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合集下载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低值HBsAg与乙肝五项检测结果比较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低值HBsAg与乙肝五项检测结果比较
有 一定 比例 , 正 常 人 群 HB s Ag水 平 在 5 I U/ mL 以 下 者 占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乙型 肝 炎 血 清 学 特 征 复 杂 多 变 , HB V 感 染 者 会 在
A 组 与 B组 比较 , E C L I A法 和 E L I S A 法 的 阳性 符 合 率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 但 C组 的 阳性 符 合 率 较 A 组 和 B 组 显 著 降低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对 C组 中 EL I s A 法 检测 HB s Ag阴 性 、 HB e Ab 、 HB c Ab同 时 阳 性 或 HB c Ab单
E L I S A 法 阴性 的 6 4例 患 者 追 踪 3个 月 , 3个 月 后 再 次 分 别 采
用E C L I A 法 检 测 HB s A g , E L I S A 法检测 乙肝 五项 , 如 3个 月 后E us A 法 检 测 结 果 为 阳性 , 则不再 追踪 , 对于 E L I S A 法 检 测 结 果 仍 为 阴性 的患 者 , 再 连 续 追 踪 3个 月 , 方 法 同上 , 观 察 其 HB s Ag阳 性符 合 率 是 否 提 高 。 1 . 4 统计 学 处 理 采 用 S P S S 1 5 . 0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处 理 , 计 量资料用 j ±S 表示 , 组 间 比较 采 用 t 检验 ; 计 数 资 料 以百 分 比 表示 , 组 间 比 较 采 用
( E L I S A) 法 乙肝 五 项 [ HB s Ag 、 乙肝 表 面抗 体 ( HB s A b ) 、 乙肝 e 抗原 ( HB e A g ) 、 乙肝 e 抗体 ( HB e Ab ) 、 乙肝 核 心 抗 体 ( HB c Ab ) ] 的检 测 结 果 , 为 临床 和 科 研 提 供 一 定 的科 学依 据 。方 法 根据 E C L I A 检 测 HB s Ag的 结 果 , 将2 0 7 例 患

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梅毒患者血清标本51例和非梅毒患者血清样本91例,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毒螺旋体抗体(ELISA)进行检测,对比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与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度为100%、98.04%,而特异性98.90%、100%,对比两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CLIA方法在敏感性方面高于ELISA方法。

结论 ECLIA用于梅毒检测中,有着很高的敏感度,有着较高的特异性,且准确性也很高,在进行梅毒检测的时候,操作上比较的简便,能够进行快速的检测,结果较为客观,有着较好的重复性等。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梅毒检测;诊断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该疾病的引发主要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感染造成的,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能够对全身各器官进行侵犯,对多器官造成损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现攀升的趋势[1]。

但部分梅毒感染者由于有着较长的潜伏期而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及早地发现,若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在对梅毒进行诊断的时候,梅毒血清检测是重要的指标。

选择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准确性高的检测方法,能够使筛查和诊断更加的快速、准确,从而符合检测机构的要求,这显得十分的重要。

本文对梅毒检测中使用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经过病史询问、临床症状分析、血清学试验诊断,确诊51例梅毒患者血清标本,91例非梅毒患者血清标本,样本年龄介于22至78岁之间,平均(40.11±3.57)岁。

1.2 方法使用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有与之相配的梅毒检测试剂,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来对苍白密螺旋抗体机械能检测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异性化学发光反应,是电化学和化学
发光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电化学发光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是
目前非常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电化学发光技术主要技术:
1. 三联吡啶钌标记技术;
(1)循环使用,不会被消耗,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循环进行,测定信号无限循环放大,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
(2)其盐是很稳定的水溶性化合物,试剂的稳定性好,效期长
(3)N 羟基琥珀酰胺( NHS )酯能与蛋白质赖氨酸的ε-氨基或核酸上的氨基形成稳定的酰
胺键,应用广泛,宽广的检测菜单
(4)惰性元素,非放射性元素,稳定
(5) [Ru(bpy)32+]和TPA ,无电压的情况非常稳定,确保反应结果的准确性
2. 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
(1)特异性强且结合紧密,灵敏度高
(2)一分子SA可与四分子B相结合,增大了抗体结合量,灵敏度高
3. 磁性微粒子技术;
(1)反应面积大,结合量增大
(2)反应在近乎液相中进行,信号均匀精确
(3)分离方便迅速,无背景干扰
4. 电启动的化学发光反应。

(1)实现了结合相和游离相的完全自动化分离
(2)彻底清洗,反应易于控制
电化学发光技术特点:试剂稳定、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特异性优异、检测菜单丰富、准
确性好,精密度高、操作便捷;。

不同方法学白介素6标准

不同方法学白介素6标准

不同方法学白介素6标准白介素6检测的不同方法学探讨白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检测白介素6的含量对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几种不同的白介素6检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白介素6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样本中的白介素6结合,形成酶-抗体-抗原复合物,然后通过底物显色反应来定量检测白介素6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但是,ELISA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的不稳定性。

2.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放射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白介素6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微量白介素6的检测。

然而,由于RIA方法涉及到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和处理,对实验条件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一般实验室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原理来检测白介素6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化学发光物质标记的抗体与白介素6结合后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进行定量检测。

CLI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便等优点,且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推广。

但是,CLIA方法的试剂成本相对较高,且发光信号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 荧光免疫分析法(FIA)荧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白介素6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来定量检测白介素6的含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同时,FIA方法还可以实现多色荧光的同时检测,适用于复杂样本中多种细胞因子的同时测定。

但是,FIA方法需要专业的荧光检测设备,且荧光信号可能受到光漂白等因素的影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LISA)是一种流行的抗体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和测定抗体或抗原。

ELISA最初由发明者迪卡贝尔(Dica Bell)于1970年发明,以前称为发光免疫分析法或发光免疫比色法。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抗原或抗体在生物样品中的浓度。

ELISA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特定的抗原和发光探针分别固定到水凝胶的微孔平板上,然后将待测样品加入微孔平板,抗原识别抗体或抗原与它结合,抗体和发光探针之间形成免疫复合物。

然后,抗体免疫复合物结合到抗原,使抗体免疫复合物和发光探针之间形成发光免疫复合物。

最后,将产生的发光免疫复合物可以在发光分析仪上读取,从而实现抗原检测目的。

ELISA技术的预处理过程是:首先将特异性抗原固定到微孔平板上,然后将抗原固定物体洗涤干净,洗涤后,将含有实验样品的溶液加入。

抗原和实验抗体在抗原上结合,产生免疫复合物。

接下来,将发光探针加入该免疫复合物,使免疫复合物和发光探针形成发光免疫复合物,以发光的方式检测体外抗原的浓度。

ELISA技术的优点是快速、准确、可重复,可以用来检测各种抗原的抗体,如霍乱抗原、疱疹病毒抗原、轮状病毒、肝炎抗原等。

ELISA 技术也可以用来研究抗体的特异性、可稳定性和稳定性,从而为研究抗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ELISA技术也有一些缺点,如测定样品抗体或抗原的反应强度不够准确。

此外,ELISA技术的准确性受到实验参数的影响,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抗原和抗体的浓度和稀释比例等。

ELISA技术具有快速、可靠和可重复性等特性,是当今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它不仅能用于抗原抗体检测,还经常被用于临床检测,用于诊断疾病,如癌症、HIV等。

ELISA技术对对医学和科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抗原或抗体,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支持。

总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LISA)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抗体检测技术,也是当今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根据其特定的技术原理来进行抗原检测。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和医学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对AFP 含量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做出线性评价、精密度评价与回收实验,并进行对比,运用两种方法对60例患者血清标本的AFP含量进行平行检测,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重复率明显优于放射免疫分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回收率明显优于放射免疫分析。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精确度与准确性都要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标签:电化学发光免疫;临床运用;放射免疫;检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出现于自20世纪90年代,是一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集纳米微粒子技术、电子发光技术、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以及电磁场分离整合设计的自动化标记免疫分析系统,结合了电化学发光与免疫测定,具有化学发光与电化学两个过程,磁珠微球当做固相载体,发光物质为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电极进行激发,三丙胺参与循环反应,稳定快速的发光,检测的结果可靠、稳定,具有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要高于酶联免疫法[1]。

发光检测灵敏度高,不具有人为操作误差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60例患者血清标本,18份标本血清甲胎蛋白浓度正常,42份标本血清甲胎蛋白的浓度超出正常的范围。

通过Roche Elecsys201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与SN-697型自动双探头放射免疫γ计数器进行检验。

1.2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运用甲胎蛋白宽范围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运用的检测试剂为Elecsys2010配套AFP定量检测试剂盒,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

2结果2.1 通过NCCLS精密度评价方案,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法对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的血清甲胎蛋白质控血清作重复性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法都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CV值对比放射免疫分析法相对较小。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
• 化学发光分析----根据化学发光反应在某一时刻的发光强 度或反应的发光总量来确定反应中相应组分含量的分析方 法,成为化学发光分析。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集灵敏的化学发光技术和特异的 抗原抗体免疫测定于一体的检测技术。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特点: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分离简 便、快速、试剂无毒、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类型
按发光剂不同分为
1. 发光酶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passay CLEIA)
2.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
活性。
酶1,促酶反促应反的应发的光发底物光底物
• 是指经酶的降解作用而发出光的一类发光底物 • CLEIA中常用的酶有HRP和AP • HRP的发光底物有鲁米诺、对一羟基苯乙酸 • AP的发光底物有AMPPD、4—MUP(荧光底物) 特点:可做标记物,也可以做过氧化物酶的底物
1.鲁鲁米米诺诺
对一羟基苯乙酸(HPA)
进行电解反应的产物之间或与体系中共存组分反应产生化 学发光的现象. 它包含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
ECL和CL的区别在于:ECL是电启动发光反应,而CL是通 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因此ECL反应便于精确控制, 具有灵活性.
电化学发光剂
三联吡啶钌的特点
ECL分析中采用三联吡啶钌作为标记物,其活化衍生物是 三联吡啶钌+N羟基琥珀酸胺脂(NHS),该衍生物具有水 溶性,且高度稳定,保证电化学发光反应的高效和稳定, 而且避免了本底噪声的干扰。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免疫分析技术属于毗邻双重抗原识别(sandwich)免疫分析技术之一,它是一种高敏感、高灵敏度和自动化的免疫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细胞内标记的抗原分子检测活性过程中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测定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从而准确可靠地测定抗原的存在量及其水平。

由于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以在超低浓度的抗原水平上得到检测结果,因此,它在免疫检测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将抗原和特异抗体混合,其中抗原与抗体之间形成特异性双重抗原识别复合物;其次,在上清液中加入发光标记的抗体,此抗体与双重受体复合物形成特异性三重抗原识别复合物;最后,将上清液接触到电极上,将产生的离子流动到电位活化的族金属标记的抗体上,使抗体电极活化,产生发光反应,从而测定抗原的存在量。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它可以检测非常低浓度的抗原,其灵敏度比传统的比色测定法要高出3到4个数量级,因此在检测低抗原水平时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其次,它操作简单快速,实验步骤短暂,耗时比其他免疫分析技术短;第三,它能够高效、安全地检测抗原,准确可靠,且可视化的检测过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已广泛用于医学、生物、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例如,它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癌抗原、血清素、抗体、病毒抗原等;它可以用于检测食物中的变质抗原、有毒物质、细菌等;它可以用于环境样品中有毒物质的检测,如重金属、氯代烃等有害物质。

以上就是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它的灵敏度极高,操作快速,可靠精准,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抗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是近年来进行免疫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联吡啶钌( [Ru(bpy)3]2+ )特点
[Ru(bpy)3]2+衍生物与免疫球蛋白结合的分 子比超过20仍不会影响抗体的可溶性和免 疫活性; [Ru(bpy)3]2+分子量小,空间位阻小 ,即便 小分子的核酸也能标记,使检测的菜单大 大丰富,更重要的是为其检测菜单的开发 前景提供了广阔空间。
化学发光分析优点
化学发光具有荧光的特异性,同时不需要 激发光,就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 光的影响有很高的灵敏度, 并且不象放射分析那样存在强烈的环境污 染和健康危害,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定量分 析方法。
化学发光分析缺点
虽然化学发光具备很高的特异性和很 小的干扰,但化学分析本身的不特异 性,制约了整个方法的使用。
临床应用
激素 肿瘤标记物 内分泌功能 传染性疾病 其它

如VB12、叶酸、铁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酶、 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多种检测项目。
化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IA)分类
按分离方法不同分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IA)分类
按发光剂不同分为



发光酶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say, CLEIA )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 )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electro-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 )
化学发光是指在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中, 反应的中间体或产物由于吸收了反应释 放的化学能而处于电子激发态,当其回 到基态时伴随产生的光辐射现象。
化学发光 反应包括 两个关键 步骤,即 化学激发 和发光。
化学发光反应能级图
化学发光分析
根据化学发光反应在某一时刻的发光强 度或反应的发光总量来确定反应中相应 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发光分 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 )
免疫分析法 发光和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
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 一种手段; 免疫标记技术是将一些既易测定又具有高 度敏感性的物质标记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 分子上,通过这些标记物的增强放大效应 来显示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性质与含 量。
免疫学检测历史演进
放射免疫检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现 仍普遍使用于县级以上医院); 酶联免疫检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各 临床机构普遍使用); 以化学发光为代表的光生物学标记及免疫 检测技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 产品步入成长期)三个阶段。
免疫分析法 发光和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 发光和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电致化学发光(ECL)
电致化学发光 (ECL) 是通过在电极上施 加一定波形的电压或电流信号进行电解 反应的产物之间或与体系中共存组分反 应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
电致化学发光(ECL)
ECL与CL的差异在于ECL是电启动发光 反应,而CL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 反应。因此ECL反应易精确控制,具有 灵活性。
电化学发光原理图
TPA TPA
3+ R u ( b py ) 3
+●

激发态
Ru(bpy) 3 R u ( b p y )32 +
基态
不稳定
*
光 子( 6 2 0 n m )
免疫分析法 发光和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
方法评价
采用的固相载体是带有磁性的直径约2.8 μm的聚苯乙烯微粒。其特点是反应面积 比板式扩大20-30倍,吸附效率高;在 液体中形成均匀的悬液,参与反应时类 似液相,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方法评价
“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是是具有很强的非 共价相互作用的一对化合物,具有牢固而 特异的结合,应用此放大系统,使检测的 灵敏度大大提高;
方法评价
利用氧化铁的磁性,使用电磁场分离结 合态和游离态,方便迅速,实现了精确 的全自动化; 标记物的再循环利用,使发光时间更长、 强度更高、易于测定。
ELIA优越性
高度敏感,可达pg/ml或pmol水平; 特异性强,重复性好,CV<5%。 测定范围宽,可达7个数量级。 试剂稳定,无毒害,无污染,有效期长, 达数月甚至数年。 操作简单,耗时短,易于自动化。 在对环保很重视的国家,CLIA成了取代 RIA的首选方法。
发光现象
萤火虫发光
深海鱼发光
发光分类
光照发光:发光剂经短波长入射光照射后 进入激发态,当回复至基态时发出较长 波长的可见光。
生物发光:反应底物在荧光素酶的 催化下利用ATP产能,生成激发态 的氧化荧光素,后者在回复到基态 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 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 Chemiluminescence (CL)
ECLI是继EIA、RIA、FIA、时间分辨 荧光免疫技术(TRFIA)之后的新一 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ECLI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 合的产物; ECLI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之一。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CLI原理
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 光反应,用电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 [Ru(bpy)3]2+标记Ab,通过Ag-Ab反应和磁 珠分离技术,根据三联吡啶钌在电极上发 出的光强度对待测的Ag或Ab进行定量/定 性。
免疫分析法 发光和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 CLIA)
CLIA是将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 合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免疫分析技术。 这种方法兼有发光分析的高灵敏度和抗 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电化学发光剂
定义:指通过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化学反应 而发出光的物质。 特点


反应在电极进行 化学发光剂:三联毗啶钌 电子供体为:三丙胺(TPA)
三联毗啶钌分子结构图
O O N N Ru N N N N O O N
三联吡啶钌 ( [Ru(bpy)3]2+ )特点
ECL分析中采用[Ru(bpy)3]2+作为标记物, 其活化衍生物是[Ru(bpy)3]2++N羟基琥珀 酸胺酯(NHS) ,该衍生物具有水溶性, 且高度稳定,保证电化学发光反应的高效 和稳定,而且避免了本底噪声的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