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3.2优秀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探究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探究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探究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在细胞内部有不同种类的细胞器,它们各自具有特殊的功能,相互协作,实现了细胞内很高的有序功能。

本文将探讨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道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的种类2.了解细胞器各自的特殊功能3.理解细胞内各种细胞器间的协同作用和有序功能4.熟悉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1.细胞器的介绍①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和核壳、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囊泡、细胞骨架等②功能:能量转换、物质合成、分解代谢、物质运输等③研究方法:电镜、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2.细胞器间的协动作用①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②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③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讲解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2.实验教学法:电镜、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研究方法的演示3.问答式教学法:带着问题引导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四、教学步骤1.展示细胞器的不同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熟悉基础知识;2.演示如何通过电镜、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方法去研究细胞器,强调研究方法的重要性;3.利用麦片、马尾藻等物质进行细胞器研究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4.通过提问和学生互相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细胞器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评估1.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对试验过程的熟练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3.在课堂上通过检测试卷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法和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亲身体验到,从而深度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以及实验教学难度过大等。

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区分动植物细胞。

【过程与方法】1.简述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细胞器之间的异同。

【难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探究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工厂生产一件成熟商品流程短片,并提出问题:细胞中存在哪些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通过阅读课本,教师提问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的统称,引导学生回答出细胞器的概念。

教师进一步提问细胞器分离的方法,引导课前搜集资料和自主学习的同学回答。

教师联系实际细胞新陈代谢供能以及光合作用,引出线粒体、叶绿体并图示。

后通过图片展示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通过学生板演带着同学们了解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小组观察讨论后,小组代表总结出动植物细胞器的异同。

环节三:巩固提升细胞之所以能够正常行驶各项生命活动,是依靠各个细胞器相互作用共同起作用的,因此认识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学生后续理解细胞内系统的分工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环节四:作业设计1.教材P50基础题1、3.2.绘制动植物细胞示意图,标明细胞器,对特有细胞器在图中进行强调。

五、板书设计第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与能量相关:线粒体、叶绿体2.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二、动植物细胞的比较1.动物细胞特有:中心体2.植物细胞特有:叶绿体、液泡。

高中生物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课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课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课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将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分泌物的形成过程,制作成课件,动态演示分泌物的运输过程,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并配以一定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使文字内容形象地保留在记忆中,从而降低了本知识点的难度。

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收集科学界对生物膜和生物膜工程研究的相关资料,经筛选后,课上交流。

[情境创设]屏幕显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并设计如下问题:(1)细胞内有哪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什么?(3)核糖体有哪几种存在形式?教师引导:这两种类型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有何不同呢?教师: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发现了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有一定联系。

下面介绍证明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有一定联系的实验。

屏幕显示课题: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屏幕显示资料一:蚕的丝腺细胞在5龄的初期主要是细胞本身增大,这时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多为游离型的,而内质网很贫乏。

但到5龄的后半期,腺细胞开始大量合成和分泌丝心蛋白时,则核糖体都与内质网结合,形成发达的粗面内质网。

[师生互动]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教师:通过资料一事实你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丝心蛋白是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它是一种分泌蛋白。

教师: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的研究就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屏幕显示资料二:简介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

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屏幕显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首先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氚(3H)标记的亮氨酸,进行脉冲标记,然后制作电镜的显微放射自显影标本,如课本P48的三组图。

课件显示观察结果是:3 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

高一生物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秀教案

高一生物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秀教案

高一生物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和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通过对细胞器之间分工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目标认同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体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严谨性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细胞的图片,提问:细胞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那么细胞内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引出细胞器的话题。

2. 讲授新课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逐一介绍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中心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加深对细胞器的认识。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为例,讲述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过程。

包括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包装等。

通过动画演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分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如结构上的连续性和功能上的协调性。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介绍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实验操作的要点。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分享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分享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分享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则是细胞内分工合作、有序运行的基础。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内容,本教案将介绍细胞器的种类、组成、结构和功能,并通过案例、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它们在细胞内的调节协调机制。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器的种类、组成和结构,掌握细胞器的基本功能。

2.掌握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3.掌握常见细胞器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并了解相关治疗手段。

二、教学内容1.细胞器种类、组成和结构(1)核糖体:分为大、小亚基,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内质网:分为粗面和滑面内质网,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场所。

(3)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分泌、转运等作用。

(4)线粒体: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

(5)溶酶体:分解和消化细胞内的有害物质。

(6)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

2.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1)核糖体与内质网: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被加工,并通过高尔基体和囊泡加工后分泌出去。

(2)高尔基体与溶酶体与细胞膜:高尔基体合成的蛋白经过修饰后,通过囊泡运输到溶酶体、细胞膜中。

(3)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进行代谢作用,但它们的代谢产物却正好相反,能互相弥补。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选择常见某些细胞器的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教学:选择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功能及作用。

四、教学流程1.细胞器种类、组成和结构的介绍。

2.利用案例讲解各种细胞器功能障碍时引起的疾病。

3.介绍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4.进行线粒体相关实验。

五、教学评价1.学生掌握了细胞器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以及相关功能。

2.学生能够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掌握常见细胞器功能障碍时引起的疾病。

3.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4.通过实验学生对于某些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器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协作,认识细胞器在细胞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细胞器的形态和特征。

2. 教学内容:(1) 细胞器的概念和种类;(2) 各个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细胞器的运作机制。

3. 教学重点:(1) 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2) 各个细胞器的形态和特征。

4.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器的相互协作和作用机制;(2) 判别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5.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图片和模型展示法;(3) 观察和实验法;(4) 讨论和交流法。

6.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课前复习:复习细胞基本结构;2)问题提出:什么是细胞器?有哪些种类?细胞器的功能是什么?(2) 新课讲解1)细胞器的概念和种类:核、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等;2)各个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核:细胞的管理中心,控制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线粒体:细胞的能量中心,合成ATP;质体:植物细胞特有,贮存养分和水分;内质网:合成、分泌和转运蛋白质,具有平滑内质网和粗糙内质网之分;高尔基体:对分泌的蛋白质进行修饰、包装和分泌;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的废物和膜蛋白等有害物质;叶绿体: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3)细胞器的运作机制:各个细胞器互相协作,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3) 拓展练习图片观察:通过观察图示,判断细胞器种类和功能。

实验操作:观察放射虫的线粒体,了解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

(4)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细胞器的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

7. 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知识,了解细胞器在细胞中的相互作用; 2)复习本节课内容,整理笔记。

2024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请简要描述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修饰、包装和运输的场所,其结构特点是扁平的囊泡状。高尔基体通过囊泡与内质网和细胞膜相连,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包装和分泌过程。
5.请简要描述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物质分解和消化。溶酶体呈泡状,膜上有许多糖,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能够分解细胞内的废旧物质、病原体等,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原料。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细胞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从系统论角度看待细胞内部结构,认识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
2.请简要描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盘状,外有双层膜,内部含有类囊体和叶绿素等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和有机物。
3.请简要描述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其结构特点是膜结构复杂,分为粗糙内质网和光滑内质网。粗糙内质网表面附着有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光滑内质网则参与脂质合成和运输等过程。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细胞器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细胞器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高中生物教师资格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准确识别各细胞器,掌握细胞器结构、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细胞中重要细胞器各自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掌握细胞器中重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工厂制作一部手机的流水操作视频,教师提问在我们人体内也有如手机工厂这样的制作车间,他们之间分工合作保证了我们的生活,负责这些工作的叫做什么呢,他们是如何进行分工操作的呢?通过视频以及现实生活的例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顺势引入本节课,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新课讲授(1)认识细胞器组织学生自读课本,初步认识细胞中四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并填写相应表格。

通过自学以及表格的填写,提高学习效率。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师采用多媒体分别展示每一种细胞器的图片,请同学识别图示是哪一种细胞器,并且请学生代表回答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进行板书总结。

(线粒体呈粒状或者棒状,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呈扁平的球状或者椭球形,双层膜,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当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质网由膜连成的网状物,单层膜,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单层膜,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以及高尔基体与内质网的区别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体现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巩固提高多媒体展示一个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组织学生在图中找出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四个细胞器,并且说出其判断理由和该细胞器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提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师归纳:可见,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功能上有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联系,在结构上也有一定的联系。各种生物膜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使得细胞这台高度精密的生命机器能够继续、高效地运转。
教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屏幕显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
首先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氚(3H)标记的亮氨酸,进行脉冲标记,然后制作电镜的显微放射自显影标本,如课本P48的三组图。
课件显示观察结果是:3 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
教师: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说明了什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化学分实验室
清华大学膜生物物理分实验室
北京大学兴奋膜电生理分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在近代生物学与近代物理学及有关工程学科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探讨生物膜的能量转换、信息识别与传递和物质转移等基本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及其结构基础;揭示这些与生物膜密切相关的基本生命过程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为发展膜分子生物学和解决生物学、医学及农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服务,如肿瘤和其他主要疾病的防治,神经和免疫功能的调节,发育和遗传的控制等;另一方面,通过生物膜的人工模拟研究,当前着重运用人工膜生物技术作为药物和遗传物质的定向导运系统,为解决医学临床和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工程等方面的重大实际问题服务。从较长远的发展方向上看,膜生物工程将包括在阐明生物膜的换能机理、选择透性、信息感受、识别和传递等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工程技术发展“生物换能器”“生物分离浓缩器”“生物传感器”“生物电子计算机”及“生物光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更广泛地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
3.完成与内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膜是
A.细胞膜B.核膜C.高尔基体膜D.内质网膜
4.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成果,在工业生产和医学实践中有重要的用途,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应用叙述中,错误的是
学生:在附着有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到内质网中。
课件继续显示:脉冲标记后17 min和117 min后的情况。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17 min和117 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相继出现在哪些部位?
学生:分别在高尔基体和细胞外出现。
教师:与此分泌物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结构有哪些?
学生: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磁园二色谱(MCD)技术,在蛋白质二维晶体组装的基础研究和突触形
成过程中突触前后膜相互作用的研究中,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研制并开展了一系列导入外源基因的新方法,用超声波法在植物完整细胞及组织块中实现外源基因的转移。
细胞膜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人工合成的22肽在肌细胞膜上组装成具有离子选择性的通道,分离纯化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抗吗啡肽和芋螺毒素,在离子通道水平上研究其作用机理;阐明心肌细胞早后去极化的发生机制、电生理学特性及各种抑制因素。
教师:设计问题,温故知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细胞膜使细胞所具有的内环境与人体的内环境有何区别?
(2)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列举实例说明在生物膜上发生的重要的化学反应。
教师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新的物理、化学技术和方法的使用,使得生物膜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并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之一。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屏幕显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并设计如下问题:
(1)具有单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哪些?
(2)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哪些?
(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怎样的?结构如何?
学生讨论并回答如下:
(1)图中所标注的一些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的膜等均为具单层膜的细胞结构。
(2)而线粒体、叶绿体膜为具双层膜的细胞结构。
学生思考并复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功能,然后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囊泡,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作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囊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囊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
同时教师板书。
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的运输“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综上所述,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各种细胞器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使得细胞这台高度精密的生命机器能够继续、高效地运转。这些细胞器为什么在功能上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呢?这是由它们的结构决定的。(引出下一个内容)
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了线粒体氧自由基的生成、转移和靶向的作用机制,提出活性氧理论。
研究了Mf细胞膜上离子通道活动的变化与GM-CSF激活过程的关系以及Mf与NK细胞对同种和异种抗原的识别作用。
研制出对癌细胞恶性增殖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药物和有明显降糖效果的口服脂质体新剂型。
蛋白质构象变化及基因导入的研究。用表面园二色谱法以及FTIR-ATR(全内反射傅利叶红外谱)和固体荧光谱法测定了蛋白质与生物医用材料表面作用后蛋白质构象的变化;
学生:他们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脂类和糖类。
教师引导:既然它们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们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
大屏幕显示资料
Grimstone曾观察到:饥饿的原生动物逐渐停止形成高尔基体,同时粗面内质网也减少或几乎完全消失,由于这些细胞于实验期间还继续形成分泌小泡,所以每一个高尔基体的囊的数目减少了,但当给动物重新喂食后,形成了新的粗面内质网,同时产生新的高尔基体,囊的功能也恢复了。
学生:丝心蛋白是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它是一种分泌蛋白。
教师: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的研究就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屏幕显示资料二:简介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学生:根据已有的各种生物膜的基础知识,加以讨论、分析,试述生物膜的重要作用。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如下:
第一,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并使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
第二,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生化反应的有序进行创造条件。
第三,将细胞分成小区室,使生化反应互不干扰。
教师:这些分泌物的合成和运输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教师:这些分泌物通过哪种方式被运输到细胞外?
学生:外排作用。
课件连续显示豚鼠胰脏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
教师: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不是直接运输到细胞膜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形成有何关系呢?
(2)介绍科学技术在攻克人类疾病、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的例子。
工业上:人工模拟生物膜功能。如:海水淡化、污水处理。
农业上:改善作物品质。如:抗寒、抗旱、耐盐机理的研究。
医学上:人工膜代替病变器官。如: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
(3)归纳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大方向之一,它将近代生物学与近代物理学及有关工程学科互相结合起来,对阐明生物能量转换、信息识别、传递和物质转移等诸多生命现象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生物学、医学及农学中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更广泛地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
屏幕显示课题: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屏幕显示资料一:
蚕的丝腺细胞在5龄的初期主要是细胞本身增大,这时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多为游离型的,而内质网很贫乏。但到5龄的后半期,腺细胞开始大量合成和分泌丝心蛋白时,则核糖体都与内质网结合,形成发达的粗面内质网。
[师生互动]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教师:通过资料一事实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精讲]
本节内容课要求同学们从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为切入点,重点掌握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同时,结构又决定功能,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分工、协作,才能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必须明确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哪些联系,在功能上又是如何分工协作的,才能深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课前给同学们已经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收集科学界对生物膜和生物膜工程研究的相关资料,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介绍,让我们大家共享。
学生: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介绍。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简评,然后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屏幕显示: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介绍。
(1)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与我国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有关实验室组成的联合实验室之一,它是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生物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有关从事生物膜及工程的实验室基础上于1988年创建的,1990年建成,向国内外开放。
[评价反馈]
1.对生物膜化学组成的表述最全面的是
A.蛋白质、糖类、类脂B.糖蛋白、类脂
C.蛋白质、糖类、脂类D.糖蛋白、脂类
2.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