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要求

合集下载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滞留和细菌感染。发病开始时。胆囊粘膜呈轻度小肿和充血,继而波及胆囊壁各层而使胆囊壁增厚。 同时胆囊因受胆囊管阻塞而膨胀,胆囊体积增大,女性尤为多见,女及男之比约为1-2:1。发病年 龄20-50见岁之间,主要临床症状为右上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有时疼痛牵涉到右肩 部或右肩胛骨下角,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腹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波阿斯征阳性,有时可触到肿 大的胆囊。
充血的粘膜散在着黄色的胆固醇,形如草莓,故称草莓样胆囊。 梗阻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胆汁滞留在胆囊内,使胆囊扩大。这种情形多为慢性病变的急
性发作,临床上谓之“胆囊积水”。
15
慢性胆囊炎声象图表现: 胆囊体积的改变,部分病例胆囊萎缩,胆囊体积明显缩小,囊腔变窄,胆汁充盈差。另一部分病例
出现胆囊积液。胆囊体积增大,但也有部分病例胆囊体积变化并不很大。 胆囊壁增厚,边缘稍粗糙,胆囊萎缩病例,胆囊壁明显增厚、粗糙、回声增强。但也有部分病例的
胆囊壁增厚不明显。 大部分病例胆囊内有结石存在。 高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差或无收缩功能。
16
萎缩性胆囊炎的声象图特征 (1) 胆囊萎缩,无胆囊透声暗区,在胆囊区仅见新月形增强回声伴声影,胆囊腔和后壁均显示不
清。 (2) 胆囊缩小,在胆囊区可见胆囊形态和轮廓,壁增厚毛糙,后壁回声明显减弱。 (3) 胆囊不显示,胆囊萎缩纤维化,内无胆汁充盈,及周围粘连,贴近肝门区,肠腔气体遮盖, 使胆囊不能显象。
27
肝外胆管结石声象图特点 (1) 胆管腔内出现恒定的增强团块状回声。当结石前方有胆汁存在时,团块状轮廓清晰,回声较强,反之则团
块状轮廓模糊,回声稍弱。 (2) 团块状回声所在部位以上的胆管扩张,阻塞较完全时,肝内胆管也出现扩张。 (3) 增强回声后方出现声影。 (4) 结石在胆总管时,胆囊体积增大或出现胆囊积液。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与胆道【检讨办法】(一).患者预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凌晨空肚检讨较为合适.2.须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讨.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前提限制,可在亲密不雅察下及时进行检讨.5.一般胆囊检讨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落后行.(二).仪器前提:及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体系检讨,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讨类似,以能清楚显示不雅察部位的胆系构造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后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不雅察胆囊血流旌旗灯号时须要随时调节聚焦区.黑色显示规模.敏锐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清除伪像.(三).扫查办法1.应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况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进步胆管显示率.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竖直,显示胆囊纵轴断面.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阁下支及其腹侧伴行的阁下肝胆管.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累于胆道四周的肠气移开,更清楚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检讨内容】(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滑腻.(二).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实验不雅察胆囊压缩功效.(四).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大,扩大程度.规模.部位.(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大.【正常胆囊及参考值】(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卵形.胆囊壁滑腻,胆囊内胆汁为无反响,透声性好.(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地位较深,临近门脉右支.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临近腹前壁.(三).超声测量1.正常胆囊的长径一般不超出8.5cm,前后径数不超出3.5 cm;前后径对胆囊张力的反应较长径更有价值.2.正常胆囊壁厚度空肚状况下不超出2.5mm,测量时探头必须垂直于胆囊壁,不然会产生胆囊壁增厚的假象.【正常胆道及参考值】(一).肝内胆管,左.肝管在门脉阁下支的前方,内径在2mm以下;正常肝内胆管二级以上分支超声难以清楚显示.(二).肝外胆管,声像图上肝外胆管大致分为高低两段;上段紧贴于门静脉腹侧与之伴行,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前方为胃十二指肠,胆管下段延长进入胰头背外侧.下段胆管因为胃肠道气体的干扰,不轻易清楚显示.正常人肝外胆管上段内径不超出5.0mm,下段内径不超出8mm,高龄者有增宽趋向.【留意事项】(一).胆囊壁增厚呈双层,不是急性胆囊炎特有的表示,肝硬化归并低蛋白血症和腹水.急性重症肝炎时都可消失.(二).初期单纯性胆囊炎超声表示不典范.胆囊稍增大,囊壁轻度增厚.(三).化脓性胆管炎归并胆囊炎时,胆囊不大,仅显示囊壁增厚.隐约,内有沉积物.胆囊壁外肝组织有低反响带可能为轻微胆囊炎的炎性渗出.(四).胆囊结石易误诊的罕有于以下:1.胆囊内炎性沉积物或陈旧的浓缩胆汁等易误诊为泥沙样结石.2.当结石不大或嵌顿于胆囊颈管时轻易漏诊.3.位于近肝门部的肝外胆管结石误以为胆囊结石.4.胆囊颈管部结石.粘连瘢痕组织.癌肿.胆囊颈部淋凑趣钙化灶等易误诊为胆管结石.5.肝胆管积气及后方多重反射易误诊为结石声影,应留意辨别.6.胆总管末尾的癌肿.蛔虫尸首碎块和黏稠胆汁.脓性胆汁.胆管乳头部溃疡炎症等也有同结石类似的超声表示.(五).胆囊气性坏疽,胆囊增大,囊壁明显增厚,囊内含有气体,后方显示不清.(六).或胃切除术后,罕有胆囊增大伴沉积物反响,但囊壁不增厚无压痛,有助于辨别.(七).轻度慢性胆囊炎声像图无特异性,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常显示不清.超声诊断艰苦.(八).胆囊炎增殖型需与胆囊癌的厚壁型.胆囊腺肌样增生症辨别.(九).结石的胆囊轮廓不清楚,仅见胆囊前壁的弧形高反响,伴广大声影,看不到结石轮廓,呈典范的“WES”征.(wall echo shadow,囊壁反响的正影)超声检讨中易误诊为“WES”征有下列情形:1.钙胆汁或钙化胆囊声像图显示为高反响带,厥后伴随清楚的声影,胆囊内腔不克不及显示,辨别艰苦.2.胆囊过小或先天缺如,肝门临近含气的胃肠道易误诊为胆囊充满结石.3.胆囊切除术后瘢痕组织或胆囊窝纤维化,应联合病史诊断.(十).胆囊结石归并胆囊癌的发病率高,较多结石高反响团及声影掩饰肿瘤是漏诊的重要原因.实块性胆囊癌有时与肝癌不轻易差别.1.突到胆囊腔,肿物似与门静脉右支接近;2.内有结石强反响;3.来自胆囊动脉,应高度提醒胆囊癌.(十一).肝表里胆管扩大程度不克不及作为辨别良恶性梗阻的根据.(十二).肝外胆管扩大是超声检讨梗阻性黄疸的敏锐指标.胆管的扩大先于临床黄疸消失.(十三).梗阻程度断定1.总管扩大是下端梗阻的靠得住根据.2.外胆管正常或不显示而肝内胆管或阁下肝管仅一侧扩大提醒上段肝门部壅塞.3.多半情形下胆囊与胆总管的张力状况是一致的,即胆囊增大提醒下段壅塞,胆囊不大相符上段壅塞.4.有时胆囊与胆总管处于抵触的张力状况,提醒胆囊颈部壅塞或胆囊本身消失病变.胆囊是否增大不克不及作为断定梗阻程度的标记.。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临床表现:疼痛 、胃肠道症状 促使因素:进食油腻饮食 体征: 右上腹压痛、Murphy 征(+)
典型声像图特征
囊腔内强回声团 后方伴声影 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单发结石
多发结石
不典型声像图
(一)、充满型结石
1.胆囊失去正常的轮廓和形态 2.胆囊腔被强回声及声影取代 3.多数胆囊后壁不能分辨 囊壁结石声影 综合征 (WES征 )
检查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半坐
位、胸膝卧位
正常胆囊结构
梨形或椭圆形无回声 分颈、体、底三部 后方回声多增强 纵径7-9cm 横径≤4 cm 进食后囊腔变小
正常胆管
不易显示肝内胆管 与门静脉伴行 呈等号状 左右肝管 <3mm 汇合形成肝总管
胆总管直径 4 - 8mm
一、急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
1、突然发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并向右肩胛区 牵引痛,腹肌强直。
(二)泥沙样结石
细小光点或光斑的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 随体位变化而缓慢移动
(三)、无声影的结石
结石小于2-3mm或密度太低
(四)、胆囊颈部结石
四、肝内胆管结石
1. 肝内出现强回声团, 后方伴声影
2. 与胆管走行一致的条状排列,胆管扩张
五、肝外胆管结石
1、胆管腔内存在伴有 声影的恒定强回声团, 个别呈中等或低回声 团 2、病变近端胆管不同 程度扩张 3、回声团与管壁分界 清晰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超声室 刘小兰
检查前准备:检查当日食物2日,不部食分豆胃制肠品道、高奶度制积品气、者糖应类灌
肠排便或服缓泻剂消气后检查。胃肠钡餐检 查3日后、胃镜、胆道造影检查 2日后再做超 声检查。如同日有胃镜检查,则先做超声检 查。禁止使用影响胆囊收缩的药物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扫查方法:右肋缘下连续纵向和横向扫查显示胆囊及肝 内外胆管。
5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三、胆道系统正常超声表现
⒈ 胆囊:
形态:胆囊纵切面呈梨形,横 切面呈圆形。
大小:长径6-9cm,横径3.54cm,前后径2-3cm。胆囊长 径在不同个体、不同空腹状态 时变化较大,因此判断胆囊增 大多以横径为主。
胆囊结石图例
15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胆管结石图例
16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合并胆囊炎图例
17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㈡、胆囊癌
根据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分为: ⑴小结节型 ⑵蕈伞型 ⑶厚壁型 ⑷混合型 ⑸实块型
18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小结节型
自胆囊壁向囊腔突入的乳 头状等回声肿块;
常大于1cm,约为11.2cm;
26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课后总结
⒈胆囊结石典型超声表现是: 强回声光团+声影+移动 ⒉胆囊癌超声表现分为: ⑴小结节型 ⑵蕈伞型⑶厚壁型⑷混合型⑸实
块型 ⒊胆管癌超声表现分为: ⑴乳头型和结节型 ⑵浸润型
27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复习题
胆囊结石典型超声表现 胆囊癌超声表现分哪几种 乳头型和结节型胆管癌超声表现
内径≥ 1.0cm时可明确诊断肝外胆管扩张。
9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0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四、常见疾病超声诊断
㈠、胆石症与胆囊炎 ㈡、胆囊癌 ㈢、胆管癌
11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㈠、胆石症与胆囊炎
临床与病理: 胆系感染和胆汁淤滞等使胆汁中的胆色素、胆固
醇、钙盐物质析出和凝集而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在胆囊或胆管内引起胆汁淤滞,容易继发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泥沙样结石
均质高~等回声 随体位变化而缓慢移动 后方伴声影
二、胆管结石
(一)肝内胆管结石
1. 肝内出现强回声团, 后方伴声影
2. 与胆管走行一致的条状排列,胆管扩张
(二)肝外胆管结石
总胆管内强回声团伴后方声影
胆囊炎
一、急性胆囊炎 胆囊肿大 长径>9cm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4mm 绝大部分病例有伴结石
如成虫进入胆囊,有时可见囊腔内也漂浮着絮状等回声
(4)本型代表相当晚 期的胆囊癌,为Nevin 氏Ⅳ、Ⅴ期或TNM分 期中的第Ⅳ期。
(3)肿瘤内部回声粗杂 混乱,高、低回声相间, 其中夹有斑状或块状强 回声
(4)本型代表相当晚期 的胆囊癌,为Nevin氏 Ⅳ、Ⅴ期或TNM分期中 的第Ⅳ期。
其他的声像学表现:
1. 50%-80%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及囊壁增厚等慢性胆囊炎。
总胆管呈球形或纺锤形扩张,直径可超过3cm,甚至10cm以上。有些 病例仅表现为轻度梭形扩张或肝外胆管全程均匀扩张,缺乏囊性特点。 管腔内含大量无回声胆汁,部分病例沉积不均质的等—高回声的胆泥。
如合并癌变,可有 不规整的团块紧贴管壁, 回声特点与胆泥相似, 容易被忽视。
常合并结石,为强回 声伴后方声影。
二、慢性胆囊炎
1.胆囊腔缩小 (1)依病变程度不同,囊腔大小可从无明显改变到萎 缩成如拇指头大小。 (2)炎症反复发作者胆囊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成团, 分界不清,超声扫查难以描绘出胆囊的轮廓和真实大小。 (3)如胆囊慢性穿孔与消化管发生内瘘,则无回声的 液性胆囊腔消失,回声杂乱并含气体回声,几乎不能和 胃肠道鉴别。
②双凸面曲线状强回声伴变化不定的声影 ③不规则集合状强回声伴有声影。声影区内一般都比 较干净,但如果钙化严重也会产生多重反射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

.
40
.
41
.
42
胆囊癌
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多数为腺 癌,偶见鳞癌。 多发生于体部和颈部。 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浸润和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比较少见。 约70%的胆囊癌同时合并胆囊结石。 声像图可分为五型:小结节型、蕈伞型 、厚壁型、混合型、实块型。
.
43
小结节型:病灶较小,大小约为1.0~2.5cm 。团块自囊壁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 平整,好发于胆囊颈部。
.
48
.
49
.
50
.
51
.
52
肝外胆管癌
胆管癌好发于肝门部左右肝管汇合处、 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肝门部胆管癌 占胆管胆管癌的60%。
绝大多数为高分化腺癌,偶见未分化癌 和鳞癌。
大体病理分型:息肉状或乳头状癌、硬 化性胆管癌、结节型胆管癌和浸润型胆 管癌。
一般为单发,亦可多发,好发于颈部、底 部;
平均大小较胆固醇息肉为大,但多少不超 过1.5cm;
为较强回声或中等或弱回声。
.
33
胆囊息肉样病变
.
34
胆囊息肉样病变
.
35
胆囊壁息肉样病变
.
36
胆道蛔虫病
胆总管蛔虫 胆囊蛔虫 肝内胆管蛔虫
.
37
胆总管蛔虫
胆总管扩张; 腔内见双线状的强回声带,虫体死后, 无回声暗带逐渐模糊; 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胆囊增大,继而伴炎性改变。
病理及临床概要:
胆固醇代谢的局部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 醇含量增高,而积存与胆囊粘膜固有层的 巨噬细胞内,逐渐形成向粘膜表面突出的 黄色小结节,故称为“胆固醇沉着症”, 结节的分布有弥漫型和极限型,以后者多 见,呈息肉样改变,故又称之为胆固醇性 息肉。本病无恶变倾向。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诊断技术规范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诊断技术规范

胆道系统一、胆囊结石1、病理与临床胆囊结石有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在我国胆囊结石患者中以胆固醇结石最多见。

胆囊结石可合并胆囊炎,且两者互为因果,部分患者最终导致胆囊缩小,胆壁增厚,腔内可充满结石。

胆囊结石患者可有右上腹不适、厌油腻等症状。

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内时,可导致右上腹绞痛、发热等症状。

胆绞痛是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可突然发作又突然消失,疼痛开始于右上腹,发射至后背和右肩胛下角,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

部分患者疼痛发作伴高热和轻度黄疸。

疼痛间歇期厌油食、腹胀、消化不良、上腹部烧灼感、呕吐等症状。

查体可见右上腹部有压痛,有时可见右上腹部有压痛,有时可扪到充满结石的胆囊。

胆囊结石超声显示率90%以上,诊断价值较大,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2、声像图表现胆囊内可见一个或多个团块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

当结石较大时,常只能显示结石表面形成的弧形强回声,内部结构难以显示。

多个结石紧密堆积时,有时不能明确显示结石数量及每个结石的具体大小。

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1)泥沙样结石:可见多个小强回声堆积,形成沉积于胆囊后壁的带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2)充满型结石:胆囊内呈弧形强回声带,后伴声影,无回声囊腔不相识,强回声带前方有时可显示胆囊壁,后方结构则完全被声影所掩盖。

3、鉴别诊断典型的胆囊结石超声诊断一般不困难。

对于胆囊颈部的结石,由于缺少胆汁的衬托,使其结石回声不明显,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声影,超声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变换体位,如坐立位、胸膝位等,才能发现结石,并进行正确诊断。

(1)泥沙样结石与浓缩淤积的胆汁或炎性沉积物相鉴别:泥沙样结石回声,声影明显,随体位移动速度较快。

(2)充满型结石需与常腔内积气相鉴别:结石后方为明显声影而非气体后方的彗星尾征,且肠腔内气体形态随时间而变化。

二、胆囊隆起性病变1、病理与临床胆囊隆起性病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一组不同病理类型的疾病,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中以胆固醇性息肉占大多数,其次是炎性息肉和腺肌瘤;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中以腺瘤为主。

胆囊与胆道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与胆道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与胆道超声检杳规范【检查内容】1、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囊壁的厚度、囊壁是否光滑。

2、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占位性病变。

3、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4、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5、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检查方法】1、病人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探测体位,检查方便,病人舒适,但胃肠气体干扰多。

右前斜位:患者向左转体450是常用的体位。

此体位可使肝和胆囊向左下移位,扩大肝胆作为超声窗的利用,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从而提高胆囊颈部及肝外胆管的显示率。

(2)坐位或站立位:可使肝、胆囊轻度下移,有利于观察胆囊结石移动和胆囊底部病变,同时可提高总胆管下段的显示率。

2、探测方法(1)右上腹腹直肌外缘纵切:可显示胆囊纵断面,长轴多向左倾斜,沿该轴附近纵断与横断,能显示胆囊与肝脏和肝门的影像解剖。

(2)右肋缘下斜切:探头向右移动可显示右肝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和胆囊;向左移动,可见左肝、门静脉左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肝管。

(3)右肋间斜切:一般于第6〜第9肋问可获得右肝、胆囊以及门脉右支伴行的右肝管直到肝总管的纵断图像。

(4)右上腹正中旁斜切:为获肝外胆管的纵断图像,往往上段向右斜,下段与脊柱平行或向右曲折,需追踪至胰头。

(5)上腹部横切:可显示胰头背外侧胆总管的横断图像,同时可观察胰头和胰管有无异常,此切面对发现胆总管下端病变是十分重要的切面。

【注意事项】1、探查胆囊颈部结石时应注意采用右前斜位的方法,有利于结石移动至体部。

由于囊壁和结石紧密相接触,其强光团变得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有声影。

因此,借助脂餐试验,可了解颈部是否阻塞。

2、改善肝外胆管超声显像的方法:(1)检查时饮水500-700m1,然后右侧卧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肠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两侧移动探头,把气体推开以显示下段胆管及胰头,并做总胆管的横切扫查,可较快发现病变。

(2)膝胸卧式:用探头反复挤压胆管部位腹壁,可使胆管下段的结石上移而容易显示,也有利于对无声影和弱声影的结石或肿瘤鉴别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结石断面结构成份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胆囊结石的假阳性
• 肠道气体 • 胆囊生理折叠;颈部螺旋瓣 • 胆囊内气体回声 • 胆囊内凝血块 • 胆囊萎缩,结缔组织增生 • 胆汁粘稠、干枯 • 胆囊息肉、乳头状腺瘤 • 胆囊附近淋巴结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鉴别诊断 • 硬化性胆管癌—局限性增厚、狭窄呈 截断征+远端胆管明显扩张 • 硬化性胆管炎—条索样狭窄明显,远 端胆管扩张不明显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囊良性腺瘤和息肉
• 共性 • 强回声结节,可多发 • 呈乳头、菜花状自胆囊壁向腔内突起 • 边界清晰、光滑,一般无声影 • 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 小于1cm以下,好发于颈、底部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管炎
•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超声特点 1. 有胆道梗阻性病变 2. 胆管扩张,腔内可见脓汁光点群 3. 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可模糊,水肿 4. 常伴有胆囊肿大,囊壁水肿 5. 肝肿大,回声增强,可有肝脓肿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慢性胆管炎超声特点 1. 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 2. 肝内散在 “=” 样强回声 3. 胆管回声走行僵直,粗细不均 4. 多合併慢性胆囊炎 5. 肝内钙化灶(小胆管壁) 6. 肝实质及血管回声无异常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囊炎
• 急性胆囊炎超声特点 1. 胆囊肿大,轮廓可模糊 2. 壁弥漫性增厚,水肿呈“双边影” 3. 腔内见可移动的光点、光斑群 4. 穿孔后,胆囊周围可见液体,气体 5. 可伴有结石 6. 胆囊收缩功能差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慢性胆囊炎超声特点 1. 壁不规则增厚,回声增强 2. 脂餐后收缩功能差 3. 胆囊变形:萎缩或肿大积液 4. 可伴结石和声影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系的解剖与正常排秘途径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囊的切面图像和变异
• 正常形态 茄子形 , 圆形 , 长形
• 数目变异 无胆囊 , 双胆囊
• 形态变异 皱折型 ,葫芦型 , 中隔型 , 憩室型
• 位置变异 横位胆囊 , 左侧胆囊 , 肝内胆囊 , 系膜胆囊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肝内胆管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肝外胆管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胆囊正常值
长径 6~7cm(<9cm) 横径 2.5~3(<4cm)
记:( 3×7cm) 壁厚 0.3cm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肝外胆管结石
• 超声特点 1. 胆管内固定的强回声光团、光斑 2. 有结石的胆管一般扩张 3. 强回声光团与管壁间有暗带环绕 4. 后伴声影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易漏诊及鉴别诊断 • 胆管下段肠气遮盖显示不清 • 胆管内泥沙样结石与胆管内沉积物难辨 干枯的胆汁 胆管内息肉 胆囊管结石 胆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 胆管乳头部狭窄、憩室— 扩张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囊结石
• 超声三大主征 1. 强回声光团、光斑 2. 后伴声影 3. 随体位移动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五种类型 1. 典型型 — 具三大主征 2. 填满型 — 胆囊腔消失 3. 细小结石型 — 泥沙型,细小堆积型 4. 颈部结石 — 多形成嵌顿 5. 胆囊壁间和附壁结石 — 不移动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硬化性胆管炎超声特点 1. 胆管壁显著增厚(> 5 mm),回声增强 2. 肝外胆管索条样或全程狭窄 3. 局部可有斑块状强回声向官腔内突起 4. 侵及肝内胆管—狭窄、囊状扩张交替; 侵及胆囊—囊壁增厚,收缩功能降低 5. 肝门及总胆管周围淋巴结肿大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肝内胆管结石
• 超声特点 1. 肝内孤立、散在、融合强回声光团、光 斑或条、串状强回声,后伴声影,沿胆管 分布 2. 结石梗阻以上胆管扩张 3. 胆汁淤积时,显示胆管内低回声光点群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鉴别诊断 • 肝内管道回声增强 • 肝内局灶性回声增强 ——与胆管有无固定关系
(第一肝门斜切面)
• 上腹部高位横切面 (第一肝门横切面)
• 上腹部低位横切面 (胰腺水平纵切面)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检查方法及观察内容
• 准备条件 1. 仪器条件:探头3~3.5MHZ 2. 禁食 12小时以上,早晨最好 3. 仰卧体位,Βιβλιοθήκη 转动 4. 饮水清除肠气;脂餐试验
• 胆囊管正常值
长径 2.5~4cm 内径 2~3mm
记:(2~3)
(2~3)
• 胆管正常值(内径mm)
肝叶胆管 左右肝管 总肝管 总胆管
2 ———— 4 ———— 6 ———— 8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观察胆囊、胆管的常见切面
• 肋间斜切面
(主门静脉纵切面)
• 肋下纵切面
(下腔静脉纵切面)
• 肋缘下斜切面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胆囊结石的假阴性 • 泥沙样结石,软结石,胆红素结石 • 胆囊颈部结石;胆囊管结石 • 萎缩胆囊内充满结石 • 皱折、憩室内结石 • 高位胆囊或被肠气遮盖 • 操作不仔细,仪器调节不当 • 进餐后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观察的主要内容 • 胆囊大小、位置、形态 • 胆囊及胆管内有无异常回声 • 肝内胆管有无扩张 • 左右肝管有无连通 • 总肝管 — 总胆管有无扩张 • 胰管有无扩张 • 胆道脂餐后变化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要求
• 适应症 1. 胆石症 2. 胆道感染及蛔虫症 3. 胆囊、胆道肿物 4. 先天性胆道系统疾病 5. PTC —— PT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