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ppt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优质教学课件

6.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四. 好)
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约多越
识字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认识常见的军事装备和三个军种的服饰特点,了解一些军 事知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 6。
“为什么?中华北不是振怎啊样!的”地伯方父?叹了口气, 没有焦再点说:什比么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
而 东 是民外北“族国是租危人 帝界机却 国地极可 主是其以 义什深住争么重在夺样周的那在的恩地里华?来方?利为怎。这益什不的么么是一想中中个国和国重人说的 点不?土 地能地 区去,那儿,
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 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 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朗读感悟
思考“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 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三. 写好生字
1. 出示生字,引导观察:坦、克、潜、艇、舰。 2. 重点指导:潜、艇。 3. 学生练写。 四.
作业
1. 课后第三题抄写。
2. 扩词:
步( )(
)(

导(
()
空( )(
)(

枪(
()
3. 找出一些军事方面的图书看看,读读。
)(

)(

识字 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观察图画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激发学生 学习汉字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PPT课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重点字词解释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2.翻译
王戎7岁时, 曾和几个小伙伴一 块儿外出游玩。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重点字词解释 ①子:李子。②折枝:压 弯树枝。③竞走:争着跑 过去。 竞:争逐;走:跑。 ④唯:只有。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 题 导 入
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时,看到路旁有果树,上面结 满了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梨子、李子等,你会怎么 样?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里面的孩子们就遇到了这样的情
示 景。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世说新语》:是我国
相 南北朝时期(420——581年) 关 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 链 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 接 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这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
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 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 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 《世说》。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 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王戎是谁?
王戎(234年—305年),三国 至西晋时期名士,出身魏晋高门琅 玡王氏,长于清谈。“竹林七贤” 之一,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读 课
思考:别的孩子都跑去抢摘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

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 定是苦李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默读课文,理解感悟。
思考:你是怎么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品 这句话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PPT课件
笔顺: 组词:唯一 唯独 唯恐 造句:爷爷是她唯一的亲人。
收 束 全 篇
温故而知新,同学们 别忘了经常复习哦!
课 的吧!

《世说新语》:是我国
相 南北朝时期(420——581年)
关 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
链 接
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
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这
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
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





广 场


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

戎诸竞

园地
jìnɡ rónɡ zhū
王戎的猜测正确吗? 找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 一下。
取之,信然。
的确如此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 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 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 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 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 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⑦唯:只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
再 读
小孩一起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
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
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
再 读 课 文
拓展延伸
讲义气的 荀巨伯
(点击播放)
课堂演练
一、理解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新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优秀教学课件

新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优秀教学课件
新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优秀教学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新人教统编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
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页,共十八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一课时
第二页,共十八页。
知之为知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三页,共十八页。
第十六页,共十八页。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 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这是 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 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 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去摘道旁树 上的李子
第四页,共十八页。
rónɡ zhū jìnɡ wéi
戎诸竞 唯
第五页,共十八页。
戎尝 诸 竞唯
左下部是“十”
中间没有“亻”
下半部是 “口+儿”
第六页,共十八页。
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 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如,〔尝〕 〔李〕〔游〕。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小孩
曾经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孩子们一起玩耍。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看见道边李树上长着许多 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 压弯了。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争着跑过去
第十五页,共十八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课件(共126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课件(共126张PPT)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王戎,字濬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 功,封为安丰县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 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魏氏春 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 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 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 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 所蒙蔽。
你能发挥合理想象,续说这个故事吗?后 面还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有兴趣的还可以分 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世说新语》是一部南朝出版的图 书,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 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 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1. 认识“戎、诸”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本文主要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不随小伙伴们摘 取道路边的李子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王 戎
起因:王戎与诸小儿游
不 取 道
经过: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一动不动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旁 李 结果:取之,信然——李为苦李
鲁班考徒弟 鲁班是大名鼎鼎的能工巧匠,他门徒众多。有一天,他 把门徒叫来说:“我准备考考你们,你们明天一清早就上我 家来吧。” 第二天,徒弟们一早就到了鲁班家,鲁班见了众徒弟, 手指着身旁的一堆梓木说:“我要考你们一个题目,你们用 这梓,做三天,要做得精。”说完,便离开了众徒弟。 三天以后,徒弟们都各自拿着自己精雕细琢的梓板,交 给师傅。只见每个作品都各具特色,生动形象的飞禽走兽, 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十分引人注目。但是,鲁班看了没有 一个让他满意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再读课文,读出文中人物的不同状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读出人物的不同状态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看图猜历史故事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去摘道路两旁树上的李子。
王戎/不取/道旁李
李子,一种水果。
摘 道路两旁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让我们借助课文拼音,自由朗读文言文吧。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小儿在游玩的 时候看见了什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李树是什李树么样的?
多子折枝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 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吧!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取之,
争着跑过去 李子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意思是:争着,组词为:竞争、 竞选、竞相开放。
书写时要注意:“立”的第二横要 写舒展。“儿”的竖弯钩要向外延伸。
竟 意思是终了;表示出乎意料。可 以组词:竟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思考: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唯戎不动
只有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课件

朗读指导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 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zhé)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 然。
读准字音,把握 语速,注意句子 停顿。
妙解课文
曾经。 众。
嬉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玩耍。
译 文 :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 朋友出去游玩。
把 故 事 讲完整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 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 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 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把 故 事 讲生动
戎 尝诸竞 唯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王戎 何尝 诸子百家 竞走 唯一
课堂小结
再读课文,选一选,填一填。 1.本文选自( B )。
易错字指导
wéi
部首:口
结构:左右结构
书写指导:“口”宜小偏上;“隹”的撇画穿 插“口”下,四横长短有变化。
组词:唯一 唯命是从 造句:这次数学考试,小明是班里唯一得满 分的人。
读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róng cháng
戎装 尝试
zhū
诸多
jìng
竞走
wéi
唯一
词语表
戎马 品尝 诸位 竞争 唯一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 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一个小朋 友高兴地说:“哇,好多李子,我先去摘啦!”其他小朋友一 听,都喊着:“别让他抢先了,快跑!”(加入人物对话)于 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他心里想: 这树长在路边,李子熟了,一定会有很多过路的人来摘,怎么 现在还会有这么多李子呢?(加入人物心理)这时有人问他为 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 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ppt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ppt

在 法 国 勤 工 俭 学 时 的 周 恩 来。
1924年,周恩来奉 命从欧洲回国。担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 主任。
抗 日 战 争 初 期 的 周 恩 来。
开国大典上的周恩来与毛泽东
周恩来兼外交部长,会见外国友人。
周恩来:无产 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 家和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要领导人 之一,中国人 民解放军创建 人之一,中华 人民共和国总 理。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 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 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 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 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 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 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1912年,在 沈阳东关模 范学校读书 时的周恩来。
1917年9月,周恩来赴日本求学。 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今日之中国,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 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 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 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 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梁启超
自选一题,可独立完成,也可与人合作。 1、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想和同 学合作朗读对话的部分。 2、找一找,抄一抄课文中的成语。 3、搜集一些有关立志的名人名言或故 事,与同学交流。 4、你有什么志向?说一说,写一写。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 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 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 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 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 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 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 人却可以住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 地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