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控制VOC
挥发性有机物voc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voc标准挥发性有机物(VOC)是指在大气中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于大气污染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控制大气污染和保护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VOC标准,以限制和监管VOC的排放。
本文将就VOC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VOC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控制大气中VOC的浓度,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各国对于VOC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环境和气候特点、工业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VOC标准通常包括VOC的种类、排放限值、监测方法等内容,旨在通过对VOC排放的严格控制,减少大气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
VOC标准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标准。
一般来说,VOC标准主要分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两大类。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主要是针对建筑材料、家具、装饰材料等室内装修材料中的VOC排放进行限制,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
而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则是针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中VOC排放进行限制,以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VOC标准的制定需要科学、严谨的依据和方法。
首先,需要对VOC的种类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不同种类VOC的特性、来源、排放量等情况。
其次,需要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和健康影响评价结果,确定VOC的排放限值。
最后,还需要建立VOC的监测方法和监测网络,对VOC的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VOC标准的实施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VOC标准,可以有效控制VOC的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也可以减少VOC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降低患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等健康风险。
总之,VOC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和地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VOC标准,并加强对VOC排放的监管和控制,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的保护。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0-2 VOCs污染预防
VOCs控制技术
1、防止泄漏为主的预防性措施
•替换原材料
•改变运行条件
•更换设备等
2、末端治理为主的控制性措施
一、VOCs替代
二、工艺改革
• 非挥发性溶剂工艺取代挥发性溶剂工艺;
•
石油及石化生产过程:回收利用放空气体。
三、泄漏损耗及控制
充入、呼吸和排空损耗示意图
限制较小。
用于催化燃烧的各种催化剂及其性能见表10-11
催化剂品种
Pt-Al2O3 Pb-Al2O3 Pb-Ni、Cr丝或网 Pd-蜂窝陶瓷 Mn、Cu-Al2O3 Mn、Cu、CrAl2O3 Mn-Cu、CoAl2O3 Mn-Fe-Al2O3 稀土催化剂 锰矿石颗粒
活性组分 含量
0.1~0.5 0.1~0.5 0.1~0.5 0.1~0.5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25~35 5~10 5~10 25~35
同理可求得T=649、7600C时所需的燃烧时间分别 为49s、0.2s。
4)燃烧与爆炸
燃烧极限浓度范围=爆炸极限浓度范围 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100 cm a b m c1 c2 ci
cm -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 ci -i组分的爆炸极限
a, b, m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浮顶罐,用于储存大量的高挥发性的液体。用于密封的浮顶盖浮在 液面上,液面以上没有空隙。液体注入或流出时顶盖随之上下浮动, 避免上面所讲述的呼吸损耗。但是这种密封方式(一般采用有弹性 的橡胶薄盖,类似于汽车上的雨刷)并不是完美的,仍然会有密封 损失。这张草图没有给出防雨雪装置和其他的细节。
转移损耗控制方法-阶段1控制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

H2O
CO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低浓度VOCs,室内空气净化
特点
✓实现VOCs低温去除 ✓适用于低浓度、大风量的VOCs ✓处理效率高,能耗低 ✓净化并清新空气
有机废气
等离子体-催化装置
排气
活性物种和臭氧,触 发催化剂,降低活化能。 催化剂选择性地与等离 子体 产生的产物再 反应
光催化技术
原理
光催化剂纳米粒子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 射下受激生产电子空穴对,空穴分解催化 剂表面吸附的水产生氢氧自由基,电子使 其周围的氧还原成活性离子氧,从而具备 极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将光催化剂表面的 各种污染物摧毁
废气
达标排放
组合技术(三)
➢组合五
滤筒除尘+蓄热催化燃 烧
废气
入口
净化后 排气
➢组合六Biblioteka 吸附+高级氧化(三)重点行业排放特征及治理技术
➢ 石化行业
石化行业VOCs特征
✓成分复杂(多包含烷烃、烯烃 硫醇、硫醚、多环芳烃等) ✓难处理(传统的吸附、吸收、 燃烧等技术难以达到满意的去除 效果) ✓排放量大(2010年,石化行业 VOCs排放量全国第一)
废弃物存放和处置 过程
废弃油墨、容器的处置过程挥发VOCs
(三)重点行业排放特征及治理技术
可控制技术 ➢吸附回收法
对于包装印刷过程所排放的高浓度(>5000 mg/m3)或具有高回收价值的 VOCs,宜采用回收技术(如活性炭吸附)加以循环利用。
活性炭吸附净化处理流程图
优点:可以回收大量溶剂,经济效益好 缺点:吸附回收效率不高,一般在70%左右
VOCs类别 主要有卤代烃、氯苯类、芳香烃类、酯类、酰胺类和酮类等
(三)重点行业排放特征及治理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标准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标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指在常温下易挥发成气态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各国纷纷制定了VOC标准,以控制和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
本文将介绍VOC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VOC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VOC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臭氧生成,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长期暴露在VOC污染环境下,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免疫系统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都高度重视VOC排放控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法规。
其次,VOC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VOC排放限值、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等方面。
各国根据自身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了不同的VOC标准。
一般来说,VOC排放限值是VOC标准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不同行业和设施的VOC排放限制,以确保大气环境的质量。
监测方法则是用于检测和监控VOC排放的手段,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VOC污染问题。
控制措施则是针对VOC排放进行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包括了VOC回收利用、替代技术和污染防治设施等,以降低VOC排放。
另外,VOC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
各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VOC排放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VOC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行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VOC排放控制工作。
总的来说,VOC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VOC排放问题,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VOC标准的了解,共同为清洁的大气环境努力。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1. VOC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管理框架①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46项)固定源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②无组织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行业排放标准规定了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的要求炼油,石化,合成树脂等应符合工业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或部分引用在工业排放标准中油漆油墨粘合剂(除储罐和过程之外),只要(除储罐,过程和废水之外),农药等均可以作为参考有效。
如果没有行业排放标准,或者未指定行业排放标准,则应执行本标准中VOC的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它类似于大气综合标准。
③VOCs无组织排放源分类没有排气漏斗的空气污染物的不规则排放,包括露天工作场所的逃逸,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孔,敞开的窗户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
VOC的无组织排放源可分为两类:过程无组织排放源和一般排放源一个。
过程的无组织排放源包括涉及VOCs材料的化学生产过程(物料进/卸,化学反应,费力的精炼,分批处理等)和含有VOCs产品的使用过程(混合)涂层,印刷,粘合,印染,干燥,清洁,成型等)。
b。
常见的排放源包括VOCs物料存储(固定顶棚/浮顶罐,密闭容器),VOCs物料的运输和运输,设备和管道部件的泄漏(LDAR)以及废水挥发(废水的收集和运输,处理和存储设施),打开循环冷却水系统)。
④标准管理框架(5 + 2)第五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逸散排放控制标准标准技术内容:VOCs物料存储标准控制对象:通用转义源第六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逸散排放控制标准标准技术内容:VOCs的材料转移和运输标准控制对象:通用转义源第7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逸散排放的控制标准标准技术含量:过程中无组织排放的VOC标准控制对象:过程的无组织排放源第八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逸散排放控制标准标准技术内容:设备和管道部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标准控制对象:通用转义源第9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逃逸排放控制标准标准技术含量:从开放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标准控制对象:通用转义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逃逸排放控制标准的第5章至第9章的控制思想:答:区分和分类了五种典型来源。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在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大气中参与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细颗粒物等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进行有效控制,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制定了一系列的控制标准,旨在减少VOCs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首先,针对工业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我国制定了《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对不同行业的VOCs排放进行了具体的限制要求,包括VOCs的监测、管理和处理等方面。
其次,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我国也制定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以保护大气环境。
此外,还针对印刷、涂装、油漆等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标准,对这些行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了要求,以减少VOCs的排放。
在实际的环境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加强对VOCs排放的监测和管理,推动企业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VOCs的排放。
同时,要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排放达标。
此外,还要加强对VOCs排放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降低VOCs排放。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总的来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政策,加大执法力度,推动企业加强自律和自查,共同努力,为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保护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有效控制,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挥发性有机物规范管理

挥发性有机物规范管理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挥发性有机物(VOC)的规范管理措施,以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VOC是一类可以从液体或固体物质中挥发出的化学物质,常用于工业和商业活动中的溶剂、清洁剂、涂料和汽车废气等。
目标1.降低VOC排放量: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VOC排放量,保护空气质量和降低对臭氧层的破坏。
2.安全使用VOC:确保工作场所员工在使用VOC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避免接触到有害化学物质。
3.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VOC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人们采取环保行动,减少个人活动中的VOC排放。
管理措施以下是针对VOC管理的一些基本措施:1.法规遵从: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VOC 排放限制和工作场所安全要求。
2.VOC监测:建立VOC排放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和评估VOC 排放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3.替代技术:鼓励使用低VOC溶剂、清洁剂和涂料等替代产品,推动开发和应用环保技术。
4.流程优化:优化生产和工作流程,减少VOC的使用量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5.培训和教育:为相关员工提供VOC管理培训,增强他们的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正确使用和处理VOC。
6.意识宣传:开展宣传活动,向公众传达有关VOC和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醒人们采取环保行动。
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VOC管理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VOC排放监测:使用专业监测设备对排放源进行监测,记录排放量和浓度等参数,判断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对工作场所内的室内空气进行定期检测,确认是否存在VOC超标情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评估可通过对上述监测数据的分析来完成,确保VOC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改进的需要。
结论挥发性有机物规范管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VOC排放量,保护空气质量,并提高公众对VOC的意识和参与度。
挥发性有机物voc检测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voc检测标准
我国执行的涂料国标《GB18582-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中VOC含量的定义是:“涂料中总挥发物含量扣减水分含量,即为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
”
一般说来,材料中所含VOC越少,它对人体的危害就越轻微。
涂料国标中对内墙涂料中VOC含量的要求是:不得高于每升200克。
国家新颁布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室内空气中TVOC的含量,已经成为评价居室室内空气质量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项目。
在此标准中规定的TVOC含量为类民用建筑工程:0.5 mg/立方米、类民用建筑工程:0.6mg/立方米。
法律依据:《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总则(四)VOCs污染防治应遵循源头和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含VOCs原料与产品在生产和储运销过程中的VOCs排放,鼓励对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鼓励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不含VOCs的替代产品或低VOCs含量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凝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 汽压这一物理性质,采用降低系统温度或提高系 统压力的方法,使处于蒸汽状态的污染物冷凝并 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39
冷凝原理
冷凝系统流程图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7
VOCs燃烧原理及动力学
❖ 燃烧与爆炸
➢ 燃烧浓度极限范围=爆炸浓度极限范围 ➢ 多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范围
cm
a
100 b L
m
c1 c2
ci
cm-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 ci -i组分的爆炸极限 a,b, m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3
VOCs的定义
WHO 沸点在 50-260C之间的 所有有机物, 除了杀虫 剂
EU 在 20 C条件下,蒸气 压大于0.01KPa的所有有 机物
VOCs的危害
US EPA 所有含碳的并参加大 气中光化学反应的有 机物
Australian National
Pollution Inventory 澳大利亚国家污染物清单 在 25 C条件下蒸气压大 于 0.27 kPa 的所有有机 物
CFC 1%
氟氯化碳
Solvent use 51%
溶剂使用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6
含VOCs的产品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7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8
Q&A
1.什么是挥发性有机物?
2.VOCs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9
一、 蒸气压与蒸发
•蒸气压是判断有机物是否属于挥发性有机物 的主要依据 •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
充入、呼吸和排空损耗
❖呼吸损耗
➢ 呼吸损耗-温度变化使容器产生“吸进和呼 出”而导致的有机物损耗
➢ 白天呼出,夜晚吸进 ➢ 可通过在容器出口附加的蒸气保护阀来控制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0
汽油的转移和呼吸损耗
❖ 汽油 – 50余种碳氢化物和其他痕量物质,C8H17
汽油已挥发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 毒性& 刺激性: 丙酮, 脂肪烃 (C6-C12), 含氯溶剂, 醋酸丁酯, 二氯苯, 4-苯己烯, 萜烯(松香油), 臭氧
• 致癌性: 苯, 1,3-丁二烯, 甲醛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4
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种类
VOCs按其化学结构,可以进一步分为: 烷类、芳烃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等。目前已 鉴定出的有300多种。
lg p A B T
p -平衡蒸气压,mmHg
T -系统温度,K
A、B -经验常数
•安托万(Antoine)方程
lg p A B t C
t -温度,oC
A、B、C -经验常数,参见课本P419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2
挥发与溶解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3
二、VOCS污染预防
42
吸附工艺
❖ 活性炭吸附VOCs的性能最佳 ❖ 亦有部分VOCs不易解吸,不宜用活性炭吸附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43
吸附工艺
❖ 吸附容量
➢ 利用波拉尼曲线估算
❖ 多组分吸附 ➢ 过程 • 各组分均匀吸附 于活性炭上 • 挥发性强的物质 被弱的物质取代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44
活性炭的吸附热
Q-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6
VOCs燃烧原理及动力学
❖ 燃烧动力学
➢ 单位时间VOCs减少
dcVOCs dt
v
k
cVnOCs
cm O2
➢氧气浓度远高于VOCs浓度
v dcVOCs dt
kcVnOCs
➢多数化学反应,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
k Aexp( E ) RT
VOCs控制技术可分为两类 ➢ 防止泄漏为主的预防性措施
• 替换原材料 • 改变运行条件 • 更换设备等
➢ 末端治理为主的控制性措施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4
VOCS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5
VOCS替代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6
工艺改革
➢ 非挥发性溶剂工艺取代挥发性溶剂工艺, 如流化床粉剂涂料和紫外平版印刷术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1
转移损耗控制方法-阶段1控制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2
转移损耗控制方法-阶段2控制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3
三、VOCS控制方法和工艺
❖ 燃烧法 ❖ 吸收(洗涤)法 ❖ 冷凝法 ❖ 吸附法 ❖ 生物法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4
1.燃烧法(Combustion)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36
吸收工艺
❖ 吸收剂的要求 ➢ 对被去除的VOCs有较大的溶解性 ➢ 蒸气压低 ➢ 易解吸 ➢ 化学稳定性和无毒无害性 ➢ 分子量低
大气污染Βιβλιοθήκη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37
吸收设备
❖ 主要设计指标 ➢ 液气比 ➢ 塔径 ➢ 塔高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38
3.冷凝法(Condensation)
28
燃烧工艺
❖ 直接燃烧
➢ 适用于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或热值较高的废气 ➢ 设备:燃烧炉、窑、锅炉 ➢ 温度1100℃左右 ➢ 火炬燃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烟尘和热辐射,应尽量
避免 ➢ 直接燃烧法不适于处理低浓度废气。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9
燃烧工艺
❖ 热力燃烧(Thermal Combustion)
32
燃烧工艺
❖ 催化燃烧装置 ➢ 优点: • 无火焰燃烧,安全性好 • 温度低:300~450oC,辅助燃料消耗少 • 对可燃组分浓度和热值限制少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33
燃烧工艺
问题: 不完全燃烧。过程会产生有害的中间产物,如乙醛,二噁英,呋喃。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34
2.吸收(洗涤)法(Absorption)
➢ 石油及石化生产过程:回收利用放空气 体
由于受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寻找VOCs代用品和革新工 艺的措施并不能完全控制VOCs的排放,为此,必须采用必要 的末端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7
蒸发散逸控制
❖充入、呼吸和排空损耗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8
充入、呼吸和排空损耗
❖ 充入、呼吸和排空导致的VOCs排放
mi V i
i
yi Mi Vm,g
mi -组分i的排放量
i -排出空气中VOCs的浓度
Mi -组分i的摩尔质量 yi -排出空气中VOCs的摩尔分率 Vm,g-混合气体的摩尔体积
mi xi piMi P xi piMi V P RT RT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9
大气污染
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
什么是挥发性有机物?
•关于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定义 有多种形式,例如美国ASTM D3960-98标准将VOC 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 •美国联邦环保署(EPA)将VOCs定义为除CO、CO2、 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VOCs的定义为熔点低于 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的总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定义是:VOCs是一类有机 化合物的统称,在常温下它们的蒸发速度大,易 挥发。
➢ 适于低浓度废气的净化 ➢ 温度低,540~820oC ➢ 必要条件:温度、停留时间、湍流混合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30
燃烧工艺
❖ 热力燃烧(Thermal Combustion)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31
燃烧工艺
❖ 催化燃烧(Catalytic Combustion)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 光催化氧化法 ➢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法 ➢ 气体放电光催化法(低温等离子体与光催化结合) ➢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吸附 ➢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Mn,Ag等金属催化剂)
大气污染
THANK YOU !
用燃烧方法将有害气体、蒸气、液 体或烟尘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称为燃 烧净化,亦称焚烧法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5
燃烧法
❖ 燃烧氧化作用及高温下的热分解 ❖ 适用于可燃或高温分解的物质 ❖ 不能回收有用物质,但可回收热量 ❖ 燃烧反应,如
C8H17 12.25O2 8CO2 8.5H2O Q C6H6 7.5O2 6CO2 3H2O Q H2S 1.5O2 SO2 H2O Q
合物一般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 ➢ 三氯甲烷 ➢ 三氯乙烷 ➢ 二异氰酸酯(TDI) ➢ 二异氰甲苯酯等。
VOCs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