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提纲的整理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提纲的整理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1. 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2. 两种透镜3. 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l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实验器材】f=12 cm最好在10~20 cm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量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第一条规律并非由本实验得出:【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l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倒立的都是实像。
l 成实像时,u+v≥4fu=2f时u+v=4fl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l u=f是成像正倒、物像同异侧的分界点。
l u=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l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注意事项】l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l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l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向上移动光屏或蜡烛,也可以向下移动凸透镜来调整。
l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_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牛顿定律

牛顿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牛顿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以下是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主要围绕牛顿定律进行: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物体的惯性和状态描述
2.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的区别
3.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牛顿第一定律实例分析
二、牛顿第二定律
1.物体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2.物体质量和惯性的关系
3.万有引力和落体运动的牛顿第二定律实例分析
4.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3.牛顿第三定律应用实例分析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多个力的合成和分解
2.平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3.物体受力平衡和力的平衡条件
4.斜面运动和受力分析实例
五、摩擦力
1.摩擦力的类型和特点
2.物体摩擦力和受力分析实例
3.摩擦力的应用,坡面运动和斜面运动实例
六、弹力
1.弹簧的特点和弹性变形
2.弹簧力和受力分析实例
3.物体受弹簧拉力和挤压力的应用实例
七、牛顿力学应用
1.牛顿运动定律和力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保护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3.物体的平衡条件在建筑和构造物上的应用实例
八、物体重力和压强
1.重力的概念和特点
2.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3.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4.液体压力和浮力实例分析
以上提纲涵盖了牛顿定律和相关应用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你的物理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需要进一步详细解析的内容,请随时告诉我。
(精品)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各章复习提纲初中物理

①定义: ②应用:
的 〔3〕紫外线 ①定义:
;
光
②应用:
;
③危害:
;
人教版新教材 2018 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
;
2、凸透镜
3、凹透镜 〔一〕
〔1〕定义: 〔2〕作用:
〔1〕定义: 〔2〕作用:
; ;〔3〕作图:〔三条〕
; ;〔3〕作图:〔三条〕
透
4、相 关
〔1〕主光轴: 〔2〕光心:
m/s.
3、我们如何样听到声音 ①听到声音的过程:
。
②听到声音的两种路线:
传导、
传导
现
③双耳效应一应用于
。
①定义:
象
〔1〕音调 ②大小与
有关。
③频率 a、定义:
、单位
符号
4、声音的特点
b、人的听觉范畴: ④人身不能听到超声波:a、定义
:
。 次声波定义
①定义:
〔2〕响度
②大小与
和
有关。
〔3〕音色 ①定义: ②大小由
④依照电路连接实物图的方法:
⑤设计电路图的步骤: 。
〔4〕电路两 种差不多联 系方式 ①串联
a、定义:
〔1〕 b、特点: 〔2〕
〔3〕
c、生活实例:
3、
电
a、定义:
路
②并联
〔1〕
b、特点: 〔2〕
〔3〕
c、生活实例:
③串并联电路 识不方法
a、电流法: b、断开法: c、节点法:
〔5〕实验:
〔6〕探究实验的过程:
P 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⑥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U U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提纲(1—5)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提纲(1—5)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源: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⑴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本P12)⑵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马上停止,它原来发出的声音还在向远处继续传播。
二、声音上怎样传播的1、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向外传播的。
猜想与假设:声音依靠气体、液体、固体向外传播。
设计并进行实验:将放有音乐芯片的瓶中空气抽去;在鱼缸旁击掌;耳朵贴在桌面,轻敲另一端。
分析论证:音乐芯片的声音越来越小;鱼受到惊吓;听到很清晰的叩击声。
得出结论:声音是依靠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向外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物理学中把声音的传播需要的物质叫做介质,介质中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声源振动时,引起周围介质的相应振动,在介质中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就像将一石块投入水中,水面就会形成一圈圈的水波一样,故叫声波,所以声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三、声速1、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叫声速。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2、声速与温度的关系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指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⑵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就增加0.6m。
四、回声1、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2、回声的利用: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总结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一、运动物体的描述1.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计算方法4.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计算方法5.运动图像的绘制与分析二、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4.惯性与非惯性系5.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6.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及计算方法三、物理量和单位1.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常用单位2.密度、压强、功、功率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四、物理学中的图表1.运动图像和动力图的绘制2.力与位移、力与时间等图表的绘制3.能量转化过程的能量图的绘制五、机械波1.机械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机械波的传播速度、频率、波长和周期之间的关系3.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4.光波的概念和特点5.音、光的传播速度及应用六、静电与电流1.静电荷的产生和作用2.静电场的特征和计算方法3.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及计算方法4.电流的概念和性质6.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七、磁场与电磁感应1.磁场的概念和特点2.磁场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3.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规律5.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方法6.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应用八、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功与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功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机械能的守恒定律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九、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及计算方法2.轮轴原理及计算方法3.力的传递与变换4.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十、热学1.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热量的传递方式及计算方法3.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及计算方法4.物质的热膨胀特性及应用5.相变规律及应用以上为初中物理的复习提纲,共1200多字。
这个提纲包括了初中物理的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总结。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提纲(初中全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微观粒子:●分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我们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
●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由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3.物质三态的微观模型:●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
但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显著增大。
4.纳米科学技术(1nm=10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nm,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可达几十纳米,病毒的大小为几百纳米。
●纳米尺度:0.1nm~100nm●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第二节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千克(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0-3t=1kg=103g=106mg。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4.质量的测量: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选程:使用前,观察称量(最大测量值)、感量(最小测量值);②放平、归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③调平:调整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天平平衡);④称量: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用镊子从大到小地往右盘夹取砝码。
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⑤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⑥整理器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5
和控制
、声的利用
、光 的 传 播 (1
(2、光
的
反 (3)实验: 射
(4(5
(6 (7
、平 (1)实验:
面 (2)特点:① ;② ;③ ;④ ; 镜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a 、作图: ;b 、求距离 ;c 、求速度; 成
(
4)平面镜应用: ; ; 像 (1 、光 (2 的 折 射 (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①作作、 ②求角 ③解释现象 (4)实验: (5
(1)光的色散 、 (2)色光的混合
(3)物体的颜色 (4)颜料的颜色:
7、
(1)光谱:
看 不 (2)红外线 见
的 (3)紫外线 光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透
镜
凸
透
镜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
4、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 1、
眼
睛 (三) 与 远视眼 应 眼
镜
用 眼镜的度数:
2、显微镜
3、望远镜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四章物态变化
1、(1
温(2)温度两种①摄氏温度(
度表示方法
②热力学温度(T):单位:符号
③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
(1)制作原理:
温(2)种类
度
计
(1)物质的三种状态:;
(2
②凝固
③熔化时热,凝固时热。
应用实例:。
①汽化
(3)
汽
化
和
液
化
①升华(4)
升
华
和②凝华凝
华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摩擦起电: ;例子: ; 正电荷: ;
(2)种类: 负电荷: ;
(3)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 (4)检验摩擦过 的物体是否带 电的方法 1、 ③ ;
电
荷 (5)电荷量
(6)中和: ;
(7)原子的结构
(1)定义: ;符号 ;
(2)电流方向的规定:
;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二极管)
(3)金属导体靠
导电,酸、咸、盐溶液靠 导电。
(4)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
(5)导体与绝缘体
(6)单位及符号: 、 、 、 、 、 ;
(7 ( 8 )2、 电 流
(9)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
(2
(3)三种状态: 3、 电
路
(4)电路图
(4)电路两
种基本联 系方式 3、 电
路
(5)实验:
(6)探究实验的过程: 、 、 、
、
、 、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六章电压电阻
1、概念
2
、单位:
3、生活中常风的电压
4、测量
5、实验:(探究过程)
6、电压特点:
1、概念: ;符号: 。
2、单位: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 决定, 而与具 无关。
4、一些导体的电阻:小灯泡 ;白炮灯 铜导线 。
5、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 、 、 、
6、电阻的种类
7、探究实验:
二、 电 阻
(R ) (1)主单位及符号 ; (2)常用单位及符号 ; (3)进率:1M = K =; 1K =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 a 、种类: 、 b 、读数法: ; c 、优缺点: ; ①电阻箱 ②滑动变 阻器 a 、电路符号: b 、结构: ; c 、原理: ; d 、铭牌: ; e 、接线方法: ; f 、使用注意: ;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七章欧姆定律
1、探究实验:
2、欧姆定律
3、电阻的串
联与并联
(2)关联
4、伏安法
测电阻
(1
5、安全用电 (3)短路: (4
(5)雷电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八章 电功率
1、电能产生的过程,就是把 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
使用电能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的能。
23、单位 4、测量电能表 ③种类: 、 、 ;
、定义: ;
、意义: ;
、单位和符号: 、 、 ;1KW= W
、公式“P= = = = ;
、
6、测量小灯
泡的电功率
(有几种方法)
7、电与热
、家庭电路的组成:、、、、、
、
、
、保险丝
、电路中电流过在的原因:;
、插座
、测电笔
、灯泡的种类 、触电
、触电的急救方法: 。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1、磁现象
(1)定义: ;
(2)基本性质:
;
(3)方向:
;
(4)强弱: ; 2、磁场
(5)磁感线
(6)磁场与磁感线区别和联系:
; (7)地磁场
(1)电流的磁效应 3、电生磁
(2)通电螺线管磁场
(4)应用 电磁铁: a 3、电生磁 b
c 、扬声器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电动机
(2)电动机
(1)电磁感应 5、磁生电
(2)发电机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1、电话
2、电磁波 的海洋
(1)发射和接收 3、广播电视 和移动通信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3)移动电话:
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知识网络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5)进率:1m 2= dm 2= cm 2 1P a = N/ m 2 (6) 50 P a 意义: 。
(7)增大压强方法
(6
(7 (8)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规律: ; (9)应用: ; 。
(10
1、定义: ;方向: 。
2、大小
3
、浮力大小与 有关;与 无关。
二、
4
浮
力
5、应用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势能: 。
7、动能和势能转化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六章热和能
1、物质由组成;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1
(2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1、
2
3、内能的大小与、、、、有关,同一物
体的内能只与有关。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5、
改变(1
物体
内能
方法
(2)做功
6、热量: 1、实验结论: ;
2、定义: ;
3、单位和符号: ;单位意义: ;
4、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 性。
同种的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与它的 ; ; ; 无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下的比热容不同。
5、让水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 ;
6、以比热容表中能找出的规律:。
7 (4)内能昨用的两种方式: 和
(1)定义: 。
2、热 (2) 机
⑤能的转化: 。
(3)热机的效率①定义 ;提高方法:
3、能量的转化和律恒:(1)内容:
(2)例子:
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第一次能源革命: 。
、第二次能源革命: 。
、第三次能源革命: 。
、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21世纪的能源趋势:
、原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①
、未来的理想能源满足条件②
③
④
4、未来理想的能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