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二年级上册.《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
《动物的耳朵》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动物的耳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动物的耳朵外形及功能。
2. 理解动物耳朵结构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耳朵外形与功能的基本知识。
2. 各种动物的耳朵特点及适应环境。
3. 动物的听觉原理及其保护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放映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动物耳朵的兴趣。
2. 学习:介绍不同动物的耳朵形态和功能,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动物的耳朵特点。
3. 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让他们选择一种动物的耳朵进行模型制作,展示并分享制作过程。
4. 深化:鼓励学生围绕动物的听觉原理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体会动物的耳朵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5. 总结:请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1. 图片、视频展示:激发学生兴趣,直观感受不同动物的耳朵特点。
2.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制作模型: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讨论分享: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
五、资源准备:1. 相关图片、视频资源。
2. 各种动物的耳朵模型制作材料。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空间及时间安排。
六、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及成果,评价其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评价,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表达见解的能力。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小测验或问答评价。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参与度不高时,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设置小组辅导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3. 在总结中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动物的耳朵》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动物的耳朵》教案及反思

《动物的耳朵》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动物的感觉器官》第三节《动物的耳朵》。
详细内容包括:耳朵的结构与功能,不同动物耳朵的特点,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耳朵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耳朵的结构与功能,掌握不同动物耳朵的特点及其适应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耳朵的结构与功能,不同动物耳朵的特点。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耳朵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耳朵结构模型,挂图,实物投影仪。
学具:每组一个耳朵结构模型,学生用显微镜,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动物的耳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耳朵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新课导入:通过耳朵结构模型,讲解耳朵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动物耳朵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耳朵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动物耳朵的特点及其适应性。
5. 实践操作: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耳朵结构,进一步加深对耳朵结构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的耳朵》2. 内容:耳朵的结构与功能不同动物耳朵的特点听觉的形成过程耳朵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2)列举三种不同动物耳朵的特点,并分析其适应性。
(3)解释听觉的形成过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耳朵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较好,但对听觉形成过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耳朵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医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他感觉器官的发展变化。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

科学观念:
1.知道兔子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2.了解不同动物耳郭的特点。
科学思维:
能根据动物耳郭的特点,对它的功能提出大胆的猜想;通过对比体验活动,感受扩大耳郭后听到的声音的变化。通过对动物耳朵的观察,感知动物本能与环境的关系。
师:大家要注意,这个活动需要对比着做,才能更好的听出效果。我们可以先正常的听声音,然后再扩大耳郭听一次。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扩大耳郭?
生:用手或者纸筒。
师:我们在对比体验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讨论交流。
师:所以我们首先要在相同的距离,发出相同大小的声音。第一次可以正常的听声音,第二次可以借助纸筒做的大喇叭扩大耳郭来听。对比两次声音的大小,就可以知道大耳郭是不是接收的声音更大、更清晰一些。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兔子的耳朵是一种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师:其他动物又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在进一步研究之前,老师先补充一组资料。(播放人耳结构视频,同时做出以下介绍:我们看到的耳朵其实是外耳的一部分,叫做耳郭。接着让学生自己摸摸自己的耳郭,加深概念理解。)
生摸自己的耳郭 。
师出示大耳狐、大象等动物的图片。
探究实践:
1.对不同动物感知声音的方式有浓厚的兴趣:能尊重事实;愿意合作交流。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耳朵表现出探究兴趣。
态度责任:
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的耳朵的有趣特点和功能。
难点:初步感知动物耳朵的特点与其适应环境之间的关系。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游戏导入
2 动物的耳朵-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老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那么,同学们说,兔子的耳朵有什么用?
学生:听声音!
老师: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能感知环境。不光听声音,还能感受外界的温度的变化。
活动二:出示其他动物的耳朵,观察一下他们的耳朵。请同学们把手放在耳后,听一下老师说话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学生惊奇的发现,这样听到的声音更大了!
学生讨论:如果鼹鼠长着大耳郭,钻洞时会碍事。
活动三:我们先来做个活动,体验一下飞行的鸟长个大耳郭会是什么感觉。让学生慢慢走到教室前面,然后快速跑回去,感受两耳生风的感觉。
教师补充:当鸟快速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会很大。所以他们的耳郭就退化了。跑车也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设计成流线型的。
四、拓展活动。
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课前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
教
学过Leabharlann 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动物耳朵的图片,认识动物的耳朵。
二、讨论各种动物耳朵的特点,他们的耳朵有什么用。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兔子的耳朵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兔子的耳朵)
学生讨论回答:夏天毛少,冬天毛多;夏天耳朵血管爆出,冬天看不到;夏天耳朵分着,冬天耳朵挨着…
教师:他们的耳朵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呢?
学生:为了适应环境。
教师补充:大部分的动物到了春夏都会退毛,到了秋冬又会长出很多新的绒毛,就是为了适应环境。
三、探究活动
活动一:同学们观察兔子放松时和警觉时耳朵的不同,谁能来表演一下?
老师:我们的耳朵包括耳道和耳郭两部分,耳郭的作用就是收集声音。同学们看一下同桌耳郭的纹路,它们能把声音导入耳道。有时候老人听不清的时候,会把手遮在耳后,帮助收集声音。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
小学科学_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
好不好?生:好!师:下面,我请陈兵欣和张正涵上台,让陈兵欣站在北边,面向北方,不准回头。
(然后,让女生常优敏悄悄上台,大声喊陈兵欣的名字,再悄悄地回去。
)师:陈兵欣是谁喊你?陈兵欣:常优敏!师:大家思考:是谁让陈兵欣听出是常优敏?生:耳朵。
师:我们的耳朵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
二、质疑,引出研究对象师: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动物耳朵的秘密?(板书:12、动物的耳朵)生:想!师:我们拿出搜集的动物图片,找出动物的耳朵。
观察一下动物耳朵的形状。
生:猪的耳朵耷拉着,像一个心;大象的耳朵像大扇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那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出示谜语:耳朵长长吃蔬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打一动物)生:兔子。
师:你为什么猜出是兔子?生:1、兔子的耳朵长长的;2、兔子爱吃蔬菜;3、兔子喜欢蹦蹦跳跳;4、兔子很可爱。
所以,是兔子。
师:说的真全面、具体。
兔子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长长的大耳朵。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兔子的耳朵。
(板书:兔子的耳朵)三、探究(一)了解动物的耳朵是听觉器官。
1、观察兔子耳朵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
出示第一组图片:观察这两只兔子的耳朵的血管、毛的多少。
(1)师:观察时,看看两只兔子的血管有什么不同,想想为什么不同;再看看两只兔子耳朵上的毛的多少有什么不同,想想为什么不同。
(2)4人一组观察、讨论。
(3)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夏天,兔子耳朵毛少,内部的毛细血管会张开,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冬天,兔子耳朵的毛比较多,内部毛细血管会闭合,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
2、观察兔子的耳朵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出示第二组图片:观察一下兔子的耳朵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什么不同?(1)师:观察两只兔子的耳朵的状态不同,想想为什么不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兔子在不同情况下耳朵的变化。
(3)教师小结:兔子放松时,耳朵是松软下垂的;感觉危险时耳朵是竖立的。
《动物的耳朵》教案及反思

《动物的耳朵》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动物的行为》第二节《动物的感官》,主要围绕“动物的耳朵”这一主题进行讲解。
详细内容涉及动物耳朵的结构、功能以及与人类耳朵的异同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物耳朵的基本结构,了解其功能。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动物耳朵与人类耳朵的异同点,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动物感官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界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物耳朵的结构与功能、动物耳朵与人类耳朵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动物耳朵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在动物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耳朵模型、挂图、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动物耳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耳朵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动物耳朵的基本结构,如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内耳等。
细节:教师借助模型和挂图进行讲解,学生跟随讲解进行观察。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动物耳朵的功能及与人类耳朵的异同点。
细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成果。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动物耳朵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的耳朵》2. 内容:动物耳朵的基本结构动物耳朵的功能动物耳朵与人类耳朵的异同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动物耳朵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举例说明动物耳朵与人类耳朵的异同点。
2. 答案:(1)动物耳朵的基本结构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内耳等。
功能:接收声波,传递给大脑,实现听觉功能。
(2)相同点:都有接收声波的功能。
不同点:动物耳朵的结构和形状多样,适应不同生活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异同点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二年级上册2《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

《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的耳朵》是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二课。
本节课以身边小动物的耳朵入手,探究动物的耳朵的特点,从而将动物的耳朵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通过耳朵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动物图片,观察动物的耳朵,用图示的方式展示提前搜集的动物的图片,找一找动物的耳朵,在搜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是不同环境中兔子耳朵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和状态下,兔子耳朵的状态也是不同时的,从而知道兔子耳朵视听觉器官,可以感知环境。
活动二是了解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声音的?通过观察大耳郭和无耳郭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耳朵的特点以及它们是怎样感知环境的,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有无耳郭对声音的强弱感知是不同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以蟋蟀为素材进行研究,了解虽然一些动物的耳朵部位比较特殊,但依然可以发挥感知声音的作用。
在经历讨论活动和体验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探究,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能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思考。
在生活中,学生对小动物已有一些了解,有的同学有饲养小狗、小猫的经历。
所以对常见小动物的观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技能方面,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动物耳朵的了解,一般都简单的停留在它可以听声音、长在动物的头上等表象上,对其功能和特点知道的甚少,更难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相联系。
且对于观察的方法及结果的描述,没有系统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兔子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2.了解不同动物耳郭的特点。
科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2018年新编)12 动物的耳朵 教案

《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动物的耳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兔子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2.了解不同动物耳郭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兔子耳朵的特点。
对动物耳郭的功能、特点提出大胆的猜想。
2.通过对比体验活动,感受扩大耳郭后听到的声音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不同动物感知声音的方式有浓厚的兴趣,能尊重事实,愿意合作交流。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耳朵表现出探究兴趣。
3.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动物的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了解动物耳朵的特点及耳郭的作用。
难点:探究动物耳朵的特点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小动物耳朵的图片或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各种动物耳朵的图片、教学视频、鼓、鼓槌等。
六、教学过程(一)听儿歌导入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听儿歌的时候请你思考两个问题,儿歌中都提到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动物的耳朵是怎样的?教师播放《谁的耳朵长》,生回答问题。
师:这些动物的耳朵都一样吗?其实动物的耳朵中蕴含了很多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耳朵》。
(二)探究活动师:虽然这些动物的耳朵都不同,但是他们的耳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动物的耳朵能用来干什么吗?生:听声音。
师:是的,耳朵是它们的听觉器官。
师:除了听声音,动物的耳朵还有其他作用呢。
活动一:探究兔子的耳朵能够感知环境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这两幅图中兔子的耳朵有什么不同?生 1:左边的兔子耳朵有血管,右边的兔子耳朵没有。
生 2:左边的兔子耳朵毛很少,右边的兔子耳朵毛很多。
生 3:左边的兔子耳朵薄,右边的兔子耳朵厚。
师:这两幅图中的兔子耳朵一个是夏天的,一个是冬天的。
你能猜一猜哪个是夏天的,哪个是冬天的吗?生回答,说明理由。
师小结:兔子的耳朵能够感知周围的温度来改变自己的模样。
师:同学们,简简单单的两幅图,经过大家认真的观察,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有用的信息,观察在我们生活中多么重要啊,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
李一鸣
【教材分析】
《动物的耳朵》是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二课。
本节课以身边小动物的耳朵入手,探究动物的耳朵的特点,从而将动物的耳朵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通过耳朵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动物图片,观察动物的耳朵,用图示的方式展示提前搜集的动物的图片,找一找动物的耳朵,在搜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是不同环境中兔子耳朵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和状态下,兔子耳朵的状态也是不同时的,从而知道兔子耳朵视听觉器官,可以感知环境。
活动二是了解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声音的?通过观察大耳郭和无耳郭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耳朵的特点以及它们是怎样感知环境的,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有无耳郭对声音的强弱感知是不同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以蟋蟀为素材进行研究,了解虽然一些动物的耳朵部位比较特殊,但依然可以发挥感知声音的作用。
在经历讨论活动和体验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探究,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能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思考。
在生活中,学生对小动物已有一些了解,有的同学有饲养小狗、小猫的经历。
所以对常见小动物的观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技能方面,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动物耳朵的了解,一般都简单的停留在它可以听声音、长在动物的头上等表象上,对其功能和特点知道的甚少,更难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相联系。
且对于观察的方法及结果的描述,没有系统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兔子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2.了解不同动物耳郭的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动物标本等,了解兔子耳朵的特点;对动物耳郭的功能、特点提出大胆的猜想;
2.通过对比体验活动,感受扩大耳郭后听到的声音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不同动物感知声音的方式有浓厚的兴趣;能尊重事实;愿意合作交流。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耳朵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对动物耳朵的观察,感知动物本能与环境的关系。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小动物耳朵的图片或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各种动物耳朵的图片、动物的标本、教学视频、卡纸、分贝仪、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 2-6 出示]一、游戏导入: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1.出示图片:如猫、老虎、马、兔子等。
引导学生通过耳朵的外形,猜出是什么动物。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2.动物的耳朵。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不同环境中兔子耳朵有什么变化?
1.[PPT 7 出示]不同季节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耳朵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结合环境分析原因。
夏季的兔子耳朵毛细血管非常明显,容易散热;而冬季的毛很厚,能够保暖。
3.[PPT 8、9 出示]播放兔子在警觉状态和放松状态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耳朵又有什么不同?
4.交流:在警觉和放松状态下,兔子的耳朵在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
5.总结:放松状态下兔子的耳朵,一只耳朵是下垂状,而另一只耳朵则仍然竖直,保持警惕状态,而警觉状态下兔子的两只耳朵都是竖起来的。
这是由于在野外,兔子需要面对不同的情况,所以在不同的状态下耳朵的形态也存在变化。
6.[PPT 10 出示]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引导学生感受到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可以感知环境,是天然的“报警器”。
活动二:了解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声音的?
1.[PPT 11 出示]出示驴、大象和大耳狐的照片,介绍其生存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的耳郭有什么特点?对于它们有什么好处?
2.总结:这些动物的耳郭都比较大,能够起到听到更远处的声音,也能更好的散热。
3.[PPT 12 出示]出示展现鼹鼠、鱼和鸟生活的视频,观察思考:它们的耳朵在哪里?
4.交流:没有耳郭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
5.交流发现,小结:没有耳郭有利于在活动中减少阻力。
6.[PPT 13-14出示]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有无耳郭的体验活动,并将发现进行记录,并思考有无耳郭的好处分别是什么。
温馨提示:这是一个体验活动,也是一个对比实验,除了要模拟有无耳郭之外,还必须保证小鼓的敲击力度、敲击次数和小鼓与同学的距离必须相同。
现在请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找一名同学在讲台前敲击小鼓,其他同学先用耳朵直接听,然后再把手放在耳朵后面,最后再用卡纸卷成一个喇叭状放在耳朵后面,分别听同样的鼓声,看你有什么发现。
7.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引导学生发现有耳郭能够更好地感知声音,收集声音信息;没有耳郭可以减少阻力。
三、拓展活动: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PPT 15 出示]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缝隙里,上面有薄膜,可以感知声音的振动。
【板书设计】
动物的耳朵
不同季节
兔子的耳朵
不同环境感知环境
大耳郭
其他动物的耳朵
小(无)耳郭
【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