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9.22子罕篇——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关于《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

25.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26.成仁之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27.察言观色《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19.任重道远《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20.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21.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22.功亏一篑《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23.过犹不及《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24.非礼勿视《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13.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 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14.先难后获《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于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15.知者乐水《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38.当仁不让《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在为仁的大道理上,虽然面对师长策四匹马的快车去追,也追不上了。一言即出四马难追,讲话宜特别注意,免得祸从口出。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单元:述而第七本篇主要记述孔子本人的思想、志趣与行为,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如“述而不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用人则行,舍之则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全篇共38句。
第1课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第2课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第3课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
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第4课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玖-子罕篇》原文及解读

论语《玖-子罕篇》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玖-子罕篇》原文及解读【导语】:玖子罕篇《子罕》是《论语》的第九篇,它一共包括30章。
《论语》 第 9 章 子罕 个人翻译及解读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点点意译:孔子很少讲利益和天命,(孔子)赞赏的是仁德。
点点意解:不可把握的存而不论,可以努力的践行之!人痴多读书204 《论语》090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点点意译——达巷这个地方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广泛地学习却无极为突出而出名的方面。
”孔子听说了这个人的评论,就对自己的门徒弟子说:“我执着于什么呢?执着于驾车吗?执着于射箭吗?我执着于驾车吧。
”点点意解:专一而通博是现在的人才标准。
孔子的时代,大概是要在某方面突出就是难能可贵了,不然达巷的人不会因为孔子博学而称赞孔子。
人痴多读书205《论语》090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点点意译——孔子说:“戴麻料帽子,这是传统的礼制;现在大家都戴丝织帽子,这样节俭些,我和大家一样。
(臣子觐见国君)先在堂下叩头,进去朝堂后又叩头,这是传统的礼制;现在,只是进入朝堂后叩头,这样很傲慢。
虽然违反大家,我仍然先在堂下叩头。
”点点意解:对于旧传统,孔子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原则地继承。
人痴多读书206 《论语》090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点点意译——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臆想臆断,不绝对一定,不顽固固执,不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点点意解:孔子在执着于理想信念的同时,也是懂得变通的。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刚柔并济,才可屹立于世。
随波逐流就会迷失自己,只有自己就会失去大众,所以为人处事,即可独处,又可随众。
很多痛苦源于“臆想、必须、固执、自我”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点点意译——孔子在匡这个地方被围困,孔子慨叹说:“文王已经死了,文化礼制不在我这里吗?如果上天要消灭这文化礼制,(我就会被困死在这里),后人就不能够了解文化礼制了;如果上天不消灭这文化礼制,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点点意解:深陷困境的孔子,说自己的生死在天不在人,是达观,还是自信?人痴多读书208《论语》090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论语中的成语209则

《论语》中的成语209则1不亦乐乎《学而》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境界;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学而》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招架、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学而》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珍惜手下和人民;依照农时的季节役令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珍惜百姓。
4食无求饱《学而》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勤学也已。
翻译:君子用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不时更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够说是一个勤学的人了。
成语义:用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学而》原文:同上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愉快的居所。
6安贫乐道《学而》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困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困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学而》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甜言蜜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悦耳的话。
8告往知来《学而》原文: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告知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够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9慎终追远《学而》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先人,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论语》 第 9 章 子罕 个人翻译及解读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点点意译:孔子很少讲利益和天命,(孔子)赞赏的是仁德。
点点意解:不可把握的存而不论,可以努力的践行之!人痴多读书204 《论语》090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点点意译——达巷这个地方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广泛地学习却无极为突出而出名的方面。
”孔子听说了这个人的评论,就对自己的门徒弟子说:“我执着于什么呢?执着于驾车吗?执着于射箭吗?我执着于驾车吧。
”点点意解:专一而通博是现在的人才标准。
孔子的时代,大概是要在某方面突出就是难能可贵了,不然达巷的人不会因为孔子博学而称赞孔子。
人痴多读书205《论语》090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点点意译——孔子说:“戴麻料帽子,这是传统的礼制;现在大家都戴丝织帽子,这样节俭些,我和大家一样。
(臣子觐见国君)先在堂下叩头,进去朝堂后又叩头,这是传统的礼制;现在,只是进入朝堂后叩头,这样很傲慢。
虽然违反大家,我仍然先在堂下叩头。
”点点意解:对于旧传统,孔子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原则地继承。
人痴多读书206 《论语》090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点点意译——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臆想臆断,不绝对一定,不顽固固执,不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点点意解:孔子在执着于理想信念的同时,也是懂得变通的。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刚柔并济,才可屹立于世。
随波逐流就会迷失自己,只有自己就会失去大众,所以为人处事,即可独处,又可随众。
很多痛苦源于“臆想、必须、固执、自我”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点点意译——孔子在匡这个地方被围困,孔子慨叹说:“文王已经死了,文化礼制不在我这里吗?如果上天要消灭这文化礼制,(我就会被困死在这里),后人就不能够了解文化礼制了;如果上天不消灭这文化礼制,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点点意解:深陷困境的孔子,说自己的生死在天不在人,是达观,还是自信?人痴多读书208《论语》090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导语: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0个成语故事,欢迎阅读,谢谢!1.暴虎凭河《论语.述而》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2.举一反三《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3.巧言令色《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4.过勿惮改《论语.学而》贤者勇于认错勇于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5.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6.温故知新《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7.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8.周而不比《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9.见义勇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0.既往不咎《论语.八佾》对于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11.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12.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
(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13.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14.先难后获《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于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6《论语 雍也篇第六》-【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请分享你所体会过的快乐的瞬间
中
中
国
国
风
风
【6.20 解读】
• 这一章中的“之”没有说明是指什么。
• 就道德修养来说,知之、好之、乐之是三种不同的境界。
知道了却不喜好,不愿照着做,则所学和自己没有关系;
中
中
国
风 喜好,才会追求。
国 风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yù)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中 国
文:华美、文采
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
中 国
风
风
野:粗野、鄙俗 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
史:虚饰,浮夸 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文质彬彬: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指人文雅有礼貌)】
【6.18 解读】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是说内心的道德品质和外表
的礼仪能很好地统一起来,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考这些问题,对我们领会人生有很好的启示。
同“悦”,喜欢,爱慕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
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中 国
停止
中 国
风
风
【6.12 解读】
• 冉求自称在学道上“力不足”,孔子批评他是不求上进,
半途而废,根本没有把仁德作为自己的目标。
• 修养仁德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只要努力,就可
庶几、差不多
贫乏、困穷、没有办法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
中 国
屡中。”
风
所结交的朋友
做买卖、经商
中 国
风
同“臆”,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
廋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学《论语》9.22子罕篇——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一起学《论语》9.22
子罕篇——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白话】
孔子说:“谷生出了苗却不长穗有这样的,长穗了却不结谷子有这样的。
”
【释词】
苗、秀、实:谷始生长出来叫做苗,长成了穗(或“吐华”)叫做秀,结出了谷子叫做实。
朱子:“谷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谷曰实。
”按:本章有两说,不悖,今并存之。
【先贤精义】
孔安国曰:言万物有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
《论语注疏》曰:此章亦以颜回早卒,孔子痛惜之,为之作譬也。
(第一解:痛惜颜子早卒)《论语义疏》曰:万物草木有苗稼蔚茂,不经秀穗,遭风霜而死者;又亦有虽能秀穗,而值沴lì焊气,不能有粒实者,故并云“有矣夫”也。
物既有然,故人亦如此,所以颜渊摧芳兰于早年矣。
《论语正义》曰:是六朝以前人,皆以此节谓为颜子而发,自必古《论语》家相传旧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勉学者以有成也。
(第二解:喻学有未成,以励后学)
朱子曰:盖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贵自勉也。
程石泉曰:后儒皆以此章为孔子叹颜回早死而发。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皆言植物不及开花结实,以之喻人之或为早夭,或为短命。
“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于义亦通。
钱穆曰:或说本章承上章,惜颜子;或说起下章,励学者。
玩本章辞气,慨叹警惕,兼而有之。
颜渊不幸短命,故有志者尤当“学如不及”。
张栻曰:养苗者,不失其耘耔,无逆其主理,雨露之滋,日夜之养,有始有卒,而后可以臻厥成。
或舍或弗耘,或揠而助长,以至于一暴(曝)十寒,则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矣。
学何以异于是?有其质而不学,苗而不秀者也;学而不能有诸己,秀而不实者也。
夫仁亦在夫熟之而已矣。
河东侯氏曰:“苗而不秀”喻质美而不学者也,“秀而不实”喻学而不至于道者也。
河南尹氏曰:盖苗必至于实然后可,君子之于学亦然,是故恶夫画也。
(按:不可中止也。
)
刘宗周曰:甚矣学贵有成也,如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无为贵学矣。
陈祥道曰:《诗》称“种之黄茂”,而至于“实发实秀”,“苗而秀者”也;“实发实秀”至于“实颖实粟”,“秀而实者”也。
古之人以学譬实,以善譬谷。
则苗者,可欲之善兴之之时也;秀者,有诸己之信立之之时也;实者,充实之美成之之时也。
孔子之时,学者多止而不知君子也。
伊藤仁斋曰:此以谷譬学,犹周诗所谓“比”者。
勉人之及时而进修,以期其成也。
谷必期于实,不然则虽至苗而秀,不如荑稗也。
况乎未苗以为既秀,未秀以为既实者,学者之通患也。
可不戒乎?
蕅益大师曰:令人惕然深省。
【附录】
《论语稽》曰:此盖举事理之变者言之也。
有矣夫者,见不恒有也。
喻人于苗,若揠而助长,是自作之孽,而不可活。
然天下之事,万有不齐,亦有顺生理之常,而不秀不实,不能以常理测者。
盖承上章论颜子而言也。
朱注属之于学,盖所以策励后生也。
说与下章义连属,亦通。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释》《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古义》《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点睛》《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读训》《论语正义》《论语稽》《四书解义》。
201800918-0924所学内容卡片
一起学《论语》课程公告
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时习;尊重文化道统(荐读《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多措并举,解悟经典,感应圣贤气质:诵读原文、抄写原文、了解基础字意词意、领会先贤精义、品味原文并尝试自己解读、了解相关故事、旁通相关经典、与学友交流讨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课,就近参加线下活动……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