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消食剂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主编:杨思进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辉汪静张琼廖代祥钟红卫李志刘鹏王俊峰晏新张广文刘旭程刘海前言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本小册子。
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
本手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
本书的编辑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目录第一部分常用中药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第二节辛凉解表药………………………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第五节清虚热药………………………第三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第二节润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第四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第五章化湿药………………………第六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第七章温里药……………………………第八章理气药……………………………第九章消食药………………………第十章驱虫药……………………………第十一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第一节活血止痛药………………………第二节活血调经药………………………第三节活血疗伤药………………………第四节破血消瘀药………………………第十三章化痰止咳药…………………第一节化痰药…………………第二节止咳平喘药…………………第十四章安神药…………………第一节重镇安神药…………………第二节养心安神药…………………第十五章平肝熄风药…………………第一节平抑肝阳药…………………第二节熄风止痉药…………………第十六章开窍药…………………第十七章补虚药…………………第一节补气药…………………第二节补阳药…………………第三节补血药…………………第四节补阴药…………………第十八章收涩药…………………第一节固表止汗药…………………第二节敛肺涩肠药…………………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第十九章涌吐药第二十章外用药及其它第二部分常用方剂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第二节辛凉解表第三节扶正解表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第二节温下第三节润下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第二节调和肝脾第三节调和寒热第四节表里双解第四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气分热第二节清营凉血第三节清热解毒第四节清脏腑热第五节清热祛暑第六节清虚热第五章温里剂第一节温中祛寒第二节回阳救逆第三节温经散寒第六章补益剂第一节补气第二节补血第三节气血双补第四节补阴第五节补阳第六节阴阳并补第七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止汗第二节涩精止遗第三节涩肠固脱第四节固崩止带第八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第二节补养安神第九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第二节降气第十章理血剂第一节活血祛瘀第二节止血第十一章消食剂第一节消食化滞第二节健脾消食第十二章祛湿剂第一节化湿和胃第二节清热祛湿第三节利水渗湿第四节温化水湿第五节祛湿化浊第十三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第二节清热化痰第三节润燥化痰第四节温化寒痰第五节化痰熄风第十四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第二节平熄内风第十五章治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第二节滋阴润燥第十六章驱虫剂附录附一十八反附二十九畏第一部分常用中药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麻黄3-10g 桂枝3-10g紫苏3-10g 生姜3-10g香薷3-10g荆芥3-10g 防风3-10g羌活3-10g白芷3-10g 细辛2-5g 藁本3-10g葱白3-10g 胡荽3-6g柽柳3-10g紫苏梗3-10g 苍耳子3-10g辛夷[包煎]3-9g[歌诀] 辛温解表麻桂香,苏荆防活芷藁姜;葱白胡荽和柽柳,二辛苍耳十七强。
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消食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方剂学-消食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l1、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健脾丸的组成药物A、白术木香B、黄连甘草C、神曲陈皮D、半夏黄黄E、人参白茯苓2、保和丸与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A、山楂、神曲B、木香、砂仁C、半夏、茯苓D、人参、白术E、陈皮、连翘3、健脾丸的功用是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B、健牌消痞C、消痞除满,健脾和胃D、消食和胃E、分消酒食,理气健脾4、保和丸中配伍莱瓶子的主要用意是A、消食止泻B、消食导滞C、下气消食D、化滞解酒E、消积和胃5、对消食剂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消食剂治疗各类饮食积滞B、消食剂可长期服用,助运消化C、消食剂以渐消缓散饮食积滞为主D、消食剂对实证以消食为主,虚证以消补为主E、消食剂的适应证多发病较缓,病情较轻6、枳实导滞丸的功用是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B、消导化积,清热利湿C、消痞除满,健脾和胃D、行气导滞,攻积泄热E、分消酒食,理气健脾二、B1、A.保和丸B.健脾丸C.枳实消痞丸D.枳实导滞丸E.木香槟榔丸<1>、治疗伤食积滞的代表方剂是A、B、C、D、E、<2>、治疗脾虚食积的代表方剂是A、B、C、D、E、2、A.脱腹胀满,暧腐厌食,苔厚腻,脉滑B.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C.脱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D.吃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澹薄,苔腻,脉虚弱E.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1>、临证运用保和丸的辨证要点是A、B、C、D、E、<2>、临证运用健脾丸的辨证要点是A、B、C、D、E、3、A.保和丸B.健脾丸C.枳实消痞丸D.枳实导滞丸E.木香槟榔丸<1>、饮食不节,脱腹痞胀,暧腐吞酸,恶食呕吐,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者。
治宜选用A、B、C、D、E、<2>、食积内停,脱腹胀痛,下利泄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而有力者二治宜选用A、B、C、D、E、答案部分一、Al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健脾丸组成为白术、木香酒炒、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炒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方剂学习题19消食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消食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研究生考试样题】A ABCD A B C1.消补兼施,主治脾胃虚弱,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之症的方剂是(1994 年)A.保和丸B.健脾丸C.实脾散D.枳实导滞丸E.枳实消痞丸2. 《医方集解》所载木香槟榔丸较张子和在原方组成药物上多(1996 年)A.神曲、山楂B.神曲、麦芽C.神曲、半夏D.半夏、连翘E.三棱、芒硝3.健脾丸的功效是(1995 年,2000 年,2004 年)A.益气健脾,和胃渗湿B.益气健脾,和胃止呕C.健脾和胃,消食止泻D.健脾和胃,理气止痛E.健脾和胃,消痞除满4.大安丸的组成是(2008 年)A.平胃散加人参B.平胃散加山药C.保和丸加白术D.保和丸加莲子5.木香槟榔丸较枳实导滞丸更强的功用是(2009 年)A.泻热逐邪B.导滞化湿C.行气除满D.行气攻下B B D A BC DA.保和丸B.二陈汤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属于消法的方剂是(2000 年)2.属于和法的方剂是(2000 年)A.逍遥散B.木香顺气丸C.六磨汤D.枳实导滞丸E. 中满分消丸3.食滞痰阻之聚证,治疗宜选用(2002 年)4.湿热蕴结之鼓胀,治疗宜选用(2002 年)A.真人养脏汤B.参苓白术散C.保和丸D.健脾丸5.治疗脾胃气虚兼夹湿邪之泄泻,宜首选(2008 年)6.治疗脾胃虚弱兼夹食滞之泄泻,宜首选(2008 年)X A B C D1.饮食停滞之呕吐,可选用何方治疗( 1991 年)A.保和丸B.半夏厚朴汤C.小承气汤D.竹茹汤2.保和丸中配伍连翘的主要用意是(1993年)A.清热B.解毒C.除烦D.散结3.黄连、黄柏同用的方剂是(1998 年)A.乌梅丸B.枳实消痞丸C.木香槟榔丸D.黄连解毒汤4.人参、白术同用的方剂是(1999 年)A.完带汤B.健脾丸C.真人养脏汤D.枳实消痞丸5.下列方剂中具有温阳健脾作用的是(2000 年)A.温脾汤B.健脾丸C.实脾散D.归脾汤6.下列方剂组成药物不含干姜的是(2003年)A.温脾汤B. 四逆散C.理中丸D.健脾丸7.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含有山药的有(2008 年)A.健脾丸B.黄土汤C.缩泉丸D.右归丸8.治疗饮食伤胃之胃痛可选的方剂是(2009 年)A.枳实导滞丸B.清中汤C.保和丸D.藿香正气散【练习题】、A1.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均有消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作用,但前者适用于A.病势较缓,病程长者B.病势较急,病程短者C.热结里实者D.蓄血留瘀者E. 以上都不是2.保和丸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有A.连翘、神曲B.枳壳、麦芽C. 山楂、莱菔子D.陈皮、半夏E.茯苓3.保和丸加何药物称之为大安丸A.枳实B. 山药C. 白术陈皮 E.麦芽4.保和丸中具有清热散结作用的药物是A.银花B.连翘C.川楝子D.大黄E.黄连5.枳实导滞丸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有A.泽泻、茯苓B. 白术、神曲C.黄芩、黄连D. 山楂、麦芽E.大黄、枳实6.木香槟榔丸与枳实导滞丸共有的药物是A.大黄、黄芩B.大黄、黄连C.大黄、黄柏D.大黄、枳实E.大黄、槟榔7.木香槟榔丸的组成除有木香、槟榔外,还有A.莪术、青皮、香附、大黄、黄连、黄柏、牵牛、枳壳、陈皮、干姜B.三棱、莪术、青皮、大黄、黄芩、黄柏、牵牛、枳实、柴胡、干姜C.三棱、青皮、香附、大黄、黄连、黄柏、牵牛、枳壳、郁金、干姜D.莪术、陈皮、青皮、大黄、黄连、黄柏、牵牛、枳壳、香附、生姜E.三棱、陈皮、香附、大黄、黄芩、黄柏、牵牛、枳实、青皮、生姜8.木香槟榔丸中具有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作用的药物是A.木香、枳壳B.青皮、陈皮C.香附、莪术D.郁金、川芎E. 以上都不是9.健脾丸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有A.人参、白术、甘草B.茯苓、陈皮、砂仁C.莲子肉、薏苡仁、扁豆D.木香、黄连、山药E. 肉豆蔻、山楂、神曲、麦芽10.健脾丸中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药物是A.黄芩B.黄柏C.栀子D.黄连E. 以上都不是11.健脾丸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人参、山药B.神曲、山楂C.木香、陈皮D.黄连、肉豆蔻E. 白术、茯苓12.保和丸的功用是A.消食健脾B.消食导滞C.消食和胃D.消食化痰E.健脾消疳13.下列哪首方剂不属于消补兼施之剂A.枳实消痞丸B.枳术丸C.健脾丸D.枳术汤E.保和丸14.枳实导滞丸的功用除有消导化积外,还有A.清热祛湿B.健脾和胃C.行气除满D.健脾祛湿E. 以上都不是15.具有行气导滞,攻积泄热功用的方剂是A.保和丸B.枳术丸C.木香槟榔丸D.健脾丸E.枳实导滞丸16.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功用的方剂是A.六君子汤B.香砂六君子汤C.健脾丸D.保和丸E.枳术丸17.具有消痞除满,健脾和胃功用的方剂是A.枳实消痞丸B.半夏泻心汤C.健脾丸D.枳术丸E.木香槟榔丸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保和丸的主治证候A.脘腹痞满胀痛B.嗳腐吞酸C.大便秘结D.恶食呕逆E.苔厚腻脉滑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枳实导滞丸的主治证候A.脘腹胀痛B.恶心呕吐C.下痢泄泻D.大便秘结E.小便短赤20.枳实导滞丸主治之证的病因病机是A.脾气虚弱,食积内停B.肝脾不和,气滞食积C.脾胃气滞,食积内停D.湿热食滞,内阻肠胃E. 以上都不是21.木香槟榔丸主治证的病因病机是A.饮食积滞,内阻胃肠C.痰热虫积,内阻胃肠B.虫积内停,寒热互结D.饮食积滞内停,湿蕴生热E.脾虚食积,内阻胃肠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木香槟榔丸的主治证候A.大便秘结B.赤白痢疾C.脘腹痞满胀痛D.里急后重E.舌苔白腻23.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之证的代表方是A.保和丸B.枳术丸C.健脾丸D. 四君子汤E.参苓白术散24.患者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风寒表实证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二、辛凉解表3、银翘散(辛凉平剂)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主治:温病初起发热。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4、桑菊饮(辛凉轻剂)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三、扶正解表6、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大承气汤(寒下代表方)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Ⅰ、阳明腑实证Ⅱ、热结旁流证Ⅲ、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功用:峻下热结2、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主治:肠痈初起。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温下3、大黄附子汤组成:附子、大黄、细辛主治:寒积里实证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温脾汤(温下代表方)组成:大黄、附子、干姜、芒硝、人参、当归、炙甘草主治:阳虚寒积证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三、润下5、麻子仁丸(润下代表方)组成:麻子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蜂蜜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四、逐水6、十枣汤(逐水代表方)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主治:Ⅰ、伤寒少阳证Ⅱ、妇人伤寒热入血室Ⅲ、疟疾/黄疸以及内科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功用: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2、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主治: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3、逍遥散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三、调和肠胃4、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方剂与中成药--消食剂

均有消食导滞,和胃之功。用治食积停滞,脘 腹痞满,食少便溏等证。
健脾丸
本方以补气健脾为主,兼能理气消食,清热祛 湿。用治脾胃虚弱,湿积内停,兼有湿热。症 见有脘腹痞满,食少难消,苔腻微黄,脉虚等 证。
枳实消痞丸 《兰室秘藏》
组成
枳实消痞丸
• 枳实 • 厚朴 • 半夏曲 • 黄连 • 干姜 • 麦芽曲 • 人参、白术、茯苓 • 炙甘草
健脾丸
加减变化
若脾虚食滞兼寒者,去黄连,加干姜以温 中祛寒;
若湿甚者,可加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渗湿。
健脾丸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肠炎、 消化不良属脾虚食滞者。
使用注意: 食积属实证者,不宜 使用。
保和丸
本方长于消食化滞以和胃。用治食积不甚,正 气未虚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恶厌食,苔 厚腻,脉滑等证。
砂仁
麦芽炒
山楂取肉
山药
肉豆蔻(面煨熟纸包槌去油)各一两
甘草七钱半
用法
主治 脾虚食停证。
脾胃纳运无力
脾
食少难消,大便溏薄
虚
食 气血生化不足 积
倦怠乏力,脉象虚弱
证
食积阻滞气机,生湿化热 脘腹痞闷,苔腻微黄
健脾丸
【病机】脾虚食停,生湿化热。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健脾丸
方解
君: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以止泻。 臣:人参、甘草—益气健脾
消食剂
1、定义
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 或消痞化积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 统称消食剂。
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消食剂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消食化滞—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 —胸脘痞闷、嗳腐吞酸、厌 食呕逆、腹痛泄泻等。 —保和丸。
中成药学-第21章-消食中成药

一、健脾丸
【使用注意】 湿热内蕴所致胃痛、痞满、泄泻者慎用。 【药理作用】抗胃溃疡、促进消化液分泌等
健脾丸用参术陈,枳实山楂麦芽同,脾虚腹胀大便溏,健脾开胃功效强。
19
二、开胃健脾丸
【收载】《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白术200g 党参120g 茯苓160g 木香60g 黄连60g 六神曲(炒)80g
木香、黄连、六神曲
(炒)、陈皮、砂仁、
炒麦芽、山楂、山药、
煨肉豆蔻、炙甘草
主治
使用注意
脾虚食积所致的胃痛、痞满、湿热内蕴所致胃痛、痞满、泄
泄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泻者慎用。
脾胃虚弱、中气不和所致的 湿热痞满、泄泻者不宜使用。 泄泻、痞满,症见食欲不振、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
物。 嗳气吞酸、腹胀泄泻;消化
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炒山楂150g 炒麦芽20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60g制成 小蜜丸或大蜜丸,即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虚食积所致的胃痛、痞满、泄泻。
16
一、健脾丸
【方解】 君:党参:健脾益气 臣:白术:健脾化湿
暴食及偏食。孕妇慎用。
脾胃不和、积滞内停所致的 孕妇忌服
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
痛经
13
第二节 健脾消食类
14
健脾消食类中成药共性特征
➢ 作用:健脾消食 ➢ 主治:食少难消,脘腹痞满,怠倦乏力,大便溏薄等脾虚食积证。 ➢ 代表药物:健脾丸、开胃健脾丸、健胃消食片
15
一、健脾丸
【收载】《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 【处方】党参200g 炒白术300g 陈皮200g 枳实(炒)200g
方剂消食剂

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除。
14
消食化滞
小结
保和丸消食和胃,是消食化积的通用方,主治一切食积之脘痞 腹胀、恶食嗳腐等证
枳实导滞丸能行气攻积,泻热导滞,兼能祛湿,适用于湿热食积 内阻肠胃之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 黄腻、脉沉有力等证
15
第二节 健脾消食
保和丸 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
⒉加减变化: 书338
⒊现代运用:
⒋使用注意: 本方属于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
8
消食化滞 【方歌】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9
消食化滞
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论》
[臣药、功效和剂型命名]
【功用】 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
2
概述
注意 点
⒈食积内停,易使气机阻滞,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 不化。故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而积消
⒉有兼寒或化热之异,处方用药应有温清之别
⒊消食剂虽较泻下剂缓和,但毕竟属于攻伐之剂, 故不宜久服,纯虚无实者禁用
3
第一节 消食化滞
消食化滞剂 食积内停之证 病因: 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 症状: 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等 组方:常用消食药如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等为主 组成方剂; 食积易阻气机,又容易生湿化热,故常配伍理气、 化湿、清热之品
22
健脾消食
【方解】
脾胃素虚
升降失职
寒热互结, 气壅湿聚
枳实消痞丸
心下痞满,不欲饮食, 倦怠乏力,大便不畅
治疗大法: 行气消痞,健脾补虚,平调寒热 23
健脾消食
枳实消痞丸
消导化积剂

配伍意义
乌梅 蜀椒、细辛 干姜、桂枝、附子 黄连、黄柏 人参、当归
安蛔止痛
酸以制蛔 (君) 辛以驱蛔,温里
苦以下蛔,清热
补养气血
2.久泻久痢属寒热虚实错杂者
湿热久羁,余邪未清,脾阳渐虚。
临床应用
胆道蛔虫证、慢性肠炎或菌痢 辨证属寒热错杂证者。
胆道蛔虫症 龙某某,突发胃脘偏右疼痛4日,
呈阵发性,发时痛如刀绞,如顶如钻,坐卧不 安,辗转躁烦,恶心不止,呕吐苦汁,汗出身 冷,四肢厥逆,畏寒发热,白晴微黄,查:白 细胞13000/mm3,中性84%,淋巴16%,剑突 下偏右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 亢进。诊为“胆道蛔虫病”。门诊观察3日, 迭进解痉、镇静、利胆、输液、抗感染等治疗, 罔效。
[江西中医药(1960;3:24)]
久痢 某男。主诉:腹痛,少腹下坠,大便
带白色粘冻八年余,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每 当发作时,腹部下坠有便意,轻微里急后重, 大便日行6~8次,粪便挟粘液色白如涕,不带 血,有腥臭味,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初诊时 见面色苍白少华,体倦乏力,形体消瘦,口甘 口粘,但饮食如常,脉缓滑无力,舌质红,苔 薄黄稍腻。
应用要点
1.适宜于食积胃脘之轻证,病位偏上。 2.使用指征:脘胀,嗳腐,苔腻,脉滑 3.中成药类型:保和丸、保和口服液 4.临证加减:本方既是治疗食积之基本方,
又可作为食积证的通治方。
症见脘腹胀痛,便秘或泄泻不爽, 舌苔黄腻,脉沉有力,属食积湿热阻于 大肠者,如何加减?
减消食和胃之药(楂、曲、菔、陈、夏) 加清热祛湿导滞药(连、芩、大黄、枳实等) 或视腹症之轻重选用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
作用机理
乌梅丸
促进胆汁分泌 促进胆囊收缩
胆汁PH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法与保和丸证有何不同?
加强益气补脾渗湿止泻之力
保和丸
健脾丸
组
楂、曲、陈、苓、
成
菔、夏、翘
麦芽、砂、木、参、术、 草、药、肉蔻、黄连
功
消食和胃
用 专于消食和胃
健脾止泻(寓消于补)
主
食积
治 实证(胀嗳较著) 脾虚食积(泄泻较显)
要点
1.本方既是治疗食积之基本方,又可作为 食积证的通治方。适宜于食积胃脘之轻 证,病位偏上。
2.使用指征:脘胀,嗳腐,苔腻,脉滑
健
——
《脾
证 治
丸
准
绳
》
要点
1.治疗脾虚食积之要方。 2.使用指征:伤食史或食少难消,便溏或泄
泻,脘痞,苔腻微黄,脉虚弱。
适应证 脾虚食积证
临床表现较之保和丸证何异?
泄泻(重)或便秘,腹胀痛
证重 (肠)
四、使用注意
1.不宜久服 2.属渐消缓散之剂,与泻下剂同中有异。
下药物,具有泻下排除肠胃积滞 同
之功,用治肠胃积滞
主治 病势急,病情重 病势缓,病情轻
异 功用 荡涤实邪,力峻 渐消缓散,力缓
用法
多为汤剂
多作丸剂
——
保
《和 丹丸
溪 心 法 》
第 十 七 章
消食剂
概述
一、定义
以消食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消食 健脾、除痞化积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 方剂,称之。
行气、活体血现、祛何湿法、祛?痰、消消法食、范驱围虫等?
二、适应证与分类
暴饮暴食
脾虚不运
消食化滞
食积
健脾消食
三、食积病理与临床表现
证轻 (胃)
伤胃 化热
食积
阻气 伤脾(生湿)
湿热食积,阻于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