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精彩补白。

(12*2=24分)1.因为放大镜的镜片中间(),边缘(),所以放大镜又叫()镜。

2.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3.食盐、白糖等的颗粒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4.生物学家()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5.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6.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单位。

7.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的世界。

二、轻松判断。

(20*1=20分)1.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明的。

()3.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4.2003年肆虐我国的“非典”是由病毒引起的。

()5.草履虫是多细胞动物,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

()6.只要把洋葱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就能观察到洋葱细胞了。

()7.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8.在放大镜下观察,天牛的触角和蝴蝶的触角都是一样的,呈竹节状。

()9.物体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10.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1.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

()12.放大镜只在特定环境下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使用不是很广泛。

()13.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14.昆虫的触角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5.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16.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倍数高,能更清楚地看清物体。

()17.晶体都比较大,都能用肉眼看到。

()18.放大镜直径越大,放大物体的倍数越大。

()19.酸牛奶是因为在牛奶中加醋形成的,和微生物没有关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含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0分)1.小明、小刚、小红在讨论“横梁平着放,还是立着放”,最合理的观点是()。

A.小明:平着放好,因为平着放,相当于增加了宽度,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B.小刚:立着放好,因为立着放,相当于增加了厚度,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C.小红:平着放和立着放都可以大大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2.下列形状的框架中,()最容易变形。

A. B. C.3.下列结构中,最稳定的是()。

A.三角形结构B.四边形结构C.六边形结构4.如图,操场上的篮球架虽然很高,但却不容易倒,最主要的原因是()。

A.篮球架采用了四边形框架结构B.篮球架采用了上大下小的结构C.篮球架采用了上轻下重的结构5.下列纸做的模型中,立得最稳的是()。

A. B. C.6.学校举行萝卜牙签搭高塔比赛,提供的材料有已经切好的胡萝卜颗粒和牙签。

要想搭得高而且稳,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把大的胡萝卜粒放在底层,小的放在上层B.塔身尽量要上下一样大小C.牙签尽量组成三角形的形状7.我们实验室的方凳(如图)非常容易倒,主要原因是这种方凳()。

A.上大下小B.上重下轻C.下短上长8.同样高度的框架结构塔与实心塔相比,抗风能力()。

A.框架结构塔强B.实心塔强C.一样强9.右图是用塑料瓶建造高塔的实验图,为了检测哪个小组的“塔”最不容易倒,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A.用同样的力度去推“塔”,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B.把“塔”放在同一块纸板上,倾斜纸板,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C.用嘴吹气,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10.如图所示是青藏铁路拉萨大桥,从形状与结构看,这座桥是一座()。

A.拱桥B.悬索桥C.立交桥11.建造塔台过程中,下列不属于增强抗震能力的方法的是()。

A.增大底部面积B.塔台底部加弹簧C.减小底部质量12.工程建设中有很多相似的步骤,下列对这些步骤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0分)1.放置在轨道上的三根相同的横梁,承重能力最强的是()。

A.横梁甲B.横梁乙C.横梁丙2.下列物体受竹子、水稻等植物茎的启发而发明的是()。

A.空心钢管B.安全帽C.瓦楞纸箱3.右图是用来安装空调外机的支架,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了哪些方法来提高支架的牢固程度?()。

A.使用管状材料和斜面B.使用“L”形材料和三角形框架C.使用“L”形材料和拱形结构4.把右图中一个正五边形的框架加固,最少需要用()斜杆。

A.一根B.两根C.三根5.下列框架中分别加了一条斜杆,从而使一个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如果从左上方用力,斜杆能起到“拉”的作用的是()。

A.B.C.以上两种做法都不能起到拉的作用6.市区路面施工时会在外面加上围栏(见右图),它下面的底座是空心的塑料盒,中间有一个注水口,使用前要将底座用水注满。

使用前注水的目的是()。

A.利用水给工地降温B.防止塑料老化C.使围栏上轻下重,稳定性更好7.最不容易倒的物体是()。

A.上小、轻,下大、重B.上大、轻,下小、重C.上大、重,下小、轻8.如图是埃菲尔铁塔,它不容易倒的原因中,描述错误的是()。

A.铁塔上小下大B.铁塔上轻下重C.铁塔的重心在塔顶9.金华婺城二环西路上的婺城大桥是一座钢索桥,是用钢缆建造的,这样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桥的()。

A.美观度B.承载量C.跨越能力10.如图所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航孔处,采用了钢索斜拉桥的结构设计,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是()。

A.使大桥更壮观B.使车辆通行更加安全C.使通航孔的跨度更大,方便船舶通行11.中国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右图)。

大桥的主体桥梁是一座高达170.69米的斜拉桥。

婷婷感叹大桥的壮观,同时她也有疑问: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婷婷通过研究发现桥塔越高,钢缆上的拉力就会()。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测试卷(后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测试卷(后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测试卷一、选择题1.有一天,我们发现前段时间穿得正好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这说明()。

A.衣服变小了B.身体长高了C.衣服变大了D.衣服旧了2.半年前买的一双运动鞋今天穿时发现太挤脚,原因是()。

A.鞋穿旧了就这样B.鞋越穿越小C.脚长大了D.鞋变形了不合脚3.幼儿时我们只能吃母乳和牛奶,现在我们可以吃蔬菜、水果、米饭、鱼肉等很多东西,我们吃这些东西用的是()。

A.眼睛B.鼻子C.牙齿D.手4.测量身高时,可以使用()。

A.细绳B.木板C.竹竿D.卷尺5.下面的工具可以用来测量体重的是()。

A.杆秤B.弹簧秤C.地秤D.天平6.下列哪项不是男生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征?()A.身高突增B.性器官发育C.第二性征发育D.乳房增大7.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A.性意识骤增,对异性产生好感B.智力水平迅猛提高C.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D.缺乏人际交往欲望8.进入青春期,随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

A.已经到成年人时期B.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C.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D.可以和大人平起平坐了9.在摇篮里捧着奶瓶的小宝宝处在人生的()。

A.幼年期B.青春期C.成年期D.老年期10.12岁的珊珊同学处在人生的哪一个时期()A.幼年期B.青春期C.成年期D.老年期11.男生兵兵的爸爸身高1.76 米,妈妈1.62米,兵兵长大后身高可能是()。

A.1.76米B.1.62米C.1.83米D.1.80米12.正在快速生长、刻苦学习的人生时期是()。

A.幼年期B.青年期C.成年期D.老年期13.以下哪种情况不是注意个人卫生的行为?()A.定时定量吃饭B.勤洗手C.勤洗澡D.不挖鼻孔14.下面哪种行为没有体现良好的饮食习惯?()A.定时定量吃饭B.挑食C.各种食物搭配D.睡觉前不吃东西15.下列不属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是()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B.吃饭不挑食C.经常熬夜上网D.按时休息16.下面哪种不属于科学用脑行为?()A.动静结合B.勤于思考C.课程交替D.加班加点学习二、填空题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 )。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A、反射B、折射、不变2、凸透镜是、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一样厚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A、头部B、足内侧、腹部、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200B、XX、200万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无关7、下面透明玻璃镜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8、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B、3、4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越小。

A、放大倍数B、焦距、视野0、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的信息。

A、更少B、同样多、更多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检测卷一、填空题。

1.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中间较________、四周较________,其能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________有关。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________,一般长在昆虫头部上方的两侧。

3.蚜虫靠吸食植物嫩叶内的________生活,它的天敌是草蛉。

4.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土壤中的________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物像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的。

二、判断题。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8.使面包发霉的霉菌不是微生物。

()9.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

()10.凸透镜的镜片凸度越大,观察到的范围也就越大。

()11.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12.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都是水的晶体。

()13.蚜虫体长仅有1.5~4.9毫米,蚜虫太小了,所以蚜虫是微生物。

()三、选择题。

14.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物体的( )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A.大小B.图像C.体积15.( )是生物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它组成的。

A.细胞B.器官C.组织16.微生物( )生物。

A.是B.不是C.有的是,有的不是17.下列物品中,和放大镜不一样,不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B. C.18.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 )琢磨而成的。

A.透明玻璃B.透明水晶C.冰块19.如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标着“l0×”和“4×”,那么这台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是( )。

A.40倍B.14倍C.104倍20.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那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门户。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一、填空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

①注视物镜,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②看到物体图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明晰③将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④左眼注视目镜,并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缓慢地提升镜筒2.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它的________是亲密相关的。

3.第一个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

4.光线从空气中进入________中会产生折射变________,而人们认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所以通过________看到的物体会感觉大些。

5.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镜。

通过放大镜等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构造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7.物体的微细构造必须制成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8.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________。

9.假如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二、选择10.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时,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光区域( )。

A. 红、黄、蓝B. 红、绿、黄C. 红、绿、蓝11.我们在观察洋葱切片时用(________),在观察食盐晶体时用(________)。

A.望远镜B.肉眼C.放大镜D.显微镜世纪是( )用显微镜看到了奇妙的微生物世界后,给人们带来了治病的希望。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B.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C.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D.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13.以下物体不合适用来培养微小生物的是( )。

A. 鱼缸里的水B. 矿泉水C. 池塘水14.显微镜的创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 )倍。

新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试题答案

新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试题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试题答案(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选择题(1)()发明了能增近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塔斯特B、牛顿C、培根3、小制作。

自制放大镜的几种方法。

(1)在透明玻璃杯中装满水。

(2)把冰片做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

(3)在保鲜袋中装满水,扎紧袋口。

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判断题(1)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1/ 6(2)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3)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片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的翅膀有关。

(6)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它们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1、填空题(1)实验、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集合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2)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2、判断题(1)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

(3)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4)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5)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美丽的雪花雪花是由空气中的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成的。

尽管每一朵雪花都呈六边形,但是细心观察,我们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

有的雪花晶体矮矮胖胖,有的雪花晶体纤细修长,有的雪花晶体扁平如板,也有的雪花晶体带着精致的枝杈。

雪花的结构取决于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 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 )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 ),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 )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ﻫA、反射B、折射C、不变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ﻫ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一样厚3、(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ﻫ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B、足内侧C、腹部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ﻫA、200B、2000 C、200万ﻫ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A、相同B、相反C、无关ﻫ7、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8、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ﻫ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

ﻫ A、放大倍数B、焦距C、视野10、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ﻫ A、更少 B、同样多C、更多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ﻫ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ﻫ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ﻫ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ﻫ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三、连线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袁隆平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列文虎克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ﻫ巴斯德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培根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2、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棒状天牛丝状蝴蝶鞭状蚂蚁羽状蝗虫膝状四、科学探究。

(每小题10分,共30分)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2、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改正:(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

错误:改正:3、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1)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滴管夹取实验材料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培养皿染色烧杯放置切片标本碘酒吸取多余的水分裁纸刀盛放液体吸水纸切割洋葱(2)利用以上材料,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下来:制作步骤[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综合检测题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卷一、填空。

(27分)1.凭人的肉眼最多只能看清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中间,边缘的镜片。

3.生活垃圾可以分为、、类。

4. 做填埋模拟实验时,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喷水相当于。

5. 当前世界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等。

6. 月球是地球的,月球围绕地球______________。

7. 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不同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它物体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

8.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七星。

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星。

9. 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时称为,十五时称。

10、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会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和( )两大类。

11、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它是由两块( )组合而成的。

12、月球的地形特点是:月球表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和。

13、在太阳系的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是,最近的是,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从内到外排列第三的行星是。

14、度量宇宙中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它是指光在中所行的路程。

15、减少垃圾的办法是 ( )。

16、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17、地球大气层中的()是 ( )保护伞。

18、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在 ( )之中。

19、、等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20、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

21、世界都是由()构成的,()都是会发生变化的。

22、有一种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不但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形态和大小而且还有新物质生成,这样的变化叫()。

23、检验一种物质是否含有淀粉的最好方法是在这种物质中加( ),如果变成了()色,说明这种物质中含的淀粉。

24、美丽的烟花,当它燃烧、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变化。

25、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 )形成的。

二、判断。

(25分)1.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2. 在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才是恒星。

……………………………()3. 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

……………………()4.海边建填埋场可以不危害环境,可以让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

( )5. 在垃圾堆上种蔬菜,可以减少肥料,增加垃圾废物……………()6.垃圾填埋场有可能会影响十几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7. 过期的药品可以随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8. 购买物品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包装豪华的物品。

………………………()9. 日光灯管是有害有毒的垃圾。

…………………………………………()10. 废电池是没有毒的垃圾,我们可以随便扔在垃圾堆里。

………………()11、所有的物体都会热胀冷缩。

……………………………()12、铁钉生锈是物理变化。

……………………………… ( )1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4、最早以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 )15、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的………………………( )16、蜡烛燃烧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 )17、电灯发光是物理变化……………………()18、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化学变化……………()19、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因为火山爆发和陨石的撞击形成的…………() 20、月亮在天空中总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的…………()2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22、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3、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在变化过程中转变成了其它物质。

( )24、要防止铁生锈,只要切断生锈的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 )25、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物理变化()三、选择题(11分)1、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A、装上水的圆柱体烧杯B、透明的玻璃球C、金属球2、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A 、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3、海平面再上升50厘米的话,全球多少人口得迁移()。

A、1% B、30% C、5%4、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A 、月环食B、月偏食C、月全食5、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 ),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

A 、初一B、十五C、初七八6、最早的眼镜是()发明的。

A 格罗斯泰斯特B培根C列文虎克7、白糖熔化直至变黑的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A 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C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8、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叫 ( ) ,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 ( ),围绕行星运行的星是 ( ) ﻫ A行星 B 卫星 C 恒星ﻫ四、排序题:(4分)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由近及远排列:五、作图题(8分)1、画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3分)2、请你画出下列时间的月相图?(5分)初二初八十五二十二二十九六、简答题(25分)1、请写出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至少写3条)(3分)2、考察题:我们家乡的环境怎么样?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请你制定一份考察计划,并提出你的治理方案。

(7分)3、简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4分)4、什么是太阳系?(4分)5、“白色污染”是指什么污染?它有哪些危害?怎样减少“白色污染”?(7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2009-03-03 21:09一、填空1、( )是地球的卫星。

2、月球在( )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

3、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叫()。

4、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在( )之中。

5、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 )。

6、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 )、( )、()、()、( )、( )、( )、( )。

7、大熊座的七颗亮星构成( ),根据它我们比较容易找到()。

8、月球的地形地貌主要是( )和( )。

二、判断1、光年是计算时间的单位。

()2、月球看上去明晃晃的,它是一个发光体。

()3、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 )4、我国不是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 )5、月亮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太阳。

( )6、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三、选择1、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说法是( )。

A、撞击说B、火山爆发C、地震2、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 )。

A、1/2 B、1/4 C、1/63、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是从( )边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