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习作三 中华传统节日

习作: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传统节日名称和传统节日习俗资料的能力。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传统节日名称和传统节日习俗资料的能力。
(重点)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难点)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传统节日,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也深入地了解了这些节日的风情。
今天我们就选择一个你记忆最深的、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写出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将节日中发生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1.请学生自读教材第44页的习作要求,了解本次习作任务。
2.指名反馈交流。
3.引导学生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集体讨论,选定本次习作的事例。
(1)指名交流自己家中所过的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
(2)学生用简要的话写出想要选取的事例。
(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点拨:如果仅仅发生在节日这一天,与过节没有什么关系,那就不符合习作要求。
4.指导梳理写作提纲,帮助理清写作思路。
(1)学生回忆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可以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2)学生将自己选择的事例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简单罗列。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习作例文进行习作训练。
2.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习作。
二、例文引路1.课件出示例文。
2.自由阅读。
3.交流评议,了解写法。
(1)交代清楚节日的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人物。
(2)认真观察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边看边想,发挥想象。
(4)写出观察对象的动作变化和心理变化。
三、完成习作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习作讲评。
指名读有代表性的习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的节日怎么过,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学生们并不清楚,当我将端午节作为例子并且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吃上入手,学生们的兴趣还是比较高涨的,端午节不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传统过法中吃大蒜、吃鸡蛋这些习俗孩子们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习俗、每一项习俗所代表的意义等等都成为学生关注的的焦点。
所以说学生不是不喜欢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关键是让学生怎样去喜欢。
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
布置学生书写对过节中一些风俗习惯的了解。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三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

上面展示的哪些节日中:
中秋、端午、重阳节分别是农历八月十五、五月初五、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则是世界通用的节日,是一些公历节日,因而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三)分享、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出示课件4)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节日里都有不同的习俗。让我们了解这些节日,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新课
教学
()分钟
2、学习探究,辨别节日
(一)探讨方法
你打算如何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又如何记录呢?
(板书:节日由来 庆典活动)
三、小组探究、制定方案
1.师:说到不如做到,我们马上行动吧!刚才我们已经分好小组了,现在制定活动方案。当然这只是初步方案,所以你们可以用铅笔写,以后想到要补充或改变的,还可以适当调整。
2.各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师生评议,提出意见或建议。
3.各小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提出注意事项。
(出示课件5)师随着画面简要介绍: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板书:端午 清明 中秋 元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许多有趣的传统节日吧?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故事哦。
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如何写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作为主题。
比如说春节吧,因为春节可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呢!春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等等。
你们都体验过这些习俗吗?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先从节日的由来说起。
比如说,春节最早是为了祭祀祖先和庆祝一年的丰收而举办的。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人们团聚、放松的节日。
接下来,我们要详细描写节日期间的各种活动。
比如除夕夜,全家人要reunite一起吃年夜饭,吃鱼、饺子和其他应节食物。
大人会给小朋友们发红包,小朋友们就超级high!第二天一大早,小朋友们就开开心心地换上新衣服,伢伢们会给他们钞票糖果呢。
大人们也会觥筹交错,喝酒作乐。
到了大年初一,就是出去拜年、吃年糕的时候啦!最后,我们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
比如说,春节是一年一度的盛事,能够reunite全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真是太棒了!我最喜欢的就是收红包和放鞭炮了。
那么,春节的作文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啦!大家有没有get到诀窍呢?赶紧动笔写一写,说不定就能拿高分哦!如果写不出来,也不用着急,让老师过两天检查一下你们的作文,给你们一些建议。
加油哦,小朋友们!篇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啊!今天老师要教大家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
你们想一想,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对,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源远流长的传统佳节。
每一个节日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福寓意。
比如说春节,是我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彻底打扫房屋,贴上新春对联和门神画,制作美味的年夜饭团团圆圆。
除夕夜,全家人就要一起守岁,等待新的一年来临。
小学语文_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课前五分钟读书交流:1、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也接触了一些中华传统的文化,有奇特的古建筑《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课前老师让大家继续读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谁来将你读书的收获与大家一起交流。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一、导入新课,认识传统节日1、传统节日,我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再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板书课题:中华传统节日A、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B、小结: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
2、传统习俗,我了解A、猜一猜: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习俗,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这是哪个节日吗?评价:看来,你们对节日了解还真不少!B、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
课前,老师也让大家搜集了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小故事,谁来跟大家交流(指名交流)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C、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
你知道哪些?(指名背诵)二、走进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氛围。
1、刚刚了解了那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春节)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指名说:(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中华传统节日》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中华传统节日》优秀的教学反思《中华传统节日》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节日》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华传统节日》优秀的教学反思1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的,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的节日怎么过,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学生们并不清楚,当我将端午节作为例子并且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吃上入手,学生们的兴趣还是比较高涨的,端午节不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传统过法中吃大蒜、吃鸡蛋这些习俗孩子们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习俗、每一项习俗所代表的意义等等都成为学生关注的的焦点。
所以说学生不是不喜欢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关键是让学生怎样去喜欢。
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
布置学生书写对过节中一些风俗习惯的了解。
今天的这节钉钉直播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我在这节课中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询问长辈、看影视片、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在学习本单元第一个活动提示时,我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并及时梳理学生所整理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线上教学有效整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1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教学设计一、习作要点分析本单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也是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收集传统资料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
因此,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学生以传统节日为主线,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同时,“中华传统节日”也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个习作练习。
习作内容紧扣单元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指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学生可以选择印象深刻的过程来写,消除学生想要面面俱到容易产生的犹豫心理,培养习作兴趣。
二、课标要点解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表达与交流”在第二学段提出: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在【梳理与探究】中指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要引导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反思)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习惯。
【语文要素】2.以适当的方式展开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3.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用不同方式展示成果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
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这些传统节日里。
那么,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2.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二、展示活动成果1.分小组合作,合作要求:(1)按照自己搜集的资料,找到对应小组,自由组合。
(2)小组内交流资料内容,派选一位成员作为代表发言,师生评议。
2.小组展示。
(1)春节组展示。
(关于“年”的故事表演、贴春联、年画习俗讲解、《元日》古诗朗诵)(2)元宵节组展示。
(猜灯谜游戏、元宵节传统食物介绍、元宵节习俗活动介绍)(3)清明节小组展示。
(介绍清明节的相关习俗)(4)端午节小组展示。
(播放赛龙舟、包粽子视频来介绍节日习俗)(5)中秋节小组展示。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以诗朗诵结束展示)(6)重阳节小组展示。
(讲故事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发出“看望孤寡老人”爱心活动的倡议)3.评一评:哪一组的活动开展得好?4.刚才我们把自己的研究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分享。
同学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生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太神奇了!生2:了解一个传统节日的同时还能读到很多著名的诗词。
师小结: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有各种各样有趣的来历,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我们深入了解它们,就能更好地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励志小故事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干、觉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传统节日名称和传统节日习俗资料的能力。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传统节日。
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
今天我们就选择一个你记忆最深的、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写出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将节日中发生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小组交流展示。
要求:
(1)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以及为了解节日开展的活动。
(2)交流自己对于这个节日的了解。
(节日的来历、过节的风俗等)
(3)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可以是自己学到的与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撰写的春联等艺术作品,也可以背诵与节日相关的诗词佳作等。
)
2.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优秀的组员在班级里交流。
(要求:本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
)
预设:
生1:我感兴趣的是重阳节。
我了解了重阳节的风俗,去年我还跟家人一起去爬山登高了。
生2:我研究的是春节的风俗。
我积累了与春节相关的诗,知道了古代过春节除了放爆竹,还要喝屠苏酒、换桃符。
我还跟爷爷学写了春联呢!
3.评一评:哪一组的活动开展得好?
4.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元宵节耍龙灯的画面等。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节日的习俗。
)
5.课件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供学生参考)
6.说说自己记忆最深的一个节日,确定主题。
预设:
生1:我家过中秋节的时候,奶奶总是认真地准备一大桌好菜,然后进行祭月,接着就是赏月、吃月饼。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和姐姐在赏月的时候对诗。
生2:我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了包粽子。
7.指名概括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生评议。
(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审要求: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来写,可以写自己家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
(2)审重点:本次习作要求将节日活动的或事件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习作。
二、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2.自由阅读。
3.交流评议,了解写法。
(1)交代清楚节日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
(2)认真观察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边看边想,发挥想象。
(4)写出观察对象的动作变化和心理变化。
三、完成习作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习作讲评。
指名读有代表性的习作。
师生根据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共同评议,找出优
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并誊抄。
[教学板书]
习作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反思]
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习作资料,课堂上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以及自己在家度过节日时欢乐的场景或事件。
然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内容,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价与引导,让学生对习作树立更大的信心,为写作文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