权力(6)专业宗旨:以服务社会为基本宗旨。
通过良好的社会服务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回报专业人员与熟练工的区别:熟练工工作对象不是能动主体,工艺过程可以强记;根据既定工艺,熟练操作;专业人员工作对象往往是能动主体,或者复杂性事物;用自己的头脑,根据规律,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选用不同的工作对策,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 教师的专业特性(1)教师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教师是一个独特的专业1994年1月1日《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教师的专业特性2. 教师的专业特性(1)教师专业定位教师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教师是一个独特的专业,从根本上说它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项职业(2)教师的专业特性教师职业缺乏神秘性,人们对教师的工作有着相当的了解教师职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受到来自外部的较多的约束和制约教师属于具有高度复杂性职业,表现为教师职业目标的多元性,发展性;职业对象的多样性等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明显个体性、情境性、发展性特点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人格化特征(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1.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1)概念将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知识、技能和素养,以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需求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持续学习:教师应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研修班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2. 反思实践: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3. 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4. 教研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同事们交流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5. 专业发展规划:教师需要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逐步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通过以上的努力,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要求一、教师专业化及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的过程。
为此,教师专业化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两个方向是专业教育的重建与教师作用的改变。
专业化的核心因素是正规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自主权。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是“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名词所要表达的核心理念之一。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美国学者佩里认为,“就其中性意义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比“教师是学习者”这个观念更具有积极意义的乃是“教师即研究者”这个观念。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观念把教师视为积极的研究者,强调教师自发的学习和研究,而不是把教师视为“被发展”或“有待补救”的个体,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概念之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重要构成要素。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是一个教育合作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长沟通与协作。
其中,在今天的强调共同设计课程、协同合作实施教学的新的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之间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处于整个教学专业的最基层,独立自主地处理其教学的事务,很少人能过问其行事的方式,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很少相互干涉。
然而,这种“自主”的代价就是不可避免的孤立性。
一般中小学建筑所呈现的“蜂巢式的结构”再加上像“装鸡蛋的条板箱”似的教室,更助长了教师长期处于孤立的情景。
久而久之,这种孤立的状态成为习惯,甚至成为理所当然,即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与“互不干涉”为特征的学校文化:既不愿意观察别人的教学,也不愿意被别人观察;不愿意影响别人,也不愿意被别人影响。
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一)让行动与合作、反思相随 (二)行动研究的过程 1.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发现明
确问题
2.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 3.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或
途径
4.实践、尝试解决问题 5.反思总结
三、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 的必经之路
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 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 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 为专家型教师。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一、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书育人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本质特征 和主要工作内容。
(一)教师专业性的主要内容 专门职业,是指需要经过专门教育培训、
掌握专门知识与技能、按照一定从业标准 进行工作,从而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 地位的职业。
(二)教师的从业标准 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有着自己的从业
学校的教育“沙龙”有很多形式,假 如按“沙龙”的途径可分成“场景式 沙龙”和“网络式沙龙”。
(三)同伴互助方式之三——展示
学校定期由教研组或课题组以研究小 组为单位,向其他教研组或教师群体 展示各自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的实践、 思考和成果。
五、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 要条件
(一)专业引领的基本要求
业引领作用
八、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动 力
(一)实施“教师成长记录袋”的意义 “教师成长记录袋”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
有意识地将教师的相关作品及其他有关资料收集 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教师在教学、 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教师在达 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教师的 自我反思激励教师取得更高的成就”。 (二)“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实施原则 1.多元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互动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及途径【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这样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
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那么教师作为教书育人这一职责的主要承担者,其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担当起重任。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范式途径【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8-02教师专业发展兴起于60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70-80年代的欧美。
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学者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有很多种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延续,伴随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
[1]从个体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被定义为:“通过系统的努力来改变教师的专业实践,信念,以及对学校及学生的理解。
”[2]根据舒尔曼(shulman)的教学理念: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3]这就全面地概括了教师专业发展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内涵,方式方法及其行为过程中的良好策略。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比较单一,狭窄,强调教师专业结构中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而很少深入到教师专业结构的情意方面。
[4]教师是专业人员,是服务于公众的形态,是发展中的人。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无论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还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都只强调了学生的发展,造成了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提出无疑会使教师在当代教育学中崛起。
[5]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学者们有多种不同的论述。
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和弗拉恩(fullan)(1992)指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
[6]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是教师这一职业最基本的能力,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指的是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正如哈格里夫斯(1995)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
[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这样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何为“范式”?范式的概念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
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一)国内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界定有的学者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哲学主体性思考中提出了教师主体性集中体现在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创造超越性和独特性四个方面。
同时存在着发展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和主体价值四个层次,从而构建了教师的主体性结构。
[8]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操作技能形成过程时发现: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发展以及专业成长历经四个阶段。
即始发阶段、速发阶段、高原阶段和再发展阶段,而高原阶段中的“高原现象”会直接制约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
[9]所谓高原现象,在教师发展中指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而导致其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
(二)西方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界定西方社会学者对教师社会化的研究可划分为功能主义研究范式、解释主义研究范式和批判理论研究范式。
[10]这三种研究范式各有其利弊,对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很多启示;以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颇有新意,有学者应用哈贝马斯关于技术兴趣、实践兴趣和解放兴趣的三个不同等级的人认识兴趣,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要从“技术兴趣”走向“解放兴趣”。
[11]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西方学者,方法论不同,会导致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范式不同,也会由此而产生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取向。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斯帕克斯(sparks)和赫希(hirsh)(1997)指出,如果要为学生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做好生活准备,学校成员的专业发展以及组织的重要变革都是必要的。
教师专业发展在所有教育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地位,没有它,改革策略就仅仅只是理想而不能变为现实。
[12]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hargraves,1994;day,1999)。
[13]因此,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通过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人之所以成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流的结果。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成长发展,促进自身修养的提高,同样需要交流。
交流包括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优秀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此来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
(二)通过思考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思考的面很广。
包括对人的思考,对事的思考,对自我的思考,对他人的评价思考,、对一种行为的思考。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离不开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审视、分析、探讨、研究,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最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通过参与各种专业培训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不仅自身需要努力去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修养。
同时,要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培训中去,积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广泛地“与名师,名家对话”,听取名家的经验,汲为己用。
(四)通过中西交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当前状况下,中西方都在进行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西方侧重于加强基础知识概念教学,我国在课程设计上更加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此,在各自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通过变革现行的教育改革及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在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形式和导向,研究者与实践者对此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国家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反映了一种国际化趋同(convergence):都日益走向同一,一致和服从。
[14]因此,教育改革及方法需要不断改革,不断洗礼,与世界教育发展相接轨,相融合。
在后现代社会,教育系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改革成为一种持续的状况。
在改革的条件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2]griffing. introduction:the work of staffed development[g]∥griffing.staff development:eighty?鄄second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2.[3]l.s.shulman: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review.vol.57 no.1.february 1987.[4]宋文广,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5]韩冬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问题与趋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5,3.[6]speck. & knipe, c.(2001).why can not we get it right?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our schools. thousand oaks,calif:crow in press.[7]hargreaves, a.(1995). development and desire:a post modern prespective. in r.guskey and m. huberm an (e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new paradigms and practices(p.9-34).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8]shulman.l.s. and shulman,j.h.(2004). how and what teacher learn:a shifting perspective. jourman of currilum studies,36(2),257-271.[9]李俊骑.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33-34.[10]苏虹.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分析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3(4):48-53.[11]zeichner k m,gore j m. teachersocialization [g] ∥houston w r,haberman m,silula j.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new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329-332. [12]刘曙峰.教师专业发展:从技术兴趣到解放兴趣[j].教育研究,2005(6):15-19.[13]袁贵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http:∥/edoas/website 18/inf010410.htm. [14]卢乃桂.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j].教育研究,(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