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专题复习高三第一次作文

合集下载

2020高三一模崇明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以“旧知”附会“新知”)

2020高三一模崇明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以“旧知”附会“新知”)
6.我们在遇到新事物时会感到不适,用旧知来附会新知,能快速消除 这种不适。
三.人们往往以“旧知”附会“新知”会有什么结果?
1.为了高效地获取新事物的信息,用旧知来附会新知,看似节省 了时间,其实不利于深入理解。
2.轻视新知的代价,使个人的心智没法健康地成长,人类无法打 破旧知的藩篱,探索生命的真相和宇宙的无穷。
一.什么是以“旧知”附会“新知”?
1.新知即新事物,我们接受新事物,是为了多一点见识,是为了 无限可能的进取及创新,是想要寻求自我的更新和进步。 2.以旧知附会新知,是人们用已有的经验来认识新事物,实际上 是一种经验论。 3.以旧知附会新知,有时是逃避深度认识新事物所需付出成本的“新知”? 1.新事物由旧事物发展而来,两者有许多的相似点甚至是相同点,即 新知出现时,总还戴着旧知的帽子。
1.我们要有接受新事物的意愿,要相信新事物必然会取代旧事物。
2.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新事物,且要提高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3.以谦虚使人进步,学习新知需要“空杯”心态。
4.在我们不够熟悉不够专业的领域,最好不要轻易地去断定哪个 是旧事物哪个是新事物,人总是有认知盲区,我们需要有这个自 知之明。
5.生活中我们少用旧知来附会新知,要全面透彻地去了解事物, 这样认识才不会出现偏差。
③另外,常以旧知附会新知,是因为我们认识上的思维惰性和思维 固化。面对生活中许多似是而非的新事物,思维惰性使我们放弃深度 思考,产生“这不就是……嘛”的反应。如果我们还一味“附会”的话, 那么无疑于泾渭不分一样可笑。刻“旧知”之舟以求“新知”之剑, 在当下这个“动车”时代,恐怕“谬”就得以“亿”为单位来计算了。
3.偷懒的本性,使人们常以不变的旧知附会充满变数的新知,这 不利于甚至会阻碍我们认识新知,会阻碍新知的发展。

2020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优秀满分作文两篇

2020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优秀满分作文两篇

2020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优秀满分作文两篇作文一《珍惜时间》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也是无坚不摧的力量,它能把最锋利的钝器褪色斑驳,铭记在记忆里的只有点点滴滴。

常有人说:人生短暂,此时此刻不可错过,时间是一根绳子,未经环节,一去无归。

首先,应该把握好学习的时间。

不要让时间仅仅流逝,要像是金子般珍惜,把每一分钟都用来努力学习。

利用好每一寸宝贵的时间,及时复习,逐步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发挥出时间的最大价值。

其次,要记住时间仅仅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若不去把握,便永远不再来了。

应及时行动,不断开拓,勇于担当,勇于负责,以收获更加宝贵的经验。

最后,珍惜时间还需要内心的静谧来支撑。

学习时,要在这个宁静的心灵里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思考改变现实,以思考拓展知识;假期时,也要在宁静的心灵中感受大自然的温馨与美丽,减少日常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给自己一段轻松自在的时光。

时间如潮水一样迅速地流逝,既可以穿越连绵的山河,又可以穿越紧凑的书架,它的逝去只为了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使人们懂得珍惜它。

作文二《尊重与和谐》尊重是我们人生的重中之重,与尊重相联系的,便是谦虚、乐观、友善的情绪。

尊重的态度,可铸就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营造出美好的环境。

首先,尊重他人,因为他人就是你自己。

要尊重老师,无论他们活到多大年纪,他们都是你们成长的智慧导师,为了处理ul自己的教育,你应该温和地尊重。

要尊重家人和朋友,他们常常是你前进路上最挚爱的同行者;要尊重陌生人,礼貌对待对方,体谅彼此需要,克服自我,把陌生人当成朋友。

其次,我们要尊重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潜能,因为你只有充分尊重自己,才能学会尊重别人。

要认清自知之明,重视自身的属性,勇敢面对现实,勇于担当,勤奋学习,从而发掘出更多的内在价值,使自己成为不断发展的个体。

尊重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能塑造出一个融合、舒缓、和谐的社会景象。

让我们用谦虚的,友善的,自信的心态,来维持这份宝贵的尊重,让社会的温度永远保持在和谐的状态!。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执着坚守,不忘创新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执着坚守,不忘创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旧上海的斑驳光影里,街巷闾里中,穿着旗袍、擎着纸伞的女子曾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如今,旗袍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今年99岁的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却依然默默坚守。

海派旗袍制作,镂空细密,工艺繁复。

80多年来,褚宏生一直坚持一针一线亲自缝制,精益求精制作每件旗袍,即便做一个小小的盘扣,也要花三个小时。

无论机器怎样先进,褚宏生都不为所动。

今天,人们称他为“活着的传奇”“上海滩最后一位裁缝”。

②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跳槽已成为年轻人的“新常态”,求职更像是“尝试”,有人一年换5份工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李家华认为,“人们每个阶段的追求、想法不同,不是一份自始至终的工作能涵盖的”。

③2019年1月,人社部发布通告,拟发布15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工程技术人员,而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也入围。

电子竞技员“入围”新职业,一时引发人们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执着坚守,不忘创新99岁的褚宏生在旗袍的世界里用一针一线的坚守成就了“活着的传奇”,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我们领到了旗袍的迷人魅力;当代青年在一次次“跳槽”的尝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他们不断尝试的勇气让我们无限憧憬未来的美好。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既要学习褚宏生摒弃浮躁、执着坚守的精神,又要学习当代新青年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勇气,紧紧追随时代的脚步,及时更新自我意识。

既执着坚守,又不忘创新,这才是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的正确之途。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倡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让人们摒弃浮躁、脚踏实地的最好药方。

劳斯莱斯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呢?因为他们一直重视对品质的坚守,从汽车的整体外观,到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总是用尽心思,从未偷工减料,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从未敢有半点疏忽,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唯有对汽车品质的坚守,才能使自己在汽车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年级一模范文《突围》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年级一模范文《突围》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一模范文——《突围》范文一突围中国人说:“不破不立。

”意思是不突破旧的围栏,就无法设立新的秩序。

如今,中国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种种难题和挑战。

突围,我认为就是从多重问题中突出重围,这才是中国发展的前提。

千年前楚汉相争,刘邦屡战屡败,但十面埋伏,乌江挡路,困住霸王,一战成功,这到底如何做到?是因为刘邦曾经屡次面对危局,不断地拼力突破一次又一次的围困,在突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而项羽一路凯歌不可一世,终陷重围,乌江自刎,令人叹惋。

再回眸红军的长征胜利后,不少人因一路艰辛而垂头丧气,但毛主席发文道:“长征是胜利了,它向世界证明,红军是英雄好汉,国民党反动派对于红军的围剿以失败而告终。

”是啊,正是有了红军长征这次成功的突围,才有了之后全中国的解放。

当今时代,突围,仍然是我们发展的前提。

围,何为围?突,何以突之?我们若着眼当下,围是美国这个世界霸主对中国的围堵,经济、国际政治、军事、科技各方各面。

其精心筑造了东亚包围圈——日、韩、新、马来、越、印、蒙,不允许中国走向世界,更不允许中国为世界人民发声因而动摇其霸主之位,打破其在各方的垄断。

那么我们如何突破的呢?我们靠“一带一路”靠“G20集团”,对外,我们靠一切可团结的朋友突破重围,对内我们努力发展经济、科技、军事,富国强军以震慑敌人,继而冲破重围。

我们既被称东方雄狮,便绝不能久居笼中。

到如今,虽然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我们仍在不断突围,但形势向好,同时便应重视“破”文化的“围”。

外国的文化输出,对中国青年一代影响极大,外来的“丧”文化,利己主义,反社会主义等就好像一条条吞食信念的蛆虫,正蚕食着我民族精神中的优秀传统。

形势至今相当危急,我们青年若被夺去文化魂魄,毁灭的不仅仅是青年,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我认为当前应突破外来文化思想的围堵,从而奠定巩固民族复兴发展的文化基石,为民族的复兴打下基础。

天下风云际会,正是我辈突围崛起的发展之时,望天下中国人怀清醒之头脑,终人人成民族之脊梁。

2020届长宁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人一旦喜爱某种东西达到狂热痴迷……)

2020届长宁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人一旦喜爱某种东西达到狂热痴迷……)

2020高三一模长宁、嘉定、金山作文解析及8篇范文(58-68分)原题回放:人一旦喜爱某种东西达到狂热痴迷的程度,其关注点就会集中在那东西上,不知不觉中把其他方面的信息都给忽略了,从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然而,一些了不起的成就也源于此。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类型:现象类话题词:痴迷材料侧重:材料从二个角度阐述。

其一,狂热痴迷某物会导致人们失去正常的判断力;其二,狂热痴迷某物会创造出一些了不起的成就。

表转折的“然而”一词很重要,意味着后一层意思是论述的重点,即“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出成就。

一.界定概念痴迷:它是指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严重者将脱离现实,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二.人们为什么会狂热痴迷某物?1.心智不成熟,知识、阅历不够,青春期的人们会更容易陷入痴迷。

2.痴迷背后隐含的是有关生命、教育、文化、传统等社会意义。

如痴迷于怀旧的老歌新唱、老电影翻拍、小时候味道等,痴迷于到动漫中去寻找英雄超人蝙蝠侠…3.有些痴迷是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价值观、不同世态人心的体现。

如范进对中举的痴迷,葛朗台对金钱的痴迷,贪官们对权利的痴迷…4.有些痴迷是一种生活、学习、工作态度甚至是一种人生境界。

痴迷山水梅鹤的林和靖,被称为“梅妻鹤子”,留下“疏影橫斜水淸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痴情红楼的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留下了使人痴迷的《红楼梦》。

痴迷色彩的科学家钱永健,留给世人的是诺贝尔奖;痴迷音乐的贝多芬,留给世人的是《命运交响曲》……三.为什么狂热痴迷中会失去正常的判断力----材料给了答案:其关注点就会集中在那东西上,不知不觉中把其他方面的信息都给忽略了,从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四.为什么狂热痴迷地喜爱会有了不起的成就?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痴迷展示了人性的伟大,也指引着人们取得成就。

②喜爱到痴迷的人才会不管不顾周围的人事,能汇聚自身的力量,心无旁骛地追寻,持之以恒地追求,竭尽全力地达成----聚焦在行动上。

2020届徐汇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丰田旗下花冠型……)

2020届徐汇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丰田旗下花冠型……)

2020届徐汇区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5篇范文从60—68分)原题回放:丰田旗下的花冠车型各项性能均衡,却被评价为“它的优点是没有缺点,而缺点就是没有优点”。

宝马3系车为充分实现其操控性放弃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却被称为是“每个男人都该拥有”的汽车。

这也可以启发我们去思考自己该如何成长。

请自拟题目,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类型:事例型关键句:启发我们去思考自己该如何成长材料侧重:材料陈述了两类车的市场情况:性能均衡的花冠车型,被评为“它的优点是没有缺点,而缺点就是没有优点”;而“实现其操控性放弃了后排乘客的舒活性”宝马3系车,成了“每个男人都该拥有”的汽车。

从车型的设置与选择,反映出关于人应该如何在成长路上塑造自我的问题。

材料似乎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追求于“没有优点,也没有缺点”的中庸,而应该彰显某一个比较优势而割舍对于“完美自我”的自恋。

一.为什么喜欢追求各项性能均衡(中庸)的原因?1.个人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得样样出色,唯有求均衡发展,不求大过。

2.出于对负面评价的规避,人们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不出差错,宁愿做均衡、做中庸。

2.做中庸让自己获得想要的认同,让自己能尽可能减少冲突,获得一份宁静与舒适。

二.各项性能均衡(中庸)有何利弊?1.真正懂得中庸的人,往往可以坚守住本心,执着拥护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摒弃一切杂念和欲望,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对人则“因人而异”,善于体会周围人的思想和人格,不予夏虫语冰,知道他们的喜好和厌恶,也能在交流中捍卫自己的原则---中庸不是教人做墙头草,而是让人知道如何和自己相处,如何与社会相处。

3.一味以规避差评的中庸为行事的法则,势必会丧失了自己鲜明个性,在不被别人讨厌的同时,也很难以让人对我们产生热爱。

4.没有比较优势性格的中庸者,虽不会有大问题,但也难被人们发现优点。

5.中庸不过是左右逢源,这种现象其实是自我人格缺失的表现,是没有自己立场的讨好型人格。

高考作文备考: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一)作文讲评 范文集萃

高考作文备考: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一)作文讲评 范文集萃

高考作文备考: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一)作文讲评范文集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复兴中学拟举办一场以此为辩题的辩论赛,正方的立场为“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反方的立场为“科技的发展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请选择立场,写一篇一辩发言稿,阐明己方观点,并适当反驳对方的观点。

不少于800字。

科技让人心更近毛昕宇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的情感。

时间飞速运行,科技迅速发展,当前,科技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在任何地方、任何层面都能找到科技的影子,人们熟悉的“乡土中国”的生活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远。

于是乎,一些怀旧的人开始感叹:科技的发展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使人们距离越来越远了。

在我看来,科技并没有增大人们的情感隔阂,相反,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在以前,车马很慢,书信是分离中的人们用来交流的唯一方式,那时的人往往会在想念远方亲友时写下情深意重的诗文;现如今,人们还是会想念远方的亲友,不过我们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与对方来一场实时沟通,我们或用文字互相问候,或用影音来亲近彼此,即使空间上相距千里甚至远隔重洋,但彼此的心却能在此刻紧紧地连在一起,使人倍感温馨与幸福。

这样的真情体验基于科技的发展,是远非书信所能达到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实现了古人所梦想的遨游于天空,做到了日行千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于是乎,又有重情的人感慨:人们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其实,人们不是对离别之情看得轻、看得淡了,而是他们将这种情感更踏实地保留在心底,对亲友重逢充满信心。

王勃与朋友分别时高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若不是大唐气象令人乐观向上,诗人是断不会出此豪言的;同理,若不是科技的发展,使远在他乡打拼的人们随时可以与家乡的亲人联系,甚至可以“朝发夕至”,返回家乡,人们怎么可能一扫离愁,气定神闲地与亲人道别?科技的发展,使离别不再意味着无法在节庆之日与家人团聚而独自悲伤,如今,我们有高铁、飞机,有那个助力万家团圆的“春运”,这些都是千家万户过年过节合家团圆、欢声笑语的保障。

2020高三一模崇明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以旧知附会新知……)

2020高三一模崇明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以旧知附会新知……)

2020崇明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及范文(4篇范文60-65分)原题回放:无论接触一种新的方法,还是阅读一本新书,还是观赏一种新的艺术,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不就是……嘛”的反应,以已有的“旧知”来附会“新知”。

这种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在生活中很普遍。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材料类型:现象类话题词:“旧知”附会“新知”材料侧重:材料给我们讨论的话题: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

“往往”一词告诉我们“以已有的'旧知'来附会'新知'”是人们常用的方式。

对此我们要思考:什么是“旧知”附会“新知”?为什么人会往往以“旧知”附会“新知”?这样做有什么结果?当下的我们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方式应该怎样?一.什么是以“旧知”附会“新知”?1.新知即新事物,我们接受新事物,是为了多一点见识,是为了无限可能的进取及创新,是想要寻求自我的更新和进步。

2.以旧知附会新知,是人们用已有的经验来认识新事物,实际上是一种经验论。

3.以旧知附会新知,有时是逃避深度认识新事物所需付出成本的“懒汉思维”。

二.为什么人们往往以“旧知”附会“新知”?1.新事物由旧事物发展而来,两者有许多的相似点甚至是相同点,即新知出现时,总还戴着旧知的帽子。

2.旧知有时能引领我们更易更快地认识新知。

打磨旧知才能读通新知,接纳新知才能迭代旧知。

3.我们常常主观上不愿接受新知,因新知往往是别人创造出来的。

4.我们缺乏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对事物的认知,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表面,或只是个门外汉,所以新事物与旧事物,我们不能分辨得清楚。

5.快餐文化对深度思考的冲击,我们又过于拘泥于已有认知,而缺乏求索精神。

6.我们在遇到新事物时会感到不适,用旧知来附会新知,能快速消除这种不适。

三.人们往往以“旧知”附会“新知”会有什么结果?1.为了高效地获取新事物的信息,用旧知来附会新知,看似节省了时间,其实不利于深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放松、愉悦身心的最好方式;
• 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 摆脱世俗,回归本心;
• 自然美景能给予人无尽的宝藏,让精神丰 润起来;
• 自然不仅是这个世界原色的缔造者,是数 以万计生灵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灵魂的皈 依之所。
• 自然的清新、安静、舒爽、自由、真实…
• ②历史名城。 • 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 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 • 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
高三第一次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 去旅游。
• 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 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 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 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 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 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 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 要求:明确建议,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使用恰当的措 辞,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概括材料内容】
• 首先面对小明和几个朋友高三毕业暑假旅 游在地点上分歧,你的建议是什么?
• 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选边站的 意识,具体明确地给出建议的去处。
• 国际化的视野; • 尊重包容不同文化; • 增强国家认同;
• 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 习,借鉴吸收。
• 以及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 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
•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市民 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情况。)
• ④异国情调。
• 别样的生活、别样的文化、别样的习俗, 开阔眼界;
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平凡生活中, 历久弥新。
• 历史古城经受过岁月的雕刻,时间的淘洗,斑பைடு நூலகம் 的城墙上刻满的是历史与文化,是传承与悠远;
• 可以倾听历史的心跳,可以感受人事的变迁; • 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修身养性,鉴古
知今;
• 可以感受古意盎然,可以遥想时代兴替,还可以 怀想悲欢离合。
• 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 认同。
• ③繁华都市。
• 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
• 关注社会,丰富阅历;
• 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心酸与血泪、 奋斗与拼搏、荣耀与失败…;
• 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发展变化、繁荣进步, 从基础设施、文化品位、公共服务、环境卫生、 市容市貌、科技发展、法治建设、…;
• 第三,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考虑到小明 等人的身份与出行时间,在行文中要体现 出建议的意思,不能仅仅是自我态度的呈 现,观点的展示,而缺少建议的成分。
• 第四,要结合具体的景点阐述建议的理由,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 ①自然圣地。 • 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 • 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风港,感受自然是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