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教案

合集下载

食品检验技术教案

食品检验技术教案

食品检验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食品检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食品检验方法和技术;(3)了解食品检验的标准和法规。

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食品检验技术对食品进行质量和安全评价;(2)能够分析食品检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3)能够参与食品检验实验,并正确操作检验设备。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意识;(2)培养对食品检验技术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品检验技术的基本概念:(1)食品检验的定义;(2)食品检验的目的和意义;(3)食品检验的分类和标准。

2. 食品检验方法和技术:(1)感官检验法;(2)物理检验法;(3)化学检验法;(4)微生物检验法;(5)现代分析技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引入食品质量安全的事件,引发学生对食品检验技术的兴趣;(2)介绍食品检验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食品检验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和案例进行说明;(2)讲解食品检验方法和技术,结合实际操作演示和图片进行讲解。

3. 实践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食品检验实验,亲身体验检验过程;(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并记录检验结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2)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1)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五、教学资源1. 教材:食品检验技术教材或相关资料;2. 实验设备:食品检验仪器和设备;3. 案例和示例: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相关报道和图片;4. 网络资源:相关的食品检验技术和法规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食品检验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品,讨论其检验方法和结果。

2. 小组展示:(1)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2)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互动交流。

食品专业-食品微生物检验-第七章其他微生物检验项目(2)

食品专业-食品微生物检验-第七章其他微生物检验项目(2)

第二节 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第二节 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作业复】习题
1.在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检验中,保温的目的是什么? 2.在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检验中,开罐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如何判断罐头为商业无菌? 4.如何进行乳制品中活性乳酸菌的检测?
谢谢观看
④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汤 2
1
55±1℃ 24-72h
第一节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酸性罐头:
管数 样品量
①酸性肉汤 2
1
55±1℃ 48h
②酸性肉汤 2
1
30±1℃ 96h
③麦芽浸膏汤 2
1
30±1℃ 96h
第一节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2)罐头密封性检验 • 减压试漏 • 加压试漏
放入水中有气泡→漏
第一节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一、罐头生产过程
原料→预处理→热烫→调味→装罐→排气→密封→杂菌→冷却→擦干水→ 检验→贴标→出厂
第一节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二、罐头分类
低酸性罐头:pH>4.6,杀菌后 酸性罐头:pH≤4.6
第一节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三、罐头检验的基本程序
罐头→采样→称重→保温→开罐→ → →留样 → →检验(PH,感官,镜检,商业无菌检验)→报告
《食品微生物检验》
第六章 其他微生物检验项目
【教学内容】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教学目标】
了解罐头食品的分类、罐头食品中商业无菌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食品中乳酸菌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食品中乳酸菌的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食品中乳酸菌的检测方法。

食品检验技术教案

食品检验技术教案

食品检验技术教案doc教案章节:一、食品检验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检验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食品检验技术的分类和常用方法。

3. 理解食品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食品检验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2. 食品检验技术的分类:化学分析法、物理检验法、生物检验法、感官检验法。

3. 常用食品检验方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4. 食品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食品检验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师讲解:食品检验技术的分类和常用方法。

3. 案例分析:食品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4. 学生练习:常用食品检验方法的选择和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

教案章节:二、食品样品处理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样品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2. 掌握常用的食品样品处理方法。

3. 学会合理选择和操作食品样品处理技术。

教学内容:1. 食品样品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2. 常用的食品样品处理方法:采样、样品制备、样品提取、样品净化等。

3. 食品样品处理技术的选择和操作要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食品样品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2. 教师讲解:常用的食品样品处理方法。

3. 实验演示:食品样品处理技术的操作。

4. 学生练习:选择合适的食品样品处理方法并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

3.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案章节:三、食品化学分析法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食品化学分析法的常用方法。

3. 学会合理选择和操作食品化学分析法。

教学内容:1. 食品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常用的食品化学分析法:滴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 食品化学分析法的选择和操作要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食品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教师讲解:常用的食品化学分析法。

食品微生物8 微生物分离、纯化与保藏技术

食品微生物8  微生物分离、纯化与保藏技术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 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二)菌种保藏依据:
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创造低温、干燥、 缺氧、缺乏营养条件,使菌种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处 于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保藏菌种的选取:选取优良的纯菌种,最好是用其分生孢 子或芽孢等休眠体,在其休眠和停止生长的条件下保藏。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三)菌种保藏方法:
沙土管保藏流程:
菌种 斜面产孢 孢子悬浮液(≥106/ml ) 减压干燥
加入沙土管( 0.3~0.5ml/管) 密封 4℃低温保藏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三)菌种保藏方法:
砂土管保藏法的特点
包藏初期,菌死亡率高,后逐渐减慢,存活下来的孢子在以后 保存期间稳定性较好。 适用于产孢子的微生物及形成芽孢的细菌 对于一些对干燥敏感的细菌及酵母则不适用。
(二)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
对于寄生性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多角体病毒 等,由于长期使用,其毒力下降,导致杀虫效率降低及 衰退现象。 可以用菌种去感染菜青虫幼虫等,然后从致死的虫体上 重新分离,经过几次重复感染与分离,就可以逐步恢复 和提高毒力。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1.斜线法 2.曲线法 3.方格法 4.放射法 5.四格法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2024版年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2024版年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中的污染和变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公众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方法和技术等。
涵盖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
考试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考试难度,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把握
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
题型设置
理论考试内容设置及难度把握
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和实训课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详细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常规方法和技术,如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致病菌检验等。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
02
CHAPTER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命名规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目录
课程背景与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方案设计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培养 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设计 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策略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目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培养基种类与选择

《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实验步骤
制备霉菌涂片、观察霉菌形态、进行分类鉴定、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具有多种形态和生理特 征。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可以对其 进行分类和鉴定。霉菌的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其菌 丝体特征、孢子形态和菌落特征等。
注意事项
制备霉菌涂片时要避免污染和损伤菌丝体;观察 时要调节好光源强度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进行分类鉴定时要注意观察多个特征并结合相 关文献资料进行判断。
《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食品中的微生物 •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 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 •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
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 理生化特性以及与食品相互关系的科 学。
01
02
03
04
低温保藏
通过降低食品温度,抑制微生 物的生长繁殖,延长食品的保
质期。
气调保藏
改变食品包装内的气体成分, 降低氧气含量,抑制需氧微生
物的生长。
干燥保藏
降低食品水分活度,使微生物 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食品
的保质期。
辐照保藏
利用辐照技术杀死食品中的微 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达到
保藏的目的。
性来判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血清学检测
03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存在来
鉴定微生物。
现代检测技术
1 2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基于核酸分子杂交、PCR扩增等原理,通过检测 特定基因序列来判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免疫学检测
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 存在来鉴定微生物,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 优点。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教案文档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教案文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种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及记录。
难点各种生化试验的试验方法的掌握和如何利用试验结果来判别
各种生化试验的试验方法的掌握和如何利用试验结果来判别某种细菌此试验的阴阳性。
授课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生化试验
一、概述:
(一)、什么是生化试验;
(二)检验细菌的生化试验范围;
(三)生化试验的方法
授课时间
第二教学周
授课节数
3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培养基的主要组成、作用和培养基的分类;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技术;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了解微生物生长现象的观察及记录;
掌握细菌生化试验概念,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记录。
授课章节:第三章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培养基
(1)如何正确使用超净台?
(2)简述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3)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如何配置培养箱,使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4)如何正确使用干热灭菌方法对玻璃器材进行灭菌?
(5)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如何配置水浴锅,使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6)如何进行玻璃器皿的清洗和灭菌?
教学方法:面授
课后分析:
教案纸
二、常用玻璃仪器及用具
三、玻璃器皿的清洗和灭菌
(一)、新购的玻璃器皿
(二)、用过的玻璃器皿
(三)、玻璃器材的灭菌
第一节培养基
一、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一)、营养物质(二)、水
作业:1、食品的卫生标准内容包括哪些?
2、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具有何意义?
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哪些?
4、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有哪些?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说课课件 (二)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说课课件 (二)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说课课件 (二)
- 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 该书的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 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重点讲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内容
- 第一章: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 食品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影响因素
-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 第二章: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流程
- 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 培养基法
- 快速检测法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三章: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 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价
- 检验方法的验证和认证
-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食品微生物检验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 总结
- 总结本文讲解的内容
- 强调《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
- 展望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第二节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的作用,培养基的制备技术,无菌技术,微生物生长现象的观察及记录。
各种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及记录。
难点 各种生化试验的试验方法的掌握和如何利用试验结果来判别
在检验工作中如何实施无菌技术,如何观察及记录微生物生长的特征并用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教案纸
授课时间
第一教学周
授课节数
3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食品卫生标准的容; 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围; 掌握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新进展;掌握常用玻璃器洗涤方法和灭菌方法
了解和掌握微生物检验常用的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
授课章节:第一章 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授课容:
第一节 培养基
一、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三)、凝固剂 (四)、抑制剂
二、培养基的类型
(一)、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 (二)、根据培养基的用途来区分
(三)、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一、无菌技术
二、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三、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四、微生物培养特性观察与记录
(四)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作业:
1、什么是生化试验?
2、做生化试验要注意哪些事项?
3、简述糖酵解试验的原理,写出其试验方法和结果的记录
4、简述甲基红试验(MR)的原理,写出其试验方法和结果的记录
5、简述靛基质(Imdole) (吲哚)试验的原理,写出其试验方法、结果的记录和注意事项
6、简述硫化氢(H2S)试验的原理,写出其试验结果的记录和注意事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各种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及记录。
难点 各种生化试验的试验方法的法的掌握和如何利用试验结果来判别某种细菌此试验的阴阳性。
授课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化试验
一、概述:
(一)、什么是生化试验;
(二) 检验细菌的生化试验围;
作业:
1、加入培养基中的抑制剂有什么作用,常用的抑制剂有哪些?
2、在制备培养基时,将各成份溶化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制备培养基时,如何进行培养基pH的初步调正?
4、如何选择培养基的灭菌条件?
5、如何进行培养基的保存?
6、什么是无菌技术?
7、如何做好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工作?
8、如何做好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
二、常用玻璃仪器及用具
三、玻璃器皿的清洗和灭菌
(一)、新购的玻璃器皿
(二)、用过的玻璃器皿
(三)、玻璃器材的灭菌
第一节 培养基
一、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一)、营养物质 (二)、水
作业:1、食品的卫生标准容包括哪些?
2、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具有何意义?
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围包括哪些?
4、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有哪些?
7、简述尿素酶(Urease)试验的原理,写出其试验方法、结果的记录
8、简述氨基酸脱羧酶试验的原理,写出结果的记录、阳性反应试验管颜色变化过程和原理
教学方法:面授
课后分析:
教案纸
授课时间
第四教学周
授课节数
3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细菌生化试验的概念,各种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及记录。
授课章节:第三章 细菌的生化试验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化试验
(一)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二)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五、 呼吸酶类试验
(一)氧化酶试验;
(二)过氧化氢酶试验;
(三)硝酸盐还原试验;
(四)氰化钾试验
作业:
9、简述氰化钾试验的原理,写出其试验方法、结果的记录和注意事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各种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及记录。
难点 各种生化试验的试验方法的掌握和如何利用试验结果来判别某种细菌此试验的阴阳性。
授课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化试验
三、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试验
(五)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六) 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
四、 有机酸盐和铵盐的利用试验:
(1) 如何正确使用超净台?
(2) 简述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3)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如何配置培养箱,使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4) 如何正确使用干热灭菌方法对玻璃器材进行灭菌?
(5)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如何配置水浴锅,使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6) 如何进行玻璃器皿的清洗和灭菌?
教学方法:面授
课后分析:
(三)生化试验的方法
(四)生化试验的注意事项
二、糖(醇)类代试验
(一)糖(醇)类发酵试验;
(二)葡萄糖氧化发酵(O/F)试验;
(三)V-P试验
(四)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五)七叶苷水解试验;
(六)甘油品红试验
三、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试验
(一)靛基质(吲哚)试验;
(二)H2S试验;
(三)尿素酶试验;
教案纸
授课时间
第二教学周
授课节数
3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培养基的主要组成、作用和培养基的分类;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技术; 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了解微生物生长现象的观察及记录;
掌握细菌生化试验概念,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记录。
授课章节:第三章 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 培养基
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条件与设备
第三章 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 培养基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围,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检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常用玻璃器洗涤方法和灭菌技术。
难点 如何正确使用微生物检验所用的仪器,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建设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授课容:
第一章 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1、食品卫生标准的容 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围 4、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5、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新进展
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检验常用仪器、玻璃器皿、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显微镜;冰箱;超净工作台、杀菌锅;离心机;水浴锅、培养箱;烘箱或干燥箱;匀质器
9、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10、进入无菌室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1、验操作过程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哪些容?
教学方法:面授
课后分析:
教案纸
授课时间
第三教学周
授课节数
3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细菌生化试验的概念,各种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及记录。
授课章节:第三章 细菌的生化试验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化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