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引种天然橡胶一百年 世界橡胶发展史
橡胶发展史

橡胶发展历史世界史11世纪,南美洲人民就已使用橡胶球做游戏和祭品。
1493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探险到美洲时,将橡胶知识陆续带回了欧洲。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明(Charles de Condamine),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纪略》。
1768年,法国人麦加(P. J. Macquer)发现可用溶剂软化橡胶,制成医疗用品和软管。
1770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发现橡胶可用来擦去铅笔字迹.1819年苏格兰化学家马金托希发现橡胶能被煤焦油溶解,后来人们开始用橡胶制造成防水布。
从这时起,天然橡胶的工业开始被研究和应用。
1820年,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工厂在英国哥拉斯格(GLASGOW)建立。
1826年,为使橡胶便于加工,汉考克(Hancock)发明了用机械使天然橡胶获得塑性的方法。
1828年,英国人马琴托士(C. Mackintosh)用胶乳制成防雨布.1839年,美国化学家查理·古德业通过橡胶发明了著名的“硫化法”。
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橡胶是一种碳氢化合物。
1875年,化学家布查达制出人造橡胶。
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H. A. Wickham)完成了将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人工栽培种植的工作。
此后,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扩种建立胶园。
188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芮德勒(H. N. Ridley)发明了“连续割胶法”.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研究一种叫甲基橡胶的合成橡胶。
大约在1930年,德国和苏联,合成了丁钠橡胶。
1950年世界轮胎总产量为1.4亿套,而1973年猛增到6.5亿套。
其他各类橡胶制品的生产量在70年代初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是世界橡胶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1953年,有规立构合成橡胶研制成功。
1955年,美国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构与天然橡胶基本一样的合成天然橡胶。
1965年,热塑性橡胶开始应用于胶鞋及胶粘剂。
1970年,首批浇注轮胎(用聚氨酯橡胶)诞生。
橡胶发展史-橡胶大全一

第一篇 橡胶发展历史
讲师
李长 征印
第一篇
橡胶发展历史
■11世紀南美洲人用于玩投石环游戏的实心胶球,也有用胶 制成的鞋子、瓶子及其它用品,而所有这些物品都是某些树 木的分泌物(即所谓“胶乳”)经凝固、干燥等处理而成。 这些能分泌“胶乳”的树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称为“ulli”或 “ule”,在南美洲称为“hheve”或“Cau-uchu”,意思是 “流泪的树”。其学名即为巴西橡胶树 (Fleveb.asijieilsls)。
第一篇
橡胶发展历史
■1860年,威廉斯Williams从天然橡胶的热裂解产物中分离 出C5H8,定名为异戊二烯,并指出异戊二烯在空气中会氧化 变成白色弹性体。
第一篇
橡胶发展历史
■1860年,英国科林斯(J.Collins) 就认为,野生天 然橡胶资源毕竟有限,应该把美洲野生天然橡胶树引种到东 南亚,并于1873年和1875年先后两次从美洲采集巴西橡 胶种子,但都未能成功。 ■1860年,威廉姆斯(Williams)发现橡胶经蒸馏可产 生异戊二烯化合物并认为异戊二烯也是天然橡胶的基本化学 成分。1882年确立烈马商标,1892年生产了德国第一条 充气自行车轮胎。 ■1863年,法国化学家弗里德尔(C.Friedel)及克拉夫茨 (J.M.Crafts)从SiCl4与ZnEt2出发,在160oC下的封 管中反应,制得了第一个含Si-C键的有机硅化合物SiEt4: 2ZnEt2+SiCl4→SiEt4+2ZnCl2
第一篇
橡胶发展历史
■1871年,德国大陆集团马牌轮胎创建于德国汉诺威,
第一篇
橡胶发展历史
■1872年,拉登堡(denburg)使用ZnEt2 、 Si(OEt) 3Cl与Na反应,制得了带硅官能基的硅烷。两年 后,他又从HgPh2与SiCl4出发,在封管中制得了 PhSiCl3。 ■1875年,鲍査达(Bouchardat)研究认为,异戊二烯 也能组成类似橡胶的物质。这是最早关于用人工合成方法 制取橡胶的报道。 ■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H.A.Wickham),从巴西亚 马逊河口附近采集到7万粒野生橡胶种子运回英国邱园 (Kew Garden),育成胶苗移植到印度尼西亚、斯里兰 卡、马来西亚试种成功。此后英国人历经40多年完成了天 然橡胶到人工栽培种植。
橡胶的发展史

四、橡胶的特征和性能
1.结构特征
橡胶是有机高分子弹性体,使用温度范围是 玻璃化温度和粘流温度之间,因此作为好的橡胶 材料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50—150℃)内具有 优异的弹性。
(1)大分子链有足够的柔性,玻璃化温度应该比 室温低得多
这就要求大分子链内旋转位垒比较小,分子 间作用力比较弱,其内聚能密度小。
② 硫化促进剂: 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 改善橡胶性能。
常用促进剂有二硫化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类、 噻唑类、硫脲类和部分醛类及醛胺类等有机物。
③ 活化剂:用来提高促进剂的作用。 常用活化剂有氧化锌、氧化镁、硬酯酸等。
④ 填充剂: 用来提高橡胶的强度、改善工艺性 能和降低成本。
用于提高性能的填充剂称为补强剂,如炭黑、 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镁等;另外还有用于降 低成本的填充剂,如滑石粉、硫酸钡等。
(2)耐热性和耐老化性 橡胶的耐热性主要和分子主链上的化学键的
键能有关,含有C-C键、 C-O键、 Si-O键、 C-F 键的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橡胶中弱键的存在会引起老化,特别是降解 反应,这降低了耐热性以及其它性能。选择键能 较大、饱和性橡胶就具有较好的耐热、耐氧化老 化性能。
(3)耐寒性
第五章 橡胶
5.1 概述
主
要
5.2 通用橡胶
内
5.3 特种橡胶
容
5.4 其它橡胶
5.1 概 述
cau-uchu
rubber
橡胶
一、橡胶的定义
橡胶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具有良好高 弹性的材料,以生胶为原料加入适量配合剂而形成 的高分子弹性体。
二、橡胶的发展史
1. 天然橡胶的发展和利用时期(1900年以前)
中国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云南及海南为中国天然橡胶主要种植区

中国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云南及海南为中国天然橡胶主要种植区一、发展优劣势天然橡胶是指从橡胶树上采集的天然胶乳,经过凝固、干燥等加工工序而制成的弹性固状物。
橡胶树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马拉岳西部地区,现已布及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天然橡胶具有优良的回弹性、绝缘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等特性,并且,经过适当处理后还具有耐油、耐酸、耐碱、耐热、耐寒、耐压、耐磨等宝贵性质,因此具有广泛用途。
二、产量2010-2019年全球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18年橡胶种植面积达到1180.0万公顷,同比增长1.49%;2019年全球橡胶种植面积约为1213.3万公顷,较2018年增长33.3万公顷。
亚洲天然橡胶产量全球排名第一,2018年亚洲天然橡胶产量为1284.4万吨,占全球橡胶产量的比重为89.6%;其次为非洲,非洲橡胶产量为81.7万吨,占全球橡胶产量的比重为5.7%;美洲紧跟其后,产量为66.6万吨,占全球橡胶产量的比重为4.64%;大洋洲产量仅0.8万吨,占比仅为0.05%。
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和斯里兰卡等9个国家天然橡胶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近90%。
近年来,越南、科特迪瓦等新兴橡胶种植国家产量出现较明显增长。
2018年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柬埔寨、菲律宾、斯里兰卡的产量分别为363万吨、487.9万吨、60.3万吨、114.2万吨、65.4万吨、22万吨、10.6万吨、8.3万吨。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自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经过百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天然橡胶生产国。
中国种植的天然橡胶与进口的天然橡胶或橡胶初产品主要应用于制作子午线轮胎、胶皮手套等。
我国植胶区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2018年中国天然橡胶产量为82.4万吨,同比增长0.82%;2019年中国天然橡胶产量较2018年减少2.4万吨,仅为80万吨,同比下降2.92%。
橡胶发展史

橡胶发展史橡胶发展历史世界史11世纪,南美洲人民就已使用橡胶球做游戏和祭品。
1493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探险到美洲时,将橡胶知识陆续带回了欧洲。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明(Charles de Condamine),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纪略》。
1768年,法国人麦加(P. J. Macquer)发现可用溶剂软化橡胶,制成医疗用品和软管。
1770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发现橡胶可用来擦去铅笔字迹.1819年苏格兰化学家马金托希发现橡胶能被煤焦油溶解,后来人们开始用橡胶制造成防水布。
从这时起,天然橡胶的工业开始被研究和应用。
1820年,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工厂在英国哥拉斯格(GLASGOW)建立。
1826年,为使橡胶便于加工,汉考克(Hancock)发明了用机械使天然橡胶获得塑性的方法。
1828年,英国人马琴托士(C. Mackintosh)用胶乳制成防雨布.1839年,美国化学家查理·古德业通过橡胶发明了著名的“硫化法”。
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橡胶是一种碳氢化合物。
1875年,化学家布查达制出人造橡胶。
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H. A. Wickham)完成了将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人工栽培种植的工作。
此后,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扩种建立胶园。
188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芮德勒(H. N. Ridley)发明了“连续割胶法”.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研究一种叫甲基橡胶的合成橡胶。
大约在1930年,德国和苏联,合成了丁钠橡胶。
1950年世界轮胎总产量为1.4亿套,而1973年猛增到6.5亿套。
其他各类橡胶制品的生产量在70年代初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是世界橡胶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1953年,有规立构合成橡胶研制成功。
1955年,美国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构与天然橡胶基本一样的合成天然橡胶。
1965年,热塑性橡胶开始应用于胶鞋及胶粘剂。
1970年,首批浇注轮胎(用聚氨酯橡胶)诞生。
橡胶工业发展史

发展时期
19世纪末期,汽车及汽车轮胎的出现推动了橡胶工业的蓬勃发展。1845年英国人R.W.汤姆森首次提出了充 气轮胎专利。1888年英国制造出第一条充气自行车胎。1895年第一条充气汽车轮胎问世。不久,汽车轮胎开始了 商品生产。为了改进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的使用性能,1893年帘布(见帘子线)用于自行车胎。1900年帘布开始在 汽车轮胎上应用。1906年,美国人G.厄诺拉格用苯胺作硫化促进剂。1912年S.C.莫特发现了炭黑的不久,防老剂 也应用于橡胶加工。1916年F.H.班伯里提出了橡胶密炼机(见塑炼)专利,橡胶加工机械相应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橡胶加工技术在这一时大的进步。随着橡胶工业的迅速发展,原用野生的天然橡胶在性能和产量方面已不能满足 需要,19世纪中后期开始了天然橡胶的人工栽培。到20世纪20~3培的天然橡胶已经逐步取代野生橡胶,成为天 然橡胶的主要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天然橡胶供不应求,德国开始了甲基橡胶的小批量生产造硬质橡 胶制品。这种合成橡胶质次价高,战后即停止了生产。30年代开始了合成橡胶商品化的生产,聚丁二烯橡胶(即 丁钠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等相继投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战略物资的需求,合成 橡胶及与战争相关的橡胶制品如汽车轮胎、飞机轮胎、各种军生产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谢谢观看
稳定发展时期
70年代中期,石油涨价,严重冲击汽车工业及石油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随之出现了危机,不景气的局面一直 持续到80年代初期。1979年为13.0Mt,1982年下降到11.6Mt,1982年以后开始缓慢回升。世界橡胶工业开始进 入了较为缓慢的增长时期。橡胶企业的主要注意力由扩大产力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 术。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橡胶生产的技术水平的电子计算机 辅助设计促进了橡胶应用技术从技艺向科学的过渡。轮胎浇注工艺突破了原有的轮胎制造技术。热塑性橡胶的广 泛应用促进了传统橡胶工变革。
橡胶历史故事

橡胶历史故事橡胶历史故事一、橡胶的起源橡胶是一种天然材料,源自于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的一种橡胶树。
当地居民在数百年前就开始利用橡胶树的乳汁来制作各种有用的物品,比如水杯、鞋子等。
然而,直到18世纪末,橡胶才被西方世界广泛认识。
二、橡胶的发现与使用1、对橡胶的发现.1770年,法国科学家拉图库(Charles-Marie de La Condamine)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发现了橡胶的存在,并将橡胶的样本带回欧洲。
2、橡胶的商业化应用.1823年,英国化学家查尔斯·麦金托什(Charles Macintosh)发明了一种将橡胶融化涂在布料上的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件防雨外套,被称为“麦金托什雨衣”。
此后,橡胶制品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
3、工业化生产.1860年,英国工程师托马斯·汉考克(Thomas Hancock)发明了一种橡胶硫化工艺,使橡胶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和弹性,促进了橡胶制品的大规模生产。
三、橡胶产业的发展1、橡胶种植园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在其殖民地大规模种植橡胶,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建立了许多橡胶园,满足了橡胶制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2、橡胶的应用扩大: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橡胶制品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汽车轮胎、橡胶管道、橡胶鞋底等成为橡胶制品的主要应用领域,推动了橡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橡胶市场的国际化.20世纪后半叶,橡胶贸易逐渐国际化,国际橡胶交易所成立,橡胶价格开始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四、橡胶的环保问题与创新1、橡胶的环境影响:传统的橡胶种植和加工过程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砍伐森林、水土流失等。
此外,废弃的橡胶制品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2、橡胶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开发可持续的橡胶种植和生产技术,例如利用橡胶树叶子的乙醇提取物来制作橡胶,或者利用微生物合成橡胶。
3、循环经济的应用:回收和再利用废弃橡胶制品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研发橡胶回收技术和开发再生橡胶制品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天然橡胶的历史解读

天然橡胶的历史1492年远在哥仑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当地居民已开始利用。
1736年直到1736年,法国才在世界上首次报道有关橡胶的产地、采集胶乳的方法和橡胶在南美洲当地的利用情况,使欧洲人开始认识天然橡胶,并进一步研究其利用价值。
1839年此后又经过了100多年,直到1839年美国人固特弄(C.Goodyear)发现了在橡胶中加入硫黄和碱式碳酸铅,经加热后制出的橡胶制品遇热或在阳光下曝晒时,才不再像以往那样易于变软和发粘,而且能保持良好的弹性,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至此天然橡胶才真正被确认其特殊的使用价值,成为一种其重要的工业原料。
1888年1888年英国人邓录普(J.B.Dunlop)发明了充气轮胎,促使汽车轮胎工业飞跃地发展,因而导致耗胶量急剧上升。
1876年1876年,英国人威克姆(H.Wickham)从巴西马逊河口采集橡胶种子,运回英国皇家植物园播种,并在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试种,均取得成功。
此即为巴西橡胶树在远东落户的开端。
从此,栽培橡胶业发展非常迅速。
1997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已高达624.7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垦科技工作者通过科学实践,打破了国外近百年来所谓15。
以北是巴西橡胶树种植“禁区”的定论,成功地在北纬18。
以北至北纬24。
的广大地区种植巴西橡胶树,并获得较高的产量。
1996年天然胶产量已达到42万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天然胶生产国。
海南岛原来不产橡胶,1905年,一位华侨从马来西亚运回一批橡树种子,在儋州那大地区栽培,并创了海南种植橡胶的历史。
此后,又有几位华侨从南洋引进橡胶树苗,建立胶园,成立公司,但发展缓慢。
50年代初,海南岛有800多公顷胶园,年产干胶200吨左右。
从1951已年开始,海南岛大力发展橡胶生产,现在全岛橡胶林面积达30多万公顷,于胶产量超过10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橡胶产地。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大戟科橡胶树属大乔木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功引种天然橡胶一百年世界橡胶发展史
( 2004-09-07 08:58:22)稿件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新华网云南频道9月7日电(记者周重要、刘娟)天然橡胶与煤炭、钢铁、石油并列为4大工业原料,是其中唯一可再生的原材料。
6日下午,来自北京、海南、云南等地的橡胶工作者和泰国、马来西亚等橡胶生产国的代表汇聚昆明,总结回顾橡胶发展历史,纪念中国天然橡胶事业100年。
1904年,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边塞伟南"的民主革命志士、云南省干崖(今盈江县)傣族土司刀安仁先生,从新加坡成功引种橡胶树,并于当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植在该县凤凰山上,由此翻开了中国天然橡胶种植的第一页,云南也因此成为中国天然橡胶的"发源地"。
至1949年,中国种植天然橡胶2800公顷,年产干胶199吨。
新中国的成立给天然橡胶的发展带来了新生。
世界天然橡胶从1876年人工种植成功至今已有128年历史。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树,属于热带雨林乔木树种,北纬15°以北和南纬10°以南被称为"非传统植胶区"。
然而经过中国几代植胶人艰苦努力和科学创新,成功地在北纬18°-24°的海南、云南、广东等地大面积成功种植,并培育出适合中国热区环境、具有自己特色的橡胶栽培技术体系,为世界天然橡胶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50多年来,我国累计生产天然橡胶800多万吨。
至2003年,中国橡胶种植面积已达到66.1万公顷,干胶年产量达到56.5万吨,产量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我国已从解放初期的橡胶"贫国"成为世界橡胶生产大国。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由于橡胶业的发展,目前自给率已达32%。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在自然环境不及其他产胶国的条件下,垦区发展天然橡胶370.7万亩,年产干胶23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40%和50%,平均亩产干胶77.1公斤,超过世界平均亩产水平的17%。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目前已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好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全省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363.39万亩,年产干胶22.34万吨,均为全国的三分之一,平均亩
产干胶121公斤,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特别是该省西双版纳垦区,连续9年橡胶单产全球第一,所开割的81万亩橡胶,年均亩产达138.37公斤,比世界平均干胶亩产量高出77.7公斤(世界平均亩产为60.67公斤)。
(完)
背景:世界天然橡胶发展史
新华网云南频道9月7日电(记者周重要、刘娟)橡胶具有多种良好的特殊性能,如:弹性、绝缘性、耐磨性、气密性、柔韧性等等,因此用途极为广泛。
目前,世界上的橡胶制品已达7万多种,涉及到现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一辆载重汽车需要橡胶240公斤,一架喷气式飞机需要橡胶600公斤,一辆轻型坦克需要橡胶800公斤,一艘3.5万吨的军舰需要橡胶68吨等等。
目前,世界上每年需要天然橡胶600万吨,年产量也达到600万吨。
但是,从人类发现天然橡胶,到人工研究开发橡胶,再到全世界,尤其是中国(主要是海南省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橡胶事业的兴盛,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初次踏上南美大陆。
在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
西班牙人还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
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立斯特勒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
1823年,英人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把白色浓稠的橡胶液体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缝制了"马金托什"防水斗蓬,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1852年,美国化学家古特义在做试验时,无意之中把盛橡胶和硫磺的罐子丢在炉火上,橡胶和硫磺受热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块状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
古特义的这一偶然行为,是橡胶制造业的一项重大发明,扫除了橡胶应用上的一大障碍,使橡胶从此成为了一种正式的工业原料,从而也使与橡胶相关的许多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可能。
随后,古特义又用硫化橡胶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双橡胶防水鞋。
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九死一生,从亚马逊河热带丛林中采集7万粒橡胶种子,送到英国伦敦皇家邱植物园培育,然后将橡胶苗运往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西亚等地种植并获得成功。
至2004年,世界人工种植天然橡胶成功已有128年历史。
1888年,英国人邓禄变发明汽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工业的兴起,更激起了对橡胶的巨大需求,胶价随之猛涨。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勒发明橡胶树连续割胶法,使橡胶产量大幅度提高。
由此,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了一种大面积栽培的重要的经济作物。
1904年,中国云南干崖(今盈江县)傣族土司刀安仁从新加坡购买8000株橡胶苗,带回国种植于北纬24°的云南省盈江县新城凤凰山,现仅存一株。
1906-1907年,海南琼海爱国华侨何书麟从马来西亚引进4000粒橡胶种子,种植于会县(现为琼海市)和儋县。
1915年,荷兰人赫尔屯在印度尼西亚瓜哇茂物植物园发明橡胶芽接法,使优良橡胶树无性系可以大量繁殖推广。
2003年,全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为753.57万吨。
位居世界橡胶生产大国前五位的分别
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中国,五国橡胶总产量为629.25万吨,占全球橡胶总产量的83.5%。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