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对口升学高一语文期末卷

合集下载

职高高一期末考试卷子语文答案

职高高一期末考试卷子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diàn)雕梁画栋(liáng)B. 风驰电掣(zhé)一蹴而就(cù)C. 奋不顾身(fèn)惊弓之鸟(jūn)D. 豁然开朗(huò)指点江山(zh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B. 由于他的努力,这次考试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憧憬。

3. 下列词语中,与“安居乐业”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和睦相处B. 丰衣足食C. 风和日丽D. 井井有条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里的风景如画,仿佛人间仙境。

B.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里面藏满了智慧。

D. 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5.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的一项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 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B. 螳臂当车C. 画蛇添足D. 狐假虎威7. 下列句子中,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一项是:A. 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B. 我觉得人生充满了挑战,但我不会退缩。

C. 我总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所以不敢尝试。

D. 我觉得未来很遥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8. 下列词语中,与“志同道合”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胸怀壮志B. 同心协力C. 互助互爱D. 风雨同舟9. 下列句子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项是:A. 我希望将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B.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

职高高一期末考试卷子语文及答案

职高高一期末考试卷子语文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踟蹰(chí chú)不卑不亢(bēi bù bēi kàng)B. 窥视(kuī shì)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C. 沉默(chén mò)遒劲有力(qiú jìng yǒu lì)D. 翻箱倒柜(fān xiāng dǎo guì)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B. 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还有不少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这使他感到非常自豪。

3.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诗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下列成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B.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

C. 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就能成功。

D. 画龙点睛:比喻关键的一笔能使事物生动有力。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义词的一项是:A. 勤奋、勤劳B. 精彩、出色C. 欢快、欢乐D. 美丽、漂亮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聪明得像一块宝石。

B. 他跑得快如闪电。

C. 他的笑容温暖如阳光。

D. 他写字工整,字迹如画。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B. 他是个好人,诚实、善良、乐于助人。

C. 那个孩子聪明、活泼、可爱。

D. 他喜欢读书、游泳、打球。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中的花朵低垂着头。

职高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高一

职高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高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演绎漫不经心翻箱倒柜B. 精湛瞬息万变拈轻怕重C. 奉献鸿篇巨制振聋发聩D. 轰鸣雕梁画栋摇摇欲坠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努力奋斗,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帆风顺B. 画龙点睛C. 奋不顾身D. 谈笑风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这座大桥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之上。

B.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震撼了整个会场。

C. 她的美丽如同春天的花朵,让人陶醉。

D. 他的眼神如同利剑,直刺人心。

5. 下列词语中,与“助人为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乐善好施B. 舍己为人C. 热心公益D. 乐而忘返6. 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

B.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C. 我们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D.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

7. 下列句子中,使用词语不当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B. 他的演技精湛,把角色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C. 她的歌声如黄莺出谷,悦耳动听。

D. 他总是不拘小节,随意乱扔垃圾。

8. 下列句子中,句式错误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努力奋斗,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9.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态度严肃,让人不敢小觑。

职高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职高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沉鱼落雁碧波荡漾轰轰烈烈B. 震耳欲聋雪中送炭铁杵成针C. 悲欢离合恍若隔世一举两得D. 耳濡目染风和日丽一帆风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

B.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跑得快,而且跳得高。

C.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外辅导时间。

D. 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唱歌好听。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见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

B.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于担当,不能畏缩不前。

C.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

D.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乏味,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像银盘一样挂在夜空中。

B. 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

C.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这场雨下得像瀑布一样。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你今天有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改为:你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了吗?B. 原句: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

改为:我已经看完了这本书。

C. 原句: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改为:我昨天借了一本书去图书馆。

D. 原句:她问我明天有没有空。

改为:我明天有空吗?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中,出自《离骚》的是()①_ ,__ 。

②_ ,__ 。

③_ ,__ 。

7.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近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沉默沉重沉着B. 热闹热烈热心C. 红润红色红光D. 严肃严重严重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关键时刻却挺身而出。

B. 那座山峰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C.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D. 在这场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

9.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

职高高一语文试卷期末考试

职高高一语文试卷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diàn)落英缤纷(bīn)B. 惊涛骇浪(hài)恍若隔世(huǎng)C. 轰轰烈烈(liè)水落石出(shí)D. 纵横捭阖(bǎi)炽热难耐(c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增加教师的培训力度。

C. 她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优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 这篇文章虽然内容丰富,但是结构不够严谨。

3. 下列词语中,与“虚怀若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满腹经纶B. 满腔热情C. 满腔怒火D. 满载而归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弯弯的月亮,就像一把镰刀。

B. 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C.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仙子。

D. 这座山真高,仿佛直插云霄。

5.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近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拥护支持B. 价值价值观C. 惊讶惊恐D. 荒芜荒唐6.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那位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让人难以忘怀。

D. 他为人正直,深受同事们的尊敬。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环顾四周,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

B. 这本书里有许多插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C. 他来到公园,看到许多老人在晨练。

D. 这场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看。

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件事太复杂了,我实在无能为力。

C. 他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D.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9. 下列句子中,句子成分残缺的一项是:A. 他从书中获得了许多知识。

职高高一期末语文考试卷及答案

职高高一期末语文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shén mó)暮色(mù sè)赏析(shǎng xī)B. 潮湿(cháo shī)起伏(qǐ fú)奋发(fèn fā)C.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风华正茂(fēng huá zhèng mào)谦逊(qiān xùn)D.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B.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誉为“文学巨匠”。

C. 他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让人深受启发。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词语中,不能组成成语的一项是:A. 一心一意B. 一帆风顺C. 一马当先D. 一片冰心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点点,如同夜空中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

B. 这座山峰巍峨壮观,仿佛一座雄伟的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

C. 他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D. 他的声音低沉,像一曲悠扬的夜曲,让人陶醉。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B.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

C.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长篇小说,以宋江、吴用等梁山好汉为主角。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的历史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

高一中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考试用)

高一中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考试用)

高一中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客观题〕和第二卷〔主观题〕两局部。

第一卷1页至页,第二卷页至页。

两卷总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得分:同学们:你们好!试卷并不难,只要你认真仔细地做,一定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第一卷〔共70分〕一、根底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以下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以下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绉绉.〔zōu〕眼翳.〔yì〕轻薄.〔bó〕B.名讳.〔huì〕一绺.〔liǔ〕珍馐.〔xiū〕C.吝.啬〔lìng〕汗涔涔.〔cén〕〕哂.〔shěn〕D.蚋.〔nà〕喟.然〔wèi〕祭祀.〔sì〕2.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起来穿上新衣,感觉特别神密,特别寒冷,牙齿得得地打着站。

B.骑自行车的人都熟悉从马路驶上人行道边沿的台阶时遇到的困难。

这台阶就是一种垂直嶂碍。

C.今天,人类的活动已经使陆地上的面貌大为改观,许多地方出现了纵横交织的车路,在这样的条件下,动物身上会不会进化出轮子来呢?D.街上兵慌马乱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3.以下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明日黄花..〔菊花〕余风遗响.〔影响〕援.例〔引用〕B. 沸.反盈天〔翻滚〕欣.羡〔欣赏〕冠冕.堂皇〔皇帝的帽子〕C. 悲.戚〔悲哀〕有史可稽.〔核查〕攻讦.〔奸诈〕D. 鲰生..〔小人〕相形见绌.〔缺乏〕习.焉不察〔学习〕4.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为进一步提高效劳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

B.人才交流市场上,那些口才好、成绩好的大学生在自我推销时能够侃侃而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C.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展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D.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2024年对口升学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2024年对口升学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新职业教育研究院2024年山西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不计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3.考生须按规定正确涂卡,否则后果自负.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浓酣.(h ān ) 木讷.(nà) 佯.装(yáng) 着.恼(zháo) B.青蒿.(h āo ) 谙.习(ān ) 垂涎.(xián) 卑鄙.(b ǐ)C.衍.生(y ǎn ) 咆.哮(páo)粗犷.(kuàng) 挑衅.(xìn) D.呼啸.(xiào) 埋.怨(mái) 誊.写(téng) 踱.步(duo ó)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请帖 张皇 苛刻 运筹帷幄B.相悖 草窠 安谧 晶莹剔透C.寒碜 分辩 惊愕 狼籍满地D.妩媚 竞相 孤僻 沧海一粟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岁月如歌,人生如梦,你我纵然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在红尘中彼此守望.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学生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题的做题,没有人关注教室外的事情.C.你别看他衣冠楚楚,一本正经....,其实一肚子坏水,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什么坏事他都敢做.D.一部《水浒传》,长篇大论....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今天的教研会上,王主任要求参会人员要认真领会和学习会议精神。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是否勤奋。

C.导致青少年肥胖的原因主要是偏爱高糖饮料、吃油炸食品过多造成的.D.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书应该精读?还是该泛读?这需要根据我们阅读的目的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期永兴职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本试题共六道大题,20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甲)我知道,托着雪的,是熙熙攘攘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

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

(乙)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桠,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

(丙)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

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掰.下bāiB、雀跃.yüèC、踮.着diǎnD、一分一厘.lǐ2、语段中划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青涩B、枝桠C、蹲在D、棉絮3、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躲藏报告B、埋藏报喜C、躲藏报喜D、埋藏报告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熙熙攘攘B、五彩缤纷C、一分一厘D、目不转睛5、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②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③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③②6、语段中“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排比C、拟人D、借代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

(6分,每小题3分)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本诗对仗联有几联?判断正确的是()A、一B、二C、三D、四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杜甫的一首律诗,共有首、颔、颈、尾四联。

B、此诗前四句写诗人的见闻,突出秋天的典型特征。

C、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D、第二联中的“长江”有古今异义,古意特指黄河,今义特指长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9分,每小题3分)王昭君出汉宫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①宫人:宫女。

②和:和亲。

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令画.工图之画:画B、但.名字已去但:只是C、不欲中.改中:中途D、但名字已去.去:除去10、下列选项中,与“见而惜之”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B、何陋之.有C、道之.所存D、则群聚而笑之.11、翻译下列句子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译文:(三)古诗文默写。

(3分,每空1分)12、(1)同是天涯沦落人,(2)闻道有先后,(3)天生我才必有用,三、现代文阅读(24分)分而食之(节选)聚而食之的场合,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家庭之聚,一种伙食团之聚,一种是宴会之聚。

不论哪一种,都同样地不卫生。

岂止不卫生而已,而且成了专门制造疾病的细菌传染工厂。

有些卫道的酱瓜之士,一听说不卫生,马上热血沸腾,号曰:“洋大人抱着接吻就卫生啦?他们火车站也抱,飞机场也抱,马路上也抱,怎么不传染呀!偏偏中国人骨肉团聚在一个饭桌上,不过共喝一碗汤,共吃一盘菜,就不卫生啦?”呜呼,接吻有它特定的对象,。

而且往往只不过一阵子,过了那股热乎劲,也就自动收山。

聚而食之,却是每天三顿,病河永浴,白头偕老者也。

夫家庭之聚,吃吃亲人的口水,或许没啥了不起。

但是伙食团之取,或宴会之聚,去吃那些毫不相关、甚至陌生人的口水,就实在有些于心不甘。

如果有病菌的话,顺着口水,倒灌入汤菜,然后再倒灌入自己尊肚,一旦躺到床上哼哼唧唧,小鬼敲门捉拿,还不知道该病是怎么弄到身上的,见了阎王报到填表时,连笔都难下。

四十年代,中国跟大日本帝国作战时期,很多学堂迁到后方,家在沦陷区的学生老爷,着教育部的贷金,维持残生。

举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堂为例吧,八人一桌,四菜一汤,几乎用最精密的食油探测器都探测不出啥油水来。

偶尔有盘花生米,立刻天下轰动,便约法二章:“只准骑马,不准坐轿。

”骑马者,只能夹一粒;坐轿者,筷子平放,划地而起,一下子就是三五粒。

嗟夫,一盘能有几个三五粒耶。

这种往事,现在回忆起来,固余味无穷,但当时却是高级知识分子,在聚而食之压力不被逼出来的嘉言懿行。

柏杨先生不幸或有幸,曾参加过一个大伙食团,跟抗战时的学生老爷一样,见饭愁的镜头,再度重演——不过经常却是都有几块肉的,而奋斗的目标也就那几块肉。

嗟夫,在聚而食之的战场上,最可怕的有三种人物,一日“菜狼”,一日“菜虎”,一日“菜端”——菜端最最高竿,英雄好汉把菜盘索性端到自己御而之前,别人多看一眼,他的鼻子都能冒出烈火。

幸好“菜端”动物,属于稀世之宝,不容易碰见。

最常碰见的是“菜狼”、“菜虎”。

这类朋友的精彩表演,跟知识程度无关。

柏老曾一度跟一位大学堂教习一桌,从第一顿开始,菜刚拿到台面上,他阁下就两眼发直,筷子在其尊手中转动如飞,抽冷子就把埋伏在萝卜深处的一块肉丁发掘出来。

大家刚要惊呼,第一块“咕噜”一声,早下了肚,第二块已祭到半空中矣。

三下五除二,饭才吃了几口,菜已全光。

大家这才发现,大势不好,正跟虎狼之辈,面面相对。

呜呼,害不害臊?当然不害臊。

一个人的热量如果低过于两千三百卡路里。

就不会害臊;如果低过于一千五百卡路里,连羞耻之心都没有啦;如果低过八百卡路里,那就要杀人放火,社会秩序都无法维持。

我们似乎还没有低到连羞耻之心都没有的程度,所以最后协议,改为分而食之,逐块分开肉,再逐个分开萝卜。

于是圣玛利亚的奇迹出现,该大学堂教习忽然间文明万状,也不瞪眼啦,也不猛抢啦,平常菜都不够吃的,也够吃啦,而且还有剩的,总是留一块肉或半块肉到下顿没有肉的晚饭时吃。

不仅伙食团的聚而食之有这种奇观,纵然家庭中的聚而食之,也有这种奇观。

兵强马壮的大哥大姐,往往先下手为强,对准一道好菜,立刻风卷残云,有些还身怀绝技,只要往火锅里一搅,就能把精华全部夹住,弱小民族的小弟小妹,抗议的抗议,嚎叫的嚎叫,气壮山河,声震屋瓦。

老爹老娘则拉着嗓门吆喝,一会教训小子不准在盘子里连夹两次,一会告诫丫头不要在锅子里翻江倒海找虾仁,一会安抚小弟小妹要学“孔三岁,能让梨”——可是孔融先生让了大梨,还有小梨,小弟小妹让了那个鱼头,就再没有鱼头矣。

于是大的喊,小的跳,老的擂桌子。

聚而食之完全*礼让来维持,只能律己,不能律人,律人就必然发生冷战热战各种混战,不但伤感情,简直伤理智。

而单方面的律己,也不能持久。

必须把礼让变为有形式可遵循的条规,才算秩序,不能全*内省工夫。

聚分虽是小事,便它每天三次再现,长年累月,影响中国人的性格行为却太大啦。

只有改弦易辙才能帮助我们逐渐恢复坦荡的胸襟,至少可以使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先行在吃相上,成为真正的礼义之邦。

13、根据文意解释最后一段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

(4分)①内省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怎样做才算改弦易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作者反对将“洋人的接吻”和“中国人的聚而食之”相提并论的理由有哪些?(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结合全文分析“聚而食之”的害处有哪几点?分别举出哪些事例?论证方法有哪些?(10分)①“聚而食之”的害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②所举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③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16、下列对这篇杂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预防“非典”的今天,它的论述确实值得恪守传统就餐习惯的人们深思;但真正付诸实践尚有很大难度。

B.第三段对“菜狼”“菜虎”和“菜端”的描绘十分精采,所采用的笔法也不尽相同。

“菜狼”和“菜虎”采用了繁笔,相对而言,“菜端”采用的是简笔。

C.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且说理深刻,主要是作者采用了反语、夸张、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D.文章对孔融三岁让梨的事例作了独到分析:让梨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让,一旦让完无梨可吃,恐怕也不会有这千古佳话的流传,其见解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E.作者集中“火力”猛烈抨击“聚而食之”;“分而食之”的主张因此呼之欲出,其好处列需再费笔墨论证,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

四、语文综合实践(8分)17、阅读下面的语段,请参照①的形式,概括②③关于楚人的精神。

(4分)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荜路蓝缕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楚人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楚人发明了“楚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