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doc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技术要求

2.4 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
审核对象 职责分工 审核时间 审核程序
2.4 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
审核对象:生产过程(也包括服务业等)
(主要是重点企业) 物料的投入和产出; 能衡的投入和产出; 污染的来源和去向; 控制的科学与可靠性; 管理的规范科学性 。。。。。。。 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和所有内容
2.4 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水泥制造(含熟料制造)
6.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
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 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 陶瓷制品制造
石棉制品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
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
7.黑色金属冶炼 及压延加工
炼铁(包括高炉炼铁,直接还原炼铁,熔融还原炼铁) 球团及烧结 炼钢(包括转炉炼钢,电炉炼钢)
1.1 清洁生产产生的管理基础
环境污染
治理措施
• 直接排放阶段——60年代以前,无治理,排放 • 稀释排放阶段——60年代,标准,稀释排放 • 末端治理阶段——70年代,污染治理,达标 • 末端治理结合废物循环和综合利用——80年代,废物循
环和综合利用,末端治理阶段;达标 • 清洁生产阶段——90年代,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解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无机酸制造、无机碱制造、无机盐制造、有机化学原 料制造、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肥料制造(氮肥制造、磷肥制造、钾肥制造、复混肥料制造、有机肥料及 微生物肥料制造、其他肥料制造)
农药制造(化学农药制造、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含中间体))
涂料、染料、颜料、油墨及其他类似产品制造
合成材料制造(初级型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合成纤 维单(聚合)体的制造、其他合成材料制造)
职责分工: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录前言1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2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3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4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办法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4.3 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4.4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5 指标解释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制革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制革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牛皮、羊皮、猪皮制革生产的制革企业。
2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清洁生产标准目录

序号文件名称1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搞)3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4铅锌采选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5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6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7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8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9电力行业(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2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国家发改委发布30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目录序号名称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7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8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9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7涂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8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9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1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3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4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6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7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8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9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0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二、环境保护部发布56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目录序号名称1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2炼焦行业(HJ/T126-2003)3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2003)4啤酒制造业(HJ/T183-2006)5食用植物油工业(HJ/T184-2006)6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7甘蔗制糖业(HJ/T186-2006)8电解铝业(HJ/T187-2006)9氮肥制造业 (HJ/T188-2006)10钢铁行业 (HJ/T189-2006)11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190-2006)12汽车制造业(涂装)(HJ/T293-2006)13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14电镀行业(HJ/T314-2006)15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5-2006)16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2006)17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 (HJ/T317-2006)18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18-2006)19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T339-2007)20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340-2007)21电解锰行业(HJ/T357-2007)22镍选矿行业(HJ/T358-2007)23化纤行业(氨纶)(HJ/T359-2007)24彩色显象(示)管生产(HJ/T360-2007)25平板玻璃行业(HJ/T361-2007)26烟草加工业(HJ/T401-2007)27白酒制造业(HJ/T402-2007)28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29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 )30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31化纤行业(涤纶)(HJ/T429-2008)32电石行业(HJ/T430-2008)33石油炼制业(沥青)(HJ443-2008)34味精工业(HJ444-2008)35淀粉工业 (HJ445-2008)36煤炭采选业 (HJ446-2008)37铅蓄电池工业 (HJ447-2008)38制革工业(牛轻革)(HJ448-2008)39合成革工业 (HJ449-2008)40印制电路板制造业 (HJ450-2008)41葡萄酒制造业 (HJ452-2008)42水泥工业 (HJ467-2009)43造纸工业 (HJ468-200944钢铁行业(铁合金)(HJ470-2009)45氧化铝业(HJ473-2009)46纯碱行业 (HJ474-2009)47氯碱工业(烧碱) (HJ475-2009)48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476-2009)49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510-2009)50粗铅冶炼业(HJ512-2009)51铅电解业(HJ513-2009)52宾馆饭店业(HJ514-2009)53铜冶炼业(HJ558-2010)54铜电解(HJ559-2010)55制革工业(羊革)(HJ560-2010)56酒精制造业(HJ581-2010)发布时间状态2013、09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1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3征求意见稿2013、14征求意见稿2014、01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1试行2014、2、26试行2014、2、26试行实施时间2005、52005、52005、52005、5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9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发布时间实施时间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8-152006-12-1 2006-8-152006-1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7-3-282007-7-1 2007-3-282007-7-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52007-10-1 2007-12-202008-3-1 2007-12-202008-3-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11-212009-2-1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2-242009-3-1 2009-3-252009-7-1 2009-3-252009-7-1 2009-4-102009-8-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11-162010-1-1 2009-11-132010-2-1 2009-11-132010-2-1 2009-11-302010-3-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6-82010-9-1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
发酵行业(酵母)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发酵行业(酵母)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录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2)5 评价方法 (8)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酵母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酵母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以糖蜜或淀粉水解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通风发酵培养、分离、过滤等工序生产的酵母行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酵母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25462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71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32099 酵母产品分类导则HJ 535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CJ/T 51-2004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公告)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3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企业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的一种评价系统。
它通过量化、分析和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和排放的废物,帮助企业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物质资源利用和能源利用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品水耗和单位产品耗电量等。
通过监测和改进这些指标,企业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废物排放指标:包括固体废物排放、液体废物排放和气体废物排放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例如,单位产品产生的固体废物量、单位产品产生的废水量和单位产品产生的废气量等。
通过监测和减少废物排放,企业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全生命周期指标:包括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废弃的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指标,用于评估产品的整体环境影响。
例如,产品的碳排放量、水足迹和能源消耗等。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企业可以减少产品的环境影响。
4.生态效益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恢复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生态效益。
例如,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等。
通过采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措施,企业可以提高其生态效益。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获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如资源使用、废物排放和环境影响等信息。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指标评价与对比:将收集到的数据与清洁生产指标进行对比,评估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绩效。
通过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对比,确定企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改进措施与监控: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善企业清洁生产绩效的计划。
然后,通过实施改进措施并加强监控,确保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持续改进。
总结而言,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改善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这包括了原材料利用率、能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utilization率是衡量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标也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水污染物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清洁生产的核心目标之一。
此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包括了社会责任指标。
这包括了企业对员工的关爱程度、对社区的贡献程度以及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等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包括了经济效益指标。
这包括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等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措施后的经济效益。
因此,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全面而系统地考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物排放、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清洁生产的水平,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工具,它旨在评估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改进的方向,还能够帮助政府和监管部门监督企业的生产活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方面,企业的原材料利用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用料量和产出量来评估企业的原材料利用效率。
另外,企业的能源利用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用能量和产出量来评估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利用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用水量和产出量来评估企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5号――关于发布平板玻璃等5个行业清洁清洁生
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
【法规类别】行业标准管理
【发文字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5号【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日期】2015.10.28
【实施日期】2015.10.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5年第25号)
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案),进一步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我们整合修编了《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铅锌采选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黄磷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生物药品制造业(血液制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现予以发布,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改革
委、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第3号公告)、《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生物制品制造业(生物制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生物制品制造业(生物制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课题组2013年11月目录1项目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编制过程 (1)2前言 (1)3 生物制品制造业发展概况 (2)3.1 生物制品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2)3.2 指标体系适用范围的界定 (7)3.3 血液制品生产工艺 (8)3.4 血液制品生产污染物产排现状 (9)4 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10)4.1指导思想 (10)4.2主要依据 (11)5 制定标准的主要工作步骤 (12)5.1 资料查阅 (12)5.2 企业调研 (12)6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3)6.1指标体系适用范围的确定 (13)6.2指标选取原则 (13)6.3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14)7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7)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主要方法,是21世纪工业生产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必须有一个努力目标和判断标准。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就是企业努力的目标,也是企业是否实现清洁生产的判断标准。
《生物制品制造业(生物制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可以促进我国生物制品制造业走清洁生产的道路,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导向,也可以为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公告提供依据。
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函(2011)312号“关于开展2011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及其项目计划表的相关要求,承担单位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为北京正丰易科环保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中央编办发〔2010〕108号《关于进一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职责分工的意见》)中有关要求,于2012年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全国人大环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各行业协会等单位参加的清洁生产技术文件整合工作会议,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文件的整合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制品制造业(生物制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录前言 ............................................................................................................................................. I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3)5 评价方法 (6)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7)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生物制品制造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生物制品制造业(生物制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首次发布。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正丰易科环保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血液制品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核查、行业准入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指标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二号)《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GB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597 危险废弃物贮存污染控制指标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21905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7 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HJ/T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集合。
3.3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
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性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3.4 制造药品、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操作步骤。
3.5生物制剂是指用微生物(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有效抗原成分、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而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相应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生物制品。
3.6 血液制品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统称为血液制品。
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或重组的)。
用于治疗和被动免疫预防。
3.7 综合能耗指规定的耗能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
3.8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指单位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末端处理前)。
包括废水产生量、废气产生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等指标。
本指标体系主要是水污染物产生指标。
水污染物产生指标包括污水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水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
3.9 药品生产管理质量规范(GMP)是保证药品依照质量标准稳定地生产并进行质量控制的体系,实施GMP旨在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成品检验不可能去除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产品意外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或导致死亡;药物容器标签错误,使得病人可能拿到错药;活性成分不足或过量,导致治疗无效或副反应。
GMP覆盖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起始材料、厂房、设备到员工的培训和个人卫生。
详细的书面操作细则对于可能影响成品质量的每个生产环节都是必要的。
必须具有文件体系,证明在任何时间生产的制品,其每一步生产过程始终符合正确的操作细则。
3.10 指标基准值为评价清洁生产水平所确定的指标对照值。
3.11 指标权重衡量各评价指标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3.12 指标分级根据现实需要,对清洁生产标准所划分的级别。
3.13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得到的数值。
4 评价指标体系4.1指标选取说明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指标选取。
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
定量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指标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4.2指标基准值及其说明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
在定量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
本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的依据是:凡国家或行业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文件中对该项指标已有明确要求的就执行国家要求的数值;凡国家或行业对该项指标尚无明确要求的,则选用国内血液制品企业近年来清洁生产所实际达到的中上等以上水平的指标值。
因此,本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基准值代表了行业清洁生产的先进水平。
在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该项指标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按“是”或“否”两种选择来评定。
4.3指标体系血液制品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见表1。
表1 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455 评价方法 5.1指标等级划分本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
指标集{}m x x x ,...,,X 21=,其中{}ij i x x =表示一级评价指标,ij x 表示二级评价指标,其中i n j m i ,...,2,1;,...,2,1==,例如当前清洁生产标准将一级指标分为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等6个。
根据实际需要将清洁生产指标划分为三个等级,指标等级集{}{}321,,G g g g g k ==,即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5.2隶属函数建立不同清洁生产指标由于量纲不同,不能直接比较,需要建立原始指标的隶属函数。
记)(Y ij g x k 为指标ij x 对于级别k g 的隶属函数,{}级级,级,ⅢⅡⅠ=k g ,k=1,2,3。
若指标ij x 属于级别k g ,则隶属函数的值为100,否则为0,如(公式5-1)所示。
⎪⎩⎪⎨⎧∉∈=k ijkij ij g g x g x x k ,0,001)(Y (公式5-1)注:当某指标满足高级别的基准值要求时,该指标也同时满足低级别的基准值要求。
5.3综合评价指数计算通过加权平均、逐层收敛可得到评价对象在不同级别k g 的得分k g Y ,公式为:∑∑===ik k n j ij g ij m i i g x Y w 11))((Y ω (公式5-2)5.4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本标准采用指标分级加权评价方法,计算企业的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综合评价指数,确定清洁生产水平等级。
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是以其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为依据的,对达到一定综合评价指数的企业,分别评定为清洁生产领先企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或清洁生产一般企业。
根据目前我国血液制品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等级的清洁生产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列于表2。
表2 不同等级清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数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6.1指标解释 6.1.1取水量企业在一定计量时间内生产单位产品需要从各种水源所取得的水量。
工业生产取水量,包括取自地表水(以净水厂供水计量)、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它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不包括企业为外供给市场的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而取用的水量。
6.1.2单位产品水耗单位产品水耗指企业生产每kg 血液制品需要从各种水源所取得的水量。
QV Vui i=(1) 式中:Vui ——生产每公斤血液制品的取水量,t/kg 产品; V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血液制品生产的取水量,t ; Q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血液制品的产量,kg 。
6.1.3单位产品电耗单位产品电耗指企业生产每kg 血液制品的耗电量。
QW Wui i=(2) 式中:Wui ——生产每公斤血液制品的电耗,kWh/kg 产品; W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血液制品的总电耗,kWh ; Q ——在一定计量时间血液制品产量,kg 。
6.1.4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是指在一定计量时间内,每生产1t 产品所消耗的综合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