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的资料
宋庆龄资料

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
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著名革命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
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5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后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8年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向国际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任主席,在解放战争台曾给予中共和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
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
1949年参加由中共倡议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宋庆龄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

宋庆龄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宋庆龄,作为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为中国的妇女权益争取了平等与解放。
她不仅在政治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勇气,还致力于改善妇女的教育和社会地位,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成长背景与教育经历宋庆龄生于1893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
尽管生活在封建社会,但她的家庭注重女性教育,她得以接受了相对优质的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成为了一位渴望知识和追求自由的女性。
二、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宋庆龄从早年开始就对女性的地位以及妇女权益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
她与丈夫孙中山共同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她的努力使得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逐渐崭露头角。
她参与并领导了多次反对封建礼教的运动,并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
三、改善妇女的教育宋庆龄深知妇女的教育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她积极推动了妇女教育的发展,倡导妇女接受与男性同等水平的教育。
她创办了中国妇女杂志社,积极宣传和推广妇女权益的观念,同时还为一些女性机构提供了支持。
四、争取女性地位的改变除了积极地推动妇女教育的发展外,宋庆龄还致力于改变中国社会对待妇女的态度。
她积极参与了制定和修改一系列有关妇女地位的法律与政策,并亲自倡导和推动实施。
她的努力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权益,使得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改变。
五、对国家的贡献宋庆龄不仅关注妇女解放事业,还积极参与了国家政治事务。
她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国民盟中央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位。
她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支持,为中国的独立和妇女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语:宋庆龄作为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在政治与妇女解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为中国妇女争取了平等与解放的权益,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事迹将永远影响后人,成为中国解放运动中的典范。
注意:本文在字数上超出了1500字的要求,因为在不明确具体字数要求下按照内容充分展开的标准进行撰写,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要。
宋庆龄资料

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原名宋秀岩,字乐昌,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她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现代中国最早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早年经历宋庆龄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家境优渥。
她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对教育产生了兴趣。
1907年,她被送往东京的亲属家接受教育。
在东京,宋庆龄接触到了中国的革命思想,特别是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参与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宋庆龄积极参与了反清起义活动,成为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的一员。
她与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庚子科举考试及格的第相识,并迅速投入到革命的行列中。
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她与孙中山结为连理,成为他的夫人,并一直支持和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3. 妇女解放事业宋庆龄也是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先驱者和重要推动者。
她积极倡导妇女的平等权利和解放,提倡妇女受教育,参与社会事务,并亲自组织和领导妇女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妇女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4. 教育事业宋庆龄对教育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工作,提倡推行新教育制度,努力改善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
她自己也亲自投身于教育工作,成立了多所学校,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
5. 各种荣誉和奖项宋庆龄因其对中国的贡献而获得了多种奖项和荣誉。
她曾获得过中国人民的友谊勋章、中国妇女的称号、中国人民的功勋奖章等等。
这些奖项和荣誉充分体现了她在中国革命、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中的杰出贡献。
6. 后期生活和逝世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她的离世给中国人民权益、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她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影响仍然存在和继续着。
在回顾宋庆龄的一生时,我们不仅要铭记她为中国的革命、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更要学习她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为我们自己的事业奋斗。
宋庆龄的资料

1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弥留之际留下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身处逆境的宋庆龄坚守中山先生的理想和事业,在复杂斗争形势中做出的坚定选择:“先生先行,因求大公舍小我;后人后继,誓变曲径为通途。
”光阴如水,转瞬即逝。
转眼间,宋庆龄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十年。
2 伟大体现在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
支持国共合作。
抗战期间,以个人的影响力,动员海外同胞为抗战捐款。
帮助民主人士。
3传承慈善理念,致力社会公益事业在宋庆龄一生的光辉业绩中,致力公益慈善事业,关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她发起并领导了保卫中国同盟,向同情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外友好人士和侨胞发出了“救救战灾儿童”的呼吁。
在国内,她积极促进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妇女团结合作,发起为战灾儿童服务的运动,建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收容难童,为颠沛流离的千万难民募集救济物资。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宋庆龄领导下的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建立儿童福利站,建设儿童剧团,以妇女、儿童为对象,进行文化、教育、卫生等福利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她德高望重,一直担任国家领导人的职务,热情关怀妇女儿童工作,长期领导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福利会,为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宋庆龄先生曾说,“学习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
……只有经过一步一步的摸索,我们才能懂得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她以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地为她所从事和领导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注入新的理念和鲜活内容。
周恩来曾形象地把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称为“孙夫人的事业”。
在宋庆龄精神的感召下,她的事业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宋氏家族成员父:宋耀如,原名韩教准,字耀如。
乳名:阿虎母:倪桂珍,浙江余姚人,倪蕴山之女。
母亲姓徐,是徐光启的后裔。
他们有三子三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
【优质文档】宋庆龄资料-优秀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宋庆龄资料篇一:宋庆龄资料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
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著名革命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
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5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后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8年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向国际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任主席,在解放战争台曾给予中共和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
【推荐下载】宋美龄的资料word版本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宋美龄的资料篇一:宋庆龄资料简介宋美玲的母亲是倪桂珍,外公是倪蕴山民国时期的余姚巾帼名人倪桂珍倪桂珍,是清未民国之初余姚县最杰出的女性人物之一和贤妻良母。
她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与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
她是孙中山的岳母、宋庆龄的母亲;蒋介石的丈姆娘,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
初反对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后承认这桩婚事,为女儿结婚补送了一套古朴的家具和百子图缎绣被面作嫁妆。
1931年夏,倪桂珍在青岛别墅避暑。
7月23日,突然传来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的消息。
倪桂珍本已患病,闻此噩耗,血压顿时升高,倒身而亡,享年63岁。
其实,宋子文未受伤,是他的秘书唐腴庐中弹身亡。
倪桂珍去世后,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杜月笙等参加了葬礼。
“父亲宋嘉树(1866-1918年),原名乔荪,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
原姓韩,是客家人韩宏义之子,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宋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中山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
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据说是因为宋庆龄跟孙中山私定终生。
与孙中山一起的十年最幸福有一天,一起吃午饭,隋永清(养女)发现宋庆龄格外喜形于色,宋庆龄问她说:“永清,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当时是10月,隋永清回答说:“今天25日”。
宋庆龄告诉她,这天是自己结婚的日子。
“她特别高兴,摇头晃脑的,完全是一个很羞涩的小姑娘。
好像那意思是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啊?那下次记住哦。
”她完全沉浸在对孙先生的爱和回忆之中,说当时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她决定要追随孙先生,绝不回头。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是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22岁,孙中山比宋庆龄年长27岁。
宋庆龄与孙中山之间,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有平凡温馨的生活,有夫妻间的温暖与体贴。
宋庆龄生平简介

宋庆龄生平简介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学习宋庆龄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德,继承和发展她的未竞事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她光辉的革命一生,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她的一生做以下概括介绍。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
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
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
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
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
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
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
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
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
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叛变革命。
关于宋庆龄的资料_1500字

关于宋庆龄的资料_15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
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著名革命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
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人物档案姓名:宋庆龄又名:宋庆琳英文名:Rasamond生卒: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籍贯:广东文昌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家庭成员:父亲宋嘉澍,母亲倪桂珍;丈夫孙中山,二人没有子嗣;孙中山与元配卢慕贞夫人有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和孙婉3人。
兄弟姊妹共6人,宋庆龄排行第3:大姐宋霭龄,丈夫孔祥熙;三妹宋美龄、丈夫蒋介石;哥哥宋子文;妻子张乐怡;弟弟宋子良、宋子安。
宋庆龄-人物介绍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庆龄的资料
一、美国留学期间
二十世纪初叶,当宋庆龄赴美国留学时,中国还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帝制国家。
清朝政府专制腐败,四万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神州大地正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蚕食。
为拯救危亡中的祖国,以孙中山为首的众多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孙中山的积极支持者和资助者。
为培养子女成材,宋耀如决心把他们送到国外去求学。
1907年夏,年仅14岁的庆龄伫立在满州号轮船的甲板上,此刻她的心潮象拍打船舷的海浪一样汹涌起伏。
她就要远离苦难深重的祖国,飘洋过海,到西半球的美国去学习。
她先后在新泽西州萨密特城的波特温学校和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大学学习了长达6年之久。
威斯里安大学的“雄辩家”1908年9月,庆龄进入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大学。
这是一所注册最早而闻名于世的女子大学,开办于1839年。
目前的校舍座落在近郊的山坡上,十几幢红砖墙、白窗棂的三层楼房点缀在绿树碧草之间。
几位1917和1919年毕业的老校友记得二十年代威斯里安大学扩建新校舍时,庆龄曾于1925年捐赠500美元。
以后又于1976年托美中友协的朋友带来一条挂毯,赠给母校,一直挂在学校陈列室里。
她们说,她们虽比庆龄晚几年入学,但在校情况差不多。
学生二至四人住一屋,房间很宽敞,学习室、会客室都很漂亮、舒适,餐厅里有长长的餐桌,师生在一起用餐。
课后弹琴、唱歌、跳舞、演剧、散步。
她们听老校友谈起庆龄是个美丽、文静的姑娘,学习非常刻苦,很热爱自己的国家等等。
当我们提出希望到庆龄学习、生活过的课室和寝室去看看时,她们面露忧伤地说:“庆龄学习过的老校舍离此五公里,1963年被一场大火烧毁了。
那是一幢希腊风格的平顶楼房,1900年在楼前加盖了装饰性的建筑,成为尖顶的维多利亚式楼房。
庆龄是在那边上的学,那时只有文科。
老校舍地处城区,没有扩建余地,因此,从二十年代起在近郊的这片土地上陆续建了理工科等校舍。
”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她激动地撕下满清的龙旗,挂上她父亲寄来的五色旗;她孜孜不倦地学习、埋头写作的情景;尤其是她那颗热爱祖国的心似乎在我们眼前跳动。
在学习室里,当有人发表蔑视中国的言论时,一向温文尔雅的庆龄被激怒了,她用流利的英语驳斥对方。
在一次讨论“历史进程与历史演变”的历史课上,一位美国学生说:“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那些所谓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庆龄立即予以反驳道:“历史确实在不断地变化,盛极一时的中国已经落后,……但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和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决不会被淘汰,……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决不会永远沉睡,……有一天东亚醒狮的吼声必将震动全世界。
”18岁的庆龄,为了祖国的尊严,振振有词,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被人们誉为“雄辩家”。
她不仅在课堂上侃
侃而谈,她还用笔雄辩地阐明她的政治观点。
辛亥革命成功,清朝被推翻,建立了民国。
她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为题,讴歌革命的胜利,抒发她对“四万万人民从极端君主制奴役下解放了出来”的欣喜之情。
她还以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来论证中国必将对世界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代中国妇女》一文中表达了她对妇女的深切关怀,她满怀信心地写道:“人类一半人口的提高不可能不同时提高另一半人类,目前中国正在提倡提高妇女的教育,因此,我们深信,中国将成为世界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妇女也将和男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地位。
”
二、学成归国以后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1917年 7月,随孙中山离沪赴穗,进行“护法”运动。
1918年 5月21日,第一次“护法”失败,随孙中山离广州,6月26日抵上海。
1920年 11月,粤军攻克广州,随孙中山离沪返穗,再次组织“护法”军政府。
1922年 6月16日,陈炯明叛乱。
勇敢的掩护孙中山脱险。
翌晨转赴黄埔与孙中山会合于永丰舰。
后转居上海。
8月23日,在上海寓所陪同孙中山与李大钊等会晤,商讨国共合作等问题。
1923年 2月,随孙中山再次赴穗。
8月,在永丰舰纪念蒙难一周年。
1924年 6月16日,随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出席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
11月13日,随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离穗北上。
17日经上海。
28日途经日本神户,发表了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演说。
三、抗日战争时期
1941年1月,宋庆龄与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名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当局发动的“皖南事变”。
这期间,宋庆龄坚持“保盟”工作,直至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班飞机去重庆。
到达重庆后,她不顾环境险恶,继续开展“保盟”工作,不计前嫌,宋氏三姐妹牵手共赴困难,支持抗战。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
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四、内战时期
1936年底爆发了西安事变,宋庆龄主张国共两党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但是国共再次合作后,她也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
1949年,国共内战即将结束之际,宋庆龄留在了中国大陆,没有和宋美龄、蒋介石一起去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1950年代宋庆龄曾访问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
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她并没有实权,在政治方面并不活跃。
五、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
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
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