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四_0003(整理
[教学]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docx
![[教学]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afa94ddfd0a79563c1e729a.png)
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索。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屮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休。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威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体化的进程屮, 区域经济一休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I才I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耍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曲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 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四_0003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四_0003一、单项选择题1. 在双中型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2.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顾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
A. 高低B. 水平C. 程度D. 速度3.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铁路B. 公路C. 高速公路D. 航空4. 于洪俊和宁越敏教授在他们的著作《城市地理概论》中介绍了()地理学家贝里提出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5.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B. 韦伯C. 廖什D. 艾萨德6. ()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
A. 廖什B. 艾萨德C. 杜能D. 俄林7.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亿元。
A. 十B. 一百C. 一千D. 一万8. 努力发展()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水力B. 石油C. 电力D. 核电9. 196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告诉铁路——东海新干线。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日本10.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比重明显偏高。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从()四个方面研究我国区域重心的推移状况。
A. 地理重心B. 人口重心C. 工业重心D. 农业重心E. 经济重心2. ()是反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层面。
A. 核心区B. 经济区C. 外围区D. 农业区E. 工业区3. 我国()对地理中心偏离程度很大。
A. 人口重心B. 经济重心C. 工业重心D.农业重心E. 文化重心4. 高速铁路有三大优势即()。
A. 安全B. 快速C. 节能D. 节约土地E. 平稳5.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结合即()相结合。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作业1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形考任务3在古典经济学中()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正确答案是:劳动力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美国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资本的结合。
正确答案是:健康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确答案是:创新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程度。
正确答案是:丰裕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经济学家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
正确答案是:日本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正确答案是:熊彼特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正确答案是:三个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企业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正确答案是:大于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人力资本学说, 研究与开发学说, 创新理论OECD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要素。
正确答案是:企业, 大学研究机构, 知识的流动, 中介机构, 政府城市化水平由低到高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是: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正确答案是:科技研发合作, 技术援助, 技术贸易, 技术转让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
正确答案是:劳务贸易, 信息咨询, 旅游加工贸易合作主要形式有()正确答案是:来样生产, 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 补偿贸易()等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是:弗里曼, 纳尔逊, 佩特尔, 伦德瓦尔, 波特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方面。
正确答案是:工业贸易合作, 农业贸易合作, 资金合作, 劳务合作, 技术合作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正确答案是:关联性, 整体性, 层次性城市化具有的内含有:()。
电大《区域经济学》作业答案形成性考核册

讨论一:上网学习记录表上的登陆平台,请认真的写完整,不要用“同上”或者“のの”代替,会扣分的。
抄的时候注意时间,要修改,要看清楚再抄。
讨论题和学生上网学习记录表都要填写,不要空着。
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按国内价格计算的单位产量的增值价值与按国际价值计算的单位产量的单位产量的增值价值的差别,以二者的差值与后者的百分比表示。
2.是外向型企业经营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和预期总成果,它反映了外向型企业一定时期在已确定的经营战略方向下总体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
3.是反映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差别,以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百分比来表示。
4.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经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5.代理是指XX省对外贸易中习惯采用的一种贸易方式,它是指代理人按照本人的授权代表本人订立合同或作其他法律行为,而由本人直接负责由此产生的权利与义务。
6.是指其经营范围不限于某个行业的产品,而是尽其所能涵盖各行业产品的外贸公司。
7.又称独家经销,是指进口商(包销商)与国外出口商(供货商)之间达成协议,承担在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独家经销指定商品的义务。
8.投资环境就是指影响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个外部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状况等客观环境。
9.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制定财政和金融法规以与有关经济政策对外向型企业进行协调和管理。
10.指由专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叫价竞购的方法,最后由拍卖人把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现货交易方式。
11.是指一国派出技术人员、工人或其他人员,前往另一国为需要劳务的业主提供各种不同的技术服务,工程建设服务或其他专业服务,并由此创汇的交易活动。
12.是指世界各国商品交换的领域,也是世界各国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国际间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一)(本次作业包括第一章~~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2、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问题。
其含义包括:第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第二,以技术步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城市化水平提高。
3、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
4、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5、人力资本人力资本: 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6、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 狭义的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曾加,以实物形式表示,。
广义的是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生产需要量的曾加等。
7、均衡增长理论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
8、非均衡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样,都是不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均衡现象,但主张打破这种均衡的方法和路径是不同的。
9、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10、增长极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11、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设或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12、区域经济开发部门空间转移规律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分配、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13、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开发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题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作业1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作业一:名词解释、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年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年,成立之初是由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四_0003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双中型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2.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顾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
A. 高低
B. 水平
C. 程度
D. 速度
3.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铁路
B. 公路
C. 高速公路
D. 航空
4. 于洪俊和宁越敏教授在他们的著作《城市地理概论》中介绍
了()地理学家贝里提出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
A. 美国
B. 德国
D. 法国
5.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6. ()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
A. 廖什
B. 艾萨德
C. 杜能
D. 俄林
7.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亿元。
A. 十
B. 一百
C. 一千
D. 一万
8. 努力发展()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水力
B. 石油
D. 核电
9. 196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告诉铁路——东海新干
线。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10.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比重明显偏高。
A. 固体能源
B. 液体能源
C. 气体能源
D. 电力
二、多项选择题(
1. 我国从()四个方面研究我国区域重心的推移状况。
A. 地理重心
B. 人口重心
C. 工业重心
D. 农业重心
E. 经济重心
2. ()是反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层面。
A. 核心区
B. 经济区
C. 外围区
D. 农业区
E. 工业区
3. 我国()对地理中心偏离程度很大。
A. 人口重心
B. 经济重心
C. 工业重心
D.农业重心
E. 文化重心
4. 高速铁路有三大优势即()。
A. 安全
B. 快速
C. 节能
D. 节约土地
E. 平稳
5.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结合即()相结合。
A. 生产专业化
B. 生产自动化
C. 综合发展
D. 生产规模化
E. 生产先进化
6. 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A. 多样性
B. 关联性
C. 整体性
D. 层次性
E. 单一性
7. 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
A. 固体能源
B. 液体能源
C. 气体能源
D. 电力
E. 水力
8. 邹家华提出的我国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包括()。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东南沿海地区
E. 环渤海地区
9. 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者包括()。
A. 克里斯塔勒
B. 廖什
C. 艾萨德
D. 杜能
E. 韦伯
10. 区域交通系统包括()。
A. 铁路
B. 公路
C. 水运
D. 管道运输
E. 航空运输
三、判断题
1. 在顺序—规模分布的城镇体系中,城市化的规模越大,城市的个数越多。
A. 错误
B. 正确
2. 电网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
A. 错误
B. 正确
3.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4. 廖什于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
A. 错误
B. 正确
5. 重心之间的偏高程度反映地域分布的相互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6. 艾萨德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书中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错误
B. 正确
7.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万亿元。
A. 错误
B. 正确
8. 我们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重心所在的位置。
A. 错误
B. 正确
9. 交通运输是区域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10. 铁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错误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