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公式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归纳

高考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归纳

高考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归纳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请大家认真阅读。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
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以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全部内容,查字典物理网希望考
生可以认真掌握,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速度公式:
v = gt
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 m/s²),t表示运动的时间。

位移公式:
s = (1/2)gt²
其中,s表示物体的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运动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公式仅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即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垂直下落的情况。

如果考虑到其他因素如空气阻力、初始速度等,公式会有所不同。

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公式自由落体运动是咱们物理学中一个挺有趣的概念。

咱们在日常生活里,其实也能时不时地发现它的影子。

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颗熟透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

那一瞬间,我就想到了自由落体运动。

这果子下落的过程,不就是自由落体嘛!那咱们来说说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中,最重要的几个量就是下落的高度、时间和速度。

先来说说速度的计算。

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 v 可以通过公式 v = gt 来计算。

这里的 g 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 9.8m/s²,t 是下落的时间。

就像刚才那颗果子,假设它从离地面 5 米高的树枝上开始下落,经过 1 秒钟,那它的速度就是 v = 9.8×1 = 9.8m/s。

再说说下落高度的计算。

下落高度 h 可以用公式 h = 1/2gt²来算。

还是那颗果子,如果它下落了 2 秒钟,那下落的高度 h 就是1/2×9.8×2² = 19.6 米。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这些公式记起来好麻烦呀。

其实呀,咱们多做几道题,多联系联系实际,就会发现记住它们也不难。

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这个知识点,有个同学就问我:“老师,那跳伞运动员跳伞的时候算不算自由落体呀?”这可真是个好问题!跳伞运动员刚跳下飞机,在降落伞打开之前的那段时间,其实就近似于自由落体运动。

但是呢,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实际情况会比咱们理想的自由落体运动复杂一些。

咱们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公式,可不光是为了考试得分,更是为了能解释生活中的好多现象。

比如说,为啥从高楼往下扔东西特别危险?因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砸到人那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大家想想,为啥雨滴从天上掉下来,砸到咱们身上不会很疼?这也是因为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虽然雨滴下落的速度会增加,但是空气阻力也不能忽视,它会让雨滴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速度。

所以呀,咱们学好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公式,既能应对考试,又能明白好多生活中的道理。

初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初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全部公式大家都还记得在比萨斜塔做得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吗,接下来的自由落体运动具体公式内容请大家记忆了。

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方/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方;=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x=Vot-(gt方2;)/22.末速度Vt=Vo-gt (g=9.8m/s方≈10m/s方)3.有用推论Vt方;-Vo方;=-2gs4.上升最大高度Hmax=Vo方/2g(从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4)竖直下抛运动设初速度(即抛出速度)为Vo,因为a=g,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t=Vo+gtS=Vot+0.5gt方温馨提示:上面的内容是初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全部公式,相信大家熟记了吧。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磁感线下面是对物理电学中磁感线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知识。

磁感线①定义: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

磁感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是为了描述磁场人为假想的一种磁场。

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④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公式总结
1.初速度V_o=0
2.末速度V_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_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 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 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 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
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
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自由落体公式

自由落体公式

自由落体公式
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bai:
①初速度duVo=0;②末速度Vt=gt;③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zhi下计算);④推论Vt2=2gh
⑤位移dao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⑥有用推论Vt2-Vo2=-2gs;⑦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⑧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⑨自由落体时间公式:s=1/2gt²,t=(2s/g)²1/2
二、自由落体运动公式使用的注意事项: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
(4)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5)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扩展资料:
只有结合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才能更好的运用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如下:
(1)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初速度V=0。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就算是竖直下落,也不能算是自由落体。

(2)物体下落过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包括空气阻力)或外力的合力为0。

(3)任何物体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时间相同。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高中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高中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高中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物理中,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描述:1.位移公式: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由一元二次方程表示:\[s = ut + \frac{1}{2}gt^2\]其中,s是位移,u是初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t是时间。

2.速度公式: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v = u + gt\]其中,v是速度,u是初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t是时间。

3.加速度公式: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是常量,等于重力加速度g。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分析和计算。

首先,从位移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自由落体的高度变化规律。

当初速度为零时,位移公式简化为:\[s = \frac{1}{2}gt^2\]这表示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也就是说,物体的高度随时间的平方而变化。

假设一个物体自由落体,从起始位置开始,下落了t秒后,下落的高度为s米。

如果下落的时间增加为2t秒,则下落的高度为(2^2)*s米;如果下落的时间增加为3t秒,则下落的高度为(3^2)*s米,依此类推。

这意味着自由落体过程中下降的距离是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由速度公式可以得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当初速度为零时,速度公式简化为:\[v = gt\]这表示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也就是说,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常量,所以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自由落体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其加速度是恒定的。

由加速度公式可知,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恒定等于重力加速度g。

这意味着任何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始终为g。

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可以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来描述,它们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自由落体物体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等参数,以及分析自由落体过程中的规律和特性。

自由落体运动距离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距离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距离公式
-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g=9.8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 v_0t+(1)/(2)at^2,因为v_0 = 0,a = g,所以自由落体运动的距离公式h=(1)/(2)gt^2(这里用h表示下落的高度,即距离)。

2.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 h:表示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高度),单位是米(m)。

- g: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它表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速度变化的快慢,在地球表面附近不同地点g的值略有差异。

- t:表示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单位是秒(s)。

3. 公式的应用示例。

- 例: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过3s后下落的距离是多少?
- 解:已知t = 3s,g = 9.8m/s^2,根据h=(1)/(2)gt^2,可得
h=(1)/(2)×9.8×3^2=(1)/(2)×9.8×9 = 4.9×9 = 44.1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渐增加。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此时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速度。

例如伞兵从飞
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50米/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6米/秒。

g是重力加速度,g≈9.8m/(s^2);
(1)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gt。

(2)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h=(1/2)gt^2。

(3)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2gs=v^2。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gt;位移的计算公式为△s=(1/2)8t^2;,其中,△s是距离增量,g是重力加速度(为g=9.8 m/s2,通常计算时取10m/s2),t是物体下落的时间。

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渐增加。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
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此时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
速度。

例如伞兵从飞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
50米/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6米/秒。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gt
3.下落高度h=(1/2)8t^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通算公式vt2=2gh
5.推论Vt=2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