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四篇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四篇篇一: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一. 设计说明本系统依据《电缆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民用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技术标准》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包括:设备选材:选择品质优良、功能齐全、实用可靠、价格合理的系统设备,通过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充份发挥系统的最佳使用效能。
实用性:本系统规划了足够数量的电视频道以提供选择。
电视频道包括卫星电视以及自办节目等多套电视节目频道。
先进性:为了满足发展需要,本系统按双向传输方式设计。
网络器材采用宽带产品。
其中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采用“双向”产品。
兼容性:本系统可作为独立的服务区使用,系统网络不需作改造,可直接并入有线电视网络。
可靠性: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可靠,除了系统前端选择优质、可靠的产品设备外,对系统传输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系统网络的可靠性,本系统传输系统按分区传送方式,这种方式可有效地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系统带内高低端信号电平出现的不平衡,同时还可避免由于传输网络某部分出现故障而影响系统整体运作的情况。
二. 此外,本系统在整体布局、方便维护和操作等方面均作了综合的考虑。
三. 网络设计依据和标准:本系统网络设计依据《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总体规划》设计。
系统标准按广电总局下发的标准执行。
主要标准如下:A、《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B、《有线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及电缆标准》(GY/T106-19XX)C、《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有线广播电视网电缆分配网设计规范》E、《电缆分配网络施工工艺要求》F、《有线电视网络入网器材技术指标》G、《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H、《有线电视HFC系统技术规范》四. 系统规划1、节目源本系统电视节目包括卫星电视、自办节目两大类。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 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
此设计方案旨在满足客户对稳定、高质量有线电视服务的需求。
方案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系统架构、硬件设备、接入技术、信号传输、用户接口等内容。
2. 系统架构有线电视系统的整体设计采用中心架构,包括以下基本组成部分:- 信源端:负责采集不同信源的电视节目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传输的数字信号。
- 调制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调制为特定频段的信号。
- 头端设备:负责接收和整理来自不同调制器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发至用户端。
- 用户端设备:用户通过有线电视接收器接收和解调信号,进而获取电视节目。
3. 硬件设备本设计方案涉及的硬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信源设备:采用专业的电视节目信号采集设备,确保高质量的信号获取。
- 调制器:通过先进的数字调制技术,将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调制到特定频段。
- 头端设备:包括信号接收器、信号整理器、信号转发器等设备,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 用户端设备:包括有线电视接收器、电视机等,用于接收和解调信号。
4. 接入技术为了满足用户对多样化、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需求,本设计方案采用了以下接入技术:- 数字电视接入:实现对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和解调,提供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 IPTV接入:通过网络接入方式,将电视节目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提供更多的节目选择,并支持互动功能。
5. 信号传输本设计方案的信号传输采用有线传输方式,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信号传输路径包括信源端到调制器、调制器到头端设备和头端设备到用户端设备的传输。
6. 用户接口为了提供便捷的用户体验和操作方式,本设计方案提供以下用户接口:- 用于选台、切换频道的遥控器。
- 用于菜单导航和功能选择的电视机界面。
7. 总结在本文档中,我们介绍了一个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旨在提供稳定、高质量的有线电视服务,满足用户对多样化、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需求。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有线电视系统是指将电视节目通过有线方式传送到用户家中的一种方式。
而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方案则是指在系统建设之初需要考虑的方案,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信号传输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一、硬件设备在有线电视系统的硬件设备方面,主要包括前端设备、中心设备和用户机顶盒等三部分。
前端设备主要包括天线、放大器和解调器,用于接收卫星或地面电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中心设备则包括调制器、多路复用器和流媒体服务器等部分,用于将数字信号发射到有线电视网络中,供用户接收。
最后是用户机顶盒,这是用户用于接收有线电视节目的关键设备,需要支持高清电视信号、具备互联网功能等。
二、软件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节目管理系统、流媒体分发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等部分。
其中,节目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对电视节目进行管理和调度,包括编播计划的制定、节目源的采集、节目分类的设置等。
流媒体分发系统则负责将节目按照编排计划分发到各个终端设备上,并进行流媒体编码和解码,用户管理系统则用于处理用户服务需求。
此外,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需要考虑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以及系统故障的自动检测和修复等功能。
三、信号传输由于有线电视系统覆盖的范围较大,信号传输的质量与稳定性将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在信号传输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网络拓扑的设计、链路质量的监测、通信协议的制定等。
例如,在网络拓扑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星型、环形或树形等不同的结构,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在链路质量的监测上,则需要通过设备间的链路测试和信号强度的监测等方式保证信号的清晰和稳定,减少信号干扰和丢包率。
此外,还需要考虑加密和解密策略,以保证电视节目的版权和数据安全。
四、系统运维任何一个系统的设计都应该考虑到系统生命周期中的运维问题。
在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如何确保系统的运维质量和效率,包括系统监控、故障排查、数据备份和恢复等,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一、方案介绍:根据贵单位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该系统设计思路定位成集中供电型860MHz邻频传输系统,系统的总容量100套(PAL-D)电视信号,入户电平65±3dB,初期系统节目数量定为20套(根据需要可增加其它节目内容)。
数字卫星接收机完全符合DVB-S标准,采用意法ST处理器,具有高灵度信号接收功能;调制器采用内嵌式微机控制电路,图像中频、伴音中频、射频本振均采用PLL锁相。
二、系统设计依据:本有线电视系统以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和研究了国内若干个城市有线电视系统的先进技术资料及经验,并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贵单位特点的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的依据如下:1、GY/T106-92《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2、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4、GB6510-8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5、GBJ《民用建筑电缆电视工程技术规范》6、GB7401-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三、本系统功能特点1)、向用户传输N套(PAL-D)高清晰数字卫星电视模拟信号,也可以在N套节目的基础上增加自办节目。
2)、网络通过光缆可以实行远距离传输,图像清晰、流畅。
3)、系统容量大,传输节目多。
四、广播电视系统组成及指标分配:1、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信号源、机房前端、干线传输、分配放大、同轴电缆分配网络组成。
2、指标分配:五、系统组成框图:1六、主要设备选用1、PBI-4000MUV 广播级全频道捷变式邻频调制主机 (入网证书编号:011040100427)是专业级的全频道870MHz捷变式邻频电视调制器,采用高可靠性残留边带滤波器,中频调制信号处理方式;双重PLL 频率锁定,性能稳定可靠;射频放大采用进口模块组件,非线性失真小,确保高输出电平;其带外寄生输出抑制度大于60dB(若外加频道滤波器,可大于70dB);微电脑CPU控制,可编程100个频道,两位LED频道显示;有断电记忆功能,具有频率微调功能,最大微调频率范围可达±4MHz,射频输出电平高达115dBμV,有极好的音频及视频线性度;可独立或与PBI-3000MC, 2500MB, 2000MB调制器或其它品牌的调制器组成中大型的CATV系统,尤其可用于CATV系统的扩容和节目的增加。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目录一、工程概述 (2)二、系统设计原则 (2)三、设计依据 (2)四、有线电视系统 (3)4.1有线电视系统简介 (3)4.2、设计方案 (4)4.2.1系统构成 (5)4.2.2电视节目的接收系统 (5)4.2.3传输分配网络系统 (6)4.2.4.系统整体设计 (7)一、工程概述本系统采用全同轴电缆传输方式,邻频传输制式,由有线电视主网光节点引入有线电视节目源,通过前端设备、传输系统、分配系统将有线电视节目信号提供给用户,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分配设备均为双向,整个系统具备双向传输功能。
二、系统设计原则2.1可靠性原则系统的可靠性是电视系统具有的实用性前提2.2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保证系统设计的先进性,以保护用户的投资在十年内保持先进;又要保证系统的设计尽可能的实用。
我们选用的设备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的产品,同时还要考虑系统的总体成本以及实际的地理条件。
2.3经济性的原则系统的优化设计直接决定着系统的经济性,本方案在实现先进性并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为客户实现最优的系统配置,保证系统的经济性。
2.4灵活扩展的原则为了使现有的系统将来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投资在将来不浪费,本系统有充分的、灵活的适应能力和可扩展能力,以便于将来系统的扩容与升级。
2.5便于维护的原则这是为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考虑的,系统工程结束以后,应便于各种日常维护工作,能够方便的进行软件的重新配置、系统的硬件备品的更换和软件系统的升级。
三、设计依据在设计中具体引用标准如下: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GB/T50314-200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有线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94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106-92国家CATV行业标准GY/T121-95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6510-86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GB8889—88民用建筑电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广播电影电视部文件:《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修订稿);四、有线电视系统4.1有线电视系统简介有线电视系统(Cable Antenna Television-CATV)是利用光纤/同轴电缆进行宽频传输的图像传输系统,该系统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络将电视图像信号高质量地传送到楼层各用户终端。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一、概述有线电视起源于共用天线系统MATV(Master Antenna Televison)。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教育和信息等方面的需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增加。
曾起过重要作用的共用天线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人们不再满足于当地电视台开路播放的电视节目,而是期望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转播,有线电视系统完全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有线电视系统CATV(Cable Televison)以有线闭路形式传送电视节目,不仅能高质量地转播当地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或转发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
有线电视网具有传输频带宽、信息容量大、播出质量高等特点,一般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几种。
小型网通常采用电缆传输方式,特别适合于综合办公楼、大酒店等用户集中的地区。
1985年,我国为适应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吸取了国外有益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电视标准的30MHz~1000MHz全频道邻频传输系统(包括增补频道)。
实践证明,750MHz系统可保证大型办公楼电视系统的需要,它具有传输频率低、网络损耗小、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系统容量大等优点。
但在规划、设计上需考虑技术的进步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二、设计依据: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2.《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3.《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设计规范》GBJ120-884.《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天线部分》GB7615-875.《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可行性要求和试验方法》7.东营鸿港医院弱电系统图纸三、本系统设计技术指标系统传输带宽: 750MHZ;系统前端信号输出值: 100/96dBuV;用户终端电平值: 70±5dBuV;载噪比(C/N):≥44dB;交扰互调比(CM):≥47dB;载波互调比(IM):≥58dB;完成评价等级:四级以上。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第1章有线电视技术方案设计1.1技术方案设计原则和标准1.1.1设计原则网络带宽:5〜750 MHz。
传输特性:双向传输。
接收质量:有线电视接收质量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最为关心的问题,按国家GB-6510标准规定,接收点的信号电平应在57〜83dB 之间,载噪比大于43 dB,即图像客观评价质量达到国家标准4分以上要求。
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最关心的问题,只有安全稳定运行的网络,才能确保有线电视终端的接收质量,网络的技术先进性是网络高性能的保证和基础,也是未来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增容的保障,还可有效地减少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麻烦。
通过建成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传输有线电视台传送的电视节目和调频立体声节目。
1.1.2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依据1)[GB889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2)[GB6510]《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3)[GY106-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4)《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GB6510-86】《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6)[GB502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7)[GY/T121】《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8)广电部“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1.2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有线电视一般是由天线、前端、干线传输和用户分配网络几个部分构成。
天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无线电波,并将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馈送给前端系统。
天线系统处于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最前端,它对最终用户接收到的图像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前端设备位于天线和干线传输网络之间,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天线的高频电视信号和电视台自己开办节目的电视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比如滤波、调制、频率转换等,然后对所有这些高频电视信号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信号发送到用户分配网络。
如果把整个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比作一颗树的话,那么干线网络相当树干,而用户分配网络相当于枝叶茂盛的树枝,而普通用户的电视机相当于一片一片树叶。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内容,使用户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电视娱乐和信息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信号传输、内容分发和用户终端等方面。
二、系统架构1. 总体架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总控中心、传输网和用户终端。
总控中心负责节目的采集、编码、内容分发和系统监控等功能,传输网负责信号的传输,用户终端负责接收和解码电视信号。
2. 总控中心总控中心由服务器、编码设备、流媒体服务器等组成。
服务器用于存储和管理节目内容,编码设备负责对节目进行压缩编码,流媒体服务器负责将节目流发送到传输网上。
3. 传输网传输网由光纤、同轴电缆和配线箱等组成。
光纤用于长距离传输,同轴电缆用于短距离传输,配线箱用于接入用户终端。
4.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包括机顶盒、电视机和配件等。
机顶盒用于接收和解码电视信号,电视机用于显示电视节目,配件用于提供用户互动服务。
三、信号传输1. 信号源采集信号源采集包括卫星接收、有线节目源和自制节目等。
卫星接收需要安装卫星天线并利用卫星接收器接收信号,有线节目源直接从运营商获取,自制节目则需要配备专用的摄像设备。
2. 信号传输方式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混合传输方式,即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
光纤用于长距离传输,同轴电缆用于短距离传输,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高质量。
3.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包括信号调制、编码和封装等。
信号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编码将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小传输带宽,封装将信号打包成数据流进行传输。
四、内容分发1. 节目管理节目管理包括节目采集、编辑、制作和存储等。
节目采集负责从信号源中采集节目内容,编辑负责对节目内容进行剪辑和整理,制作负责对节目进行特效和字幕等处理,存储负责将节目保存到服务器中。
2. 节目分发节目分发采用流媒体技术,将节目内容分发到用户终端。
流媒体服务器通过组播的方式将节目流发送到传输网上,并通过广播控制协议将节目信息传给用户终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一、概述有线电视起源于共用天线系统MATV(Master Antenna Televison)。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教育和信息等方面的需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增加。
曾起过重要作用的共用天线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人们不再满足于当地电视台开路播放的电视节目,而是期望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转播,有线电视系统完全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有线电视系统CATV(Cable Televison)以有线闭路形式传送电视节目,不仅能高质量地转播当地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或转发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
有线电视网具有传输频带宽、信息容量大、播出质量高等特点,一般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几种。
小型网通常采用电缆传输方式,特别适合于综合办公楼、大酒店等用户集中的地区。
1985年,我国为适应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吸取了国外有益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电视标准的30MHz~1000MHz全频道邻频传输系统(包括增补频道)。
实践证明,750MHz系统可保证大型办公楼电视系统的需要,它具有传输频率低、网络损耗小、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系统容量大等优点。
但在规划、设计上需考虑技术的进步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二、设计依据: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2.《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3.《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设计规范》GBJ120-884.《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天线部分》GB7615-875.《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可行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11318.5-897.东营鸿港医院弱电系统图纸三、本系统设计技术指标✧系统传输带宽:750MHZ;✧系统前端信号输出值:100/96dBuV;✧用户终端电平值:70±5dBuV;✧载噪比(C/N):≥44dB;✧交扰互调比(CM):≥47dB;✧载波互调比(IM):≥58dB;✧完成评价等级:四级以上。
四、节目配置东营鸿港医院CATV系统的信号源为当地城市有线电视部门提供,及医院内部自办节目。
五、系统设计东营鸿港医院CATV系统的信号传输网络主要由干线电缆、分支放大器、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电缆等组成。
当地有线电视信号组成系统信号源,经过放大后送入大厦CATV 系统传输网络。
线路传输系统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系统网络的设计、施工和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同轴电缆的选择及线路合理布局的程度。
分支、分配器是网络系统的主要部件,本系统全部选用迈威公司1000MHz系列产品,为该系统将来的扩展增容提供方便。
系统电缆全部选用C-F系列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该公司生产的物理发泡同轴电缆是我国多年的优质产品,常年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地区。
主电缆为9C-FB电缆,各楼层分支分配系统水平电缆采用7C-FB电缆,用户终端电缆采用5C-FB电缆,全部产品均有电子部生产许可书、合格证书及广电部入网证书。
六、系统的调试CATV系统调试,是使系统各部分达到各项电气指标和保证各部分工作状态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是CATV系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系统调试是根据前端电平图、传输系统电平图和分配系统电平图等设计图纸进行。
系统调试是充实和完善原设计方案的一个过程,调试中若发现设计有误漏或差错时,调试人员可以对部分设计进行修改或更换不合理的元器件,以使信号质量达到系统指标要求。
1、测试内容●前端输入电平测量:●输出电平测量:多波段放大器及用户端测试指标要求。
参见机械电子工业部通讯广播事业管理局制定的我国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规范。
●频率特性测量:它包括测量频道间电平差以及测量频道内的频率特性。
➢终端电平的调整现场调试主要是以“系统出口电平”调试为主,辅以主观评价进行。
系统出口电平可视系统而定,即分全频道系统和邻频系统,其标准以“GY/T 106-9<<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为标准。
本次系统中的所有终端我们均按照有线台的要求70±5dBvu进行设计,全部为邻频传输。
➢系统干线的载噪比(C/N)有线电视系统中的载噪比是影响系统最终收视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决定系统整体性能的是干线部分。
干线由电缆和放大器组成,影响干线C/N的因素也就是电缆的C/N和放大器的C/N 指标。
干线C/N由电缆C/N和放大器C/N合成。
因电缆部分的C/N对干线C/ND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在目前的大部分设计中,一般均忽略电缆的C/N影响,因此我们首先考虑放大器的C/N,它在干线C/N中起主要作用。
而放大器的C/N是随输入电平而变的不确定量,即输入电平越高,载噪比越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放大器的输入电平必须控制在一个较窄的带宽之内。
➢干扰的种类及排除CATV系统调试过程比较复杂,极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信号,从而严重影响信号的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安排。
CATV系统中出现的干扰,有多种因素引起,其一部分来自天线输入阻抗和馈线的特性阻抗不一致或前端的设备屏蔽不好,以及系统内非线性器件引起的干扰。
其次传输线路中器件受温度变化引起干扰。
总之,前端信号优劣,直接影响用户的收看质量。
对系统内出现的干扰要区分干扰种类。
大体可分为:交、互调干扰,邻频、同频干扰、重影干扰、雪花干扰、交电干扰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干扰与排除方法:(1) 交、互调干扰交、互调干扰是工作点不对,或因强信号窜入使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区域工作。
根据进入输入端载频的个数多少,将产生一系列频率的干扰。
这种新产生的多余的频率干扰称为交、互调干扰。
故障现象:产生竖白色条纹,且缓慢左右移动,严重时在背景上看到干扰的图像。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放大器产生自激,检修内部反馈电容或集成电路外围元件;✧高频头内部自激,检修场效应管放大器或检查是否遭雷击;✧V/U或U/V频率转换器故障;✧节目信号过强;(2) 邻频、同频干扰CATV系统最根本的要求是各自频道,不能对其它频道有干扰。
每个频道都要求有很纯的频谱。
产生邻频、同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频道分配不合理,射频通道有杂散信号输出。
故障现象:电视画面上有两个模糊不清的不同频道图像或帘状干扰。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需要采用严格的残留边带滤波,使相邻频道之间的频谱不相互交织,相邻频道电平差应尽可能小,希望在2db之间;✧用户电平不能太高,以免在电视机高频头中产生交调、用户端电平一般不应超过80db;✧要求对系统设备选型要考究,同时注意设计安装,最好对设备严密屏蔽隔离等;(3) 雪花干扰雪花干扰是因系统中各部件由于连接不良或输出电平太低、阻抗失配而引起。
故障现象:伴音噪声大,画面噪点多。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调制器或功分器的接插头松动或调制放大器输出电平偏低;✧调制器或频道放大器内的接插头短路或断路;✧放大器输入信号电平弱;✧接收机、加扰解调器接口短路或断路;✧高频头馈源接口处氧化、生锈;✧天线角度偏离同步卫星;(4) 交流声干扰交流声干扰,主要来自交流电网。
由于电源本身滤波不良,50Hz工频信号很容易混入电视信号中,导致图像有滚道、伴音产生严重的哼声。
故障现象:监视器画面上出现一条或几条垂直移动宽横条。
伴音有严重的哼声。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如果是系统内所有频道都出现干扰,说明进入系统内的交流总供电电压偏低;电源频率偏离标准值50Hz;稳压电源失去调节能力,从而使稳压电源纹波增加。
针对上述原因,需调整供电线路,使线路电压达到规定值;✧如果是某一个频道出现干扰,说明某一稳压部分滤波电容失效、断路、容量干涸等:放大器电源调整管击穿、稳压管失效、元器件损坏等;七、系统验收标准:电缆电视系统验收分两阶段进行:(1)主观评价:组织三人以上的视听评价小组,对系统的终端分优、良、中、差、劣五级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有对载噪比(雪花干扰),声音质量(交流声和背景噪声),交扰调制比(有无移动的垂直倾斜的干扰图像),回波干扰(有无沿水平方向分布的两条或多条轮廓线),色度/亮度时延差(是否存在色彩或亮度信号没有对齐,图像模糊不清,彩色鬼影现象),还有是否有移动的水平条纹等现象。
评价标准分五级如下表如示:图像等级S/N 杂波对画面影响主观评价5 45dB 觉察不到优4 40dB 可觉察到,但不使人感到不舒服良3 30dB 看上去有些不舒服中2 25dB 令人讨厌,看上去很不舒服差1 22.9dB 无法收看劣(2)组织验收:当地广播电视厅组织有关人员对系统各项指标按照广电总局通讯广播事业管理局制定的我国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规范及有关标准进行测试。
八、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工程质量和施工规范按照国家及广电总局有关要求具体实施,图象主观评价达优良以上。
工程施工中随时接受业主和监理部门、质检部门的督导。
布电缆前所有的管道由分管监理验收,布线时全部管口加护口用于保护电缆。
工程用器材和隐蔽工程全部由工地监理验收签字后,方可继续施工。
本公司将派专业技术工程师和工地负责人对施工现场的器材、安装调试、安全纪律和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督导,每天的工作量和现场施工人员都有工作记录。
工程开工后,经常与业主交流工程进展情况,主动听取业主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要求。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由质检或监理部门签字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其中包括结构、隐蔽工程、安全、指标性能、设备资料、施工记录和设备器材的验收。
最后协助业主邀请广播电视技术主管部门进行全系统的技术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