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太子参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太子参病虫害防治

太子参病虫害防治
太子参病虫害防治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太子参病虫害概述 • 太子参病害防治 • 太子参虫害防治 • 太子参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太子参病虫害防治实践案例分析
01
太子参病虫害概述
太子参病虫害的定义与特点
• 太子参病虫害是指对太子参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的病 害和虫害。这些病虫害具有种类多、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 等特点,对太子参的种植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细菌性软腐病
太子参细菌性软腐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受害植株根部软 腐,地上部分枯萎。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 气,避免过度密植,选用无病种苗等。
03
太子参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
01 02
根蛆
根蛆是太子参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它们以太子参的根部为食,严重 时会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根蛆的方法包括使用生物防治、化学农药等 。
蛴螬
蛴螬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害虫,它们会咬食太子参的根部,导致植株生 长不良。防治蛴螬的方法包括使用灯光诱杀、化学农药等。
03
蝼蛄
蝼蛄是一种具有飞行能力的地下害虫,它们会飞到太子参的植株上咬
食叶片和根茎。防治蝼蛄的方法包括使用毒饵、化学农药等。
地上害虫
蚜虫
蚜虫是太子参地上害虫的一种,它们会聚集在植株的叶片和嫩枝上,吸取汁 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使用生物防治、化学农药等。
案例二:太子参虫害的综合防治实践
总结词
虫害是太子参种植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问题。通过综合采 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虫害的 危害。
详细描述
物理防治方面,可以使用防虫网、黄色板等物理设施进 行防治。化学防治方面,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 虫剂进行预防和治疗,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生物防 治方面,可以引进天敌昆虫、寄生性昆虫等,以控制虫 害的数量和危害程度。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 病残体和杂草,减少虫源和传播途径。

太子参病虫害防治技术

太子参病虫害防治技术
的防治目标。
推广绿色农业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引导农民科 学种植,提高太子参的抗病能力 ,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障太子
参的品质和安全。
建议与措施
加强病虫害监测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对太子参生长情况进 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太子参的抗病能力。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深翻和消毒,以减少土壤 中病虫害的数量。
合理施肥
定期合理施肥,增强太子参的抗病能力。
选择健康种苗
选择健康无病的种苗,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轮作制度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同一种病虫害在同一地 区连续发生。
太子参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01
定期巡查
定期对太子参种植地进行巡查, 注意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并分析监测数据,预测病虫 害发生趋势,提前预警。
03
02
建立监测点
在关键区域建立监测点,对病虫 害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采取措施
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有效 的防治措施。
04
太子参病虫害应急预案
应急小组成立
成立太子参病虫害应急小组,负责指挥协调 应急工作。
应急物资储备
储备足够的农药、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确 保应急需要。
防治方法与技术
对于生理性病害,应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积水。同时,加强温度管理,采取保温措施,避免低温影响 。
对于病原菌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等。对于真菌病害,可使用杀 菌剂进行防治;对于细菌病害,可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进行防治;对于病毒病害,可使用抗病毒剂或提高植物免疫力等方法 进行防治。

施秉县太子参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施秉县太子参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物, 随着 种植 业结 构调整和扶贫 工作 的深 入开展 ,太子参种 植 面积逐年增加 , 2 0 1 2年全县种 植面积达 3 8 0 0 h m2 左右, 总
Ke y wo r d s :p s e u d o s t e l l a r i a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d i s e a s e ,o c c u r r e n c e r e g u l a t i o n
太 子参 为石竹科 假繁缕 属植 物, 是 常用 中药 材之一 , 以 其块根 供药用 , 1 9 9 3年施秉县 引进 种植 太子参 以来 , 因其经
LONG Gu a n g -q u a n ,M A De n g -h u i , XI A Z h o n g - mi n , S H AO Ch a n g -y u 。
(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Qu a r a n t i n e S t a t i o n o f S h i b i n g c o u n t y ,Gu i z h o u S h i b i n g 5 5 6 2 0 2 , P l a n t Pr o t e c t i o n a n d Qu a r a n t i n e S t a t i o n o f Gu i z h o u Pr o v i n c e)
Ab s t r a c t :Ps e u d o s t e I 1 a r i a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i s t h e ma i n c a s h c r o p i n s h i b i n g c o u n t y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l o n g t i me f o r c u l t i v a t e p s e u d o s t e l 一

贵州太子参主要病虫发生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

贵州太子参主要病虫发生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

贵州太子参主要病虫发生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为石竹科假繁缕属植物。

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以块根供药用。

别名孩儿参、童参等。

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目前贵州省种植面积已达1500h㎡。

从2002年开始在全省进行贵州省中药材种植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为了规范太子参栽培管理技术,制定太子参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规范,使太子参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太子参产量和质量。

于2002~2003年在全省项目实施区对太子参发生主要病虫种类、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探索无害化治理策略及防治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1.材料与方法调查地点选择在遵义县、余庆县、黄平县、施秉县等地的太子参种植区。

调查总面积150h㎡左右。

从2002年3月开始至2003年12月结束,每隔10~15d调查一次,主要调查田间病虫发生种类,症状及危害情况,针对病虫发生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2.结果与分析2.1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在贵州省太子参发生主要病虫害有4病1虫共5种,即太子参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e)Fr]、太子参花叶病、太子参叶斑病[Srptoria sp]、太子参根腐病[ Fusarium oxysporum]、小地老虎[Agrotis ypslis Rottmbergh]。

2.2主要病虫症状及发生特点2.2.1太子参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e)Fr] 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

孢囊梗无毛,不分隔,有2~3次分叉,顶端着生1个无色的孢子囊。

孢子囊长圆形或卵圆形。

有性世代为球形黄褐色卵孢子。

症状:主要为害太子参叶片,植株发病时,叶片背面有一层霜状霉层为主要特征。

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霉状物。

严重时,叶片枯黄,病害发生多从外叶开始,逐渐向内叶蔓延。

病斑发生在叶缘时,可使叶片畸形。

太子参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太子参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太子参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根据近期调查,目前我区太子参田杂草已经发生,发生田一般25-40株/m2,最高268株/m2。

主要发生的杂草种类有猪殃殃、毛耳眼、荠荠菜、播娘蒿、赤角牙、野燕太子参等。

一、目前太子参田杂草发生情况根据近期调查,目前我区太子参田杂草已经发生,发生田一般25-40株/m2,最高268株/m2。

主要发生的杂草种类有猪殃殃、毛耳眼、荠荠菜、播娘蒿、赤角牙、野燕太子参等。

这些杂草的发生发展,如不防治,将严重影响太子参正常生长,一般减产15-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

二、防治指导思想今年我区太子参田杂草防治的指导思想是:以猪殃殃、毛耳眼等重发生恶性杂草为重点,兼顾部分田块赤角牙、野燕太子参等杂草。

根据太子参田杂草发生种类不同,选用不同的除草剂进行防治。

重点抓住冬前最佳施药时期施药,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防治时期今年我区太子参田杂草最佳防治时期是冬前11月中旬-12月上旬(11月10日-12月15日);补治时期是春节后太子参返青期(3月10日-25日)。

四、防治办法1、以猪殃殃、毛耳眼、赤角牙、米米蒿、荠菜、面条棵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太子参田,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40毫升 10%苯磺隆10克或75苯磺隆1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2、以赤角牙、米米蒿、荠菜、面条棵、猪殃殃为主要杂草的太子参田,每亩用56%二甲四氯钠盐70-100克 10%苯磺隆2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3、以野燕太子参、看太子参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太子参田,每亩使用6.9%骠马乳油40-60毫升或8%炔草酸40-5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4、以节节太子参、野燕太子参、看太子参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太子参田,每亩使用3%世玛油悬剂20-3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太子参病虫害防治技术

太子参病虫害防治技术

太子参病虫害防治技术
太子参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因此,太子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注意太子参的生长环境,保持空气湿度适宜,加强通风换气,避免湿度过高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其次,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太子参的病虫害。

常见的病虫害有根腐病、叶斑病、蚜虫等。

对于根腐病,可以采用去烂根、更换土壤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叶斑病,可以采用及时清除病叶、喷洒杀菌剂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蚜虫,可以采用喷洒杀虫剂、人工摇晃、放置黄色粘贴板等方法进行防治。

最后,要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可以通过定期喷洒杀虫剂、注意药材的灭菌处理、保持药材的卫生等方式进行防治。

此外,还要注意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时机和方法,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总之,太子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确保太子参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 1 -。

太子参病害及防治办法

太子参病害及防治办法

太子参病害及防治办法
一、苗期病害
立枯病、猝倒病预防:苗康二代(30%噁霉灵水剂)+施根补(养根)
治疗:重生(80%噁霉灵·枯菌酯)+喜多收
提苗:滋生(芸苔素内酯·赤霉酸·吲哚乙酸)
病毒病(花叶病):天下无毒二代(0.5%香菇多糖·盐酸金刚乙烷)+吡虫啉+滋生
叶斑病:金护(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今年雨水多,立枯病、花叶病提前预防,苗弱加滋生提苗,建议苗期打2-3次。

二、苗齐
病害:叶斑病、花叶病预防霜霉病、灰霉病
叶斑病:领先二代(枯草芽孢杆菌)
花叶病:天下无毒二代(0.5%香菇多糖)+喜多收
霜霉病、灰霉病:金护(30%吡唑醚菌酯)+灰不了(哈茨木霉菌)
防病药建议打3次
三、块根膨大初期
病害:叶斑病、花叶病、霜霉病
旭多收地下一套一桶水,建议2-3套一亩地
四、块根膨大中期
重点病害:霜霉病、叶斑病金护+旭多收+领先二代五、养分回流期
壮根:膨裂地
控苗:多效唑
病害:霜霉病。

贵州太子参主要真菌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贵州太子参主要真菌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摘要
对贵 州省 中药材 太子参 发 生 的病 害进 行 了调 查研 究 , 步鉴 定 出的主 要 真 菌病 害有 叶斑 病 、 初 黑斑 病 、 白绢病 、 腐 病 , 病 原 根 其
菌分 别是 P y ot t cm o s , l mai t u ,c r i o s ac V rclu e s F sr m eu e = si i h l sc o m ni A t r n  ̄ S l o u rl i Sc , et iimN e 或 ua u i t c p 。 l ia i e ae e tm fi i l i gsi r
桑维钧1, . 熊继文1宋宝 李小霞1练启仙 1张忠明3 敏3(贵 大 农 院贵 贵 50; 育 2 , 安2 , , 夏忠 1 州 学 学 ,州 阳 522 部 . o5擞
绿 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贵州贵 阳 5 0 2 ;. 5053 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 贵州贵阳 5 00 ) 5 0 1
笔 者于 20 ~ 05 ,对 贵州 省 内各 中药 材 种植 基 地 的太 03 20 年
分离 , 镜检 病 菌 形态 特 点 , 测 量 产孢 结 构 及 孢 子大 小 , 并 与 分离 纯化 的病 菌做 比较 l 1 1 。 1 室 内药剂 筛选 试验 . 2
1 . 供试药剂。7 .1 2 0%代森锰锌 w 河北辛集市化工三厂 p(
维普资讯
安 徽农 业科 学 , u ao nu . c 2 0 , 4 1 )3 1- 36 3 1 J r lf hi on A A Si 0 6 3 (4 :34 3 1 ,38 .
责 任编 辑 姜 丽 责任校 对 胡 台胜 l
贵州太子参主要真菌病害 的调查 与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太子参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发生规律
病虫害种类与为害情况经田间调查,有太子参病毒病(花叶病)、太子参根腐病、太子参叶斑病、蚜虫和小地老虎等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海拔高低、参农的文化素质高低有关系,但普遍存在逐年加重发生的问题。

2013年3月14日田间调查显示:太子参病毒病、根腐病普遍发生,发病严重田块病毒病株发病率、根腐病株发病率亚鱼乡(海拔620米)达45%、31.4%,朱家场镇(海拔482米)达60%、46.8%;太子参叶斑病局部零星发生,小地老虎是苗期的主要害虫。

2.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①根腐病。

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后发病较重。

根腐病的发生为害与地下害虫、根螨为害有关,在土壤湿度大、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等条件下发生严重,病株率达26%~92%,严重时造成绝收。

②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TMV)。

在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出现病斑,4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一般病株率8.27%~34.16%,最高病株率达64.20%。

③叶斑病。

在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一般病株率达21%~46%,产量损失为11%~27%,以连作田块发生重。

④猝倒病。

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出苗阶段发生重,种子繁殖田(复厢田)发病重。

⑤紫纹羽病。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生长后期至留种期发病重,前作为甘薯的地块易发病,在偏酸性砂壤土上及土壤排水不良地块易发病。

⑥白绢病。

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生长后期至留种期发病重,但发生面积小。

⑦小地老虎。

主要是1代幼虫为害太子参,
4~5月为害幼苗,咬断幼苗根茎,造成缺窝断行。

⑧蚜虫。

在太子参出苗后,越冬蚜虫迁入为害,发生时期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

⑨蛴螬。

以幼虫在地下啃食太子参块根,咬断幼苗根茎,致使全株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断行。

该虫1年发生1代, 4月中旬至5月下旬越冬幼虫为害,7月上旬至8月下旬成虫产卵后,新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太子参。

二、病虫害加重发生的原因
1. 引进品种单一,抗病性减弱玉屏县种植的太子参种子大部分从临近的黔东南州引进,由于黔东南州是太子参主产区,多年连片的生产造成太子参生物群落单一化,有利于为害太子参的病原物繁衍和扩大,同时也有利于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导致种子抗病性减弱,加重为害。

2. 管理粗放,有利于病害发生由于太子参喜肥怕水,不合理施肥尤其是偏施氮肥易造成土壤酸化,导致植株长势差,抗病能力减弱;大部分参农在栽种太子参时忽视排水沟的畅通,导致田间积水,引发病害的大发生。

3. 重治轻防,有利于病虫害扩散蔓延生产中,太子参种植户重治轻防,加上对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不了解,只有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才开始用药,错过最佳防治时机,导致病虫害扩散蔓延。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1. 科学、规范引种太子参易感花叶病毒病,发病后对产量影响非常大,栽培必须选用当地植保部门检疫合格的种子,最好选用文登
市培育的高抗花叶病毒的抗毒一号太子参新品种。

2. 选用无病的块根留种栽植自己留种的种植户,应选择顶芽健壮、完整无损、参体肥大、无病虫害的块根做种栽,在整平耙细的厢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纵向或横向开播种沟,沟深5厘米,株距3~5厘米,撒播种栽,亩用种量50千克左右,耙平后参头距地面以2.5厘米为宜,盖5厘米厚稻草以利保墒、防板结。

3. 科学肥水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太子参喜大肥,应选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一次施足底肥。

每亩施腐熟的鸡、羊粪或猪粪1000~1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均匀撒到地面上,再用旋耕机深耕25厘米耙匀。

并随深翻撒施磷酸二铵25千克、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整平、耙细,做成1.2米宽、10~15厘米高的厢面,四周挖30~40厘米深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

4. 实行轮作种植因土壤带菌,连作田发病早、病情重,最好将太子参与其他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杨华等,2010)。

5. 药剂防治①叶斑病。

在发现发病中心后,如又遇高温高湿的天气情况,可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克/亩(平均叶防治效果92.26%),45%咪鲜胺水剂800倍液(平均叶防治效果8
6.58%)等连续喷2~3次(间隔7~10天1次),不同农药做到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菌的抗药性。

②病毒病。

发病期从2月下旬持续到5月中旬,发病初期用0.5%氨基寡糖素600倍液加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克/亩喷雾2~3次,间隔7天1次,效果最佳;在防治用药的同时增加微肥,可增强植株活力,抑制病毒为害。

③根腐病。

发生于高温多雨
季节,发病初期用3%甲霜·恶霉灵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6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喷3次。

④小地老虎。

4~5月用 5.7%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用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浇穴毒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