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分离和鉴定

合集下载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水解和鉴定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水解和鉴定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水解和鉴定实验简介槐米系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

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药理实验证明芦丁有调节毛细血管渗透作用,临床上可作为毛细血管脆弱引起的出血症,常作为高血压症的辅助治疗药。

其有效成分为芸香苷,又称芦丁(rutin),含量可高达12~20%。

芦丁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淡黄色粉末或细针状结晶,含3分子结晶水(C 27H 30O 16•3H2O ),mp.177~178℃,无水物mp.188~190℃。

溶解度:冷水中的溶解度为1﹕10000,沸水中1﹕200,冷乙醇1﹕650,沸乙醇1﹕60,沸甲醇中1﹕7,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吡啶及碱液中,不溶于三氯甲烷、乙醚、苯及石油醚。

芦丁水解后得槲皮素,槲皮素为黄色针状结晶(稀乙醇),含2分子结晶水(C 15H 10O 7•3H2O ),mp.313~314℃(分解),无水物mp.316℃。

溶解度:热乙醇中1﹕23,冷乙醇中1﹕300,可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吡啶与冰醋酸等,不溶于水、三氯甲烷、乙醚、苯与石油醚等。

本实验应用碱溶解酸沉淀法,重结晶法,酸水解法,纸色谱法,紫外光谱分析法对槐米中芦丁进行提取、水解和鉴定。

O O HO OH O OHOHO O OH OHOHH 2CO OH OH CH 3OH 3H 2O 芦丁 O HO OH OH OH 槲皮素实验原理1、提取精制的原理:芦丁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显弱酸性,能与碱成盐而溶于碱液中,加酸酸化后又可沉淀析出,因此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芸香苷。

芦丁的精制可根据其在冷、热水(或冷、热乙醇)中溶解度相差悬殊的性质进行。

2、鉴定的原理:利用纸色谱的吸附分配原理,将样品和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展开显色,判断芦丁和槲皮素的Rf值,达到鉴定的目的。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黄酮化合物在加入各种电解质或络合剂后吸收峰的位移,根据位移的情况,以判断化合物羟基的位置。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五、思 考题
❖ 苷类结构的检识大体程序如何? ❖ 苷类水解的方法? ❖ 怎样确定芦丁结构中的糖基是连接在槲皮素
3-OH上? ❖ 苷元的结构怎样确定? ❖ 怎样确定苷键的构型?
六、实验课后总 结与讨论
❖ 芦丁提取 ❖ 芦丁的分离纯化 ❖ 芦丁的理化鉴别 ❖ 芦丁的苷元-槲皮素的制备 ❖ 芦丁与槲皮素的波谱鉴定
▪ 芦丁可溶于乙醇、吡啶、甲酰胺、甘油、丙酮、冰醋酸、 乙酸乙酯中,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
▪ 芦丁的溶解度,在冷水中1:10000,沸水中1:200,沸乙醇 中1:60,沸甲醇中1:7
▪ 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中, 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可以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芦丁。
碱溶酸沉法原理
②醋酸乙酯—甲酸—水(8:1:1)。 ❖ 显色剂:①喷三氯化铝试液,待乙醇挥干后,置紫外灯
(365nm)下观察。
5、芦丁的IR、1HNMR鉴定
❖ 样品:自制芦丁。 ❖ 实验:KBr压片,红外分光光度仪测试。 ❖ IR谱图与芦丁标准谱图对照。 ❖ DMSO-d6作溶剂,测芦丁的1HNMR。
四、注意事 项
调节 PH8-9
1.5g CaO 加10ml水
直火加热
保持微 沸
注3意0m及时in补充水
和石灰乳,维持 PH 8~9
双层滤纸趁 热抽滤
• 趁热抽滤时,注意防 止滤液因减压而沸腾。
滤液 残渣
在60-70度下,用 浓盐酸调PH3-4
静置
2、芦丁的精制与水解
第一次实验所得滤液
• 酸水解过程ຫໍສະໝຸດ 抽滤中,注意补充由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的方法很多,本实 验是根据芦丁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或根据芦丁分子中 具有酚羟基,显弱酸性,能与碱成盐而增大 溶解度,以碱水为溶剂煮沸提取,其提取液 加酸酸化后则芦丁游离析出。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

芦丁
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相关内容介绍
OH OH
HO
O
O OH OH O OH OH OH OH OH O CH2O O
用于治疗毛细管脆弱引 起的出血病,并用作高 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芦丁
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相关内容介绍
OH OH 3' HO 7 5 3 OH OH O O 4'
性状:黄色针状结晶(稀乙醇)。 溶解度:冷乙醇中1:300,热乙醇中 1:23。可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 冰乙酸、吡啶,不溶于水、氯仿、乙 醚、苯和石油醚等。

注意观察现象:未加热时,瓶悬 液逐渐变为澄清液(芦丁易溶于热水), 继续加热,有鲜黄色沉淀析出(槲皮素不 溶于水)
滤液处理: 取芦丁水解后的滤液15m1,加 氢氧化钡粉 中和至中性(搅拌下进行)滤去白色的硫酸 钡沉淀(漏斗滤纸),滤液在沸水浴上蒸干后, 加1-2 ml乙醇溶解,作为糖的供试液。 (如果加 氢氧化钡加过量后可以加少量的硫 酸回调pH)
天然药物化学实训
项目一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 与鉴定
实训目的
能够运用碱溶酸沉法和结晶法的操作技术对 槐米中的芦丁进行提取分离 能够运用酸水解的操作技术对槐米中芦丁进 行水解 能够运用纸色谱、薄层色谱法和化学法鉴别 芦丁、槲皮素和糖类化合物

实训结果
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
OH OH
OH OH 3' HO 7 5 3 OH OH O O 4'
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子项目三 芦丁 和槲皮素的鉴别
糖 的 鉴 定
残渣
水解所得滤液20ml
用饱和Ba(OH)2调PH值至中 性,折叠滤纸过滤
滤液 蒸干,放冷 加2-3ml乙醇溶解 供试品溶液 纸色谱

中药化学 实验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槲皮素的制备

中药化学 实验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槲皮素的制备

槲皮素的制备
精品芦丁(0.2g)
放入1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稀硫酸50ml, 空气冷 凝直火加热(电炉上放石棉网)40分钟,放冷抽滤。
沉淀
滤液
水洗至中性抽滤、干燥。 取10ml,加氢氧化钡约1g,调PH7.5,过滤。
沉淀
滤液 水浴浓缩至1~2ml
浓缩液(备检查糖用)
4、芦丁、槲皮素的鉴定
(1)试管定性反应: ①HCI-Mg粉反应
行酸水解得到槲皮素
[实验流程]
1、提取
槐米(20g)
加水煎煮两次,趁热过滤合并煎煮液
药渣
煎煮液
放置4~5h,抽滤
沉淀
自然干燥
粗品芦丁
2、精制
粗品芦丁
加甲醇15~20ml,水浴加热(空气冷凝) 溶解, 至无黄色物,趁热过滤。
沉淀
滤液
放置,待结晶析出,抽滤至干。
沉淀
干燥
精品芦丁
注意:
1、甲醇量可以适当增加。 2、注意控制回流温度。 3、回流时间以芦丁完全溶解为准。
取样品的乙醇溶液1ml加少许镁粉,再加浓 HCI 1~2滴,观察颜色。 ②FeCl3反应
取样品的乙醇溶液1ml加1%的FeCl3乙醇溶 液2~3滴,观察颜色。 ③中性醋酸铅反应
取样品的乙醇溶液1ml加5%的中性醋酸铅溶 液1~2滴,观察现象。
④α-萘酚、浓H2SO4反应 取样品的乙醇溶液1ml加α-萘酚试液1~ 2滴
实验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及槲皮素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黄酮类成分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 苷元的结构研究的一般方法;
2.熟悉根光谱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提取原理:芦丁在冷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纯化原理:芦丁在冷热甲醇中的溶解度差异 ➢制备原理:槲皮素为芦丁的苷元,因此可进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通过芦丁结构的鉴定,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芦丁: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

溶解度:1:8000;热水1:200;冷乙醇1:300;热乙醇1:30;冷甲醇1:100:热甲醇1:10.槲皮素:黄色结晶,mp313℃-314℃,能溶解于冷乙醇,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等;难溶于水,实验室以稀硫酸水解,乙醇重结晶制得。

本实验主要是利用芦丁分子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显弱酸性,可溶于碱中,加酸酸化后又可析出结晶的性质,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并用芦丁对冷、热水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

三、药品材料槐米、石灰乳、盐酸、广泛PH试纸四、实验操作芦丁的的提取和精制芦丁的提取:取槐米20g置500ml烧杯中,加入沸水400ml及1g硼砂,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调至PH8-9,保持微沸30分钟,并随时补充蒸发掉的水分,趁热用双层纱布滤过,收集滤液,药渣再用200ml水按同样的操作再提取20分钟,合并两次滤液。

浓缩至1/2体积,滤液在60℃-70℃再用盐酸调至PH4-5,静置一周,析出芦丁。

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1、本实验采用碱溶液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收率稳定,且操作简便。

在提取前应注意将槐米捣碎,使芦丁易于被热水溶出。

槐花中含有大量粘液质,加入石灰乳使生成钙盐沉淀除去。

PH应严格控制8-9,不得超过10,。

因为在强碱条件下煮沸,时间稍长可促使芦丁水解破坏,使提取率明显下降。

酸沉淀时PH4-5,不宜过低,否则会使芸香苷成烊盐溶于水,降低了收率。

2、提取过程中加入硼砂作用:保护芦丁分子中的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亦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络合,使芦丁不受损失。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与分离摘要:利用芦丁在沸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将其在沸水中进行提取,而芦丁与其他水溶性化合物可借助聚酰胺柱色谱予以分离。

关键词:槐花米;芦丁;槲皮素;提取;分离;鉴定1 引言芦丁(Rutin )又称芸香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

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 japonica L 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含量可达12-16%),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

芦丁是由槲皮素(Quercetin )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 )〔葡萄糖(Glucose )与鼠李糖(Rhamnose )组成的双糖〕脱水形成的苷。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3分子结晶水,熔点为174~178℃,不含水的芦丁熔点为188℃。

含2分子结晶,熔点为313~314℃。

水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沸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

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不含结晶水的槲皮素熔点为316℃,它们的结构式如下:OHOHO O OHO OOH OHOH OHOH CH 2CH 3OH O O OH芦丁(Rutin )O OHO OH OHOH槲皮素(Quercetin )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本实验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芦丁。

2 实验内容与步骤2.1仪器与试剂仪器:紫外灯 蒸馏装置一套 250mL 烧杯(一只) 500mL 烧杯(两只) 100mL 三角瓶(两只) 纱布 色谱柱(Ф1.5×30cm ) 玻璃板 硅胶G 板试剂:甲醇 70%工业乙醇 槐米 层析用聚酰胺(60-100目) 芦丁标准样2.2 芦丁的提取将粉碎好的槐米10g 倒入500mL 烧杯中,加沸水150mL ,煮沸1h(在煮沸的过程中可补加水),趁热用纱布过滤,残渣加入100mL 水,再煮沸30分钟,共进行两次,将两次滤液混合,放置,冷却,即有大量黄色沉淀生成,抽滤。

槐米中芦丁(芸香苷)的提取分离及检识

槐米中芦丁(芸香苷)的提取分离及检识

结晶
静置液减压抽滤在 60-70温度下烘干 得粗品芸香苷 置于300ml蒸馏水 煮沸至芸香苷全部溶解 趁热抽滤 滤液放冷析晶
天然产物化学
水解 取精制芸香苷1g 置250ml圆底烧瓶中 加2%H2SO4溶液80ml 加热回流30分钟至1小时, 开始加热10分钟为澄清液,逐渐析出黄色小针状结晶, 即为槲皮素。放冷抽滤 沉淀物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抽干水份,晾干称重,得粗制槲皮素
天然产物化学
提取
碱溶酸沉法
芸香苷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显弱酸性,能与 碱成盐而溶于碱液中加酸酸化后又可以沉淀 析出,因此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芸香苷。
天然产物化学
实验步骤
重复以上操作, 硼砂水150ml,时 间20min
加0.4%硼砂水200ml 加热微沸30min,用石 灰乳保持pH8-9
结晶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聚酰胺薄层色谱检识
点 样:(1)自制1%芸香苷乙醇溶液 (2)自制1%槲皮素乙醇溶液 对照品:1%芸香苷对照品乙醇溶液乙酯(3∶1∶0.5)
显色:(1)先在可见光下观察斑点颜色,然后在紫 外灯下观察斑点颜色 (2)用氨水熏,记录斑点颜色和位置 结果:记录图谱,斑点颜色,计算芸香苷和槲皮素 Rf
天然产物化学
槐米中芦丁(芸香苷)的提取、分离和检识
天然产物化学
芦 丁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 有三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 无水物188~190℃。 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热水中1:200; 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 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 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天然产物化学
化学检识
• 取芸香苷和槲皮素约10mg,各用5ml乙醇溶解,制成样 品溶液,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比较苷元和苷的反应情况。 • (1)Molish反应 取样品溶液1ml,加10%α-萘酚溶液 1ml,振摇后斜置试管,沿管壁滴加0.5ml浓硫酸,静置, 观察并记录液面交界处颜色变化。 • (2)盐酸镁粉反应 芸香甙与槲皮素溶液分别置于试管 中,加入金属镁粉少许,浓盐酸2~3滴,观察并记录颜色 变化。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和精制实验报告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和精制实验报告

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精制和鉴定(一)实验目的要求1.制备芦丁,供药用。

2.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作。

3.熟悉重结晶技巧。

4.了解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的基本原理1.芦丁的提取原理利用芦丁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呈酚酸性,能在碱水中溶解的性质,可用碱性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加酸后可沉淀析出(碱溶酸沉法)。

也可利用芦丁在冷水中溶解度小,在热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进行提取。

2. 芦丁的分离原理利用芦丁结构在冷乙醇中溶解度小,在热乙醇中溶解度大,以及在热水中溶解度大,在冷水中溶解度小的性质分离。

芦丁用溶剂加热溶解后,趁热抽滤,滤液放冷后能析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不纯可再重复操作进行分离)。

也可采用醇溶水沉法进行精制。

3. 芦丁的鉴定原理(1)利用吸附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芦丁与芦丁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展开,显色,以达到鉴定芦丁的目的。

(2)通过专属的化学显色反应(如三氯化铝显色反应),确定芦丁的成分类型(黄酮类)。

(三) 实验内容1. 用碱提法、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槐米中芦丁。

2. 用酸沉法和冷却过饱和法分离芦丁。

3. 溶剂重结晶精制芦丁。

4. 薄层色谱法和显色反应鉴定芦丁(四) 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1. 实验药材槐米20g。

2. 仪器:磁力加热搅拌器、旋转蒸发仪、粉碎机、500ml烧杯,1000ml烧杯,50ml烧杯,250ml 园底烧瓶、500ml园底烧瓶、100ml量筒、50ml量筒、100ml锥形瓶、50ml锥形瓶、研钵、移液管、减压过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层析缸等。

3. 试剂:硼砂、氧化钙、HCI、三氯化铝、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甲酸、滤纸、PH试纸等。

(五)实验步骤1.提取(水提取法)称取槐米粗粉20g,在研钵中研碎后放入500ml烧瓶中,加水200ml,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煮沸30min,趁热过滤。

残渣同法操作一次,合并两次滤液,放置冰箱中析晶,待全部析出后,减压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芦丁结晶,抽干,得粗制芦丁,干燥,称重,计算得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概述
槐米系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槐米)。

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赤血痢下,风热目赤,痛疽疮毒,还可用于预防中风。

近年来被用作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药理实验证明,槐花米具有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抗炎作用,解痉、抗渍疡作用,影响脂质代谢,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槐花米中主要含有黄酮苷,皂苷、甾醇和鞣质等成分,其中芦丁(Rutin)含量最高,达12~20%。

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芦丁(rutin):C
27H
30
O
16
·3H
2
O,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含三分子水);188℃
(无水物)。

难溶于冷水(1:8000~10000),可溶于热水(1:180~200),热甲醇(1:10),冷甲醇(1:100),热乙醇(1:6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

槲皮素(quercetin):C
15H
10
O
7
·2H
2
O,黄色结晶,mp313~314℃(2分子结晶水),316℃
(无水物)。

能溶于冷乙醇(1:290),易溶于沸乙醇(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难溶于水、苯、石油醚等溶剂。

二、实验部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酸水解将芦丁生成槲皮素的方法。

3、掌握芦丁与槲皮素的鉴别方法,聚酰胺薄膜的操作方法,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芦丁的提取原理:芦丁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具有酸性,故用碱提酸沉法。

2、芦丁的分离原理:芦丁在沸水中溶解,在冷水中析出。

3、芦丁的鉴定原理:芦丁与槲皮素分别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苷与苷元,用Molish反应可以进行鉴别,也可以利用聚酰胺的氢键吸附性质进行定性分析,Rf值也应不同。

(三)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
1、药材:槐米50g(每组)。

2、仪器:电炉子、不锈钢锅、量杯、1000ml烧杯、冰箱、滤纸、PH试纸、减压抽
滤装置、锥形瓶、玻璃漏斗、纱布、电子天平、聚酰胺薄膜。

3、试剂:0.4%硼砂水溶液、石灰乳、2%硫酸溶液、浓盐酸、蒸馏水、镁粉、浓硫酸、甲醇、90%乙醇、1%三氯化铝醇溶液、醋酸镁乙醇液等。

(四)实验方法
1、芦丁的提取:(碱提酸沉法)
取槐米50g,加0.4%硼砂水溶液400ml至小锅中,加热煮沸,用石灰乳调节PH=9,加热微沸30min,随时补充失去的水分及控制PH值,四层纱布过滤,药渣再重复处理一次(不用调PH值)。

合并两次滤液,用浓盐酸调PH=3,放入冰箱中析晶。

2、芦丁的精制:(水重结晶法)
(1)抽滤:用虹吸法先除去上清液,再进行抽滤,可更换滤纸。

(2)精制:取全部芦丁粗品,加入蒸馏水800ml,煮沸至全部溶解(15min),趁热抽滤,放入冰箱析晶。

3、芦丁的水解:(酸水解法)
取芦丁1g,加入2%硫酸150ml,小火加热微沸30min,注意观察现象:溶液由浑浊变澄清,逐渐析出黄色结晶,抽滤,得到槲皮素粗品。

剩下的芦丁要妥善保管,下次课还要带来。

4、鉴别反应
(1)称槲皮素重量,计算水解率。

(2)薄层色谱鉴定
样品:自制芦丁及槲皮素的1mg/ml甲醇溶液。

(每组称取20mg)
对照品:芦丁及槲皮素对照品的1mg/ml甲醇溶液。

展开剂:90%乙醇溶液
显色:喷三氯化铝溶液,紫外光(365nm)观察荧光。

实验结果记录:观察斑点颜色,记录图谱并计算Rf值。

(3)显色反应
①Molish反应:取芸香苷及槲皮素样品分别1ml,加入3%α-萘酚溶液1滴,振摇,沿壁滴加浓硫酸1ml,观察现象。

②盐酸-镁粉反应:分别取样品1ml,加入浓盐酸2-3滴,再加入少许镁粉,观察现象。

③纸片反应:取一张滤纸,分别滴加样品1滴,在上面再滴加三氯化铝溶液1滴,
观察现象。

(同理,再用醋酸镁显色)
(五)注意事项
1、提取时控制小火加热,微沸即可。

2、加热完成后要放冷抽滤。

3、用石灰水调节芦丁提取溶液的PH,既可以达到碱提取芦丁的目的,还可以除去槐米中含有的大量粘液质。

但钙离子浓度及pH值均不宜过高,否则多余的钙能与芦丁形成螯合物沉淀,同时黄酮母核在强碱性条件下易被破坏。

4、用HCl调PH时,应注意PH不要过低,因为PH过低(PH2以下)会使芦丁形成钅羊盐而使已形成的沉淀重新溶解,同时黄酮母核也会在强碱性条件下被破坏,导致收率下降。

5、Molish反应中加入浓硫酸后不可振摇。

6、纸片反应待溶液干燥后观察荧光效果好,否则荧光颜色淡或没有。

(六)思考题
1、如果碱或酸加过量会对实验有何影响?
2、加石灰乳和硼砂分别有何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