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区旅游资源特征(精)

合集下载

度假区管理大纲

度假区管理大纲

《旅游度假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度假区管理 / Management of Tourism Resort课程代码:030649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28 讨论课学时:4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与开发适用专业:邮轮经济、旅游管理等专业本科开课院系:管理学院教材:《旅游度假区管理学》,赵黎明,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要参考书:(1)《旅游区域规划与管理》,辛建荣,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2)《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马勇,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3)《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邹统钎,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旅游区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实践活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旅游度假区经营管理的含义、发展历史,对旅游度假区经营管理进行初步的了解;2.了解各种旅游度假区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度假区的结构与构景原理、相关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景区开发投资与效益预测、旅游度假景区的经营活动管理、旅游商品开发和经营管理、以及旅游度假区的服务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进行旅游区的总体设计、旅游线路和旅游图的设计等。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序论(2课时)主要知识点:旅游度假区的概念(掌握)、旅游度假区的类型(掌握)、旅游度假区的萌芽时期(了解)、旅游度假区的兴起阶段(了解)、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发展阶段(了解)、旅游度假区的经营战略(掌握)。

重点:旅游度假区的概念难点:旅游度假区的类型第二章度假区管理理念与体制创新(4课时)主要知识点:旅游度假区运营前期的管理(了解)、旅游度假区经营的过程管理(了解)、旅游度假区的应变管理与未来管理规划(掌握)、旅游度假区管理的目标任务、旅游度假区内部机构设置(了解)、旅游度假区的市场意识、产业意识与竞争思维的统一(掌握)。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线,全面加快旅游项目的引进和开发,以苏州太湖 国际会议中心、苏州太湖公园、苏州海洋馆、香山国际大酒店、牛仔乡村俱乐部、缥缈峰景区为代表的一批功能 性项目建成投用。每年一届的太湖梅花节、太湖开捕节和太湖龙舟赛等20余项专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太湖 旅游品牌的不断提升。目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功能日益完善,旅游要素日趋完备,越来越受到社会 各界和广大旅游爱好者的。
金庭将以“山水、林果、观音文化、民宿、疗养”为旅游发展五大主题,借助青山碧水、古寺名树、古村名 宅、水产美食等资源,与资源禀赋趋同的东山联动发展,突出其生态野趣环境的建设,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 美食餐饮、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主导方向。
以“显山、近水”为目标,在保护的前提下有条件利用山体资源,适度开发滨水空间,合理利用度假区现状 丰富的古村落资源,优先保障旅游度假功能布局,严格控制旅游度假设施的规模、形态,突出资源利用的公共性 和开放性。挖掘文化内涵,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利用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手工业游、节庆游、民俗游,将文化保护 与传承、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塑造吴文化与山水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品牌。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57亿元,接待游客6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33.8亿元。
形态描述
太湖景色
生态特征
农业经济
太湖风光太湖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20世纪80年代未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 化物和COD含量超标;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 最低水温0℃,水温年变幅介于29.5—38.0℃之间,历年平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17.1℃,太湖历 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温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过程相应、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8月份和1月份,历年 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太湖现有鱼类106种,隶属15目24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54种。太湖古称 “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 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 湖泊。

休闲度假旅游概述

休闲度假旅游概述

一、休闲、度假、旅游概念辨析度假一词由西方传入我国,在英语中常用“Vacation”表示。

指一段离家或离职去旅行或修养的时间。

度假在学术界的定义很多,往往与度假旅游或休闲度假一同使用。

(一)度假、休闲、旅游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休闲是与工作相对的概念。

度假、旅游都是休闲的一种行为方式,度假是一种高级的旅游形态。

从概念所涵盖的范围来讲,休闲概念范围最大,其次是旅游,最后是度假。

休闲的概念范围最为广泛,凡是工作以外闲暇时间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作休闲。

旅游的概念范围比休闲要小,旅游是指人们离开自己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旅行以及在该地停留访问的活动[1]。

度假是旅游最高端的形态,其是指在一地较长时间较少流动性地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2.区别第一,度假者需要具备比休闲、旅游更高的经济水平。

经济学界认为,当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旅游形态主要以观光为主;人均GDP超过2 000美元,旅游形态逐渐向休闲转变;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旅游形态逐渐向度假升级[2]。

第二,一般意义上,度假在某一固定的地方需要花费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度假比旅游、休闲耗时更长。

第三,度假是比休闲、旅游追求更高层次的身心放松、修养与精神愉悦。

第四,度假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和技术作支撑,度假比旅游、休闲更加专业化,例如高尔夫、滑雪、温泉等均需要专业的场地和设备[3]。

(二)休闲与度假联用在学术界,有许多学者将休闲与度假联用,例如以西方学者皮尔斯、理玻、斯传普为代表,其认为度假是游客利用假期,以消闲健身、社交娱乐、放松自我为目的的休闲方式,其主要是从休闲角度来定义度假。

国内学者以徐菊凤、王崧等学者为代表,其用休闲的角度定义度假,将度假视为一种在某地追求身心愉悦、健康休闲的活动,因此出现了“休闲度假”。

(三)旅游与度假联用以斯沃布鲁克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将度假视为一种旅游方式。

莫里森认为度假是一种获得心身放松愉悦、与人交往的旅游方式,是一种享乐式旅游。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旅游系统的结构1.旅游(tourism):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y):是研究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形成条件、特点、开发利用和旅游点(地区)规划布局的学科,属于应用地理学分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性质: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与旅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

新学科、应用性学科、具有综合性的边缘学科2.研究对象: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即研究旅游地域系统的组成要素、空间分布、运行机制等规律。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现代旅游业——旅游系统:三个基本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媒体(旅游业)、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2.地理学观点——空间表现形式: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二、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游者行为规律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8.旅游区划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三、研究方法1.综合考察法2.统计调查法3.旅游图表法4.景区分类法5.定性分析法四、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用1.提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依据2.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旅游区,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3.划分旅游区,加强区内发展和区间联系4.对旅游者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的研究,有利于旅游市场发展5.促进旅游交通网络的合理化6.保护旅游环境7.协调旅游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关系,促进旅游业发展8.提供旅游地图服务9.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纲领和蓝图10.完善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旅游度假区的概念体系和分类1

旅游度假区的概念体系和分类1
(一)设计的前期:度假区旅游景观文化的策划——确定主题立意 (二)设计的中期:度假区旅游景观的生态规划——确定景观布局及泳 路 (三)设计的后期:度假区旅游景观的艺术设 设计,表现主题,维护生态 计——确定具体景观
(一)设计的前期:度假区旅游景观的文化的策划——确 定主题立意

1. 度假区旅游景观文化策划的重要性
旅游度假地是指旅游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
规模和游览条件,游览功能相对完整,为游憩、休闲、修 学、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能提供一定设施 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度假地的外延广泛,它涵 盖了从旅游度假村到大型综合旅游度假区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度假区是现代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二)度假区旅游景观的空间布局与构景
度假区的功能布局与空间构景,也是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表达的重要内 容。度假区的空间布局与构景是在度假区景观主题(立意)的基础上,规 划设计者对度假区景观空间分区、景点进行的系统的构思和设计,它是度 假区景观主题得以表达的关键和核心。旅游度假区的用地类型虽然很多, 但是在规划设计时,可以将它们按功能进行空间分区,每一个分区(地块)
旅游度假区的概念体系和分类
旅游度假区的定义
旅游是在一定条件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
现象,是以满足人们游览、消遣、休养和文化需求 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非居住性旅行和暂时性居留, 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度假始于公元初,罗马军团为了满足执政官的要
求,在温泉地区建立了公共浴室和相应的旅店配套 设施。14世纪,比利时在矿泉地建立欧洲第一处度 假地——斯帕度假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 旅游业的发展,度假已成为大众兴旅游项目
部分,起着组合空间、引导游览、连接交通和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它像脉络一样,把景观中的各个景区景点连成统一的整体。道路本身也是

金佛山旅游资源概况(1)

金佛山旅游资源概况(1)

金佛山旅游资源概况金佛山又名金山,古称九递山,属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被誉为蜀中四大名山之一。

金佛山于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于1994年、1999年、2000年和2006年、2010年,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遗产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999年和2003年,金佛山以其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先后两次列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选名单。

金佛山资源具有五大突出特色:一是景区体量宏大。

金佛山方圆1300平方公里,其中景区规划面积441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近70平方公里。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

金佛山的山势、山形、山林结合完好,融山、水、石、林、泉、洞、瀑于一体,集雄、奇、绝、险、秀于一身,自然景点极为壮观,是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三是科普科考价值极大。

金佛山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喀斯特地貌特别,其生物多样性特点和高山溶洞群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极具代表性。

四是人文名胜内涵丰富。

景区内名胜古迹、宗教文化、传统文艺和民间风俗齐备。

五是气候条件独特。

形成了独特的金山冰雪、金山云雾、金佛晚霞等奇妙景观。

一、地理位置金佛山系大娄山脉主峰,位于大娄山脉最北端,由金佛、柏枝、箐坝三山组成,地跨重庆市南川区、万盛区、武隆县和贵州省道真县、正安县、桐梓县等两区四县,山脉腹地辖有金山、大有、头渡、德隆、三泉等十多个乡镇,地理坐标为北纬28°52′,东经107°27′,主峰风吹岭海拔2251米,是大娄山脉的最高峰。

渝湘高速公路南川段2007年11月底开通后,金佛山景区距重庆主城仅70余公里。

二、地质地貌金佛山地区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中间除缺失泥盆系外,从寒武系清虚洞组至侏罗系蓬莱镇均有沉积。

第四系沉积物零星分布于现代河床、洼地及陡岩山坡脚下。

地层记录反映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尤以燕山期以来,西北部表现为强烈沉降,东南大部地区表现为褶皱隆起。

中国旅游地理——华南旅游区复习要点归纳(背诵版)

中国旅游地理——华南旅游区复习要点归纳(背诵版)

华南旅游区复习要点归纳(背诵版)1、华南旅游区包括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四省一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华南地理环境特点:(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不大,岩溶地形突出;(2)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3)纬度低,濒临海洋,是我国受海洋影响最大的地区,终年温暖湿润;(4)经济繁荣,商业兴盛,是我国最早的对外开放之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外贸交易市场。

(5)交通较发达,海陆联运便利,水运最发达。

3、华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1)华南旅游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构成热带与南亚热带优美的自然风光,有丹霞、岩溶、海滨等独特景观。

(2)有壮、瑶、黎、苗、高山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构成富有南国特色的民族风情。

全区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季雨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景观。

(3)本区历史古迹少,但近代革命遗迹多。

(4)本区人文旅游资源受外来文化影响明显。

4、福建省:简称闽,以福州、建州首字而得名。

5、福州市,唐开元十三年,始称“福州”,后又因屏山、乌山、于山鼎立,别称“三山”,宋代福州遍植榕树,形成“绿阴满城,暑不张盖”,又称“榕城”,简称“榕”。

福州手工艺品、土特产负有盛名,有脱胎漆器、寿山石雕和木画等。

福州是“花果之乡”,又是乌龙茶发源地。

(1)鼓山山顶有大石如鼓,故此得名。

山中有涌泉寺,为闽中名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2)于山战国时期有于越族居住于此,故名。

到汉代相传有何氏兄弟九人在此修仙炼丹,故又名九仙山。

于山的定光塔俗称白塔,登楼可鸟瞰福州全城,白塔东面的戚公祠为了纪念戚继光所建。

于山摩崖石刻中有福州市最大的刻石《南校场演武厅铭》。

(3)乌石山相传是汉代何氏九兄弟登高射乌鸦之处。

唐代名书法家李阳冰所书《般若台记》为福州最古的摩崖石刻。

“榕城双塔”是福州市的标志。

6、武夷山风景名胜区(1)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有“清凉世界”之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旅游区,它兼有黄山的奇峰云海与桂林山清水秀的特色,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风景特点)(2)武夷山的独特魅力在于36峰奇景和曲折多姿的九曲溪,泛筏九曲是游武夷情趣最为独特的活动项目,一曲有36峰之首的大王峰,二曲玉女峰是武夷山最迷人的山峰,三曲“虹板桥”和“架壑船”是有名的奇景,五曲有南宋朱熹创建的紫阳书院,六曲有号称武夷第一胜地的天游峰,七曲的三仰峰是武夷山风景区的最高峰。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与区位一、旅游资源概况:1、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地区发达闲暇时间长的人群)、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交通、食宿、服务等中间环节)。

2.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1)多样性(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有何意义?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

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超过承载量则使旅游环境恶化,小于承载量则造成资源浪费。

例如: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大洲是欧洲,原因是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局势稳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起步早、设施完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内其他各种族游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
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
Resorts Management
度假地管理
5、利用永续性
•在度假区经营者良好的开发与保护基础上,度假
资源可重复利用。
Resorts Management
发特色度假产品。
Resorts Management
度假地管理
3、地域差异性
•不同的地域条件造就了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正
是旅游资源在广阔地域上的分布、才促成了旅游者
的空间流动,才形成了s Management
度假地管理
4、整体组合性
•度假区内的旅游资源都不是孤独存在的,而是与
度假地管理
Part 2
度假区旅游资源的特征
度假地管理
1、审美观赏性
•旅游资源最重要的效用体现在使旅游者获得审美愉悦
的心理体验,度假旅游资源应该具有较好的审美观赏
性。
Resorts Management
度假地管理
2、功能特殊性
度假旅游资源具有某种旅游功能上的特殊性,可以
满足度假游客的不同需要,度假区依托其特殊性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