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常见病虫害用药秘方

中药材常见病虫害用药秘方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自然生长的特点,常常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中药材的生长和质量,农民与专家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积累了许多用药秘方,用以防治中药材的常见病虫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病虫害用药秘方,供广大中药材种植者参考。
一、川贝母白粉虱防治秘方1. 准备材料:- 优质川贝母:500 克- 高锰酸钾:500 克- 蒸馏水:适量2. 制作方法:- 将500克川贝母研磨成粉末。
- 另取500克高锰酸钾,加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生成高锰酸钾溶液。
3. 使用方法:- 将川贝母粉末均匀撒在患处。
- 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洒,每平方米使用100毫升。
二、防治人参霉斑病的秘方1. 准备材料:- 纯净水:100 升- 人参霉斑病苗圃:5 平方米- 硫磺烟雾剂:适量2. 制作方法:- 先将100升纯净水进行滚沸消毒。
- 在人参霉斑病苗圃四周挖坑,并在坑中放入适量硫磺烟雾剂,点燃。
3. 使用方法:- 让烟雾剂中的硫磺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硫。
- 打开苗圃周围的灌溉系统,使二氧化硫均匀覆盖在苗圃上。
三、生地地下虫防治秘方1. 准备材料:- 生地:适量- 辣椒:适量- 蒸馏水:适量2. 制作方法:- 将适量的生地切碎成末。
- 将适量的辣椒研磨成粉末。
3. 使用方法:- 将生地末和辣椒粉均匀混合。
- 另取适量蒸馏水,将混合物加入水中进行搅拌均匀。
- 使用喷雾器将混合液均匀喷洒在受害植株上。
以上是针对中药材常见病虫害的三个用药秘方,希望对中药材爱好者和种植者有所帮助。
在使用这些秘方时,需要注意药品的用量,遵循使用方法,以保证防治效果和中药材的安全性。
同时,种植者应定期巡查中药材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希望这些秘方能够在中药材种植中发挥作用,为保护中药文化和中药资源做出贡献。
中药材常见6种病虫害的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中药材常见6种病虫害的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立枯病:最初是幼苗基部出现褐斑,进而扩展成绕茎病斑,病斑处失水干缩,致使幼苗成片枯死。
此病危害黄芪、杜仲、人参、三七、白术、北沙参、防风和菊花等。
防治办法:降低土壤湿度,及时拔除病株,并用多菌灵等处理土壤,喷药预防其他健株感染。
枯萎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失绿,继而变黄枯死。
立枯病:最初是幼苗基部出现褐斑,进而扩展成绕茎病斑,病斑处失水干缩,致使幼苗成片枯死。
此病危害黄芪、杜仲、人参、三七、白术、北沙参、防风和菊花等。
防治办法:降低土壤湿度,及时拔除病株,并用多菌灵等处理土壤,喷药预防其他健株感染。
枯萎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失绿,继而变黄枯死。
重茬地、排水不良的粘土地发病严重。
黄芪、桔梗和荆芥等药材常感染此病。
防治办法: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洒处理。
根腐病: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全株枯死。
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根螨为害有关,在土壤黏度重、田间积水过多时发病严重。
黄芩、丹参、板蓝根、黄芪、太子参、芍药和党参等易感染此病。
防治办法:播前用丙线磷等杀虫药剂撒施整土,防治地下害虫,同时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抗病力。
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800~1000倍液灌根,雨后及时排水。
根结线虫病:由于根结线虫的寄生,在药材根部长了许多瘤状物,致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最后全株枯死。
此病危害丹参、桔梗、黄芪、人参和北沙参等。
防。
中药材专用除草剂(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专用除草剂(有温度的中药宝典)苜草净----专业的苜蓿田、黄芪田、甘草田、三叶草、草木樨决明子专用除草剂。
苜草净----专业的苜蓿田、黄芪田、甘草田、三叶草、草木樨决明子专用除草剂。
苜草净苜草净是我公司采用最新配方生产的新一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苜蓿田、黄芪田、三叶草、草木樨、甘草的首选除草剂,也是美国仅有的可以通过草中残留药检的两种除草剂之一。
它除草谱广,效果出色。
近两年来,我们在苜蓿田推广的面积累计超过了50万亩,范围包括北京、福建、上海、辽宁、内蒙、陕西、山东、甘肃、宁夏等苜蓿主产区,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客户的要求我们将提供最完善的技术服务,确保除草效果。
一、质量剂型:水剂包装:白色氟化瓶,0.5L、1.0L、5.0L,铝膜封口,防伪瓶盖。
(谨防假冒)二、适用作物苜蓿、沙打旺(直立黄芪)、草木樨、紫穗槐等豆科固沙牧草。
对甘草、黄芪、决明、苦参等药用作物也有出色效果。
三、特点使用灵活:播前、播后苗前、苗后早期、作物收割后都可使用;杀草谱宽: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都能防治。
如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狗尾草、画眉草等。
阔叶杂草:苍耳、苋菜、麦蒿、灰菜、猪毛菜、荞麦、苘麻、马齿苋、酸模叶蓼、龙葵等。
对问荆、刺儿菜、苣荬菜、鸭跖草等少数恶性杂草有强烈抑制作用。
(点击这里进入苜草净的图片杀草谱)残留超低:在作物内残留超低,对药用植物特别安全,符合美国进口药检标准。
安全: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特别安全。
药效好:药中含有强力增效剂,药液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除草彻底。
药中含有强力固化剂,能在植物及土壤表面形成固化药膜,防止药液流失、耐雨水冲刷,有利于杂草吸收。
混配性好:能与大部分除草剂混用,以增强药效,扩大除草谱。
四、用药量:正常条件下,推荐剂量为100~130g/亩,对水10~30公斤均匀喷雾。
五、用药技术:大田管理主要是除草,特别是在一些冲积平原上,杂草品种尤其多,特别是阔叶草更难防治。
山楂四种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山楂四种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山楂花腐病主要损害叶片、新梢及幼果,造成受害部位糜烂。
叶片发病,最初发生褐色点状或短线条状病斑,后逐步扩展,变成红褐色或棕褐色,病叶枯败。
山楂的病害主要是花腐病、白粉病,虫害主要有桃小食心虫、山楂红蜘蛛。
一、山楂花腐病主要损害叶片、新梢及幼果,造成受害部位糜烂。
叶片发病,最初发生褐色点状或短线条状病斑,后逐步扩展,变成红褐色或棕褐色,病叶枯败。
1、秋季彻底清扫果园,消除病僵果,集中销毁,深埋,减少侵染源。
2、早春翻地:将地面病僵果深翻至15厘米以下。
3、地面喷药:4月底以前,果园地面,特别是树冠下地面撒石灰粉。
4、药剂树上防治:50%展叶和全体展叶时喷药两次防叶腐。
药剂有25%粉锈宁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盛花期再喷一次,可防花腐及果腐。
二、山楂白粉病主要损害叶片、新梢和果实。
叶片发病,病部布白粉,呈绒毯状,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新梢受害,除涌现白粉外,生长瘦弱。
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卷缩扭曲,严重时干涸死亡。
1、清扫果园,清扫病枝、病叶、病果,集中销毁。
2、药剂防治: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花蕾期空中孢子增加,喷5度石硫合剂,落花后至幼果期视发病情况喷1-2次0.3度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
三、桃小食心虫在6月中旬,树盘喷100-150倍对硫磷乳油,杀死越冬代食心虫幼虫,7月初和8月上中旬,树上喷1500倍对硫磷乳油,消灭食心虫幼虫。
四、山楂红蜘蛛1、早春刮除树上老皮、翘皮,销毁、消灭越冬成虫。
2、喷洒菊酯类2000倍液、20%三氯杀螨乳油8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以及杀卵作用较好的50%尼索郎乳油2000倍液,具体喷药机会和次数需依据发生量及防治效武判别。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中药材的化学除草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的化学除草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48%氟乐灵乳油和50%乙草胺乳油适合中药材播种前除草。
48%氟乐灵乳油能有效防除一年生靠种子繁殖的禾本科杂草,如马唐草、牛筋草等,也可防除小粒种子的阔叶草。
种子类中药材在播种前7-10天、杂草萌发出芽前,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80-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施中药材种植田表土,喷药后随即浅翻土壤5-7厘米。
48%氟乐灵乳油和50%乙草胺乳油适合中药材播种前除草。
48%氟乐灵乳油能有效防除一年生靠种子繁殖的禾本科杂草,如马唐草、牛筋草等,也可防除小粒种子的阔叶草。
种子类中药材在播种前7-10天、杂草萌发出芽前,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80-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施中药材种植田表土,喷药后随即浅翻土壤5-7厘米。
50%乙草胺乳油主要使杂草苗和根停止生长,对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也可除去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草。
50%乙草胺乳油应在中药材播种前或移栽前10-15天、杂草出土前施用。
每亩用70-75毫升药剂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洒表土。
20%克无踪水剂和47%农达水剂适合中药材播种后出苗前除草,对播种后需10-30天才出苗的中药材如柴胡、射干、防风等,每亩用20%克无踪水剂150-250毫升兑水25-30公斤,或用41%农达水剂150-200毫升兑水30-40公斤,在杂草见绿而中药材尚未出苗前喷洒,除掉杂草。
但中药材出苗后就不要使用这两种药剂,以免杀死中药材苗。
6%克草星乳油和8%高效盖草能适合中药材出苗后除草。
6%克草星乳油对一年生阔叶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对多年生杂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用于禾本科中药材如薏苡仁、麦冬、王不留行等除草。
每亩用6%克草星乳油70-80毫升兑水30-40公斤,在杂草平均高度5厘米以下时喷施。
8%高效盖草能施药适期长,杀草谱广,能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牛筋草、马唐草和狗尾草、狗牙根、白茅根等多年生杂草,适用于阔叶药材如板蓝根、旱半夏、牛蒡子、白术等除草。
中药材常见病虫害用药秘方

中药材常见病虫害用药秘方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然而,在生长过程中,中药材也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传统中医药经验积累了许多治疗病虫害的秘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病虫害用药秘方。
一、黄连治疗中药材霉菌感染的秘方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黄连可用于治疗中药材霉菌感染。
方法是将黄连研碎后,加水煮沸,待凉后用其浸泡受感染的中药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霉菌感染将被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二、苦瓜对付中药材蚜虫的秘方中药材常遭受蚜虫侵害,而苦瓜是一种天然的杀虫剂。
苦瓜中的苦味成分具有很强的杀虫作用。
为防治中药材蚜虫,可将苦瓜榨汁后稀释,然后喷洒在受虫害的中药材上。
苦瓜的苦味将使蚜虫不敢靠近,起到驱虫的作用。
三、土茯苓治疗中药材白粉虱的秘方土茯苓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它具有良好的驱虫功效。
在治疗中药材白粉虱时,土茯苓只需研碎后撒在中药材上,白粉虱将被迫离开。
这是因为土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杀虫作用,可有效防治白粉虱的侵害。
四、胡椒粉对付中药材藿香叶螨的秘方藿香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容易受到螨虫的侵害。
螨虫会导致藿香叶上出现斑点和脱落。
为了控制螨虫的生长,可以使用胡椒粉。
将胡椒粉撒在藿香叶上,它的辣味将使螨虫逃避。
五、菊花治疗中药材蓟马的秘方蓟马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侵害中药材的生长。
菊花具有驱虫功效,可以有效防治蓟马。
将菊花研碎后与水混合,然后喷洒在受蓟马侵害的中药材上。
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毒杀蓟马的作用,从而控制了害虫数量。
通过以上列举的一些常见中药材病虫害用药秘方,可以看出中药材病虫害的治疗多是采用天然植物的杀虫剂,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思路和理念。
这些秘方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效果得到验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由于病虫害的适应性和抗药性,不同的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药物。
太子参紫纹羽病的发生及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太子参紫纹羽病的发生及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太子参紫纹羽病是太子参的常见病害之一,又称霉根、泥龙、烂蒲头等。
病菌从太子参嫩根系侵入,后扩展到较粗的支根及主根上。
太子参紫纹羽病是太子参的常见病害之一,又称霉根、泥龙、烂蒲头等。
病菌从太子参嫩根系侵入,后扩展到较粗的支根及主根上。
病根初为黄褐色,后变黑褐色,严重时皮层腐烂变黑,在被害根表面可见紫褐色丝缕状菌丝,菌丝纠结成根状菌索,菌索纵横交错呈网状,索内菌丝呈H状连结,根部布满菌素,后期根茎基部及附近地面形成一层紫红色绒状菌膜。
根茎染病,叶面生长缓慢,细小,叶色发黄,下部叶提早脱落,叶梢先端或细小枝枯死,最后整株死亡。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素和菌核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冬或越夏。
主要借病根接触、水流、农具传播,很少由担孢子飞散传播。
带病参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菌大多分布在土壤5—25cm范围内。
属好气菌。
生育温限8—35℃,适温27℃。
太子参田发病时,先出现中心病株后,向四周扩散。
如水源遭受病菌污染,则可致全片发病。
土壤积水或酸性、砂砾土质的土地易发病。
连作地或作水稻田、马铃薯等易感病作物发病重。
该菌可侵染48科113种植物。
防治方法采取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环境条件,保证太子参健康生长,降低病原物的数量,适时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住病害。
及时清除太子参周围杂草、树根,减少病菌来源。
刮去病株腐烂变色的组织,切除腐朽的根并销毁。
栽培管理对发生紫纹羽周围带菌的土壤,一方面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残根、烂根、烂皮等带病残体,另一方面对土壤进行翻晒、晾晒。
条件允许,最好换土;增施有机肥,保证太子参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掺沙改粘,挖沟排水,改善土壤的通气、排水能力,破坏病菌的适生环境;对覆土过厚而影响太子参根系呼吸的情况,要适当铲除表土;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增加其通风透光,增加太子参的多样性,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从而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药剂预防必须要早,间隔6-7天,连续3-4次,防治效果达60%以上。
中药材主要病虫害良药及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主要病虫害良药及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植保工作在中药材全年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病虫害猖獗与否直接影响着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选择良药和适期防治是其成败的关键。
做到了良药选择和适期防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忽视了它将遗误战机,前功尽弃,造成巨大损失。
植保工作在中药材全年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病虫害猖獗与否直接影响着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选择良药和适期防治是其成败的关键。
做到了良药选择和适期防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忽视了它将遗误战机,前功尽弃,造成巨大损失。
1、根部病害(含根腐病、茎腐病、黄枯萎病、青枯病、猝倒病、白绢病、菌核病等)。
根部病害是药材最主要的病害,易感病品种依次为:白术、南星、黄芪、半夏、荆芥、山药、生地、川芎、北沙参、丹参、桔梗、菊花、远志、防风、白芷、牛膝、柴胡、毛知母、黄芩、瓜楼、附子等。
防治根病特效药为:40%枯黄回春、甲基立枯磷、萎康灵、枯黄120、申嗪霉素、药材专家、白术秘方、药材必治、不死苗、四特灵、703尅威、枯黄急救等。
土壤处理消毒剂有:药材地康、五硝多菌灵。
生物类菌剂:大地回春、重茬克星。
根病被称为植物的癌症。
由于长期单一用药,病菌已产生抗性,防治效果不佳,应用时要选择含2种以上杀菌成份的药剂混合使用。
选用新型特效药,淘汰防效差的老牌杀菌剂,加大用药量,重点根茎部着药,必要时灌根处理。
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低温高湿、高温高湿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
务必加强雨后防治工作。
茎腐病防治适期为各种药材的苗期、发病初期;根腐病为全生育期;猝倒病为暴雨后骤晴时;黄枯萎病为中后期。
根病综合防治措施:选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选禾本科作物为前茬,不重茬,防止土壤积水,多中耕,增施磷、钾肥,种子土壤杀菌消毒,发病初期及时喷特效药防治,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2、叶斑病(含斑枯病、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叶枯病等)。
叶斑病是药材茎叶的主要病害,发生广、危害重。
易感病品种:白术、生地、牛膝、南星、丹参、白芷、防风、板蓝根、桔梗、柴胡、苏叶、射干、黄芩、紫苑、荆芥、蒲公英、薄荷、瞿麦、红花、鸡冠花、菊花、金银花、半夏、毛知母、山药、川芎、云木香、甘草、元参、附子、枸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及时冬耕晒垡很多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内越冬。
采取冬耕晒垡可破坏害虫的越冬巢穴,减少越冬病虫源,使表层土内越冬的害虫翻进土层深处。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调整栽培技术措施防治病虫害。
主要方法如下。
合理轮作和间作合理轮作可提高药材的可抗逆力。
同科属中药材品种不能轮作或连作,如白术和地黄、甘草和板蓝根、丹参和北沙参等,不可轮作。
及时冬耕晒垡很多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内越冬。
采取冬耕晒垡可破坏害虫的越冬巢穴,减少越冬病虫源,使表层土内越冬的害虫翻进土层深处。
一般要求收获后深耕40厘米,使害虫不能羽化出土;同时土内病菌经日光照射,也可被杀死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
彻底清洁田园田间杂草是病虫隐蔽及越冬的场所。
清除田园杂草,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田间残株败叶,对易感病害的,还要清除残根,可有效防治病虫害。
2、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如螳螂、草蛉幼虫、步行虫、石虫椿象、食蚜蝇和各种寄生蜂等。
这些天敌对抑制害虫的密度起了重要作用,要保护这些益虫,使其顺利繁殖,控制害虫的危害。
以微生物治虫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昆虫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如苏芸杆菌等各种制剂,都有着很好的防治作用。
利用天敌动物治虫有很多动物是害虫的天敌,如各种蛙类和益鸟都可捕食大量的害
虫。
调查研究表明,在一只蛙的食料中,害虫占70%以上。
要积极保护自然界中的有益动物,进而对它们要加以引诱、繁殖和利用。
3、物理防治
利用温度、光、电磁波、超声波及核辐射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如用温汤浸种可防治薏苡黑粉病、地黄线虫病;夜晚采用不同波长和颜色的灯光诱杀黄凤蝶和天蛾等鳞翅目害虫的成虫,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对于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将会造成农药的残留、环境的污染和病虫的抗药性。
化学农药的使用,能不用的尽量不用;可少量用药的,尽量少用;能兼治的,尽可能兼治;能用其他防治方法的,尽量用其他防治方法。
以减少用药次数为佳,仅在必须用药的关键时期再用药。
同时要避开天敌或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品种,如常用防治绞股蓝等药材的白粉病和防治金银花等药材的炭疽病的甲基托布津;防治党参、延胡索、白芷、白芍等药材的锈病、叶斑病、霜霉病的百菌清等药物,在药材的整个生育期内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4次,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不少于14天。
治虫用的敌百虫、辛硫磷、溴氰菊酯等各类农药,在药材的全生育期内最多用药次数不可超过3次,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不可少于7天。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
阴,脾之气也。
合为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