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支柱产业引领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天津市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

天津市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一、现状和特点2015年1—11月,全市规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36.08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较1—8月加快0.5个百分点,较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初步分析有以下特点。
(一)营业收入增速加快,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月,我市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36.08亿元,增长25.9%,增速位列全国31个省市第五位,高于全国水平11.8个百分点。
(二)支柱行业拉动作用强劲,信息相关行业继续领跑1—11月,全市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12个行业大类中,10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互联网、信息软件等6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拉动作用强劲。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0%。
拉动全市增长18.3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占总量的68.3%。
细分行业看,按营业收入大小排序,其他商务服务业增长40.5%,企业管理服务增长9.9%,机械设备租赁增长43.9%,广告业增长27.1%,咨询与调查增长33.4%,人力资源服务增长1.6%,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增长4.5%,法律服务增长1.1倍,知识产权服务增长80.7%。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个行业增速继续领跑。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4%,拉动全市增长6.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总量的19.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较快。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拉动全市增长0.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总量的7.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稳定。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拉动全市增长0.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总量的5.1%。
(三)民营经济增速加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1月,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中民营经济占58.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4%,增速高于全市水平15.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营业收入增长21.4个百分点。
其中,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328.88亿元,同比增长42.9%,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217.77亿元,同比增长27.5%。
天津产业发展现状

天津产业发展现状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
近年来,天津市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制造业方面,天津市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
尤其是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天津市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此外,天津市还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金融、物流、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在天津市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成为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天津市还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天津市蓬勃发展。
天津市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力度,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项目的落地。
在科技创新方面,天津市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并举办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和论坛,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和项目进驻天津市。
总体而言,天津市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
的成绩。
然而,仍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够强等挑战。
未来,天津市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产业发展走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19•【字号】津政发[2010]14号•【施行日期】2010.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10〕1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现将《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日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一、自然状况及资源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与成就第二部分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挑战一、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与趋势二、气候变化的影响三、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二、目标任务第四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体制二、完善政策法规,纳入法制化轨道三、引导产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四、拓宽资金渠道,推进能力建设五、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六、开展国际合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七、增强环境意识,倡导低碳消费前言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的战略方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的目标;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发〔2007〕17号,以下简称《国家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天津2023经济分析报告

天津2023经济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分析了天津市2023年的经济状况,包括GDP增长、产业结构、就业率、对外贸易等方面。
通过对天津市经济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在2023年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最后,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天津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天津市位于中国的北方,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天津市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天津市2023年的经济状况,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经济政策方面的指导。
2. GDP增长GDP增长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天津市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天津市的GDP增长率为6%,略低于去年的增长率。
尽管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天津市的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3. 产业结构天津市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是天津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2023年,制造业增长了8%,对GDP的贡献较大。
同时,服务业也保持了稳定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天津市的农业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天津市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4. 就业率就业率是评估一个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天津市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天津市的就业率达到了95%,比去年有所上升。
这意味着天津市的就业形势较为稳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尽管就业率有所提高,天津市的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入天津市的速度也在加快,与此同时,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天津市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
5.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贸易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天津市对外贸易额达到了500亿美元,比去年有所增长。
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机遇 推进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 实现天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抓 住 滨 海 新 区 开 发 开 放 机 遇
推 进 新 一 轮 嫁 接 改 造 调 整 实 现 天 津 工 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一 天津市经济委 员会常 务副主任 李朝兴
路, 继续扩大对外对 内开放 。 加快 实施 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 , 进一步优 化产业
结构 。壮大优势产业规模 ;加快技术进
业链 , 重点 延伸 五十条产 品链 , 培育壮
大 六个以上销售 收入过 2 oL 的大企 o  ̄元 业, 形成千万 吨级 原油 、 千万 吨级炼油 ,
三是坚持 “ 走科 技路 、 吃科技饭 ” , 用技术 的跨越 带动生产力的跨越 。 求 追
国内领先 、世 界一流 ,不搞低水 平重复
型. 生态型的发展ຫໍສະໝຸດ 式 。 建设产品一流 , 技术领先 规模效益 明显 面向世界 的 现代化 工业 基地 。根据这一 总体思路 , 确立 了天津市 “ 十一五 ”期间工 业发展 的五火原则 五大 目标和 五大重点。
当前 ,党 中央 、 国务 院 已经 把 推 进
展的新 的经济增 长极 。同时 ,进一步调 整提升 了天津 的城市 定位 ,提出要把天 津建设成为北方 经济 中心。围绕这一定
建设 ,宁肯不上 ,也不欠技术水平 帐。
工业 发展 五大 重点
一
百万 吨级 乙烯 、L NG、P VC、聚乙烯 、 聚 丙烯、聚苯 乙烯 、 TA、聚酯 、 P 纯碱、
烧碱 生产能 力。 冶金 行业要在海河 中 F
是继续优化工业结构。以结构调
整为主线 , 加快 实施新一轮嫁改调 ,进
位 ,天津工业确定 了 “ 十一五”期间发
工业 发展 五大 原则
一
滨海新 区开发开放 纳入 全国总体 发展 战 略布局 ,把建成高水平 的现代制造业和
天津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

天津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
一、概况
天津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其产业结构也发
生了复杂的变化。
根据2024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统计,天津市有
4个行政区,拥有总人口466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08.6万人。
2024年,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万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2.2万亿元,占比66.36%。
二、服务业
服务业是天津市经济结构改善的重要内容。
服务业对就业创造了很大
贡献。
截至2024年,天津市服务业行业结构比较规范,共有27个行业,
以金融、物流和实业服务为主。
2024年,天津市服务业总产值达到11.5
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4.8%,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三、住宅建设
住宅建设是影响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截至2024年,天津市
住宅建设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住宅地产开发,住宅建筑施工,住宅装饰设
备加工,住宅装修服务。
截至2024年,天津市住宅建设总产值达到2.97
万亿元,占市GDP的9%,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四、制造业
制造业一直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截至2024年,天津市制
造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6.36%,其中机械制造业占比最高,占总产值
的47.1%,其次是化学纤维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器件制造业等。
天津近代经济的发展

天津近代经济的发展近代以来,天津一直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势、港口条件以及政府扶持政策都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文将从天津的历史背景、港口建设、工业发展和服务业兴起四个方面来探讨天津近代经济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天津位于中国北方,明代以来就是北方地区的重要商贸城市。
19世纪初,随着东方贸易的兴起,天津逐渐发展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直到近代,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天津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
二、港口建设天津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在港口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1860年《天津条约》的签订为天津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后陆续进行了多次拓展。
到了20世纪初,天津港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
港口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商贸和工业资本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天津经济的发展。
三、工业发展天津在工业方面特别是重工业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0世纪初,天津建设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工业园区——天津开发区。
此后,天津陆续发展了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等重点工业。
尤其是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天津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天津汽车、航空、造船等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天津经济的重要支柱。
四、服务业兴起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天津的服务业也逐渐兴起。
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天津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了金融、商业、旅游等多个服务业领域。
天津的金融业尤为发达,多家国内外银行在天津设立了分支机构,吸引了大量的金融人才和资本。
总结:天津的经济发展可谓成绩显著。
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港口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其软实力。
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天津经济提供了强大动力。
然而,天津近代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未来,天津需要在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共1133字)。
天津支柱产业

天津市八大支柱产业
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迅速形成规模。
大飞机、大乙烯、大机车、大造船等一批标志性龙头项目先后投达产,抢占了产业制高点,创造了天津工业的新历史。
装备制造业从弱到强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共实施项目825项,总投资3990亿元,是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
已有南车、北车机车制造、长城汽车,钢管扩能改造,柳工大马力推土机等661个项目建成,完成投资1629.8亿元。
形成了轨道交通、造修船、工程机械、风力发电、港口机械、超高压输变电、核电、水电、石油石化、国防关键设备等十大成套装备。
电子信息产业抢占高端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共实施项目209项,总投资972.9亿元。
已有曙光高性能服务器、中兴通讯北方基地等147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395.7亿元。
形成了以3G移动通信、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器、宽带光纤传输、LED新型光源、3D显示
等高端产品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超千万亿次的“天河一号”峰值运算速度世界第一。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共实施项目120项,总投资313.5亿元。
已有金耀生物园、大输液等89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156.8亿元,形成了以大品种、大平台、大健康、小巨人为标志的“三大一小”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新能源新材料异军突起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共实施项目90项,总投资628.8亿元。
已有48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946亿元。
风电、锂电、光伏、动力电池迅速崛起,世界新能源产业巨头齐聚滨海,天津正在打造“新能源之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支柱产业引领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9月22日上午,天津科普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国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协及天津市的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观看科普展览。
本次科普嘉年华活动共包括天津市优势支柱产业技术创新科普展、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成果展、“走进野生动物王国”肯尼斯·贝林捐赠动物标本展等科普展览和“数学好玩七巧之美”综合展演、“物理照耀世界”热爱科学玩物理等科普互动活动。
以下重点对优势支柱产业技术创新科普展做一简要介绍:
在该项展览中,集中展示了“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天津工业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筑高端产业的发展成果,尤其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轻工纺织等优势支柱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引领天津高端高质高薪发展的引擎。
1. 航空航天产业:本次展览中参展的AC312A消防型直升机(图1),是由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民用直升机,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城市消防、海上搜救、紧急医疗救援等应急救援任务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这是由天津市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建设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研制生产的,该产业化基地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另外,随着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天津正积极开展民用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航空航天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这对于推进中国的民机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十二五”期间,将依托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吸引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围绕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大火箭和卫星为一体的“三机一箭一星”产业格局。
力争将天津打造成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超大型航天器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成为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届时,将形成年产48架大飞机、70架直升机、40
架无人机、12枚新一代火箭的能力,航空航天产业将增长4倍,进入全国前三位。
图1.AC312A消防型直升机
2. 石油化工产业:中海油的7500吨特种自动力浮吊船——蓝鲸号模型(图2)是本次展览的又一重量级展品,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臂起吊船,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石油开采领域已经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
天津的石油化工产业体系完整,基础条件雄厚,一方面具有地处渤海湾,南有胜利油田,毗邻辽河油田、渤海油田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有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工四大国家石油化工企业齐聚津门的产业集团优势。
目前已经形成包括原油、炼油、乙烯及下游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我国最大的PVC 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海洋化工基地。
“十二五”期间,石油化工产业将按照集约、节约、低碳、循环、绿色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原油开采、储油、炼油、乙烯及乙烯下游产品链,形成年产原油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及成品油储备基地,形成3500万吨原油炼制,年产25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预计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图2.中海油的7500吨特种自动力浮吊船——蓝鲸号
3. 装备制造:京津城际、天津地铁1号线、2号线、津滨轻轨的列车模型(图3)让我们倍感亲切,这些性能优越的列车是在中国北车天津工业园组装完成的,这里将建成国内最大的不锈钢城轨车研发制造出口基地,并形成大型铁路配件产品规模化配套产业链。
此外,本市正在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的临港重装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
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工程机械、风力发电、核电装备、造修船、海洋工程、港口机械、超高压输变电、石化装备、国防关键设备等十大成套装备。
“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5万亿元,加快发展四大部件(动力、传动、控制、基础部件)和配套产品(大型铸锻件、特种原材料),全面推进临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图3.京津城际、天津地铁1号线、2号线、津滨轻轨列车模型
4. 电子信息:目前已经形成了以3G移动通信、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器等高端产品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将在巩固移动通信、电子材料和关键元器件、数字视听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集成电路、嵌入式电子、软件等潜力产业,培育物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光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达到7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5. 生物医药: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以及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建设,天津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大批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向天津聚集,其中既包括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诺维信、施维雅、田边、哈娜好等世界知名的医药跨国公司,也有天津医药集团、天士力集团、金耀集团等本地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以及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各具特色的细分领域内的龙头企业。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做优化学制药,做精现代中药,做强生物制品,做高医疗器械,做大保健品,重点推进现代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保健品领域发展,力争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图4.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6. 新能源新材料:目前风电、锂电、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速崛起。
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在天津开发区西区投资建设风能发电设备工厂。
市政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光伏产业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也即将建成,在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预计投资20亿元建设光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绿色电池、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和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加快现有国家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力争产值突破2500亿元。
图4.风力发电设备模型
7.轻工纺织:高端轻纺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机械表机芯生产基地之一。
“十二五”期间,轻纺工业重点发展食品领域、手表及精密机械领域、家电领域、纺织服装领域、造纸及包装领域、塑料领域、自行车领域、精细化工及日用化学领域、工艺美术领域,着力打造国家级粮油产业基地、国家级自行车生产及出口基地、国家级高档手表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石化原料深加工产业基地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一批区县特色轻纺产业集群,力争产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
图5.海鸥牌陀飞轮手表图6.海鸥牌金表
图7.飞鸽牌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