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中国近现代史ppt课件PPT课件

大学中国近现代史ppt课件PPT课件
级自由平等
三权分
临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时 约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法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特点 主权在民、精选三PPT课权件 分立、责任内阁制10
4、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任命
清政府
袁世凯
军政 事治 进讹 攻诈
革命党人
施压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威锁经立外 胁军济 交
16
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精选PPT课件
17
2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约法使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深入人心革命性质革命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4为为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55推动推动社会习俗社会习俗近代化
精选PPT课件
14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 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 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 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 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 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 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 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 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 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 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 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制作团队:电气113班style团队
精选PPT课件
1
课标:
1.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
民国的历史意义。
精选PPT课件
2
精选PPT课件
3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
兴中 会
1894年 檀香山 孙中山

大学中国近代史第二章1PPT课件

大学中国近代史第二章1PPT课件
19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0
历史意义
(1)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 和崩溃; (2)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 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3)在反封建同时
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
务;一些领导人主张
学习西方、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
21
(4)思想上、组织上较 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 筹,中国农民战争的 最高峰;
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历 程正是在这些探索中迈开了缓慢的步伐, 前一次探索都为下一次提供了历史条件和 社会基础。
2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 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 因、教训?
3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6
2、清政府封建剥削和搜刮的严重,使阶级矛盾 不断恶化
➢ 土地集中十分严重; ➢ 封建剥削日益沉重,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
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 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 清政府吏治腐败,水利长年失修,自然灾害频 繁。
7
3、人民群众的反抗有着持续的发展
8
(二)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天京陷落(1864年)
10
(三)《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 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 改革方案。
11
历史评价: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 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 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 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12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图片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图片

02
政治变革
洋务运动
总结词
清朝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而开展的改革运动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政府推行的一场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的改革运 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戊戌变法
总结词
清朝政府推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外交关系的变化
01 不平等外交
中国在近代史时期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导致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劣势地位。
0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长期战败和割地赔款,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03 国际地位下降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幅下降,成 为列强的瓜分对象。
06
人物与事件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民族危机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民族 矛盾日益激化。
历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共计70年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建立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 计30年。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政权。
科学技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 国,包括但不限于铁路、电报、电话等,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 旗,反对愚昧和专制,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对中国传统文 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白话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逐渐取代 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大众化。

中国近代史总结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总结ppt课件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封建经济开始 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开始萌芽和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 壮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经历了计划经济 和改革开放两个重要阶段。

革命与改革运动
01
02
03
04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 试图推翻清朝统治,但最终失
败。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反对 西方列强侵略,引发了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 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倡导 科学、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
中国近代史总结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中国近代史概述 • 政治变革 • 经济社会发展 • 文化思潮与艺术 • 结论与启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 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转变,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助于深入了解中 国历史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社会的 特点和规律,为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供 历史借鉴。
随着社会的变革,中国现代教育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培养了大 量人才。
科技发展的突破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特别是在航天、高铁等 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事业的繁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文化事业逐渐繁荣,文化产业 快速发展。
05
文化思潮与艺术
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1. 经济繁荣的初期:民国初期,中国实现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取得了显著 的进步。
详细描述
2. 经济衰落的后期:随着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加剧 ,中国的经济逐渐恶化,经济衰退、通货膨胀、 失业等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结构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 向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型。
对未来的启示
01
珍惜和平与发展
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会,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战争和冲突的威胁,积极维护世界
和平与稳定。
02
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
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的核
1. 封建社会结构的打破:民国时期, 中国开始打破封建社会结构,废除封 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实行平等原则。
详细描述
2. 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建立:随着西方 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开 始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 组织、教育、医疗等方面。
文化发展
01 02 03 04
总结词: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新旧文化交融, 各种思想流派和艺术形式层出不穷。
历史分期
1840-1864
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 结束。
1864-1895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到甲午中日战 争结束。
1895-1912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到辛亥革命爆 发。
历史意义
01
02
03
04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 意识的形成。
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 变革。

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 ppt课件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四、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开始 1.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建筑等开始在中国
通商口岸 和大城市出现。 2.19世纪60~90年代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有线电报、
《申报》等在中国出现。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通史专题]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二、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
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兴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 “自强 ”“求富 ”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 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猜想
解题思路
答案 C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主题深化】 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 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 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 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 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 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 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 侵略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概论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概论PPT课件

答案是:
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9世纪40-60年代)
三 个 阶 段
大事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60年代-20世纪初) 大事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
(20世纪初-1919年)
大事记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签订《南京条约》、 《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
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
Over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 国 近 代 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 到1919年五四运动)
进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进入
关于旧民主主义时期:
一、 本时期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社会 ?
二、 本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三、 本时期可分为几个阶段 ?
答案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无产阶级参与其中所以“五四 运动”成为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始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队伍壮大,共产主义 小组成立之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终于成立!
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发动反 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由农村 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 争的完全胜利!
主 要 事 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签订《天津 条约》和《北京条约》等)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861年 1861年
1883年-1885年 1894年-1895年 19世纪末
1898年 1898年-1900年 1900年

大学生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大学生中国近代史PPT课件

2、中国共产党人对苏共20大的思考

毛主席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的秘密
报告,“揭了盖子,又捅了漏子。他破除了那
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
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不要再硬搬苏联的
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应该把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 争

“三大改造完成后,
确定在一股势力,一股
思潮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核心是反对社会主义,
反对共产党。有些人确
定杀气腾腾,想要否定
共产党的领导,扭转社
会主义方向。不反击,
我们就不能前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改变了 八大关于社会矛盾的正确判断;伤害了 本已弱小的知识分子队伍。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 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根本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 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如果有人硬要说任
何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功劳更大,那只级是对历
史开玩笑。”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④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所 犯错误,经过正确总结的经验教训同样是宝贵 的财富。

毛泽东在探索前期就说过:“共产党人
对于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发生的错误必须采取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 表
①背景 ②主要内容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学说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B、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 其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
部矛盾 其二,提出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针:对思想政治领域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 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根本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 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2、对“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评价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
的物质技术的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
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
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
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四、“文化大革命”十 年
1、毛泽东发动“文化 大革命”的原因
①抵御“和平演变”, 避免资本主义复辟。
②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 和国家政治状况做出了 错误的估计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③ 林 彪、 江 青、 康 生 等 人 的 煽 动、 利 用
的失误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 中曲折前进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 索
一、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 景
1、国内建设发展的需要 ①苏联模式的弊端 ②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从中国国情出发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 争

“三大改造完成后,
确定在一股势力,一股
思潮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核心是反对社会主义,
反对共产党。有些人确
定杀气腾腾,想要否定
共产党的领导,扭转社
会主义方向。不反击,
我们就不能前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改变了 八大关于社会矛盾的正确判断;伤害了 本已弱小的知识分子队伍。
THANK YOU
2019/6/22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2、“文化大革命” 的经过
①“文化大革命”的 发动(65、11—66、 12)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全面 内乱 的形 成 (57、 1— 69、 4)
②“大跃进” 及纠正过程 (57、11—66、 5)A、由发动 到高潮阶段 (57、11—58、 11)
第九章 社会正“左倾”错误阶段 (58、11—59、7、22)

如果不是毛主席从纷繁
的事务中,找出人民公社问题
的症结所在,我们的事业就可
能被“共产风”所葬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三、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大跃进” ①发动“大跃进”运动的
原因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增强了信心;B、因为胜利, 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C、 片面夸大人的主观意志作 用;D、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 不足。E、国际因素。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物质利益、 分配方面的矛盾,要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 集体、个人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 主集中制,既要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 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共 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 民族矛盾,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其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C、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 题。
主义的道路。”
——吴冷西:《忆毛主席》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
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 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 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 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 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 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薄一波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C、反右倾、 持续跃进阶段 (59、7、 23—60、11)
庐山会议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D、国民经济调整阶 段(60、11—66、5)
“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八字方针
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 会议(七千人大会)
2、中国共产党人对苏共20大的思考

毛主席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的秘密
报告,“揭了盖子,又捅了漏子。他破除了那
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
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不要再硬搬苏联的
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应该把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 中曲折前进
本章的重点 1、正确评价这一时期的建设和探索
2、了解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总体表现在三方 面:一是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二是人民水平的了明显提高; 三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和国际环境改善。
3、了解这一时期探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4、正确看待和分析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中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 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 除官僚主义特权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 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 事务的监督管理寻找一条途径。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SUCC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