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19 年呈下降状态 ,也就是说全省人均 G P最 99 D
小 与 最大 地 区 的差距 在 缩小 , 间接 地说 明 了省 内
( )河 南各 地 区经济 差异 分 类 二
选取《 河南统计年鉴 2o ) o 6 中各地市 G P在 D 全省人均所 占的 比例和人 口在全省人 口中所 占 的 比例计 算 出 20 各 地 区位 熵 ,选 取各 地 区 05年 人均 G P和区位熵作 为变量 , D 数据如表 2 考察 , 各 地 区之 间关 系 ,利 用 S S 1.确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定合理 的发
展 对 策具有 重要 的现实 意 义 。
一
、
对河 南 区域 经济 差异 现状 分析
( )河 南 区域 经 济情 况概 述 一
济源市原属于焦作市管辖 ,到 19 年 由省 97 直辖 ,考虑到该市在河南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本
19 - 99年保持 在 4 0 96 19 10元偏 多些 ,9 9年绝 19 对差异比 19 年减少 了 19元 ;99 2 0 年绝 98 0 19 ~0 2
[ 作者简 介 】 刘永江( 9 8 ) 男, 17 一 , 河南南 阳人 , 河南大学硕 士研 究生, 究方 向为 : 研 区域 经济与规划。覃成林( 92 ) 16 一 。 男, 湖北来凤县人, 博士 , 河南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 区域经济研 究。
XI l NJ ANG AT F ST E ARMS ECONOM Y
2 0 ~ 0 4年 人 口数 据 是 根 据 2 0 0 1 20 0 1年人 口普 查 所 得 , 际上 不 可 用 , 实 因此 本 文从 上 述 指 标 中选
且在现实数据 的计量中也得到了证实 。所 以 , 定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也在积极地进行经济发展规划,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
其中,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是关键之一。
本文将以河南省为例,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概况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该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辖20个地级行政单位,人口1.11亿。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与中国东部、南部、北部等地相连,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路线。
此外,河南省还是中国中药材、食品、纺织、机械、建材五大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应对1. 交通不便尽管河南省是中国的物流、交通枢纽之一,但由于内陆位置,市场地位不如直接面向海洋的东部地区。
此外,河南省南北分布,东部部分地区交通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应对措施:加强交通建设,建设具体化、多元化的交通网。
加大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内河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交通规模,提升运输效率,提高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2. 城乡差距河南省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河南省农村经济在贡献河南省GDP中的比重很小。
应对措施: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减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机制,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3. 绿色发展不足河南省的工业化进程比较快,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工业污染严重,土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应对措施: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
尽快出台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企业加强环保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三、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展望在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下,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健康经济、新能源、智能制造成为河南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河南省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在区域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河南省经济空间差异及重心转移

河南省经济空间差异及重心转移作者:高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选取2006年到2015年河南省各县市经济指标(GDP)数据,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及省内分布格局,运用重心模型,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出河南省2006年到2015年各年份经济重心,分析经济重心的移动变化轨迹。
分析得出:河南省经济发展形成了以郑汴洛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中心,外围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省内经济受核心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辐射影响较明显;2006-2015年间,经济重心移动幅度不大,向东北方向移动。
关键词:经济分布;经济重心;变动轨迹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及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也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作为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组成要素:经济,研究其空间分布差异变化对研究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经济重心空间转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那年代,最初研究侧重于经济重心的测算,测度其运动发展轨迹,来研究经济发展空间变动。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选取河南省最新数据指标,分析其空间分布,研究其差异性,计算经济重心,河南省经济重心移动变动轨迹得出结论。
一、研究地区概况及数据来源与处理河南作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
但河南省内各地区之间发展并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在以省会城市:郑州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圈内。
在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及打造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大背景下研究省内经济空间变化以及重心变动,对促进河南省发展实现中部大崛起,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至2015年期间部分地区进行撤县并市、地区划分调整,为实现研究区域数据连续性,以2010年行政单元为基础对其他年份进行调整,撤县并市、地区划分变动的区域,从其总体中分离。
文章所使用GDP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河南省统计年鉴。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一、引言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2. 产业结构的差异3. 城乡差距4. 发展模式的差异5. 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三、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 调整产业结构2.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3.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 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四、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案例分析1. 河南省郑州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比分析2. 河南省新乡市与南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3. 河南省信阳市与商丘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4. 河南省南昌县与开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5. 河南省洛阳市与安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五、结论一、引言河南省经济总量大,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我将从河南省的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城乡差距、发展模式和政策的实施与执行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建议。
接着,我会根据实际的案例分析河南省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河南位于华夏中部,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地理局限,其交通运输网络不发达。
大河南的河南省中部地区,自北向南横跨南北山地,地势起伏落差较大,水网密集,交通不便,影响了中部经济带的发展。
因此,河南省区域经济呈现出南北分化的现象。
2. 产业结构的差异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主要以轻工业、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化学工业为主。
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和基础条件的不同,以及政策的不同支持度,它们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
3. 城乡差距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城乡差距比较大,大城市(如郑州市、开封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迅速,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占据了河南省总人口的70%以上,却只贡献了40%左右的GDP。
这种城乡差距的存在,也是导致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部省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
引言
发达地区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 , 河南省经济格局发生 了重大 的变化 ,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这 种 差异不 仅为人们 在观察 中所 感受 , 而且在 现实 数据 的计量 中也得 到 了证 实 。所 以 , 量地 分析 区 定 域差 异 , 面分析 区域 差异 的成 因 , 明确 各 区域 全 对 的经 济发展 水平 和制 定 合理 的发 展 对 策 具 有重 要
关键 词 : 区域 经 济差异 ; 绝对 差异 ; 对 差异 相
中图分类 号 :0 15 F 6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5 9 20 ) 3—0 3 0 17 9 4 (0 8 0 0 0— 5
Re e r h o he Di e e c fRe i n lEc no i v l pm e s a c f t f r n e o g o a o m c De e o nt
1 9 o 2 0 9 7 t 0 6,t e c n l s n i :Ab o ue d f rn e ic e s o sa t ,r lt e d f rn e ic e e i h o m f h o cu i s o s l t i e e c n r a e c n t l n y eai i e e c r n e i x a d c n t nl e e ,atrt e e h sp p ru i z P S . ot r od vd n n i - v rl iee c e p n n o sa t l v l f s ,ti a t ie S S 1 5 s f e t ii eHe a y e h e l 1 wa n t h e i d it cs e eo e it c ,d v l p n r a a d u d v lp d d sr t n d ma ig t e p l i s o h o t r e k n s d s t :d v l p d dsr t e eo me ta i r i e n n e eo e i i ,a k n i o i e ft e tc l c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研究

河南省作为中部六省之首提出了 “ 中原崛起”的战 的 78 元 , 7 4 末两位的是周 口市和商丘市 , 分别为 4 1 元 50
略, 之后 , 国务 院 2 1 年 9月 2 01 8日出台的《 关于支持河 南省加快建设 中原经济 区的指导意见》 “ ,中原崛起 ” 又一 次成为舆论关注 的热点话题 。 然而 , 为重中之重 的河南 作 省, 由于 内部政策、 经济 、 资源 、 人文 、 地理等因素的影 响, 各地 区之 间存在着明显 的发展差异 ,这不仅直接影响到 全省 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对中部地 区乃至全 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 了一定 的影响 。如何准确 的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找 出影响经济 发展水平 的因素 , 这不仅对缩小河南省 区域差距、 提高全 省 的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 、促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有着重要意义 ,并对中部地 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也产
河 南 省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性 研 究
张 晓 华
( 州大学 西亚斯 国 际学院商 学院 , 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郑 州 4 15 ) 郑 河 5 10
摘 要 : 了促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为 国务院出台的《 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 中原经济 区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作 为中部六省之 首, , 其发展 思路和速度直接影响这一战略的实施。 由于河南省 内各地 区的政策、 经济、 资源、 人文、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区间存 地 在着 明显的发展差异。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的因素, 并提 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 区域经济 ; 因子分析 ; 经济辐射 作者简介 : 晓华 , 张 郑州大 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讲 师, 士, 究方 向: 硕 研 区域经济与数理统计。 中图分 类号 :2 7 文献标识码 : d i 0 99js . 7 - 39 s. 1. . 文章编号 :62 30 (0 2 O _ 6 0 F 0 A o: . 6 /i n1 2 3 0 ( ) 0 20 0 13 .s 6 2 43 1 7 — 3 9 2 1 )4 0 _ 3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出现 地 区经济 的非 均衡 发 展 和 不 同程 度 的差 距 , 但欠 发达 地 区 的落 后 所 带 来 的负 面影 响 已 经 有
碍于 发达地 区的经济 发展 。
绝 对差异是 用一组 数据 中最大 的值 减去 最小 的值 , 采 用 前 5位 地 区 人 均 C P 的 平 均 值 即 D ( m x下 文同 ) X a, 与后 5位 地 区人 均 G P的平 均值 D ( mn下文 同 ) X i, 之差 , 它反 映 了区域 之 间经 济发展 的实际差距 , 达式为 : 表 绝对差异 = m x X i, X a — mn
对 明确 各 区 域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制 定 合 理 的 发 展 对策具 有 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百比 分, 著 即
×0, 式 : 1 表 为 0 达 相 %
收 稿 日期 :08一叭 一1 20 2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3 J0 2 ; 0 B L5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 7 05 4 1 12 )
相 对差异 和 变异 系数呈 波浪 式发展 , 总体 差异 水平在 不 断扩 大 。利 用 S S 1 . 件把 河南各 P S 15软
地 区分 为 经济发达 区、 发展 区和 欠发 达 区三类 , 区域 发展 战 略 、 资源 条件 、 资政 策 、 投 区位 优 势
等 因素是 导致 河 南省 区域 经济差 异 的主要 原 因 。促 进 河 南 省 区域 经 济 协调 发展 , 重 点解 决 应 好 以下几 个 问题 : 1 加 大对 欠发达 地 区 的扶持 力度 。 ( ) () 2 促进 区域 产 业协 调 发展 。( ) 动 3推 地 方政府 间区域经 济合作 。 ( ) 4 促进 区域 市场统 一 。 关键 词 : 河南省 ; 区域 经 济差异 ; 绝对差 异 ; 对 差异 相 中图分 类号 : 17 F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7— 7 4(0 8 0 0 0 — 5 10 9 3 2 0 ) 2— 0 1 0
河南省各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河南省各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下辖31个地级行政单位。
河南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接下来将对河南省各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较为突出。
郑州市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流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郑州市的工业制造业较为发达,尤其是汽车制造、机电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郑州市还是河南省的商贸中心,拥有大量的商业企业和市场,为整个省内的商品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对整个河南省的经济也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洛阳市在旅游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和消费。
此外,洛阳市还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冶金和化工等领域,对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相对于郑州市,洛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
焦作市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煤炭、化工和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
焦作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煤炭产业链,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企业投资。
同时,焦作市还发展了一批以化工为主的企业,使得焦作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然而,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焦作市的传统产业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南阳市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市,也是河南省的十大城市之一、南阳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量较高,对河南省的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南阳市还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为农业价值链的延伸提供了动力。
然而,南阳市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农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相对滞后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力和技术水平。
以上仅仅是对几个代表性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河南省的其他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均指标的差异。人均 GDP 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的 发展水平,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是提高居民 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 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这个指标增长的越快,表明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消费能力越强。正因如此, 这个指标是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均衡性也很明显。 2009- 2011 年四大经济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依次 为 : 中 原 城 市 群 分 别 为 14451.37 元 、16043.67 元 和 18499.75 元;豫北经济区分别为 14058.07 元、13853.63 元 和 17723.01 元;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分别为 13483.50 元、 15054.65 元和 17175.35 元;黄淮经济区分别为 12109.83、 元 13476.50 元和 14698.62 元。其中,2009 年郑州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7117 元,为河南省最高;周口 11362 元,为河南省最低,郑州是周口的 1.5 倍。而到 2011 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1612 元,为河南 省最高;信阳 10452 元,为河南省最低,郑州是信阳的 2.1 倍。由此可见,地区差异在逐渐拉大。如果一个地区城镇 居民可支配收入越低,那么该地区的消费市场就会越不 景气,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 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而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我国 整体消费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收集河南各市的统计年鉴可知,中原城市群 2009 年 - 2011 年 的 人 均 GDP 分 别 为 :29349.67 元 、
[收稿日期] 2012- 11- 16 [作者简介] 田媛(1989- ),女,河南濮阳人,青海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民营经济。 - 78 -
第 2012 年第 12 期 (总第 412 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2,2012 Total No.412
[文章编号] 1009- 6043(2012)12- 0078- 03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田媛
(青海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8)
[摘 要] 通过采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指标,对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区域差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
(单位:亿元)
地区
年份
中原城市群
2009 年 11528.33
2010 年 13330.76
2011 年 15231.35
豫北经济区
2153.52
2513.85
2998.47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
2489.95
2830.23
3291.67
黄海经济区
4023.35
4522.08
52所得
分析,得出结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南省为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各区域经济增长极;
要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促进产业转移与整合,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河南省;区域经济;经济差异原因;措施
的 34.1%;2011 年末总人口 2951 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
的 32.1%。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与湖北省、安徽
省和山东省相邻,河网密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但矿产
资源比较匮乏。
(二)四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1.经济总量的差异。之所以要选择总量指标 GDP,是
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地区)全部生产活动最终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B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析
(一)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根据河南省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特征, 考虑到地理上的连片、经济社会发展的类似、生产力布局 和区域分工的要求,《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 要》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 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四个经济区。所以本文认为这样划分确 实起到了协调各区域各城市平衡发展的作用,使得各个地 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1.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 开封、新乡等 9 个省辖(管)市,14 个县级市。区域土地面 积 5.87 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的 35.1%;总人口 3976 万 人,占河南省的 43.2%。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距离 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在 100 公里以内;区域内矿产资源丰 富;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河南省 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此地,区位 优势显著。 2.豫北经济区。豫北经济区由安阳、鹤壁、濮阳 3 市组 成,土地面积 1.39 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 8.3%;2011 年末总人口为 1029 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的 11.1%。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与山西、河北和山东相 邻,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3.豫西豫西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包括三门 峡和南阳,土地面积为 3.71 万平方公里,占河南土地面积 的 22.3%;2011 年末总人口为 l050 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 的 13.6%。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南部,与山西省、 陕西省和湖北省相邻,工业有一定基础,煤炭、有色金属 资源比较丰富。 4.黄淮经济区。黄淮经济区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 和信阳,土地面积为 5.67 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
田 媛: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32892.64 元、39303.09 元;同样的豫北经济区的人均 GDP 分别为:21943.44 元、24741.61 元、29498.13 元;豫西豫西 南经济区的人均 GDP 分别为:24778.50 元、29099.77 元、 34640.31 元;黄淮经济区的人均 GDP 分别为:12209.38 元、15440.89 元和 17599.75 元。可见,2009 年和 2011 中 原城市群人均 GDP 分别是黄淮地区的 2.4 倍和 2.2 倍; 是豫北地区 1.3 倍和 1.2 倍;是豫西豫西南地区的 1.3 倍 和 1.1 倍;黄淮地区与中原城市群之间人均 GDP 的差距 较大,2009 年黄淮地区人均 GDP 比中原城市群低 17141 元,到 2011 年则比中原城市群低 21703 元。2011 年中原 城市群的郑州市人均 GDP 达到 56086 元,黄淮地区的周 口市只有 15795 元,差距达到 3.6 倍。
成果的重要指标。同时对近三年的 GDP 比较可看出四个
经济区各自的 GDP 增速和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中原城市群经济总量占河南省的比重持续
提高。如下表所示:从总体上看,中原城市群的 GDP 总量
增速最快并且相对其他三个区来讲总量最大;其次是黄
淮经济区,豫北和豫西豫西南 GDP 总量的增长速度不明
显并且总量不大。 2009- 2011 年河南省四大经济区 GDP 总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