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九年级 化学 各章节 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

主要内容:

1. 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 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 学会药品的取用,对物质加热,收集气体,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知识要点:

一. 奇妙的化学

2. 元素:每一类原子

二. 化学之旅:

1.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1. 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A.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B.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

C.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2)固体药品的取用:

A. 块状镊子

B.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

C. 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液体药品的取用

A. 胶头滴管

B. 细口瓶里取用试液

2. 量筒的使用

(1)“放平稳”,“凹液面最低处”

(2)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3)精确度:0.1ml

(4)量筒没有0刻度。

3. 酒精灯的使用

(1)外焰、内焰、焰心。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3)先均匀受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固体加热时,一般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4)使用试管夹(或铁夹)夹持试管。

(5)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否则易使仪器炸裂。

4. 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码)。

(3)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里称量。

(5)砝码用镊子夹取。

(6)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称量,能称准到0.1g。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

[主要内容]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对“水的电解”和“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

3. 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特性和作用。

4. 通过对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微观分析,认识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和稳定性。

5. 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提纯水的常用方法: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练习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要点]

(一)水分子的运动

1. 水的三态变化

6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

溶液

溶质

溶质溶剂

1100%100%

==

+

m

m

m

m m

()

(2)应用:①溶液稀释:“溶质质量相等”

m a m m b

浓浓加水

··

%()%

=+

②溶液配制:a. 计算;b. 称量;c. 溶解。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主要内容]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主要用途;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 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利用相对原

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式进行各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

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培养定量处理事物的能力。

3.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掌握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知识要点]

(一)地球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成分(体积比)

氮气N278% 氧气O2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N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稀有气体

2.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解于水;有三态变化。

(2)化学性质: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2C + O22CO

为什么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分子之间欲发生化学反

应,其首要条件是分子之间接触碰撞。对于木炭来说,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由于空气中含

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木炭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就较少,而在

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碰撞机会。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 3O4

铁丝为什么弯为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集气瓶底为什么先要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溅落到瓶底炸裂集气瓶

③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点燃

+−→

−−+

④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3. 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3)自然界的氧气:植物光合作用(化学变化)

4. 氧气的用途:①;②;③;④等。

(二)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 物质的分类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

⎪⎪

空气→

加压

降温氧气

蒸发-183℃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

实验原理:2H2O2===2H2O+O2↑

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以及收集装置的选择)

操作步骤:组、查、装、定、收、拆。

验满方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方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内

注意事项: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法收集的注意事项以及其优缺点

其他制取方法:

如:NH4NO3

如:NaCl

如:NaOH

注意综合应

2.

(1

(2)

(3)化合物按组成和性质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三)认识化学元素

1. 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余种,由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决定。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Si,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示(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 元素符号物质的组成:

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 元素周期表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和H。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1. 化学式

意义:(1)表示物质及组成元素;

(2)表示一个分子及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2. 化合价

法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 化合价与化学式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a. 气态非金属单质大都是双原子分子,通常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2”表示。如H2、O2、N2、Cl2。

b. 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金属和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结构复杂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如He、Ne、C、S、Fe、Zn等。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a. 正价元素写左边,负价元素写右边

b. 标上化合价

c. 化合价绝对值约简交叉即为原子个数。如P O

+-

5

2

2

5

(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如:H2SO4中,H是+1价,O -2价,求硫元素的化合价()()

+++-==+

122406

××

x x

4. 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有关化学式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宏观微观

元素物质

分子

原子

离子

−→

−←−

↓↑

↓↑

(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32+16×4=132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N:H:S:O=(14×2):(1×4×2):(32×1):(16×4)=7:2:8:16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N

N

NH SO

%

()

=

2

100%

424

×=

+++

=

142

14142321164

100%212%

×

××××

×

()

.

<补>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归纳

ⅰ、符号(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只表示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包括原子团>)的个数。

通式为:mX ──表示个分子(原子或离子)。例:

① 2H ──2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只表示原子的个数】图示理解为:●●(“●”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千万别理解为两个氢元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 2H2O ──2个水分子;【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只表示分子的个数】

③2Mg2+──2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只表示离子的个数】

④ 2SO42-──2个硫酸根离子;【离子符号(原子团) 前面的数字只表示离子的个数】

ⅱ、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只表示一个(或每个)粒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或原子团的个数。通式为:X m──表示一个分子(或原子团)中原子的个数为m.

例:①H2──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只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图示理解为:●●。注意与2M的区别。

②2H2O──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前面的2只表示2个水分子,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2和省略的1则表示在这2个水分子中,每一个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用图示可直观、简洁地表示为: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③SO4──1个硫酸根原子团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原子团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只表示1个原子团中原子的个数】。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的组成部分,不能把原子团符号当成化学式。

ⅲ、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只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

通式为:X m+──表示一个X离子带m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例:①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2SO42-

──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不要理解为两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ⅳ、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只表示某物质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例:──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

1. 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能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该定律,并能运用它解释有关问题及进行某些计算。

2. 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会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熟练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3.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牢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4.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5. 知道煤和石油的形成和主要组成元素,简单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知识要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化学变化所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2)实质(为什么守恒):从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也

,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2、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表示的式子

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①写等号左边写,右边写。

②配

依据:

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和奇偶数法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骤注明点燃、加热“△”、高温等反应条件

注明生成物沉淀号“↓”和气体逸出号“↑”

表示意义

③标

读法

④等将短线改为等号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 一般步骤:

关系;例求解。

(2)计算类型:

(二)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易溶于水,固体CO

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 (因此,CO 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H 2CO 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与碱反应: 工业制法:高温加热石灰石(大理石) 3.制法 实验室制法 4.用途:① ② (三)燃烧、灭火、化石燃料

2.化学性质

注意:浓硫酸和浓硝酸跟酸碱指示剂作用时,颜色变化不符合上述规律。

(2)跟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Zn + HCl =ZnCl2+H2Zn + H2SO4 =ZnSO4+H2↑

Fe + HCl =FeCl2+H2Fe + H2SO4 =FeSO4+H2↑

活泼金属一般指,稀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3)与碱性(即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CuCl2+H2

O现象:黑色粉末减少,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Fe2O3 +6 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粉末减少,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CuO + 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粉末减少,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Fe2O3 + H2SO4=Fe2(SO4)3 +H2O 现象:红色粉末减少,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4)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 =H2O+NaOH 2NaOH + H2SO4=Na2SO4+H2O NaOH + HNO3=NaNO3+H2O Ca(OH)2 + 2HCl =CaCl2+H2O Ca(OH)2+ H2SO4=CaSO4+2H2O

Cu(OH)2 + 2HCl =CuCl2+H2

O Cu(OH)2+ H2SO4=CuSO4+2H2O

Fe(OH)3+ 3HCl =FeCl3+3H2O2Fe(OH)3+ 3H2SO4=Fe2(SO4)3+3H2O

请描述上列反应的主要现象。

(5)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2HCl+CaCO3=CaCl2+H2O+CO2↑现象:有气泡产生

HCl+AgNO3=AgC l↓+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此反应可检验盐酸的存在)

H2SO4 +Na2CO3=Na2SO4+H2O+CO2↑现象:有气泡产生

H2SO4+BaCl2=BaSO4+2HCl 现象:有白色沉淀(此反应可检验硫酸的存在)

3、浓硫酸和硝酸的特性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H2、O2、CO2等)的干燥剂。

2

3)浓硝酸跟可燃物质相遇时,会使可燃物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引起燃烧。所以在保存

和运输浓硝酸时,要避免跟可燃性物质接触。

二、碱的性质

↓现象:有蓝色、白色沉淀产生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浅

)的特性

③受热易分解。CuO + H

、氢氧化钙的制法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题型

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②.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③.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④.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物质的计算和推断?、 ⑤.无数据计算 ⑥.涉及天平平衡的试题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复习 [主要内容]

1. 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

2. 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了解食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3. 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探究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主要用途,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知识要点] 一、海水中的化学

1.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原理

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镁石灰乳盐酸通电

−→−−−→−−−→−− 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M g C l Ca OH Mg OH CaCl 2222+=↓+()() Mg OH HCl MgCl H O ()22222+=+ MgCl Mg Cl 2

2通电

+↑ 2. 海底矿物的种类 “可燃冰”→“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锰结核” 3. 淡水资源的状况,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多级闪急蒸馏法” “结晶法” “膜法”

4. 海水晒盐的步骤及原理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

母液−→−−→−−→−⎧⎨

⎩ 5. 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判断:根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判断,如果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6.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

计算公式:当T 一定时,S 一定,则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a S

S %=

+100100%

×

7. 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含义,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相关的推断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 。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如Ca(OH)2。 8. 粗盐提纯实验的原理、仪器、步骤及注意事项。

原理: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用过滤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用蒸发结晶法。

仪器:量筒、托盘天平、药匙、滴管、小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酒精灯、蒸发皿 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注意事项]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使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当析出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9. 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纯碱的用途 原理: N a C l NH CO H O NaHCO NH Cl +++=+32234

232322N a H C O

Na CO CO H O ∆

+↑+ 用途: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玻璃生产 10. 纯碱的性质、相关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1)物理性质:纯碱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②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 CO HCl NaCl H O CO 232222+=++↑

注:实验室检验用稀盐酸或稀硫酸CO 32-

Na CO H SO Na SO H O CO 23242422+=++↑ ③与氢氧化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Na CO Ca OH CaCO NaOH 23232+=↓+()

第七单元金属复习

[主要内容]

1. 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征及其应用。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2. 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 [知识要点] 一、金属

1. 常见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相关用途

物理特性: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能。

2. 合金的概念及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概念: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 常见的几种合金的主要成分、突出特点主要用途 生铁、不锈钢、黄铜、硬铝、钛合金 4. 常见的几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 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Fe O Fe O FeCO FeS 23

343

2

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现象和操作要点: 现象: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高温

氧化还原反应Fe O CO

Fe CO 232323++()

要点:先通入CO ,再用酒精灯加热,先撤酒精灯,继续通CO 直到试管冷却为止。

6. 铝与氧气反应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点燃

4322

23Al O Al O + 7.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推断及应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①金属酸盐+氢气+−

→− (H 前)

②金属+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 (前) (后)

湿法冶金:Fe CuSO Cu FeSO +=+44

③金属+金属氧化物→另一种金属+另一种金属氧化物

8. 置换反应:A +BC →AC +B 9.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易生锈、氧气、水

涂油、刷漆、镀耐磨和耐腐蚀的铬及制造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10. 金属资源保护

防止金属腐蚀;金属回收利用;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以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第八单元 化学与健康复习 [主要内容]

1. 通过对食物中主要有机物的学习,了解这些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体会化学对生命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 了解组成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以及某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在人体内存在元素平衡的概念,养成均衡膳食的意识。

3. 知道一些有毒和有害的物质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远离有害物质的侵害。

4. 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营养保健方面的重要贡献,增强合理,

安全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5. 能从化学的视角理解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生活问题,提高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知识要点]

(一)食物中的有机物

1. 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为有机物,但CO、CO2、CaCO3等物质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2. 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

蔗糖:C12H22O11葡萄糖:C6H12O6淀粉:(C6H10O5)n

3. 油脂

4.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身体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5. 维生素: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视力,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维生素C(抗坏血酸):坏血病。

维生素D:有助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食物纤维: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等功能。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人体的元素组成

由、、、元素组成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

由、、、、、、等种元素组成

无机盐

存在于

存在于

C H O N

Ca P K S Na Cl Mg

−→

−−−

−→

−−−

⎪⎪

40

2. 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3. 均衡膳食

(三)远离有毒物质

1. 预防无机盐中毒摄入重金属盐如硫酸铜会使人中毒。

2. 不吃变质食品霉菌:黄曲霉毒素的毒性较大。

3. 拒绝烟草有害物质: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重金属盐。

4. 远离毒品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

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

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五、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磁铁)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关不同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产生大量白烟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 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以此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占五分之一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以此来检验有无谁生成或判断反应物中是否有氢元素)。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S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1)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2CO

CO 有毒(是化学性质)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

2CO(是吸热的反应)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化学性质)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是由碳酸引起的,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

15、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16、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 22NaCl

二、分解反应: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通电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体积比)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8、(补充)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9、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 + 3O2 ↑

20、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所需仪器: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或

2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 2O22H2O+ O 2↑

所需仪器: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或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3、锻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三、置换反应:

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9、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2 + H2↑

30、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2 + H2↑

31、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6-31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2 + H2↑

33、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2-33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4、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

Cu+MgO

MnO2

======

3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高温

2Fe+3H2O

36、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3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3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

===4Fe + 3CO2↑

39、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四:复分解反应

42、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CuSO4 +2NaOH ==Cu(OH)2↓+Na2SO4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物,溶液呈无色。

4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所需仪器: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四、其它反应:

45、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0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7、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高温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银白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

高温

3Fe+4CO2

50、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常见离子及其化合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如何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有新物质生成; B、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化学变化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坩埚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坩埚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

鲁教版 九年级 化学 各章节 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 主要内容: 1. 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 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 学会药品的取用,对物质加热,收集气体,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知识要点: 一. 奇妙的化学 2. 元素:每一类原子 二. 化学之旅: 1.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1. 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A.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B.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 C.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2)固体药品的取用: A. 块状镊子 B.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 C. 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液体药品的取用 A. 胶头滴管 B. 细口瓶里取用试液 2. 量筒的使用 (1)“放平稳”,“凹液面最低处” (2)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3)精确度:0.1ml (4)量筒没有0刻度。 3. 酒精灯的使用 (1)外焰、内焰、焰心。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3)先均匀受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固体加热时,一般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4)使用试管夹(或铁夹)夹持试管。 (5)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否则易使仪器炸裂。 4. 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码)。 (3)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里称量。 (5)砝码用镊子夹取。 (6)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称量,能称准到0.1g。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 [主要内容]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对“水的电解”和“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 3. 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特性和作用。 4. 通过对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微观分析,认识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和稳定性。 5. 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提纯水的常用方法: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练习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要点] (一)水分子的运动 1. 水的三态变化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知识点 鲁教版化学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的转 化相关的科学。在九年级鲁教版化学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 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介绍。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包括元 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2.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 加热或降温可以使物质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 3.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 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第二章:溶液与中和反应

1.溶液的概念: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 的物质,而溶剂是指用来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浓度的计算:浓度可以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来 表示,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3.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第三章: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与应用 1.金属元素的特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等特点。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电器、建筑和制造等方面。 2.非金属元素的特性:非金属元素多数为非导电体,具有较高 的电负性。非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和半导体等领域。 第四章:空气与氧气

1.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的含量最高。 2.氧气的性质与应用:氧气是生物呼吸过程中必需的气体,同时也是许多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第五章:酸碱盐与pH值 1.酸的性质与应用:酸具有酸味、腐蚀性和导电性等特点。酸广泛应用于化肥、食品加工和制药等方面。 2.碱的性质与应用:碱具有苦味、腐蚀性和导电性等特点。碱广泛应用于肥皂、洗衣粉和药物等领域。 3.pH值的概念: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值小于7表示酸性,pH值大于7表示碱性,pH值等于7表示中性。 以上是九年级鲁教版化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公式提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公式提纲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酒精灯 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 坩埚钳胶头滴管 玻璃棒托盘天平 二、实验基本操作 1、原则:“三不”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 一、生活中的酸和碱 1、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变____________色,遇碱变____________色;酚酞遇酸__________色,遇碱变______________色。 2、溶液的酸碱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酸性溶液的pH_______7,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色,使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色;碱性溶液的pH_________7,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__色;中性溶液的pH________7。 3、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其范围是_______________,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__________,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__________。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______,精确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用酸度计。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显__________性,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酸雨的pH<5.6,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许多溶液能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溶液不导电如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溶液等。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_____离子和__________离子,碱在水溶液中能电离__________离子和_____________离子,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________离子和___________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酸的溶液都显_________性是因为酸的溶液中都有__________离子,碱的溶液都显__________性是因为碱的溶液中都有__________离子。 7、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很大。人体胃酸是____________(填写名称),能帮助消化食物;大部分植物适宜在接近___________性的土壤中生长。 8、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__和_______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结合生成水。中和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 9、中和反应的应用:(用方程式表示) ①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熟石灰改良硫酸引起的酸性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含烧碱的工业废水治理含硫酸的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①石灰水、②H2O、③食醋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 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B点表示的含义是。 二、酸的性质 1、常见的三大强酸是盐酸、硫酸、硝酸,对应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具有挥发性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其试剂瓶时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将上述三种浓酸敞口放置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化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有很多同学觉得化学科目学习起来比拟吃力,你的复习提纲写好了吗?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送阅读!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留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当怎样正确读数?假如接受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精确量取必需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依次运用?假如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运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

它的火焰哪一局部温度?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留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分? (3)给药品加热时,发觉试管炸裂,可能缘由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记是什么?如何放置?(2)试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其次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试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试验,又如何改良试验? (3)产生什么试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试验原理是什么? (4)假设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缘由?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缘由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分?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更的根本特征 物理变更与化学变更有什么区分?如何判定“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更? 六、化合反响氧化物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 绿色 Zn+H2SO4=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一、物质的组成 1.原子:介绍了原子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电子结构、质子数、中 子数等。 2.元素:介绍了元素的特征,包括元素的性质、周期表排列等。 3.化合物:介绍了化合物的特征,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的区别。 二、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物质的状态变化:介绍了物质的状态变化的条件和特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物质的化学变化:介绍了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特征,包括颜色变化、 发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酸和碱:介绍了酸和碱的性质和区别,包括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以及 中和反应的原理。 2.盐:介绍了盐的性质和常见的用途,包括盐的分类以及盐的制备方法。 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介绍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包括导电性、延展性、硬度等。 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能:介绍了化学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燃烧反应和其他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五、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 1.大气和水的循环:介绍了大气和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 地下水等。 2.石油和煤的利用:介绍了石油和煤的形成过程以及利用方式,包括 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化工等。 3.非化石能源的利用:介绍了非化石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包括太 阳能、风能、水能等。 六、化学实验技能 1.实验器材与操作:介绍了常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包括试管、烧杯、量筒等。 2.常见实验操作:介绍了常见的实验操作,包括过滤、结晶、滴定等。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 据图表的绘制、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全册的知识点概述,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以 及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基础,帮 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了什么? 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化学工艺方面,我国古代的、、、、的工艺举世闻名。 2、天然材料有哪些?、、等。 3、人工制造材料或化学制品有哪些?、、等。 4、化学对社会的作用:(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2)当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二、观察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是指。 2、化学变化是指。 3、镁带燃烧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4、无色酚酞遇酸变色、无色酚酞遇碱的变色。 5、化学变化的特征:。 6、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有:、、、、。 7、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的能量观):常表现为、、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本质区别:。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9、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10、化学研究目的:。 11、绿色化学(化学的价值观):化学对环境的承诺A、; B、。 12、物理性质是。包括 。 13、化学性质是:。包括 。 14、白色污染指的是:。 15、三大环境问题:、、。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等微粒。(微观方面)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 水是由和组成; 3、什么是化学: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以与为基础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1、问题的和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2、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A、;B、; C、; D、; E、。 3、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质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 。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设、 等)、、。 四、化学探究的实验报告 1、; 2、; 3、; 4、; 5、; 6、。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认识初中阶段常用的仪器。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三、药品的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拿:,不闻:, 不尝。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少量, 液体 ml,固体只需要盖满。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也不能,更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四、药品的取用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药品的取用:。(一平二放三滑)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直接量取法:。 量筒量取法:。 府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取用的药品反而;仰视:读数小于实际数,取用的药品反而。 五、浓酸、浓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如果酸(或碱)流到实验台上,;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万一眼睛时溅进了酸或碱溶液,。)六、使用托盘天平的2点注意事项 A: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 B:易潮解的药品,。 七、仪器的三种连接要求:。 八、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九、酒精灯的灯焰是由、、组成,外焰的温度最高,给物质加 2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书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书下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它无处不在,贯穿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书下册通过生 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文将重点介绍下册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章:碳与碳化合物 碳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很多种类的 化合物。碳的性质非常特殊,它能形成很稳定的共价键,从而构 成无限多种结构的化合物。碳与氧的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这是 一种重要的气体,在自然界中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章:酸、碱和盐 酸、碱和盐是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酸具有酸性、带有酸味、蓝色石蕊试剂会呈红色 等特点。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碱具有碱性、带有苦味、红

色石蕊试剂会变绿等特点。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这个过程称为中和反应。 第三章:电和电化学 电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电能是一种非常便捷的 能量形式,通过电能转化,我们可以实现很多实用功能,如发电、照明和通讯等。电化学是研究化学与电学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学科,其基础理论为电解学。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 向阳极移动。 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是一类具有光泽、导电导热性能较好的物质,非金属则具 有较差的导电导热性能。金属元素通常呈现出固体的形态,而非 金属元素既有固体也有液体和气体。金属在反应中通常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金属的性质通常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非金 属元素通常是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精心整理 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1、材料分为—————————————————————和—————————————————————————。 2、物理变化是指。 化学变化是指。 3、镁带燃烧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4、无色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色。 5、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6 7 8 9 10 11 12 —— 为 13、化学就变化规律 1 2 1、 2 3 4 5 6 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原因)。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药品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不要对着自已或有人的方向,要与桌面保持度角。可以给固体加热的仪器有;可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有;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7、给试管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 。 8、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9、加热硫酸铜晶体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鉴别水的方法是。 10、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11、说出化学常见仪器的名称:

1、在自然界中,水存在、、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这三者可以相互转化。 2、一定的水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和分子的,这样的变化是。 3、水发生三态变化的原因: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增大,水由变成了;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减小,水由又变回。 4、分子的基本性质:A、体积;B、质量;C、分子在;D、分子间;E、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不同。 5、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原因是。 6、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实现的,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有实现了。 7、净水的方法:A、;B、;C、;D、;E、。净水过程中,加明矾的作用是;加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中的注意事项①“三靠”是指; ②“两低”是指;③“一贴”是指。过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8、混合物是指;纯净物是指。 从微粒的角度混合物是由构成的;纯净物是由。 9 10 方法是。 1 2 3 4 5 。 6 7 。 1 2 3 4 形成;非金属原子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的,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 5、离子是指。但带电的粒子是离子,离子的分类离子和离子。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7、Na+表示的意义是。两个钠离子的符号。 8、原子的相对质量近似等于和之和。 第四节元素 1、元素是。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这一元素与另一元素的不同点是。 4、元素分为、、。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 提纲1:第1、2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水和溶液 知识点总结: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等),如木炭变成灰, 葡萄酿成酒,金属生锈,食物变馊等。 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两个现象:(1)产生新物质,(2)伴随能量(热能、电能、光能的放出或吸收)的变化。 2、镁条燃烧现象:镁条逐渐减少,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氧化镁粉末。 3、鉴别碱的指示剂是无色酚酞,现象:酚酞滴入NaOH溶液中变红 4、CuSO4与NaOH 混合现象:产生蓝色絮状Cu(OH)2沉淀 5、烫伤:立即用水清洗烫伤部位,并涂上烫伤膏; 6、酸、碱烧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灼伤处,若溅入眼部,千万不要揉眼睛,应用大量水冲洗,带上防 护眼镜 7、实验台起火如何处理:移开可燃物,用湿纱布或沙子覆盖,或是用灭火器 8、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有何变化:会画图解释 9、分子特征: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运动 10、知道植物对水有净化作用 11、过滤操作3点要求: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贴紧,不留气泡;②漏斗末 端紧贴烧杯内壁;③液体应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12、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干冰);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空气、钢、溶液) 13、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常用过滤(不溶性杂质)、蒸发、蒸馏方法分离混合物 14、水直流电解:正极:O2;负极:H2;氧气体积:氢气体积=1:2(为什么?) 通电 2H2O = 2H2↑+ O2↑ 证明氧气: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氢气:能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放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雾。 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 2H2 + O2 = 2H2O 氢气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水雾生成,手触烧杯发热 通过两个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1)电解水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鲁教版化学知识点(九年级)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 的化合物叫做酸。如H 2SO 4,HNO 3,HCl 等。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的化合物叫做碱,如KOH ,NaOH ,Ca (OH )2等。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如KNO 3,K 2SO 4,NaCl 等。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酸根的是 ;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例如:NaOH HCl NaCl H O +=+2 22222HCl Ca OH CaCl H O +=+() 思考:(1)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是 (2)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 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H OH H O +- +→2 NaOH HCl NaCl H O +=+2 22222HCl Ca OH CaCl H O +=+() 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指示剂 通常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滴定在试纸上,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为酸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为碱性溶液。 2. 酸碱度与pH 的关系: pH=7,溶液显中性 pH<7,溶液显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显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 pH 试纸使用方法: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溶液滴在pH 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可以粗略地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酸类物质的溶液一定显酸性,碱类物质的溶液一定显碱性。应注意:显酸性的溶液原物质不一定是酸,显碱性的溶液原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氨水显碱性,但 3NH 不是碱而O H NH 23⋅(一水合氨)是碱。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常用指示剂,需要注意的是酸或碱的溶液 使指示剂变色,千万不要说酸或碱溶液变色。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 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 >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 <7显弱酸性),SO 3溶于水,溶液pH <7,CO 2溶于水,溶液pH <7;pH 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 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 <7,测定pH 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 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 。pH 数值是整数。 4、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反应物中没有酸,则反应物必须全溶。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 AgNO 3+HCl=AgCl ↓+HNO 3 、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Cu (OH )2+2HCl=CuCl 2+2H 2O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了什么? 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化学工艺方面,我国古代的、、、、的工艺举世闻名。 2、天然材料有哪些?、、等。 3、人工制造材料或化学制品有哪些?、、等。 4、化学对社会的作用:(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2)当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二、观察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是指。 2、化学变化是指。 3、镁带燃烧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4、无色酚酞遇酸变色、无色酚酞遇碱的变色。 5、化学变化的特征:。 6、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有:、、、、。 7、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的能量观):常表现为、、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本质区别:。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9、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10、化学研究目的:。 11、绿色化学(化学的价值观):化学对环境的承诺A、; B、。 12、物理性质是。包括 。 13、化学性质是:。包括 。 14、白色污染指的是:。 15、三大环境问题:、、。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等微粒。(微观方面)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 水是由和组成; 3、什么是化学: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以与为基础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1、问题的和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2、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A、;B、; C、; D、; E、。 3、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质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 。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设、 等)、、。 四、化学探究的实验报告 1、; 2、; 3、; 4、; 5、; 6、。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认识初中阶段常用的仪器。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三、药品的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拿:,不闻:, 不尝。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少量, 液体 ml,固体只需要盖满。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也不能,更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四、药品的取用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药品的取用:。(一平二放三滑)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直接量取法:。 量筒量取法:。 府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取用的药品反而;仰视:读数小于实际数,取用的药品反而。 五、浓酸、浓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如果酸(或碱)流到实验台上,;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万一眼睛时溅进了酸或碱溶液,。)六、使用托盘天平的2点注意事项 A: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 B:易潮解的药品,。 七、仪器的三种连接要求:。 八、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九、酒精灯的灯焰是由、、组成,外焰的温度最高,给物质加

新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1_5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1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等。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__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构成: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四、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典型例题 1. 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A.陶瓷地板B.铝合金门窗C.玻璃D.木质桌椅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B.切割金属C.滴水成冰D.汽油挥发 3. 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D.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第2节体验化学探究 ⑴、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1.化学研究对象:物质的变化 2.化学研究的意义:获得新物质、新材料和新能源。如 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取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品 等。 3.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4.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和原子的根底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与构造、性质与变化、用处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1 〔2〕构造: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个原子互相的结合方式。如图 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构造一样,组成一样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一样但是构造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区 别 宏观 没有生成新物质 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形状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外观特征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且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联络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步判断一种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但是,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现象。 〔1〕“活动天地〞 实验1 点燃镁条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 反响化学方程式: 2Mg+O 2点燃2MgO 〔点燃镁条用坩埚钳夹持,下方放一张石棉网 用于接生成的白色物质氧化镁〕 实验2 向试管中参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无色。 原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要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