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磨损与耐磨材料
耐磨材料的磨损机理研究

耐磨材料的磨损机理研究耐磨材料是一类能在磨损条件下保持较高耐磨性能的材料,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磨损环境中。
然而,耐磨材料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
因此,研究耐磨材料的磨损机理对于改进其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磨损机理的基本概念磨损是指材料表面在摩擦或其他机械作用下逐渐失去物质的过程。
磨损机理是指导致磨损过程发生的各种因素和机制。
磨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磨削磨损、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
磨削磨损是由于颗粒在材料表面与其它材料之间的相对运动中引起的磨损。
疲劳磨损是由于材料的重复应力加载引起的破裂和磨损。
腐蚀磨损是由于材料与介质之间的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引起的磨损。
二、磨损机理的研究方法磨损机理的研究通常采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摩擦磨损试验和磨损机理分析。
摩擦磨损试验可以模拟实际工作条件下材料的磨损过程,通过测量磨损量和观察磨损形貌等参数来评估材料的耐磨性能。
磨损机理分析则通过对磨损表面的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来揭示磨损的机理和过程。
理论模型则是通过建立材料磨损的数学模型,从而定量地描述磨损过程和磨损机理。
三、磨损机理的影响因素耐磨材料的磨损机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硬度、强度和韧性等。
硬度是表征材料耐磨性能的重要指标,硬度较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其次是摩擦条件,包括摩擦力、摩擦速度和工作温度等。
摩擦力和摩擦速度的增加都会导致材料的磨损加剧。
此外,介质以及杂质的存在也会对耐磨材料的磨损机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耐磨材料的改进策略为了改进耐磨材料的耐磨性能,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成分,例如通过合金化、热处理或表面改性等方式来增加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涂层或复合材料等方式增加材料的摩擦和磨损性能,例如通过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硬度较高的薄膜来提高耐磨材料的耐磨性能。
此外,加工工艺的改进也有助于提高耐磨材料的性能,例如通过冷加工、表面处理等方式来优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什么材料最耐磨

什么材料最耐磨
耐磨材料是指能够耐受摩擦磨损的材料。
在工业领域中,耐磨材料通常用于制造耐磨件,如轴承、齿轮、轴等,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耐磨材料:
1. 高速钢:高速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高硬度,能够在高速切削和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它常用于制造刀具和切割工具。
2. 碳化钨:碳化钨是一种极硬的金属陶瓷材料,它具有出色的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
它常被用于制造砂轮磨具、钻头和切割工具等。
3. 尼龙:尼龙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
尼龙制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汽车、纺织、电子等。
4. 聚四氟乙烯(PTFE):PTFE是一种非常耐磨的材料,具有低摩擦系数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它通常在制造密封和轴承等耐磨件中使用。
5. 陶瓷:陶瓷材料具有出色的硬度和耐磨性,特别是氧化铝陶瓷和氮化硅陶瓷。
它们广泛用于制造陶瓷刀具、砂轮和耐磨陶瓷零件等。
6. 合金钢:合金钢是一种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金属材料。
通过合金化处理,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齿轮、
轴承和机械零件等。
在选择耐磨材料时,需要考虑具体的应用环境和要求。
不同材料的耐磨性能和成本差别很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同时,还需要注意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可靠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磨损、解决磨损的方法及耐磨材料综述

v tna drs rt ntesr c f q i nswt l i ae as a e ns l it d cd a o t ao uf eo up t i i n m t l )h s e i e nr u e . i n eo i h a e me h n g i r b mp o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4期
江
西
科
学
Vo . 5 No 4 12 . Au . 0 g 2 07
20 0 7年ENC E
文 章 编 号 :0 1— 6 9 2 0 )4一 44一 6 10 37 ( 07 0 o9 o
O 前 言
磨损是材料损伤的 3大原因之一 , 它损失 了 世界上一次能源 的 13 / 。每年 与摩擦 、 磨损有关 的损失 约 占 G P的 2 一 % 。 D % 7 在冶金 、 山、 矿 化工 、 建材及航空航天等各个 工业部门中, 多工件及设备 由于磨损而迅速失 许 效, 从而造成材料及人力的浪费, 给国民经济造成
作者简 介 : 江民涛 (95一) 男 , 16 , 江西九江人 , 副研 究员 , 主要从事结构 陶瓷 、 耐磨材料 、 稀土等 方面的研 究工作。
维普资讯
第 4期
江民涛 等 : 损 、 磨 解决 磨损 的方 法及 耐磨 材料综 述
。9 4 5・
JANG Mi. o , HE I nt Z NG in mo , ANG Dig a Da . W n2
( . acagU i rt,i gi acag30 4 R 1 N n hn nv s yJ nx N n hn 3 06P C; ei a
2 J nx A ae yo cecsJagi aca g 3 0 9P C) .i gi cdm f i e , n x N nh n 02 R a S n i 3
磨损及磨损理论

第一节 概 述
任何机器运转时,相互接触的零件之间都将因相对运动而产 生摩擦,而磨损正是由于摩擦产生的结果。由于磨损,将造成 表层材料的损耗,零件尺寸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了零件的使用 寿命。从材料学科特别是从材料的工程应用来看,人们更重视 研究材料的磨损。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能源的1/3~1/2消耗 于摩擦,而机械零件80%失效原因是磨损。
表表面面存存在在明明显显粘粘着着痕痕迹迹和和材材料料转转移移,,有有较较大大粘粘着着坑坑块,块在,高在速高重速 载重下载,下大,量大摩量擦摩热擦使热表使面表焊面合焊,合撕,脱撕后脱留后下留片下片片粘片着粘坑着。坑。
黏黏着着坑坑密密集集,,材材料料转转移移严严重重,,摩摩擦擦副副大大量量焊焊合合,,磨磨损急损剧急增剧加增,加, 摩摩擦擦副副相相对对运运动动受受到到阻阻碍碍或或停停止止。。 材材料料以以极极细细粒粒状状脱脱落落,,出出现现许许多多““豆豆斑斑””状状凹凹坑坑。。
所以磨损是机器最常见、最大量的一种失效方式。据调查轮,胎压联痕(SEM 邦德国在1974年钢铁工业中约有30亿马克花费在维修上,其5中000X) 直接由于磨损造成的损失占47%,停机修理所造成的损失与磨损 直接造成的损失相当,如果再加上后续工序的影响,其经济损失 还需加上10%一20%。
摩擦痕迹 (350X)
此时虽然摩擦系数增大,但是磨损却很小,材料迁移也不显著。通常 在金属表面具有氧化膜、硫化膜或其他涂层时发生轻微粘着摩损。
(2)涂抹:
粘着结合强度大于较软金属抗剪切强度,小于较硬金属抗剪切强度。 剪切破坏发生在离粘着结合面不远的较软金属浅层内,软金属涂抹在硬 金属表面。这种模式的摩擦系数与轻微磨损差不多,但磨损程度加剧。
(3)磨损比
材料磨损与耐磨材料应该如何比较

材料磨损,是指在地坪材料在地面上施工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多多少少会出现磨损的,其地坪材料的选择不同,那么在耐磨的程度上是不一样的。
比较一:材料选择。
当耐磨材料的品种在市场上不断增多之后,选择运用在地面上铺设的不同,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对该材料的磨损程度上是不一样的。
因此,材料的磨损是直接由耐磨材料的选择所决定的。
选择的不同,磨损的程度上就会不同的。
比较二:用途方向。
虽然说耐磨材料有很多,但是在用途上还是会有着不同的地方。
一般来说,停车场、车库、商场等等用途场所不一样,对材料磨损方面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之处。
只有严格的去了解到其中的用途特点之后,都觉得在耐磨要求上是不同的。
比较三:耐磨性能。
每一种材料在自身的耐磨性能上不同,那么对材料磨损的差别上也是很大的。
针对耐磨性能的差别,还是要在市场上去进行对比之后才能够确定的,为的就是找到一种耐磨更好一点的材料。
佛山市中广通建材有限公司(原名为中广通耐磨材料厂)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业生产,研究,销售各种规格金刚砂、金刚砂地坪材料的企业,本公司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设有铜矿砂,石英砂破碎和烘干筛选一条龙生产线,并拥有金刚砂耐磨地坪核心技术和先进生产力,可按客户需求生产各种颜色的地坪材料。
因为专业所以我们做得更好!因为从源材料到成品包装所以我们价格更实惠!欢迎来电咨询!。
材料力学性能与耐磨性能的关系研究

材料力学性能与耐磨性能的关系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而耐磨性能是指材料在摩擦、磨损等力学作用下的抗磨损能力。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探讨材料力学性能与耐磨性能之间的关系。
一、材料力学性能对耐磨性能的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对耐磨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材料的硬度对耐磨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硬度高的材料抗磨损性能也相对较好。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钢材与铝材的比较,钢材硬度高于铝材,因此在磨擦力作用下,钢材的耐磨性能明显优于铝材。
其次,强度和韧性也会影响材料的耐磨性能。
强度表示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韧性则表示材料在断裂前能吸收的能量。
材料强度高的话,能够更好地抵抗摩擦产生的破坏;而材料的韧性高,则能吸收更多的能量,减少磨损的程度。
此外,硬度、强度和韧性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材料的耐磨性能。
例如,一些高强度同时具有高硬度的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这是因为高强度和高硬度共同抵抗磨擦力,从而减少磨损。
二、材料的组成与耐磨性能的关系材料的组成也与其耐磨性能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合金材料在耐磨性能方面比单一金属材料更具优势。
这是因为合金材料由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组成,可以调节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以满足不同的耐磨要求。
此外,添加一些特殊的元素或化合物也可以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能。
例如,在钢材中添加适量的硬质碳化物,可以增加材料的硬度,从而提高耐磨性能。
另外,通过表面处理也可以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能,如在材料表面涂覆陶瓷涂层等。
三、材料表面处理和耐磨性能的关系材料的表面处理是提高材料耐磨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表面处理可以增强材料的硬度、抗腐蚀性和耐磨性能,以应对各种外界摩擦力的作用。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热处理、电镀、喷涂、溅射等。
热处理是利用材料本身的相变过程来改善性能,如淬火、回火等;电镀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提高其耐磨性;喷涂和溅射则是利用高速喷射熔融的金属或陶瓷颗粒,形成坚固的涂层。
7-材料磨损与耐磨材料(第3章粘着磨损)4详解

在以后的摩擦过程中,附着物碾转于对磨件的表面之 间,有些粘附物在反复的摩擦中可能由金属表面脱落下 来→磨屑。
9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粘着磨损也称咬合(胶合)磨损。磨损产物通常呈小 颗粒状,从一物体表面粘附到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然 后在继续的摩擦过程中,表面层发生断裂,有时还发 生反粘附.即被粘附到另一个表面上的材料又回到原 来的表面上,这种粘附反粘附往往使材料以自由磨屑 状脱落下来。粘着磨损产物可以在任意的循环中形成。 粘着以后的断裂分离,并不一定在最初的接触表面产 生。
4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图(d)为腐蚀磨损。它的主要特征是磨损表面有化 学反应膜或小麻点,但麻点比较光滑。磨损物为簿的 碎片或粉末,典型工件如船舶外壳、水力发电的水轮 机叶片等。
5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10
§3.1 粘着磨损
•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 §3.1.3 粘着磨损分类 • §3.1.4 粘着磨损表达式与定律 • §3.1.5 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
11
Hale Waihona Puke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 粘着磨损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跑合阶段亦称 磨合阶段(磨合磨损阶段); (2)稳定磨损阶段; (3)急 剧磨损阶段亦称破坏磨损阶段。如下图所示:
26
§3.1.3 粘着磨损分类
第一类胶合的相关因素: • 材料性能(表面物性、表面化性、表面力性);
• e.g.强度、塑性、韧性、氧化性等
什么材料耐磨

什么材料耐磨
耐磨材料是指具有出色的抗磨损性能的材料。
在各个领域中,耐磨材料都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的制作中,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耐磨材料。
1. 耐磨陶瓷
耐磨陶瓷是一种采用陶瓷材料制作的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材料。
通过掺入不同种类的陶瓷颗粒,可以使陶瓷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耐磨陶瓷常用于制作耐磨衬板、砂轮、研磨球等。
2. 耐磨聚合物
聚合物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耐磨性。
通过在聚合物中添加填充剂和增强剂,可以增强其耐磨性能。
耐磨聚合物常用于制作耐磨管道、挡板、密封件等。
3. 耐磨合金
耐磨合金是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金属合金。
通常含有高硬度的金属元素,如钨、钼、铬等。
耐磨合金广泛应用于制作耐磨刀具、耐磨防爆钢板等。
4. 耐磨橡胶
耐磨橡胶是一种具有较高耐磨性能的橡胶材料。
通过在橡胶中添加增强剂和填充剂,可以增强其硬度和耐磨性。
耐磨橡胶常用于制作输送带、密封件等。
5. 耐磨涂层
耐磨涂层是一种将具有耐磨性能的材料涂覆在基材表面的方法。
常用的耐磨涂层材料包括陶瓷涂层、金属涂层等。
耐磨涂层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设备等领域。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耐磨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材料工程的进步,还会不断涌现新的耐磨材料。
这些耐磨材料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机械设备和工具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表面几何形状误差
1—形状误差;2—波纹;3—粗糙度
5
整理课件
5
§2.1 固体表面的几何形貌
(2)表面波纹度:零件表面周期性重复出现的 一种几何形状误差。波纹度有两个重要参数, 即波高和波距。波高Hb表示波峰和波谷间的高 度差,波距Lb表示相邻两波形对应点的间距, 如图所示。波纹度的变化会影响零件的实际支 承表面的面积,从而影响磨损。
Rz i1
i 1
5 10 10
§2.2 固体表面表征方法
§2.2.3 轮廓均方根偏差Rq
它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的均方根值。
其数学表达式为:
Rz
1 1 y2(x)dx l0
整理课件
11
11
§2.2 固体表面表征方法
NOTE ! 上述三种参数仅反映表面高度方向的 粗糙度,但不能反映表面峰、谷轮廓的斜度和 其出现频率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一点,可采用 表面轮廓在水平方向的参数和二维参数来补充 评定表面的形貌:
整理课件
19
19
§2.2 固体表面表征方法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整理课件
20
20
Chapter 2: 固体表面结构与接触 特性
§2.1 固体表面的几何形貌
§2.2 固体表面的表征方法
§2.3 物体接触与实际接触面积
§2.4 固体表面结构
整理课件
21
21
§2.3 物体接触与实际接触面 积
§2.3.1 物体摩擦表面接触特点 对于所有固体的真实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当两
整理课件
2
2
§2.1 固体表面的几何形貌
不仅是金属,凡是固体其表面形貌都很复 杂。这是因为任何机器零件的表面都要留 下其加工制造工艺过程所产生的痕迹。如 铸件表面,金属在铸型中凝固时留下的粗 糙的表面;锻压件表面留下金属成型过程 中压力加工的表面;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留 下的机加工刀痕,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 等。
其中:P为轮廓最高峰点至截线间的距离。
P0为最高峰点至最深整理谷课件的距离
17
17
课内题: 请画出轮廓支承面曲线,并说明摩擦表面特征
整理课件
18
18
§2.2 固体表面表征方法
NOTE:上述表征固体表面形貌的参数只能反映 被测表面某一截面上的形貌。为了反映固体表 面上某一区域的全部形貌,近年来开始研究表 面的三维形貌,即在x、y表面上描绘出形貌轮 廓后,再使被侧表面相对于轮廓仪测头在z轴 方向移动一个微小的距离,然后再测出一条表 面轮廓线,这样就可以得到由一组间隔很密的 轮廓线组成的三维形貌图,如下图所示:
1 n
n i 1
pmi
整理课件
13
13
§2.2 固体表面表征方法
(2)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它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 轮廓的单峰间距Pi的平均值,见下图所示。反 映表面单峰出现的频率。
S
1 n
n i 1
pi
整理课件
14
轮廓支承面曲线 它表示表面轮廓上各微凸体沿高度分布的情
整理课件
3
3
§2.1 固体表面的几何形貌
所有这些都造成零件的实际表面与理想的绝 对光滑的、平整的表面存在有一定的几何形 状的误差,如下图所示。这种形状误差可分 为三类:
固体表面几何形状误差
1—形状误差;2—波纹;3—粗糙度
4
整理课件
4
§2.1 固体表面的几何形貌
(1)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即表面形状误差。对 于平面,用不直度和不平度表示,对于圆柱 面,用不圆度,椭圆度、不圆柱度等表示, 如图所示,△表示形状误差。
其数学表达式为:
或R a
1 Rl a
1
0
y1(xn)
n i91
dyxi
整理课件
9
§2.2 固体表面表征方法
§2.2.2 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
它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绝对 值)的平均值和5个最大轮廓谷深(绝对值)的平 均值之和,如下图所示:
其数学表达式:
整理课件
5
5
ypi yvi
固体表面几何形状误差
1—形状误差;2—波纹;3—粗糙度
6
整理课件
6
§2.1 固体表面的几何形貌
(3)表面粗糙度:是指比表面波纹度更
微观尺度上的几何形状误差。通常是指
毫米尺度以下范围内表面凹凸不平的情
况,而波纹度的波距较长,一般在1-10
毫米范围。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指标一般
采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 十点平均高度Rz及轮廓均方根偏差Rq.
1.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2.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
整理课件
12
12
§2.2 固体表面表征方法
(1)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它是指在 取样长度l内轮廓在中线m-m上间距pmi的算术 平均值,如图所示。 pmi为含有一个轮廓蜂和 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反映表面峰、谷
轮廓的斜度。
Sm
截后得到的各段截线长度之和与取样长度l之比。
即:
tp
abcd··· l
其中:P为轮廓最高峰点至截线间的距离。
P0为最高峰点至最深整理谷课件的距离
16
16
§2.2 固体表面表征方法
轮廓支承面曲线表示表面轮廓上各微凸体沿 高度分布的情况,反映出摩擦表面磨损到某 一定程度时,支承面积大小。该参数对研究 摩擦表面的接触状态和表面耐磨性有重要作 用。
整理课件
7
7
Chapter 2: 固体表面结构与接触 特性
§2.1 固体表面的几何形貌 §2.2 固体表面的表征方法 §2.3 物体接触与实际接触面积 §2.4 固体表面结构
整理课件
8
8
§2.2 固体表面的表征方
法·
§2.2.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如下图所示是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 各点轮廓中心线m-m的距离(y1,y2,…,yn)绝 对值总和的算术平均值。
第一篇 材料磨损基础
Chapter 1: 材料的磨损 Chapter 2: 固体表面结构与接触特性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整理课件
1
1
Chapter 2: 固体表面结构与 接触特性
§2.1 固体表面的几何形貌 §2.2 固体表面的表征方法 §2.3 物体接触与实际接触面积 §2.4 固体表面结构
况,也可以反映出摩擦表面磨损到某一定程度时, 支承面积大小。表面上微凸体的高度分布—支承 面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P为轮廓最高峰点至截线间的距离。
P0为最高峰点至最深整理谷课件的距离
15
15
§2.2 固体表面表征方法
轮廓支撑面曲线可用作图法求得,它是在取样
长度l内,作任一平行于中线m-m的线与轮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