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

会写“愿、姿”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

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

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

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

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

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电子版五篇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电子版五篇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电子版五篇怎么备教案呢?第一要明确资料决定方法,方法是为资料服务的;要摸索教学目的、学生年龄特点、班级特点等因素。

比方,如何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疑问、引发动机,启示摸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理想的翅膀》教材分析:课文描写课春天小朋友们放风筝的情形。

每一只风筝都代表了同学们的理想。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通过课文学习进行理想教育。

3、掌控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学习从文中找重点句概括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一、导课:同学们,春姑娘回来了,大自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把你画的春天的风景说给大家听好吗?春天是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你都想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新授:1、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跟随可闻一曲放风筝好不好?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找一个你记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5、谁想当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6、游戏:我说你对。

7、小组合作进一步学习生字。

8、谁能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字分析生字)9、开火车读课文,小组比赛。

想一想,“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那一句话能概括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的意思?朗诵挑战赛:比一比,谁读得。

可以边读边表演。

四、学习生字1、读生字,纠正字音,2、出示“翅膀筝翩舞棒”,学生自己交换谈区分及书写规则。

结合语文天地中,描一描、写一写。

3、出示“胎,棒,竖,勺”:你能说出这些字的笔顺吗?小组同学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你能把这些字写的漂亮吗?学生自己独立写,然后小组评议。

说说这些字的笔顺,先在小组中相互说说,再指名说说。

4、学生可就难写的字数空或描一描后再书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五篇详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五篇详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五篇详案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是我条件、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进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进程,教师要通过教案链接这个两方面。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完璧归赵》【教学目标】1、识生字7个;积存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嘱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诵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知道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灵大胆、不畏强横的人物特点。

【教学进程】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摸索:“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摸索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换: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知道。

(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何“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摸索。

(2)交换,然后指导朗诵,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

(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

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②说一说:为何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恳切,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摸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何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

(第1、3句话的知道,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比方:“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优质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优质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优质教案五篇三年级语文教案1《小河的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利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

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

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

收集XX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关于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一)导入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

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身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二)通读识字1.自由读课文,把自身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

一类字让学生自身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

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

如“哺灌”。

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

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身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篇一【创新教案】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你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你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你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2、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

片段列举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这些事物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正是我们没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

同学们,丰富美妙的声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只要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美妙演奏手风琴感受激动乐器虫鸣翻动歌曲拂过温柔狂风合奏雄伟乐曲威力打击热闹窗户雨滴汇聚小溪轻快散步轻轻柔柔敲敲打打呢喃细huzhidao 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哗啦啦唧哩哩淙淙潺潺(1)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奏”读“zòu”,不要读成“zhòu”;“喳”读“zhā”,不要读成“zā”。

2021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3篇)

2021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3篇)

2021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以及秋天里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又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分享,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让我们品读课文,走到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出示课文题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把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质疑。

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了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在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二是在读中质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三、细读深究,领悟情感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要求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自然段。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3)角色转换: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4)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5)(老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课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呢?(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的画面(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3篇_1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3篇_1

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的基本技巧、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认识。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80%以上的学生掌握耐久跑的正确姿势、呼吸方法及跑步节奏,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耐久跑基本技巧:跑步姿势、呼吸方法、跑步节奏。

2. 耐久跑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持续训练、定时跑训练。

3. 耐久跑比赛规则:起跑、计时、犯规、终点冲刺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耐久跑的基本技巧、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激发学生兴趣。

2. 技术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耐久跑的正确姿势、呼吸方法及跑步节奏,并进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技术要领。

3. 训练方法讲解与实践(15分钟):教师讲解耐久跑的训练方法,包括间歇训练、持续训练、定时跑训练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4. 比赛规则讲解与实践(10分钟):教师讲解耐久跑比赛规则,包括起跑、计时、犯规、终点冲刺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1. 学生技术掌握情况: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耐久跑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跑步姿势、呼吸方法、跑步节奏的正确性。

2. 学生训练效果:通过课后跟练、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耐力素质提升情况。

3. 学生比赛表现: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包括起跑、计时、犯规、终点冲刺等环节。

4. 学生态度与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三班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1《舍不得这棵树》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对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

3、初步了解先总述后分述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舍不得梧桐树的原因,体会其热爱梧桐树的深情。

教学难点1、体会第2-6自然段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领悟“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谁来读课题?(找2-3名学生读)你们认为谁读得?为什么?2、让我们带着舍不得的感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听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3、要搬家了,我最舍不得的既不是友好的邻居,也不是儿时的玩伴,而是门前的这棵树,(画树)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自己认为最关键的句子,画上横线。

4、谁来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谁还有补充?(根据学生回答,先后出示第2-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句子都是在2-6自然段的什么地方呀?这些句子是每段的第一句,概括了全段的内容,这样的句子叫总起句,也叫中心句。

让我们把这些句子齐读一遍。

三、品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接下来看看课文2-6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的,你最喜欢它是一棵怎样的树?找到那一段,仔细读好,和同桌或前后的同学说说你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沟通学习2-6自然段。

预设一“鸟树”1、你喜欢这是一棵什么树?(板书鸟)2、课件出示“鸟树”,看这棵鸟树,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读出对这棵树的喜欢吗?3、你觉得他读出对树的喜爱了吗?你还能读出不同的体会吗?4、从他的朗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对树的喜爱;愉快的心情;鸟树的热闹)5、请男孩子们齐读这段,读出鸟树的热闹,读出对这棵树的喜欢。

预设二“花树”1、你喜欢这是一棵什么树?(板书花)2、课件出示“花树”,你为什么喜欢花树?谁还有不同的理由?说的真好,读这句话:到了花开季节,那黄绿色的花儿挂满枝头,淡淡的清香,灌满了我家小屋,染香了家里的每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导入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说说片中哪些少数民族你认识。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认识生字“傣”。

3、顺势切入: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
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划──要求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表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课文,互相正音,推荐一位组员。

2、交流反馈:
⑴出示生字:
①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②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⑵认读新词:
①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②开火车读。

③男女生比赛读。

④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新词圈出,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⑶做游戏巩固字词:
①“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②玩找字游戏:
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⑷试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正音。

②用一句话说说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戴、舞、雀”。

3、学生练写。

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汇报。

二、细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⑴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⑵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
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
⑶早晨,从山坡上,……还有汉族。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

⑷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⑸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己轻声读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师: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
生:(大胆想象)。

生甲:认真听讲,不被外界环境干扰。

生乙: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老师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丙:读书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生丁:上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⑴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象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师: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
生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停止唱歌,去听他们读书。

生乙: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会为他们感到高兴、自豪。

生丙:如果我是一棵树枝,我会停止摆动,静听他们读书。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那种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读读说说,学习第四段:
⑴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的什么样的感情?
⑵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诵读比赛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代表挑战读课文,评出小小朗诵家。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画画,也可以设计表格。

五、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

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在学习园地里展示。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学校课上、课下赞学校
穿戴不同:绚丽多彩学习、读课文这就是……
语言不同:成好朋友那声音真好听!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2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在草地上玩过吗?都玩什么游戏呢?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的草地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5、你见过蒲公英吗?
四、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再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交流重点: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哪些变化?
(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

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

“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