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原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原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原文预习+知识点梳理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2)课文词语表 (2)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5)课文知识点梳理 (8)同步练习及答案 (17)课后习题答案 (21)优秀教案 (21)课文朗诵下载下载地址: https:///s/18Dmw_hWwYYlbaQmKBaxw-g 提取码: 2tex课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写字表从戎品尝诸位竞赛唯一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生字组词戎:戎马戎装兵戎戎狄投笔从戎尝:未尝尝试何尝品尝尝鲜浅尝诸:诸子诸位诸侯诸多付诸实施竞:竞选竞争竞技竞赛竞相开放唯:唯一唯独唯恐唯利是图唯唯诺诺课文原文文字版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知识点生字组词:戎:戎马戎装兵戎戎狄投笔从戎尝:未尝尝试何尝品尝尝鲜浅尝诸:诸子诸位诸侯诸多付诸实施竞:竞选竞争竞技竞赛竞相开放唯:唯一唯独唯恐唯利是图唯唯诺诺课文主题:本文写的是年仅七岁的王戎能够根据情况分析出道旁李是苦李的事,表现了王戎的聪慧过人,也启发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跟风。

[注解]①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自由聪慧。

②尝:曾经。

③折枝:压弯树枝。

④竞走:争着跑过去。

竞,争着,争相。

走,跑,疾行。

⑤唯:只有。

⑥信然:的确如此。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却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那人)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课内问题:1、文中哪句话解释了王戎“不动”的原因?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如果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预习和知识总结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预习和知识总结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点总结中小学金牌教师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点01生字组词戎:róng(戎机、戎装、戎马)尝:cháng(未尝、何尝、尝试)诸:zhū(诸位、诸君、诸侯)竞:jìng(竞争、竞赛、竞技)唯:wéi(唯一、唯恐、唯独)02多音字看:kàn(看见)kān(看护)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03理解诗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意思: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取之信然。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04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2.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4.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因为王戎根据“道边”“多子折枝”事先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启示: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05课文主题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授课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授课课件
这句话的意思: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
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
有王戎站着不动。
1.诸儿竞走取之。 2.取之,信然。
都是指“李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 大家摘下李子一尝, 的确如此。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个“之”指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任务一:了解故事复述内容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1. “折枝”的意思是( B )
A. 折断了树枝。
B. 压弯了树枝。
点拨: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折枝”的意
思是压弯了树枝。
2. 从“___多__子____”和“___折__枝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 上结的李子很多。
点拨: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多子”说明果实多,
王戎的判断依据是“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就是说 李子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的果实,说明无人摘取,据此可以 判定李子的味道是苦的。因此选C。
6. 王戎相比诸儿的过人之处是( AB ) A. 能够仔细观察。 (多选) B. 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 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点拨: 本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王戎之所以有此发现,是因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
取之,信然。
李子究竟苦不苦?
诸小儿尝了苦李,会对王戎说什么? 想象人物的对话,把诸小儿品尝苦李的 情景表演出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好的东西,肯定会为人所知。如果你们在野外 看到这样的果子,会怎样做?
王戎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也去摘李子呢?故事中是 怎样说的?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导入新课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归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归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归类【出处】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谈与逸事,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王戎,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会认字】戎竞诸【会写字】戎诸尝唯竞【重点词】理解词语: [竞走]争着跑过去。

[尝]曾经。

[信然]的确如此。

[唯]只有。

【重点句】1.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解析:这句话解释了王戎不动的原因,分析了李子为什么必定苦。

通过描述能够看出王戎是一个聪明、心细、善于思考的人。

2. 取之,信然。

解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3.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解析:这句话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强调王戎的年龄,更能体现他有别于常人的成熟和聪明。

4.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解析:这句话描写了李树的繁茂,增加画面感,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李树果实对路人的诱惑,同时也说明王戎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不跟风,不从众,做事善于观察思考。

【主题】这则故事讲述了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判断出路边的李树结的果子是苦的,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要盲从,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课文结构】尝与诸小儿游王戎不取道旁李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要多观察、勤思考,不要盲从此必苦李【写法】1.语言精练,蕴含哲理。

2.故事情节深刻,人物形象鲜明。

【背诵】背诵课文。

【拓展积累】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部编四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朗读+知识点

部编四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朗读+知识点

课文朗读音频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戎:róng(戎机、戎装、戎马)尝:cháng(未尝、何尝、尝试)诸:zhū(诸位、诸君、诸侯)竞:jìng(竞争、竞赛、竞技)唯:wéi(唯一、唯恐、唯独)二、多音字看:kàn(看见)kān(看护)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三、注释1〔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2〔尝〕曾经。

3(诸)众多4(游)嬉戏玩耍5〔子〕李子。

6(折枝)压弯树枝7〔竞〕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8〔走〕跑。

9〔唯〕:只有。

10〔信然〕确实这样。

四、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五、启示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六、理解诗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意思: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取之信然。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七、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生字组词

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生字组词

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生字组词《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故事性体裁的文言文,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哲理蕴含深刻。

我会写组词戎:rng(戎机、戎装、戎马)尝:chng(未尝、何尝、尝试)诸:zhū(诸位、诸君、诸侯)竞:jng(竞争、竞赛、竞技)唯:wi(唯一、唯恐、唯独)《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

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

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课文如同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有动感。

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

我会写白bi(白色、白花、雪白)的de(花的、白的、红的)又yu(又大又红、又细又长)和h(和好、和平、你和我)蓝ln(蓝天、蓝色、天蓝)笑xio(大笑、笑声、欢笑)着zhe(走着、说着、看着)向xing(方向、风向、向阳)贝bi(贝壳、宝贝、海贝)娃w(娃娃、男娃、女娃)挂gu(牵挂、挂念、挂着)活hu(干活、活动、生活)金jīn(金子、金黄、金色)诗歌充满童真,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

3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一次加重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尽在唉声中。

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我会写才ci(口才、才干、刚才)明mnɡ(明天、明月、明日)同tnɡ(同学、共同、相同)学xu(学习、学生、小学)我会认睡shu(睡觉、午睡、睡着)那n(那天、那日、那里)海hǎi(海边、海洋、大海)真zhēn(真假、认真、真正)老lǎo(老师、老人、年老)师shī(大师、师父、师哥)吗ma(有吗、好吗、对吗)什shn(什么、什锦)亮ling(光亮、明亮、亮光)《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路途遥远的茅坪挑粮食上山的故事。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戎:róng(戎机、戎装、戎马)尝:cháng(未尝、何尝、尝试)诸:zhū(诸位、诸君、诸侯)竞:jìng(竞争、竞赛、竞技)唯:wéi(唯一、唯恐、唯独)二、多音字看:kàn(看见)kān(看护)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三、理解诗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意思: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取之信然。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四、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2.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4.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因为王戎根据“道边”“多子折枝”事先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启示: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课文主题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推理判断的赞赏之情。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三、译 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耍。(他们)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 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跑过 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 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 上却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那 人)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四、课文结构
25
王 王戎和朋友去游玩
戎 不
看见道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
取 朋友跑着去摘李子
道 旁
只有王戎不动
苦李子

善于 观察
善于 思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五、问题点拨。 1、文中哪句话解释了王戎“不动”的原因?
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五、问题点拨。 2、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七、拓展
1、 观看动画片《讲义气的荀巨伯》 2、古代像王戎这样聪慧机智的儿童还有 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曹冲 王冕 司马光 张衡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③,诸儿竞走④取之,唯⑤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① 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自由聪慧。 ②尝:曾经。 ③折枝:压弯树枝。 ④竞走:争着跑过去。竞,争着,争相。走,跑,疾行 。 ⑤唯:只有。 ⑥信然:的确如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五、问题点拨。
5、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答: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 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 ,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 ,这是苦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中下结构
竞组词
竞卖
竞竞
竞价
竞劝
竞度
竞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竞技体操
竞选州长
竞奋
竞技状态
竞拍
竞岗
竞走
竞争机制
竞争
竞凑
竞的基本解释
1、争着做某事:竞相传告。
2、比赛:竞走。

wéi

11
竖、横折、横、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左右结构
唯组词
唯我独尊
唯我论
唯阿
唯心辩证法
唯唯
唯命是听
唯独
唯利是视
唯成分论
唯利是求
唯命是从
唯唯听命
左右结构
诸组词
诸都
诸葛灯
诸娣
诸葛垒
诸番
诸根
诸妇
诸多
诸葛铜鼓
诸坊
诸葛弩
诸葛鼓
诸凡百事
诸葛笔
诸工
诸葛亮
诸的基本解释
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
2、姓。
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jìng

10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撇、竖弯钩

9
竖、点、撇、点、横撇/横钩、横、横、撇折、点
上下结构
尝组词
尝鼎一脔
尝酎
尝胆卧薪
尝味
尝胆
尝炷
尝秽
尝受
尝药
尝粪
尝膳
尝敌
尝巧
尝新
尝试集
尝禘
尝的基本解释
1、吃一点儿试试;辨别滋味:尝尝咸淡。
2、经历;体验:艰苦备尝。尝到了体育锻炼的甜头。
3、曾经:未尝。何尝。
4、姓。

zhū

10
点、横折提、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唯理论
唯唯连声
唯心
唯识
唯的基本解释
1、副词。单单;只:唯有。唯恐落后。
2、叹词。表示答应:唯唯诺诺。唯唯否否。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
生字
拼音
部首
笔画
笔顺
结构
组词
基本解释

róng

6
横、横、撇、斜钩、撇、点
右上包围结构
戎组词
戎事倥偬
戎场
戎具
戎马之地
戎门
戎藩
戎旗
戎缮
戎备
戎节
戎枢
戎将
戎吏
戎马倥傯
戎烬
戎落
戎的基本解释
1、兵器;武器:兵戎。
2、军事;军队:戎马。戎装。投笔从戎。
3、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
4、姓。

chá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