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系统方案(1)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四篇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四篇篇一: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一. 设计说明本系统依据《电缆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民用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技术标准》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包括:设备选材:选择品质优良、功能齐全、实用可靠、价格合理的系统设备,通过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充份发挥系统的最佳使用效能。
实用性:本系统规划了足够数量的电视频道以提供选择。
电视频道包括卫星电视以及自办节目等多套电视节目频道。
先进性:为了满足发展需要,本系统按双向传输方式设计。
网络器材采用宽带产品。
其中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采用“双向”产品。
兼容性:本系统可作为独立的服务区使用,系统网络不需作改造,可直接并入有线电视网络。
可靠性: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可靠,除了系统前端选择优质、可靠的产品设备外,对系统传输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系统网络的可靠性,本系统传输系统按分区传送方式,这种方式可有效地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系统带内高低端信号电平出现的不平衡,同时还可避免由于传输网络某部分出现故障而影响系统整体运作的情况。
二. 此外,本系统在整体布局、方便维护和操作等方面均作了综合的考虑。
三. 网络设计依据和标准:本系统网络设计依据《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总体规划》设计。
系统标准按广电总局下发的标准执行。
主要标准如下:A、《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B、《有线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及电缆标准》(GY/T106-19XX)C、《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有线广播电视网电缆分配网设计规范》E、《电缆分配网络施工工艺要求》F、《有线电视网络入网器材技术指标》G、《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H、《有线电视HFC系统技术规范》四. 系统规划1、节目源本系统电视节目包括卫星电视、自办节目两大类。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有线电视系统是指将电视节目通过有线方式传送到用户家中的一种方式。
而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方案则是指在系统建设之初需要考虑的方案,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信号传输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一、硬件设备在有线电视系统的硬件设备方面,主要包括前端设备、中心设备和用户机顶盒等三部分。
前端设备主要包括天线、放大器和解调器,用于接收卫星或地面电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中心设备则包括调制器、多路复用器和流媒体服务器等部分,用于将数字信号发射到有线电视网络中,供用户接收。
最后是用户机顶盒,这是用户用于接收有线电视节目的关键设备,需要支持高清电视信号、具备互联网功能等。
二、软件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节目管理系统、流媒体分发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等部分。
其中,节目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电视节目进行管理和调度,包括编播计划的制定、节目源的采集、节目分类的设置等。
流媒体分发系统则负责将节目按照编排计划分发到各个终端设备上,并进行流媒体编码和解码,用户管理系统则用于处理用户服务需求。
此外,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需要考虑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以及系统故障的自动检测和修复等功能。
三、信号传输由于有线电视系统覆盖的范围较大,信号传输的质量与稳定性将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在信号传输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网络拓扑的设计、链路质量的监测、通信协议的制定等。
例如,在网络拓扑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星型、环形或树形等不同的结构,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在链路质量的监测上,则需要通过设备间的链路测试和信号强度的监测等方式保证信号的清晰和稳定,减少信号干扰和丢包率。
此外,还需要考虑加密和解密策略,以保证电视节目的版权和数据安全。
四、系统运维任何一个系统的设计都应该考虑到系统生命周期中的运维问题。
在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如何确保系统的运维质量和效率,包括系统监控、故障排查、数据备份和恢复等,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一、概述有线电视起源于共用天线系统MATV(Master Antenna Televison)。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教育和信息等方面的需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增加。
曾起过重要作用的共用天线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人们不再满足于当地电视台开路播放的电视节目,而是期望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转播,有线电视系统完全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有线电视系统CATV(Cable Televison)以有线闭路形式传送电视节目,不仅能高质量地转播当地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或转发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
有线电视网具有传输频带宽、信息容量大、播出质量高等特点,一般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几种。
小型网通常采用电缆传输方式,特别适合于综合办公楼、大酒店等用户集中的地区。
1985年,我国为适应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吸取了国外有益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电视标准的30MHz~1000MHz全频道邻频传输系统(包括增补频道)。
实践证明,750MHz系统可保证大型办公楼电视系统的需要,它具有传输频率低、网络损耗小、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系统容量大等优点。
但在规划、设计上需考虑技术的进步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二、设计依据: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2.《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3.《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设计规范》GBJ120-884.《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天线部分》GB7615-875.《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可行性要求和试验方法》7.东营鸿港医院弱电系统图纸三、本系统设计技术指标系统传输带宽: 750MHZ;系统前端信号输出值: 100/96dBuV;用户终端电平值: 70±5dBuV;载噪比(C/N):≥44dB;交扰互调比(CM):≥47dB;载波互调比(IM):≥58dB;完成评价等级:四级以上。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杰士美)

有线电视系统⽅案(杰⼠美)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案⼀、⽅案介绍:根据贵单位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该系统设计思路定位成集中供电型860MHz邻频传输系统,系统的总容量100套(PAL-D)电视信号,⼊户电平65±3dB,初期系统节⽬数量定为20套(根据需要可增加其它节⽬内容)。
数字卫星接收机完全符合DVB-S标准,采⽤意法ST处理器,具有⾼灵度信号接收功能;调制器采⽤内嵌式微机控制电路,图像中频、伴⾳中频、射频本振均采⽤PLL锁相。
⼆、系统设计依据:本有线电视系统以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和研究了国内若⼲个城市有线电视系统的先进技术资料及经验,并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贵单位特点的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的依据如下:1、GY/T106-92《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2、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程技术规范》3、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程设计规范》4、GB6510-86《30MHz-1GHz声⾳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5、GBJ《民⽤建筑电缆电视⼯程技术规范》6、GB7401-87《彩⾊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法》三、本系统功能特点1)、向⽤户传输N套(PAL-D)⾼清晰数字卫星电视模拟信号,也可以在N套节⽬的基础上增加⾃办节⽬。
2)、⽹络通过光缆可以实⾏远距离传输,图像清晰、流畅。
四、⼴播电视系统组成及指标分配:1、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信号源、机房前端、⼲线传输、分配放⼤、同轴电缆分配⽹络组成。
2、指标分配:五、系统组成框图:37 37六、主要设备选⽤1、PBI-4000MUV ⼴播级全频道捷变式邻频调制主机(⼊⽹证书编号:011040100427)(3C证书编号:2003020815000065)是专业级的全频道870MHz捷变式邻频电视调制器,采⽤⾼可靠性残留边带滤波器,中频调制信号处理⽅式;双重PLL 频率锁定,性能稳定可靠;射频放⼤采⽤进⼝模块组件,⾮线性失真⼩,确保⾼输出电平;其带外寄⽣输出抑制度⼤于 60dB(若外加频道滤波器,可⼤于70dB);微电脑CPU控制,可编程100个频道,两位LED频道显⽰;有断电记忆功能,具有频率微调功能,最⼤微调频率范围可达±4MHz,射频输出电平⾼达115dBµV,有极好的⾳频及视频线性度;可独⽴或与PBI-3000MC, 2500MB, 2000MB调制器或其它品牌的调制器组成中⼤型的CATV系统,尤其可⽤于CATV系统的扩容和节⽬的增加。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一、系统规划前端信号是有线电视信号和自办电视节目的接入。
有线电视节目:区有线电视信号接入。
二、系统模式CATV系统的传输和分配网络采用树型结构,并全部采用双向预留传输方式。
其基本模式为:前端—干线—分配系统。
三、设计依据设计时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规定:1.《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106—92)》2.《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国际报批稿)3.《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4.广电部《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四、系统的指标分配根据《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该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应为:固定频道: Ch1~Ch56 (47~866MHz) Z1~Z43 (PAL D) Che2~E12, S1~S91 (PAL B/G)输出电平:≥113dBµV输出电平可调节范围: 0 ~ -10dB (可调整)图像/伴音功率比:10dB~20dB连续可调输出阻抗:75Ω寄生输出抑制比:≥60dB图像载频准确度:≤±5KHz (VHF); ≤±10KHz (UHF)射频输出反射损耗:≥12dB (VHF带内); ≥10dB (UHF带内)视频输入电平:1.0Vp-p (对应于87.5%调制度)视频输入阻抗:75Ω微分增益:≤5% (当调制度为87.5%微分相位:≤5° (当调制度为87.5%)色度/亮度时延差:|△τ|≤45ns视频带内平坦度:≤2dB视频箝位能力:≥26dB视频调制度范围:0~90% 连续可调视频信噪比:≥45dB2T脉冲K系数K2t :≤5%音频输入电平:1Vp-p (±50KHz频偏)谐波失真:1音频频率响应:±1.5dB输入阻抗:600Ω音频信噪比:≥55dB音频预加重:50µs电源供电:AC 200V±10% 50Hz±2Hz ≤15W工作环境温度:5~40°C工作环境湿度:≤85%工作环境大气压:86~106Kpa为了保证系统技术指标的优良,应对前端、干放、分配系统以及考虑到将来使用机上变换器后对系统指标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设计。
有线电视系统施工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有线电视系统是指通过有线电视线路来传输电视频道的系统,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和公共场所等。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有线电视系统施工方案,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二、系统设计2.1 系统组成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 信号源:电视信号源可以是有线电视台、卫星电视台等。
- 信号采集:使用专业设备对电视信号进行采集和调试。
- 信号分配: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信号分配器分发到各个用户终端。
- 用户终端:用户通过有线电视机顶盒或电视机直接接收和观看电视节目。
2.2 系统架构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信号源接入:将各个信号源通过信号接收设备接入系统。
- 信号处理: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解码和调试,确保信号质量。
- 信号分配:使用信号分配器将信号分发到各个用户端。
- 用户终端:提供用户终端设备,如有线电视机顶盒或电视机。
三、施工步骤3.1 工程准备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设计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包括信号源位置和接入方式、信号处理和分配方式等。
- 选购设备和材料:根据方案需求选购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如信号接收设备、信号分配器、有线电视机顶盒等。
- 调试设备:在施工前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2 线路布设根据施工方案设计,进行有线电视系统线路布设。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信号源位置,根据信号源的类型和数量,选择合适的信号接收设备并进行安装。
2. 根据建筑结构和用户需求,规划线路布设路径,注意避免与其他线路干扰。
3. 进行线路布设,包括铺设有线电视线缆和安装信号分配器。
4. 连接信号源和信号分配器,确保信号正常传输。
3.3 设备安装在线路布设完成后,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具体步骤如下: 1. 安装用户终端设备,如有线电视机顶盒或电视机。
2. 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和信号分配器,确保信号正常传输。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内容,使用户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电视娱乐和信息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信号传输、内容分发和用户终端等方面。
二、系统架构1. 总体架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总控中心、传输网和用户终端。
总控中心负责节目的采集、编码、内容分发和系统监控等功能,传输网负责信号的传输,用户终端负责接收和解码电视信号。
2. 总控中心总控中心由服务器、编码设备、流媒体服务器等组成。
服务器用于存储和管理节目内容,编码设备负责对节目进行压缩编码,流媒体服务器负责将节目流发送到传输网上。
3. 传输网传输网由光纤、同轴电缆和配线箱等组成。
光纤用于长距离传输,同轴电缆用于短距离传输,配线箱用于接入用户终端。
4.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包括机顶盒、电视机和配件等。
机顶盒用于接收和解码电视信号,电视机用于显示电视节目,配件用于提供用户互动服务。
三、信号传输1. 信号源采集信号源采集包括卫星接收、有线节目源和自制节目等。
卫星接收需要安装卫星天线并利用卫星接收器接收信号,有线节目源直接从运营商获取,自制节目则需要配备专用的摄像设备。
2. 信号传输方式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混合传输方式,即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
光纤用于长距离传输,同轴电缆用于短距离传输,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高质量。
3.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包括信号调制、编码和封装等。
信号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编码将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小传输带宽,封装将信号打包成数据流进行传输。
四、内容分发1. 节目管理节目管理包括节目采集、编辑、制作和存储等。
节目采集负责从信号源中采集节目内容,编辑负责对节目内容进行剪辑和整理,制作负责对节目进行特效和字幕等处理,存储负责将节目保存到服务器中。
2. 节目分发节目分发采用流媒体技术,将节目内容分发到用户终端。
流媒体服务器通过组播的方式将节目流发送到传输网上,并通过广播控制协议将节目信息传给用户终端。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有线电视系统一、有线电视系统概述CATV网络已遍布世界各地,它丰富的频谱资源在全球信息化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提高,有线电视以其传输质量高、系统功能强、信息量丰富、可实时传输声、像信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现代化的综合性建筑中,成为智能化建筑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
同时,这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有线电视和通信、计算机网络将会融为一体。
为使本有线电视系统具有先进水平和高的可靠性,并根据体育文化综合馆实际需求,我们选用高质量的“迈威”牌有线电视系统产品和成熟的系统集成技术。
(一)有线电视系统简介有线电视系统采用一套专用接收设备,用来接收当地的电视广播节目,以有线方式(目前一般采用光缆)将电视信号传送到建筑或建筑群的各用户。
这种系统克服了楼顶天线林立的状况,解决了接收电视信号时由于反射而产生重影的影响,改善了由于高层建筑阻挡而形成电波阴影区处的接收效果。
但是,在智能建筑中,人们并不满足于有线电视系统仅接收传送广播电视信号这种单一的功能,而还需要它能传送其它信号,例如用录像机和影碟机自行播放教育节目、文娱节目以及调频广播等。
有线电视系统一般可分为天线、前端、干线及分支分配网络等三个部分。
天线部分采用有线电视专用接收天线、FM调频广播天线、自播节目设备以及各种卫星天线。
前端部分包括U-V变换器、频道放大器、导频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混合器以及卫星电视专用接收设备等。
干线及分支分配网络部分包括干线传输电缆、干线放大器、线路均衡器、分配放大器、线路延长放大器、分支电缆、分配器、分支器以及用户输出端。
(二)有线电视系统分类★按系统规模大小分类,可分为:A类:用户数10000户以上,传输距离1Km以上B类:用户数2000-10000户以上,传输距离500-1000m以上C类:用户数300-2000户以上,传输距离500m以下D类:用户数300户以下,单幢楼无干线系统★按频道范围分类,可分为:VHF频段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仅限于VHF频段1-12频道相间隔传输;全频道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仅限于VHF、UHF频段内的电视信号传输;300MHz内邻频传输系统,仅限于VHF频段内1-12频道邻频传输;300MHz内增补频道间置传输系统,增补A、B两个波段;860Mhz邻频传输系统★按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A:同轴电缆单向传输;B:同轴电缆双向传输;C:用光缆传输信号;★按传输网络结构分类,可分为:A:按树枝形结构布线,连接用户方便,较经济B:按星形结构布线,由中心向四方传输,有利于计算机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系统
标
准
方
案
XX工程公司年月日
1.概述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是建筑弱电系统中应用最普遍的系统。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国际上称“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缩写为CATV系统。
CATV系统是四十年代出现的一种电视接收系统,它是多台电视接收机共用一套天线的设备。
公共天线将接收来的电视信号先经过适当处理(如:放大、混合、频道变换等),然后由专用部件将信号合理地分配给各电视接收机。
由于系统各部件之间采用了大量的同轴电缆作为信号传输线,因而CATV系统又叫电缆电视系统,也就是目前城市正在发展的有线电视。
由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CATV系统不但能接收电视塔发射的电视节目,还可能通过卫星地面站接收卫星传播的电视节目。
有了CATV系统,电视图像就不会因高山或高层建筑的遮挡或反射,出现重影或雪花干扰。
人们不但可以看好电视节目,还可以利用这套设备来自己播放节目(如电视教学)以及从事传真通讯和各种信息的传递工作。
由于电视接收机的普及和高层建筑的增多,CATV系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设施。
2.有关设计标准
规划和设计应该依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技术参数应优于标准规定值。
GB6510-86:《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J :《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Y106-92 :《有线电视广播糸统技术规范》;
广播电影电视部文件:《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修订稿);
3.卫星电视设计规划及技术要求
1)网络技术水准
卫星电视设计应以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为依据,目前宜采用750MHz或860MHz邻频传输技术,前端、放大器和信号分配设备选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准的产品,使整个系统工程在今后五年至十年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2)节目容量
电视节目容量
按照860MHz邻频传输规划,系统可容纳90多个正向电视频道,其中包括四十多个增补频道。
数据通讯容量
考虑未耒交互式数字业务的发展,应为其预留了足够的上行通道,以满足将来数据业务的发展。
广播节目容量
按照邻频传输规划,88MHz—108MHz为调频广播,系统可容纳16路数字立体声和50路调频广播。
3)对邻频前端的主要技术要求有:
邻频抑制:为防止上下邻频载波干扰及中频干扰,要求带外抑制达到45db。
寄生输出抑制:为防止频道寄生产物的干扰寄生输出抑制应达到60db以上。
载频稳定性:邻频系统各频道的载频总偏差应大于20KHz,本频道图像伴音载波间距误差不大于10KHz。
相邻频道间电平差:不大于1db。
各频道电平差:要求相距9个频道间的载波电平差不大于2db。
A/V功率比:应达到-17 db,而且在-10~-20 db间可调。
通带特性:要求-0.75MHz~+6MHz内幅度变化不大于±1db。
由于技术和器件的进步,把前端各个部件做成具有邻频传输性能的设备已经实现。
采用邻频前端,可以在有限的频带范围内传输更多的频道,例如一个300MHz系统,如果用上增补频道可以传输28个频道,而初期的隔频前端最多只能传输14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不少国内的早期安装共用天线系统为了扩充不断增加的电视频道,需要逐步更换设备,改造成邻频前端。
1. 系统设计
卫星电视按独立前端系统设计,全系统包括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其核心在前端。
1)系统指标分配
模拟信号
(1)依照国家标准,将整个系统总体指标分配给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其参数如下:
总体前端干线分配网络
C/N(db) 44 46 48.2 50
CM(db) 47 51.4 54.9
CTB(db) 55 58.4 61.9
IM(db) 57 61.4 64.9
(2)相邻频道电平差:小于2db
(3)用户终端电平:65—75db
(4)微分增益DG :取决干前端调制器
(5)微分相位DP :取决于前端调制器
数字信号
为防止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干扰,要求数字信号电平低于模拟信号电平15db。
2)前端设计
(1)邻频前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卫星信号功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