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电器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概要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分析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分析

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作者:————————————————————————————————日期:2科龙电器及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舞弊事件发生的导火索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

5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

二、证监会立案调查情况2005年5月11日,科龙电器公告说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有消息表明,中国证监会调查组在2005年4月份即已进入科龙电器进行调查。

从证监会对扬州格林柯尔收购襄阳轴承协议一直不予认可上可以看出,证监会对顾雏军早已保持了警惕。

为了查明科龙电器的违法违规情况,证监会从多个省市证监局抽调了大量的人员奔赴科龙电器。

此外,江苏、湖北、安徽等地的证监局还对同属格林柯尔系的ST亚星、襄阳轴承、美菱电器等上市公司进行了同步调查。

科龙电器案件的重要当事人之一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81于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于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

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

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

从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科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容声集团)”将总计20447.5755万股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据科龙电器2001年中报显示,公司每股净资产4.17元,而此次转让价格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计转让价款5.6亿元人民币。

ST科龙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报告

ST科龙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报告
5.00% 0.00%
大白电行业毛利率变化情况
科龙毛利率, 2大利科0白02率龙11电,.,毛012行070利%业.08率15毛,%,2大利科0白01率龙29电,.,毛722行010利%业.00率20毛,%,2大利0白01率38电,.,622行870%业.0330毛,%2大科0利0白龙14率67,电毛.,2702行1利00.%6业0率245毛%,,
4000 3800 3600 3400 3200 3000 2800
台销)售35,量18(919台销千8),售31(8,量9电平129元(93均8冰9台/销,千价台93箱),售5格3)18(行8,量9平1,229元(0业6均90台/销,千价台0价3),售8格3)2格2(7,量0平3,260元走(04均00台/销,千势价台13),售8格3)22(6,量0平6,250元(04均10台/销,千价台23),售7格3)26(2,量0平4,270元平(04均20均/,千价台333334价,6格)46805格00004,0000
✓ “于二○○一年度,本公司代容声集团向本公司之联营公司三洋科龙支付一笔容声集团所欠三洋 科龙的货款共计人民币 101,370,000 元。
✓ 于二○○一年度,本公司之子公司科龙空调为容声集团向中国农业银行所借之贷款提供了最高 额度为人民币 230,000,000 元的贷款担保。于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本公司已替科龙 空调承担担保责任,向银行归还容声集团之欠款计人民币 211,226,000 元。
2003 0.00 0.00 662.69 1,012.52 -979.79
2004 8.29
单位:百万元
2005 0.00
0.00
0.00
0.00
0.00
564.68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事件根据科龙公布的年报显示,2000 年科龙全年巨亏达8.3 亿元,2001 年更是达到14.76 亿元,转眼到了2002 年居然实现净利1亿元。

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隐藏的是并不少见的利润大清洗的财务手段,即2002 年的扭亏的巨大“贡献”来自于2001 年的巨亏。

科龙2001 年费用总额21 亿元之巨,2002 年仅为9 亿元,扭亏之术可见一斑。

当然,如此扭亏为盈是建立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幅变化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的变化。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

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一)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1.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

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

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

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

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一)利用关联交易造假2005 年 4 月底,科龙电器被曝巨亏了6416 万,引起了5月11日证监会立案调查科龙电器的事件。

同年9 月,科龙对重大事项进行了公告,广东省佛山市的公安局经过佛山人民检察的批准后,于2005年9月2日对科龙电器的前任董事长顾雏军、执行董事长严友松以及张宏、原科龙电器管理人员晏果如、姜源、刘义忠、刘科执行逮捕。

科龙电器将要面临破产或重组两种选择。

科龙从 1998 年在深交所上市至今,控股的股东两易其主,科龙的业绩也是有盈利有亏损,股价更是高低起伏,一度戴上了ST 的帽子,曾经数次被停牌。

掀起了股市市场巨大波动的科龙电器,运用的舞弊手法主要是涉及挪用、侵占、诈骗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财产,虚增利润,现金流异常,重大事项未披露,编造虚假事项等。

1. 利用关联交易诈骗了上市公司子公司的财产。

其关联交易过程如图所示:图 2-1 科龙关联交易过程图一数据来源:根据广东证监会调查结果的资料整理得到图 2-2 科龙关联交易过程图二数据来源:根据广东证监会调查结果的资料整理得到显然,利用了关联的交易诈骗了科龙电器公司的财产,而且经过了中间的公司转手,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二)虚增利润顾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顺德柯林格尔收购科龙,并实际控制了科龙。

科龙电器公司在被收购之前是我国规模性最大的家电业的制造商和我国家电行业十强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术团队和一系列的专利技术和营销网络。

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报亏后,2008年的中期报告显示,科龙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下降。

与2007年同期的销售相比收入下跌了 9.8%,纯利急降了85%,每股盈利 0.02 元。

当天公布的报告,该公司在香港的股价下跌12%。

但是科龙电器不论是在生产的能力伤还是在品牌的影响力方面都是拥有雄厚的实力的,只要时间,打造好科龙电器的生产运营能力以及核心的竞争力,就可以从亏转为盈利。

但是这样做是需要时间的,顾入主科龙后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需要科龙尽快的交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

科龙公司舞弊案分析

科龙公司舞弊案分析

科龙公司舞弊案分析[键入作者姓名]目录目录 (2)摘要 (3)引言 (4)案例介绍 (5)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科龙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分析 (8)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10)从科龙案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预防 (11)摘要西方会计界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内容涵盖了所有领域。

对我国的财务舞弊防范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特别是财务舞弊影响因素、预警或征兆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审计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但是,由于其研究成果是以比较完善的外部经理人市场、外部董事市场为前提的,未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财务舞弊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展开。

而我国会计界对违规性会计失真(即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研究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会计信息失真、报表粉饰的治理方面,仅对治理工具进行了简单罗列,并没有考虑其在我国具体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实用性问题。

财务舞弊的研究应该触及财务舞弊解决的实质,即如何解决问题。

而立足中国国情、解决问题正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科龙公司;财务舞弊;防范对策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关注。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收益,还严重扰乱了各国正常的经济秩序,给世界经济稳定有序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从国外看,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施乐公司等许多知名公司相继传出会计丑闻,让世界震惊。

在一系列丑闻中,全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破产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破产了,美国第二大长途电信营运商世界通讯公司也破产了。

在国内,从 1993 2009年,共有几十家上市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

令人震惊的舞弊案件如银广夏、琼民源、蓝田股份、东方锅炉、广东科龙等舞弊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中国股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科龙案例分析

科龙案例分析

科龙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甄别--试析KL并购舞弊案例内容提要:令世界震撼动荡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环境下,财务舞弊的动机会更加强烈。

本文通过科龙并购这个典型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手法和成因,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堪称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科龙并购是足以影响中国家电行业格局的重大并购。

案例要求运用管理层财务舞弊理论进行剖析,洞悉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机会、压力、条件、需求、惯用策略和手段,认识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新趋势,捕捉管理层舞弊的预警信息,旨在掌握如何甄别管理层舞弊的方法,以期能有效地防范管理层舞弊。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层舞弊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的甄别--从KL危机透视管理层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手段一、引言安然事件以来,财务舞弊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所关注的焦点。

美国的世通公司、施乐公司、南方保健的假账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似乎是昨天的事,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接踵而至,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经济话题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

本文以广东科龙危机为例, 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

1996年、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

作为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的科龙电器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

第一次易主是2002 年 4 月由顾雏军名下的格林柯尔公司以3.468亿元收购科龙电器;第二次易主被称为是“蛇吞象”的收购,2006年4月24日海信集团以6.8亿元的最终收购价,完成对格林柯尔所持有的全部科龙股份的收购。

两次被ST分别是:2001年第一次被戴上ST的帽子,于2003年摘去ST帽子;2006再次被戴上S*ST的帽子,希望在2009年能再次摘去ST帽子。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 4.我国有关信息披露规定的发展不完善 • 5. 政府高度介入。
2020/3/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影响因素
• 6. 公司治理问题 • 股东利益受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股
权结构不合理,目前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权 仍由政府持有,许多上市公司仍由政府绝 对控股,而且第二大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 大股东相差悬殊,造成“一股独大”。大 股东往往会通过牺牲或剥削中小股东获取 自身利益,中小股东很难对董事会的管理 层形成股东方面的压力。
2020/3/1
根治对策
• (三)加强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
• 在证券市场中,外部审计师在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增 强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方面起 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 度较重,事务所的聘任、续聘、解聘一般是由经理人员决 定,使得外部审计师缺乏独立性。
❖ 对科龙电器的各项费用,收入,投资收益, 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其利润获取现金能力, 关联交易进行调查。
❖ 9月科龙公布重大事项公告,科龙前董事 长顾雏军、执行董事严友松、张宏及原管 理人员姜源等被执行逮捕,科龙就此面临 重组或破产选择。
❖ 经查明,科龙电器采取虚构主营业务 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 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 科龙电器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原证券 法等相关规定。根据科龙电器及其责 任人员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 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原证券法、证 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2020/3/1
2020/3/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 1、虚构交易事项 ❖ 虚构交易事项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造假方式,包
括虚构交易事实和制造经济业务两种类型。 ❖ 虚构交易事实通常涉及到虚构销售对象、虚构销

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挪用资金罪

• •
收购企业成为循环提款机
顾雏军:我们从来不会用上市公司的钱来收购,那是违法的。我用的是我个人 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 法院:被告人顾雏军、张宏挪用江西科龙4000万元和科龙电器2.5亿元,用 于顾雏军个人注册成立扬州格林柯尔。 晏果茹所指的“进一步”收购,是指顾雏军在轻取科龙后,对扬州亚星客 车、美菱电器等的并购行动。法院的判决显示,顾雏军在收购科龙时,至少还真金白 银地拿出格林柯尔的3亿现金,到了收购扬州亚星时,开始全部挪用科龙电器的资金进 行收购。2003年,顾雏军为了收购扬州亚星客车,再次以父子名义申请设立注册资本 为10亿元的扬州格林柯尔,其中无形资产出资为2亿元,现金出资8亿元。但法院查明, 8亿元现金实际上挪用自科龙———为了筹集这8亿元现金注册资本,顾雏军指示部分 高管以江西科龙、江西格林柯尔为操作平台调拨8亿元资金经天津格林柯尔转入扬州格 林柯尔的账户,使该公司的验资得以通过。法院判定,顾雏军挪用科龙电器和江西科 龙2.9亿元用于个人投资设立扬州格林柯尔的行为,符合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 数额巨大的情形,被告人顾雏军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业内人士称,科龙电器收购 成功后成为顾雏军收购扬州亚星的取款机,而扬州亚星收购成功后又成为顾雏军的提 款机。
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成立2家公司伪装压货

顾雏军:不会有一个坏人,去玩科龙这么大公司,因为这个公司太大了,你进 去就出不来了。法院:顾雏军等人向社会提供上市公司虚假的财会报告,剥夺了社会 公众和股东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知情权。顾雏军曾被媒体冠以“金手指”一样 的魔力———因为每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次年即可扭亏为盈。但法院判决显示,顾雏 军采取各种手段,粉饰其收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科龙电器,业绩虚假。 2000年、2001年科龙电器在两年连续亏损的背景下,被顾雏军纳入囊中。但已被 “ST”的科龙电器如果2002年仍然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原科龙电器财务部副部长 刘科供述,2002年12月份,顾雏军在他的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虚增2002年公 司利润的问题。顾雏军要求公司2002年年度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利润完成1亿元的目标, 指使财务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虚增销售收入。具体操作是由销售部提供愿意合作的客 户名单,财务部负责收取客户开出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并做会计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