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灌注分析

合集下载

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在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方面的作用

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在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方面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在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方面的作用
作者:孙鹏达杨逸尘王征
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0期
随着不孕患者的日益增多,伴随其而生的辅助生殖技术日趋发展并逐渐成熟,行试管婴儿助孕患者也日益增多,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虽然较10年前有明显提高,但目前却未见有大幅度的改变,该院成功率维持在40%~50%左右。

尤其那些曾行过多次人流的患者,易导致输卵管阻塞而无法自然受孕,需通过试管婴儿助孕。

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即使行助孕术,由于内膜受损导致内膜较薄而不利胚胎着床使得助孕失败。

有资料报道,增生期内膜>6mm,出现三线征,胚胎植入可能获得成功。

另有部分患者虽然内膜厚度尚可但血流较差而导致多次助孕失败。

因此,如何提高内膜厚度及血流是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

该院2010年引进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该设备虽然主要用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但由于它能改善盆底的功能及血运,故将其用于改善子宫内膜的治疗,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于该院生殖中心欲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患者107例,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进行盆底治疗,旨在探讨盆底功能障治疗仪在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疗效。

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妇女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

比较两组LH峰日子宫内膜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PI、RI、S/D)变化情况,比较两组LH峰日A型子宫内膜患者占比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LH峰日子宫内膜下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治疗后LH峰日子宫内膜下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LH峰日子宫内膜下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型子宫内膜患者占比、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A型子宫内膜患者占比、治疗后≥7mm患者占比、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增加血流灌注,优化血流参数,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动力学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内膜厚度与可获得妊娠的阈厚度相比偏低。

目前对于薄型子宫内膜尚无统一的标准,临床上多认为薄型子宫内膜是患者自然月经周期LH峰日或人绒膜促性腺激素日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7mm[1]。

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较为复杂,其发生与年龄、妇科炎症、药物损伤、宫腔操作等因素有关。

目前临床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手段有激素调节、机械刺激子宫内膜和药物改善微循环等,但疗效欠佳,治疗难度大[2]。

另外,子宫内膜薄会导致胚胎着床失败,造成不孕不育。

本次研究将盆底仿生物电刺激应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治疗中,研究分析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寿光市妇幼保健院妇孺国医堂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妇女50例。

仿生物电刺激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灌注的研究

仿生物电刺激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灌注的研究
bi o mi me t i c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u l a t i o n t r e a t me nt o f t hi n e n do me t r i u m i n p a t i e nt s wi t h e nd o me t r i a l t hi c kn e s a nd
临 床 论 著
Or i g i n a l R e s e a r c h
仿 生 物 电 刺激 改 善 薄 型 子 宫 内膜 厚 度 及 血 流 灌 注 的研 究 木
胡 艳 光 晓燕 李 环 张巍 颖 魏蔚 霞 王丽平 付 敏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广 东 深圳 5 1 8 0 3 6
b l o o d f l o w p e r f u s i o n we r e i n c r e a s e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O. 0 5 ) .C o n c l u推 广 应 用
【 关键词 】薄型子 宫 内膜 ;子宫 内膜 容受性;仿生物 电刺激 【 基金项 目】深圳市科技局课题 ( 项 目编号:2 0 1 1 0 3 0 1 1) 【 中图分类号】R 7 1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0 0 9 — 3 2 5 7 . 2 O 1 3 . 0 6 . 0 0 5
( R I ) ,p u l s a t i l i t y i n d e x( P I ) ,s y s t o l i c p e a k f l o w v e l o c i t y( S ) ,e n d d i a s t o l i c v e l o c i t y( D )r a t i o .R e s u / /  ̄T h e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研究舒芊;覃惠萍;陈苑;兰小曼;兰鹰【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8(027)029【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女性150例.采用抽签法将上述对象随机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组、药物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未进行任何处理,药物组术后给予口服妈富隆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采用Phenixusb4神经肌肉电治疗仪治疗.比较3组人工流产术后第8,15天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信号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5 d时,药物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较常规组明显增厚(P 均<0.05),RI明显降低(P均<0.05);药物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RI、内膜血流信号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但药物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能获得与妈富隆相同的疗效,且无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加之操作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人工流产术后一个较好的辅助治疗选择.【总页数】4页(P3206-3208,3306)【作者】舒芊;覃惠萍;陈苑;兰小曼;兰鹰【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2;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2;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2;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2;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69.42【相关文献】1.妇科千金片+屈螺酮炔雌醇对人工流产术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复潮时间的影响 [J], 孙琳琳2.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益宫颗粒及抗生素对人工流产术后女性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J], 张菁华3.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厚度、术后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马玮;张寒;郭修权4.五加生化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功能及炎性因子影响 [J], 王玉贞;米美玲;王素音;白静;许新;张平;韩风梅5.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灌注的研究 [J], 刘惠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盆底肌按摩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盆底肌按摩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盆底肌按摩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作者:宋玉霞李艳项云改万利静禹果谭丽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盆底肌按摩治疗对既往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行冷冻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收治在本中心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拟行FET患者3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52例),两组均采用人工周期进行内膜准备,观察组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按摩干预治疗。

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于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的FET周期中的盆底肌按摩干预治疗能够加深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盆底肌按摩仪;冷冻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着床率本研究将盆底肌按摩仪治疗应用于既往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行冷冻胚胎移植(FET)患者,比较盆底肌按摩仪治疗联合单纯人工周期组和人工周期组转化日内膜厚度、内膜增长值,以及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探讨盆底肌按摩仪治疗对既往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患者行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拟FET患者304例,根据患者门诊号随机分成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52例),两组均采用人工周期进行内膜准备,观察组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按摩仪干预治疗,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方法:(l)干预方法:人工周期冻胚移植前对内膜进行准备:月经开始后第2天口服芬吗通片(17 β雌二醇2 mg)8mg/d连服9d,月经开始后第10天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形态及内膜厚度,根据实时内膜厚度调整芬吗通用量,当子宫内膜厚度符合移植条件时进行内膜转化。

观察组患者在人工周期内膜准备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按摩治疗,采用上海生生医用器械公司SSA-600E型按摩器对患者下腹、耻骨联合及会阴区进行由弱到强的刺激,月经干净开始,1-2次/d,10 - 15 min/次,使用至子宫内膜转化日。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分析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分析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析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进行人流手术的90例观察对象纳入此前瞻性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45例观察对象。

对照组人流术后采用促宫缩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比较两组月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统计其术后宫腔粘连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月经复潮时间短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术后宫腔粘连总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P<0.05)。

结论于人流术后采取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经期复常并修复子宫内膜损伤,降低宫腔粘连可能性。

【关键词】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人流;术后;月经;子宫内膜人流属于一种具有侵入性的终止妊娠措施,临床研究指出[1],人流所造成的侵入性损伤可能引发宫腔粘连、月经周期异常等病变,对子宫内膜组织产生一定危害。

为修复子宫内膜损伤,临床既往常在术后通过口服促宫缩药物改善宫腔血流动力学,但长期服用可能刺激胃肠道或影响激素平衡,需尽快修复子宫内膜损伤以防长期用药加剧不良反应。

研究指出[2],可在人流术后应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加快宫腔血流速度,通过合理调节刺激强度来刺激子宫内膜生长。

现围绕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人流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望加快子宫内膜损伤修复进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进行人流手术的90例观察对象纳入此前瞻性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45例观察对象。

对照组年龄为24~32(27.56±1.51)岁;孕次为1~3(1.85±0.42)次;本次停经时间为47~61(54.75±3.19)d。

观察组年龄为24~34(27.64±1.47)岁;孕次为1~4(1.89±0.43)次;本次停经时间为45~61(54.82±3.13)d。

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疗效及实施价值

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疗效及实施价值

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疗效及实施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治疗效果以及实施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5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将抽取的5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29例。

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与采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

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并无差异性(P>0.05),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要更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盆底肌力的恢复上,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均有着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的改善更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

结论:在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治疗中,采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盆底肌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电刺激疗法;手法按摩前言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发现,妊娠和分娩造成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的生育过程中,会导致盆底的损伤,从而引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

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便是其中之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及腰骶部隐痛不适、性功能障碍等,对女性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使得其身心健康受到危害,因此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

在对患者的治疗中,产后女性处于特殊的时期,并不主张适用手术或药物治疗,而物理治疗,盆底肌肉锻炼的起效慢,治疗效果欠佳,对患者的疼痛减轻程度较小[2]。

在现代技术中,电刺激疗法逐渐应用于产后盆底康复及妇科的其他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手法按摩在电刺激疗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松解肌肉,达到减轻盆底肌疼痛的目的。

为更进一步的探究此种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将对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治疗效果以及实施价值展开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其研究如下所示。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子宫脱垂196例疗效观察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子宫脱垂196例疗效观察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子宫脱垂196例疗效观察林心苗【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子宫脱垂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7月1日~2012年7月1日在本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子宫脱垂Ⅱ度轻型以下者19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98例,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与盆底肌肉锻炼相互联用对子宫脱垂进行治疗;对照组98例,单用盆底肌肉锻炼对子宫脱垂进行治疗。

治疗1个疗程之后,对产妇子宫脱垂改善情况,盆底肌力改善情况进行检查。

结果两组在子宫脱垂、盆底肌收缩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子宫脱垂疗效满意,较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2页(P1970-1971)【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盆底肌肉锻炼锻炼法;联合;子宫脱垂;疗效【作者】林心苗【作者单位】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湛江 5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23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

据统计,子宫脱垂的发病率为1%~4%,于多产妇中较为常见。

若盆底肌肉不能及时进行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相应并发症将日益严重,最后只能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这不仅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甚至于术后几年内仍有复发的可能,因而早期对其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院采取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子宫脱垂患者196例,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1日~2012年7月1日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诊断为子宫脱垂Ⅱ度轻型以下者1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其中盆底肌力0级70例,I级4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对照组98例,其中盆底肌力0级64例,I级12例,Ⅱ级8例,Ⅲ级14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灌注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04T16:55:21.9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9期作者:石冬梅杨芳汪宏玲
[导读] 受精卵是否可以顺利的着床,和血液供应与子宫内膜的厚度息息相关,并且子宫内膜的因素会导致妊娠受到直接影响。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宁夏银川 750004)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

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一组15例,观察治疗有效性。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I的改变量、子宫内膜的增加幅度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比参照组大,P<0.05。

结论: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薄型子宫内膜;血流灌注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124-02 受精卵是否可以顺利的着床,和血液供应与子宫内膜的厚度息息相关,并且子宫内膜的因素会导致妊娠受到直接影响。

而子宫内膜的微环境血流灌注的情况和内膜厚度相关,如果内膜血流的灌注不足,会使得子宫环境变差,继而形成薄型子宫内膜。

因此,临床研究重点是提升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行改善,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胚胎着床成功率。

本次探究了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现把本次研究进行以下的总结。

1.研究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研究的资料
选2016年06月份到2017年06月份在我院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一组15例,参照组采取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盆底神经肌肉的电刺激治疗。

在参照组中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23岁与41岁,年龄的均值是(29±2.18)岁。

在研究组中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22岁与41岁,年龄的均值是(28±2.26)岁。

两组患者中各项基础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较。

1.2 治疗的方法
参照组采取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在辅助生殖技术-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7mm)患者中,采用经典激素替代治疗,月经第三天开始加服戊酸雌二醇片3mg,一日两次,共计15天。

第16天时彩超对子宫内膜的血流阻力指数/RI与子宫内膜的厚度进行密切监测。

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盆底神经肌肉的电刺激治疗,戊酸雌二醇用法用量和参照组一样。

同时在月经结束以后第三天起,隔天一次实施盆底神经肌肉的电刺激,一次电刺激的时间是30分钟。

治疗方式为:医务人员取患者仰卧位,在患者的阴道中插入无菌探头,在盆腔中心位置贴上电极片,连接PHENIX-USB 4神经肌肉的电刺激治疗仪器。

对治疗仪的参数进行调整,频率是40Hz、脉宽为250s、电流强度在10~50mA之间,按照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治疗的时间如下:由月经第八条开始一直到LH峰日,一天一次,一次的时间是30分钟。

第16天时,需要通过彩超对子宫内膜的血流阻力指数/RI与子宫内膜的厚度进行密切监测。

1.3 评估的标准
通过超声专科医师采取日本Alokal400的超声诊断仪检查,对阴道探头的频率进行调整,频率是5.0MHz。

在阴道的穹隆部放入探头,然后进行超声的诊断,对子宫内膜的厚度进行测量,同时经脉冲多普勒来显示患者子宫内膜区域的血流信号相对明显位置频谱,超声诊断仪可以获取子宫内膜血流的RI,测定3~5个心动的周期,测量两次,取一个平均值。

1.4 数据统计
把本次所研究得到数据全部都记录于一个表格之中,构建相应的数据库,于SPSS 20.0统计软件中实施计数资料的处理与计量资料处理。

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经t进行检验,如果所得数据进行对比以后,有明显的差异,使用P<0.05来表示,即存在统计的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不孕的时间、子宫内膜的厚度经过对比以后,数值比较接近,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I的改变量、子宫内膜的增加幅度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比参照组大,组间对比显示有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胚胎着床成功和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有着直接关系,而良好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对胚胎成功着床有着重要作用[1]。

因此,如何提升薄型子宫的内膜患者妊娠率,一直都是临床研究重点,相关研究显示,雌孕激素为内膜生长原动力,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配合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效果比较显著[2]。

在临床上,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疼痛以及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治疗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通常电刺激治疗主要是把电极片贴在皮肤上及组织粘膜,然后对肌肉进行电刺激,使用电力脉冲信号得知肌肉的收缩情况,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3]。

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I的改变量、子宫内膜的增加幅度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比参照组大,组间对比显示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综上,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范祎,黄柳,范瑾.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0):2215-2216.
[2]舒芊,兰鹰,兰小曼.仿生物电刺激结合复方玄驹胶囊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临床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4):80-83.
[3]常小霞,高彦,葛环.穴位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效果初探[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3):228-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