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浅析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

浅谈中美纺织品贸易的摩擦纺织品服装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品服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服装曾是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虽然从1996 年起纺织品及服装位居机电产品之后名列第二位,但目前仍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大的商品。
它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积累外汇、促进就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东盟各个国家几乎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在东盟几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泰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2005 年就达到了60多亿美元,是泰国的第二大出口行业;印尼的纺织业近年来也蓬勃发展,纺织品服装已成为石油天然气之外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越南的纺织服装业在90年代后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之一。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被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出口量迅猛增长。
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凭借现有市场及“量增价低”的比较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2006年,按金额计算的市场份额,中国在美国市场已经占到30%,在欧盟市场的份额是29*,6;2005年的数字是3个25%,即占美国、欧盟的市场份额都是25%,占世界纺织品市场份额为24.5%。
1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经济带来极大冲击,甚至是最大威胁。
众所周知,纺织品服装行业就业量大,社会影响面广,在发达国家历来就是高度敏感的保护行业。
因此,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不会从纺织品服装行业彻底撤出,而会长期直接或变相存在。
目前,世界上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和地区如美国、欧盟等正采取各种措施遏制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
这些措施包括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反倾销、生态标准、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等等。
这一切说明了在取消配额后,长期受到纺织品配额制度约束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行业并不是从此畅通无阻。
随着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不断快速发展,贸易额逐渐扩大,中美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启发

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启发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纺织品对美出口之路可谓是艰巨坎坷,而要想扭转纺织品出口的被动局面,必需改变以往以量取胜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价值,改革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营销体系,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贸易摩擦;爱惜贸易政策;综合竞争力一、美国什么缘故对我国出口纺织品几回发难(一)致使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减缓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
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很是不满,他们宣称中美贸易中的庞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此应付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
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爱惜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
2005年1月1日,全世界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
美国却以为是低价入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那么宣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进展中国家的入口纺织品采取以抗击政策,因此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入口国,我国的入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
依照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许诺,若是世贸组织成员在确信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要挟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进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那么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关于“市场扰乱”及“要挟、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进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那么擅自将此标准看成“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入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关于反倾销和反补助的确信上,依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助的界定价钱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20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终止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入口的要紧方法。
浅析金融危机下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析金融危机下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摘要在全球次贷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也有明显的滑坡,其中对纺织品进出口贸易额也受到一定影响。
本文重点讨论了中关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摩擦应对措施2007年8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欧金融市场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实体经济当中,且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
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国内金融机构对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参与程度不高,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美欧经济放缓甚至衰退,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
特别是我国纺织品行业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纺织品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首当其冲地受到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根据WTO《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的规定,存在了40多年的纺织品贸易配额终于在2005年1月1日被取消了,但是纺织品“配额时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世界纺织品贸易的自由化。
世界纺织品贸易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出现了相当多的贸易摩擦和争端。
其中,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最为典型。
一、金融危机下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由来纺织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中国的劳动力工资与美国相比很低,由此根据比较优势,美国专业化于纺织品之外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让中国专业化于纺织品,这样从整体上两个国家都会获得贸易利益。
可是,美国的做法却是处处设限,似乎在放弃这种互利贸易。
这一悖论产生的原因究竟何在?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就经济学“理性人”假说和人在经济社会的“自利性”来看,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各集团的利益冲突。
简单来说,某个利益团体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整个国家或世界的贸易利益对于他们来说是次要的,这种寻租导致政府的对外经济行为失调。
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也是如此。
美国市场是高度自由竞争的市场,根据推理,当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后,直接的后果是导致美国国内纺织品价格的下降。
浅析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影响及原因

浅析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影响及原因一、摩擦原因及背景中美贸易摩擦是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贸易摩擦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中以纺织品贸易摩擦最为突出。
关于中美纺织品贸易的摩擦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对美国本土纺织行业产生了威胁。
由于中国在生产成本、品质、设备等方面均具备优势,从而在短时间内占据了美国市场的份额。
美国本土纺织业自然十分担心,开始呼吁美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
二、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两国经济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对中国而言,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中国纺织出口规模空前壮大。
2005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已经占到了这个行业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而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则让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受到了限制,对中国纺织业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美国而言,贸易摩擦给美国本土纺织业带来严重的竞争压力,导致本土纺织业的失业率上升,成本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美国的对华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加强,中国也会对美国商品加强限制,从而影响到美国其他行业的进口和出口。
三、因素影响分析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发生,不仅仅是单纯的市场竞争问题,其背后更多的是被复杂的因素所影响。
加入WTO后,虽然中国实行了更加自由化的贸易政策,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其出口优势的形成却没有得到容易的成功。
近年来,一些国家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不断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
而纺织品的价格则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由于各种产业及国家之间的生产成本差异极大,中国的生产成本十分低廉,从而使得中国纺织品的价格较低。
而美国本土的纺织品行业,由于薪资、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在价格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因此,美国本土的纺织品一旦面临来自中国市场的强烈冲击,就比较难以承受得起。
四、案例分析(1)2002年美国对华实施纺织品配额2002年,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进口纺织品进行了限制,视若“弃子”。
关于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引言中美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经常存在。
本文将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进行博弈分析,探讨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冲突与合作。
背景中美两国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中美双方在生产成本、市场准入、关税政策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这导致了双方在纺织品服装市场上的竞争较为激烈。
美国认为中国通过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国内补贴政策破坏了美国纺织品服装业的竞争力,而中国则认为美国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限制了中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进入。
开始博弈分析双方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上的博弈可以看作是一个非零和博弈,两国的决策会互相影响并且产生不同的收益。
以下是其中几种可能的博弈策略和结果。
策略一:贸易限制美国可以采取贸易限制的措施,例如加征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以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进入。
这样的做法会刺激美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减少,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
若中方也采取相应措施,将进一步加剧两国的贸易争端。
策略二:开放市场双方也可以选择开放市场,互相放宽关税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增加彼此的贸易流动。
这样的做法可以促进双方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但可能对双方国内纺织品服装企业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
策略三:合作发展中美可以选择合作发展纺织品服装产业,共同研发新技术、开展技术转让,提高产业竞争力。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合作打造品牌、开展联合营销等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合力,共同享受市场红利。
结论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博弈中,双方有多种策略可供选择。
贸易限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保护主义效应,但也会对双方经济造成损害。
开放市场和合作发展可能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但也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
因此,在决策之前,双方需要权衡各种策略的利弊,寻找一个相对平衡的方案。
以上是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双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以求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论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

论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和消费国。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摩擦一直存在,不断地升级和演变,成为两国经济和贸易关系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贸易摩擦的起因、演变和后果这三个方面阐述中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摩擦的实质。
一、贸易摩擦的起因美国是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
美国国内产业走向成熟后,纺织品和服装工厂纷纷转移至亚洲等地区,其中以中国最为突出。
这样,中国成为了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制造中心。
但是,美国国内产业的萎缩加剧了本土压力,特别是2001年美国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期间,美国国内压力大幅增加,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就愈发严重。
美国本土许多厂商和工会也开始反对中国的出口,希望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土的纺织品和服装工业。
于是,美国政府也开始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手段,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进一步影响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
二、贸易摩擦的演变在贸易摩擦开始之初,美国采取的是非限制性的方式,即向中国输出技术和大量的设备,帮助中国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
这样,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顺利进行,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快速增长。
但是,随着中美之间贸易的逐渐增加,美国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开始采取更为强硬的贸易限制措施。
2005年后,美国分别实行纺织品和制成品贸易限制措施,即“制造业邪恶Octopus”,大量限制中国的出口。
中国政府针对美国的做法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贷款、彻底改革国内的生产方式和扩大对外出口等,但这些努力并没有阻止贸易摩擦的升级。
2012年,美国又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进行12种“非市场经济”反倾销应用,之后中国又在世界贸易组织上提出反击,但是双方的贸易摩擦依然难以解决。
三、贸易摩擦的后果中美纺织品和服装的贸易摩擦已经影响到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合作,特别是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下降、家庭物价上升、企业利润率下降等问题。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策浅探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策浅探关于《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策浅探》,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宏观层面的对策对于中国和美国的新一轮纺织品贸易争端,我国政府和纺织品行业应该意识到,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徐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必须做好法持久战的准备。
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1、调整经济、贸易的发展战略,切实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纺织品产业规模的盲目扩大和出口激增与我国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战略不无关系。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外需拉动经济增长是主要策略,中国要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由于美国限制其高科技产品向中国出口,我国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的不到满足。
结果中美贸易逆差增大,中国外汇储备过高。
这不仅违背了北郊优势原则,而且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极为不利。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但是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编制的贸易条件指数说明,近年来我国的贸易条件整体上呈恶化趋势。
为了防止纺织品出口在取消配额制后增长太快而引起贸易摩擦,我国从2005年1月1日起对外衣、裙子、非针织衬衫、针织衬衫、睡衣和内衣6类148项纺织品征收0.2---0.5元/件的出口关税。
此举是为了抑制价廉质劣的产品出口,同时鼓励优质产品的出口,从而调整贸易结构,防止和避免纺织品出口处限量增价跌、贸易条件恶化的现象,并减少贸易伙伴对我国动用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可能性。
但是,从今天的实际情况看,这一措施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而且也没有从略全局对纺织品进行引导。
因此,我们应当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导纺织品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遵循多赢原则,加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与各国同行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
自身实力是各国纺织服装产业立足国内外的根本。
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不能走低技术水平和数量扩张的路线,应该把各种有效资源投放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管理、设计和研发中,努力开发自主品牌。
浅析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影响及原因

浅析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影响及原因引言中美两国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存在着一系列的贸易摩擦。
这些摩擦不仅直接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还对全球纺织品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影响及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影响贸易限制和关税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导致了贸易限制和关税的增加。
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出口配额和高关税等。
这些限制和关税使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并直接影响了中国纺织品产业的发展。
贸易争端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争端。
两国之间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和磋商,但双方在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导致了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
这些贸易争端不仅增加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还对全球经济秩序带来了不确定性。
行业调整由于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影响,纺织品产业在两国之间发生了调整。
美国纺织品企业由于贸易限制和关税的压力,不得不寻找其他来源的纺织品供应。
而中国纺织品企业则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创新能力,以及拓展其他国际市场来应对贸易摩擦的影响。
原因竞争压力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竞争压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其低成本劳动力和规模优势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这对美国本土纺织品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导致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潜在风险美国政府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限制和关税措施,主要是出于对国内纺织品产业的保护考虑。
由于中国纺织品市场的发展,美国政府担心国内工人失业和纺织品产业衰退的风险。
因此,采取相应的贸易限制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
贸易逆差问题中美纺织贸易摩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逆差问题。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纺织品贸易逆差,并认为中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贸易逆差,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结论中美纺织贸易摩擦对两国和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贸易限制和关税增加、贸易争端的升级以及纺织品产业的调整是摩擦影响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