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备考建议_图文.ppt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新课标Ⅲ卷)解读及复习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新课标Ⅲ卷)解读及复习备考建议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 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 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 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 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 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往往体现在那些 “难题”上,比如文综地理的问答题等。总结起来,要在这些难 题上拿分,复习备考就要把握两个字“思”“广”。 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 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 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 域最新进展。说实话,高考命题人大多数是大学老师,他们命题 时一般很少看高中教材。我们只有跳出教材和卷子备战高考,才 能与命题人思路同频!
第四圈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 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 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高考考什么?
必备知识
本学科基础知识、 跨学科基础知识
关键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 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 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 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 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 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检验的方法, 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云南省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18年云南高考地理:贴近考生认知水平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二、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

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019年全国Ⅱ卷地理试卷解析

2019年全国Ⅱ卷地理试卷解析
• 【答案】6-8CDA
• 【解析】
• 6.从材料分析可知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 水汽凝结成云,且第6题题干明确提到上升气 流(成云)和下沉气流(晴朗)相间分布,所 以积云也是相间分布,故选C。
• 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 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 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 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4-5 题。
• 4.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 物( )
• A.生产中心 B.分拣中心
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
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
市,在空间分布上呈 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
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
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
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国及
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3. 与2001年相比,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
上升的城市,多数与 上海( )
A.空间位置临 近 B.发展模式相 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 业部门接近
• 【答案】1-3DBA
• 【背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和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中,不同等级城市所面临的不同 问题。本组题目以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为背景,考查城市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 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读图和解析图表能力。
• 2.我们从图1可以看出来IV类的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以及舟山,观察 它们在图中的分布位置知,他们离上海比较远,即呈边缘化,正确答案B。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2卷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解析】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解析】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解析】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考真题解析:中国自然地理%28共33张PPT%29

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考真题解析:中国自然地理%28共33张PPT%29
答案 AB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我国区域差异。由图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青藏高 原和西北干旱地区较少,A项正确;在东部地区,位于低纬的省区(广东、云南、福建等)较位于 高纬的省区(黑龙江、吉林等)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多,呈现由低纬向高纬减少的趋势,B项正确; 图中显示我国面积大的几个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较少,C项错误;边境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 数有的较多,如云南,有的少,如西藏,D项错误。 解题关键 明确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环境差异是解题的重要条件。
知识拓展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荆江段因河道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导致该 地区流速减慢,河床淤塞严重,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同时洪水排泄不畅,洪涝灾害威胁大, 成为长江水患最严重的河段,故有“险在荆江”之说。
4.(2018江苏单科,26,3分)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双选) ( )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3.(2018江苏单科,25,3分)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双选) ( )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缩短航运里程
答案 AD 本题考查河流整治。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洪水排泄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人工裁 弯取直有利于加速洪水下泄,减轻洪涝威胁,A项正确;河流弯曲,水流速度较慢,裁弯后流速加 快,减少泥沙淤积,B项错误;上游来水量的多少与河道形状无关,C项错误;裁弯后缩短了河道长 度,缩短了航运里程,D项正确。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 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 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019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卷部分分析

2019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卷部分分析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
(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
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
为()
A.10时
B. 13时
C.16时
D. 19时
10. 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 东方
B.西方
C. 南方
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
的ABiblioteka 9月21~30日B.10月1日~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解析】 根据材料“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 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 出。”说明由黄河站由极夜转为有昼夜交替现象,即昼由0 小时逐渐增加,根据材料“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 升起,就得落下,应该为当地地方时的12:00,黄河站与 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 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故9题选项D最接近; 而太阳刚好升起,就马上落下,当地时间为12:00,此时 太阳正好位于黄河站的正南方,故10题选C; 根据太阳回归运动黄河站刚好出现昼(即极夜现象结束) 的日期是3月9日,离春分日有12天。根据对称原理,也就 是说到了秋分日12天以后黄河站刚进入极夜现象,日期为 10月2日以后。故11选题选B。
4、认真研究课标和高考试题,做好高中地理三年的 整体计划,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 方法,认真组织各个阶段的教学,旨在减少盲目 性,增强针对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 同行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发挥集体智慧;
挪威语:Takk
2、学科能力要提升 在2019年备考中要针对以图导题、题组生存的高考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云南省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18年云南高考地理:贴近考生认知水平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二、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

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卷一、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