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的固化工艺
胶粘剂按固化方式,分为哪几类

胶粘剂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那么胶粘剂按固化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溶剂型溶剂从粘接面挥发或由被粘物吸收,形成粘接膜而产生接合力,是一种物理可逆过程。
主要胶粘剂种类有: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聚异氰酸酯等合成热固性材料胶;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乙酯乙烯酯、丙烯酸酯、聚苯乙烯类、醇酸树脂、饱和聚酯、纤维素类等合成热塑性材料胶;氯丁橡胶、再生橡胶、丁苯橡胶、氰基橡胶等橡胶型胶粘剂。
2、反应型在主体化合物中加入催化剂,由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引起固化。
按配制方法和固化工艺条件,可分为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以及室温固化、加热固化等形式。
主要胶粘剂种类有: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聚异氰酸酯、丙烯酸双酯、有机硅、聚苯并咪唑、聚酰亚胺等合成热固性材料胶;氰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合成热塑性材料胶;聚硫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等橡胶型胶粘剂;环氧-酚醛、环氧-聚硫橡胶、环氧尼龙等热固性、热塑性材料与弹性复合而成的复合型胶粘剂。
3、热熔型以热塑性高聚合材料为主要成分,不含水或溶剂的粒状、柱状、块状、棒状、带状或线状固体聚合物,通过加热熔融粘接,随后冷却固化产生接合力。
牛皮胶、沥青、石蜡等早有应用,但随着涂胶设备及工艺的发展,热熔型胶粘剂有很大的发展。
主要胶粘剂种类有:聚乙酸乙烯、醇酸树脂、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纤维素类等合成热塑性材料胶;丁基橡胶;松香、虫胶、牛皮胶等天然胶;还有石蜡、微晶石蜡、聚乙烯、聚丙烯、萜烯树脂等。
如何快速确定胶粘剂的固化工艺

[ 2 ] 高家武, 周福珍, 刘士昕, 过梅 丽。 杜灵玄等. 高分子材料 热分析 曲线 集[ H ] . 北京: 科学 出版 社, 1 9 9 0 . [ 3 ] 王秀萍. 仪器分析技术[ M ] . 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 社。 2 0 0 3 。 2 3 1—2 3 2 . [ 4 ] 张 向宇. 胶黏剂分析 与测试技术[ H ] . 北京: 化 学工业 出版社. 2 0 0 4 ,
2 7 0—2 7 3 .
最大 , 到了3 4 0 " C左右开始分解 。 因此可 以初步判定样品胶的固化温
度在 1 6 0 ℃ ~2 0 0 ℃之间。
图2 为样 品胶分别在 1 6 0 E、 1 7 0 ℃、 1 8 0 " C、 1 9 0 ℃下恒温2 h 的热 分析 曲线 , 且标示 了各恒 温温度下的D S C曲线的峰的综合分析 结
文] . 西安 .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2 0 0 6 , 5 1 .
…
…
上接 第4 4 页
的运动规划[ J ] . 西安交通大 学学报, 2 0 1 1 , 4 5 ( 3 ) : 1 0 2 —1 0 6 .
W a n g S h a o f e n g , Z h a n g J i n h u a , L i u Z h i g a n g , e t a 1 . M o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按1 . 2 . 2 条的规定制备试件和测试其拉伸强度 , 结果见表 1 。 从表1 中可 以看 出, 随着 固化温度升高和固化时间的增加 , 胶 的 强度也相应增加 , 但 当温度升到一定程度这种增加就不 明显 了。 根 据表 1 我们 可以确定样 品胶 的固化工艺为 1 8 0 ℃下恒温2 h 。
胶接的过程

胶接的过程
胶粘剂粘接的工艺一般可以分成:胶粘剂选定、表面处理、配胶、搅拌、涂胶、合拢、加压固定、清理、固化。
1.胶粘剂选定是要注意被粘接材质,温度,具体使用工况环境的确认。
2.表面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粘接的效果和耐久性好坏,主要是将表面的油污,水层和灰尘处理干净。
3.配胶及搅拌一定要按照胶粘剂规定比例,称量准确,现配现用,搅拌均匀。
配胶所用的器具必须干燥,未用的各组分胶切忌掺混。
4.涂胶,就是将胶粘剂用适当的方法均匀涂布在被粘物表面。
5.合拢/加压固定就是将被粘物两者紧密叠合在一起,并对正位置,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来实现粘接的效果。
6.清理,在粘接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多余的会被粘到不用粘接表面,这样会影响外观和工件的精密度。
在合拢加压固定,胶层没有变硬时,将残胶清除干净。
7.固化时一定要按照胶粘剂的特性和固化的要求来进行,否则会影响胶粘剂的整体性能。
胶粘剂是如何固化的原理

胶粘剂是如何固化的原理
胶粘剂的固化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物理固化:这种固化方式是指通过溶剂挥发、水分蒸发或其他外部环境的物理变化来固化胶粘剂。
例如,水性胶粘剂中的水分蒸发后,胶粘剂中的固体部分会相互连接,形成胶粘层。
2. 化学固化:这种固化方式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使胶粘剂分子之间发生共价键的形成,从而固化胶粘剂。
例如,两液型胶粘剂中的主剂和交联剂在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使胶粘剂固化。
3. 光固化:这种固化方式是指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引发胶粘剂中的光敏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使胶粘剂固化。
常见的光固化胶粘剂有UV 光固化胶粘剂和LED光固化胶粘剂。
4. 热固化:这种固化方式是指通过提高胶粘剂温度,使胶粘剂中添加的热固性分子间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使胶粘剂固化。
热固化胶粘剂通常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固化。
不同种类的胶粘剂固化原理各有不同,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用适合的固化方式。
704胶水快速固化方法

704胶水快速固化方法
1对于胶水快速固化的方法
胶水是家中常用的物品之一,胶粘剂也是一种更重要的粘性物质,它可以把多种材料紧密地粘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紧密的结构。
但胶水和胶粘剂有很多,它们的固化时间也不尽相同。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胶水和胶粘剂的固化进度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快速固化胶水的方法。
2热熔胶的快速固化
热熔胶是一种特殊的可熔性胶水,其胶水的的液态可以通过施加一定的热量溶解而变固,一旦热量去除,它将变为固态。
熔点低的热熔胶,一般只需要加温50-70℃,就可以使热熔胶快速固化。
3环氧树脂的快速固化
环氧树脂是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它是通过一定条件下,交联剂和树脂的交互反应,使之固化而成的固体材料,通常环氧树脂交联固化所需要的温度一般在100-130℃。
因此若采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环氧树脂的固化进度。
4粘接剂的快速固化
粘接剂是家居和工业中常用的一种涂层剂,根据不同的粘接剂成分,它们的固化时间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固化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
天。
对于一些要求粘接性能比较高时,可以采用加热或者UV灯照射等技术,加快粘接剂的固化进度。
5紫外光固化剂的快速固化
紫外光固化剂是一种以紫外线驱动,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固体的涂层剂,这种涂层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独特形成环氧树脂网状结构的能力,紫外光固化的固化速率和温度有关,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加以照射,可以得到很好的固化效果。
以上就是快速固化胶水的几种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采用加热或紫外灯照射等,都能大大加快各种胶水和胶粘剂的固化进度,从而达到一定的用途。
有时胶水和胶粘剂的粘接牢度也很重要,所以在使用时还需要考虑牢度要求,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固化方法。
压敏型胶黏剂及其粘接固化原理

压敏型胶黏剂及其粘接固化原理——中国化工集团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桂林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王公波August 29, 20121 粘接原理1.1 粘接件间的作用力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力称为粘接力。
粘接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1.1 化学键力化学键力又称主价键力,存在于原子(或离子)之间,有离子键、共价键及金属键三种。
金属键力是金属正离子之间由于电子的自由运动而产生的连接力,与粘接过程关系不大。
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如果能够引入化学键连接,其粘接力将显著提高。
1.1.2 分子间力分子间力又称次价键力,有范德华力和氢键力。
范德华力又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取向力即极性分子永久偶极之间的引力。
其大小与分子偶极距的平方成正比,与两分子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
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之间距离越近,产生的取向力越大;温度越高,分子的取向力越弱。
诱导力是分子固有偶极与诱导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靠近时,极性分子会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极性分子之间也能产生诱导偶极。
诱导力与极性分子偶极距的平方成正比,与被诱导分子的变形程度成正比,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与温度无关。
色散力是分子色散作用产生的引力。
由于电子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正负电荷中心瞬间的不重合(色散作用)产生的瞬时偶极诱导邻近分子产生瞬时诱导偶极,这种偶极间的力称为色散力。
色散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与环境温度无关。
低分子物质的色散力较弱,但由于色散力具有加和性,所以高分子物质的色散力相当可观。
在非极性高分子物质中,色散力占全部分子间作用力的80~100%。
1.1.3 界面静电引力当压敏胶与金属密切接触时,金属容易失去电子,压敏胶容易得到电子,所以电子可以从金属移向压敏胶,使界面两侧产生接触电势,并形成双电层而产生界面静电引力。
1.1.4 机械作用力从物理化学的观点看,机械作用并非产生粘接力的因素,而是增加粘接效果的一种方法。
碳纤维胶粘工艺

碳纤维胶粘工艺
碳纤维胶粘工艺是一种用于将碳纤维材料粘接到基材上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
以下是碳纤维胶粘工艺的一般步骤:
1.准备基材和碳纤维材料:确保基材表面平整、清洁、干燥,
无油污、水渍等杂质。
碳纤维材料可以是预浸料、碳纤维布
或碳纤维板,根据需要裁剪成合适的尺寸和形状。
2.配制胶粘剂:根据所选胶粘剂的说明,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制
胶粘剂。
确保使用合适的搅拌工具,混合均匀,无气泡和杂
质。
3.涂刷胶粘剂:将配制好的胶粘剂均匀涂刷在基材或碳纤维材
料上,确保涂层均匀、无遗漏。
对于大面积的涂刷,可采用
滚筒或刮刀等工具。
4.贴合碳纤维材料:将涂有胶粘剂的碳纤维材料与基材紧密贴
合在一起,排除其中的气泡和多余的胶粘剂。
确保碳纤维材
料与基材完全接触,不留空隙。
5.固化:将贴合好的部件在室温下静置或进行加热处理,使胶
粘剂固化。
根据所选胶粘剂的要求,固化时间一般为数小时
到数天不等。
后处理:待胶粘剂完全固化后,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如打磨、抛光、喷漆等,以提高表面的光洁度和美观度。
需要注意的是,碳纤维胶粘工艺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可能因所使用的胶粘剂和碳纤维材料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仔细阅读所选胶粘剂的说明书和技术指南,并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结构胶固化原理

结构胶固化原理胶固化是指将胶粘剂涂敷于被连接的物体表面,通过一定的工艺和条件使胶粘剂固化,从而实现物体的连接和固定。
结构胶固化是一种常见的胶粘剂固化方式,它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建筑和电子等领域。
结构胶固化的原理是通过胶粘剂中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使胶粘剂从液态或半固态转变为固态,从而实现物体的连接和固定。
这种固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胶粘剂的流变阶段和固化阶段。
在胶粘剂的流变阶段,胶粘剂处于液态或半固态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这个阶段,胶粘剂可以充分填充被连接物体的表面微观凹凸,填补缝隙,形成一个连续的粘结层。
这样可以增加被连接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
在固化阶段,胶粘剂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由液态或半固态转变为固态。
这种固化过程可以通过热固化、光固化、湿固化等方式实现。
其中,热固化是最常见的固化方式之一。
在热固化过程中,通过加热,胶粘剂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从而使胶粘剂变得坚固。
热固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加热、反应和冷却。
在加热阶段,胶粘剂受热,温度升高,活性基团开始发生反应。
在反应阶段,胶粘剂中的活性基团与胶粘剂分子或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这种交联结构可以增加胶粘剂的分子量和粘度,使其变得坚固。
在冷却阶段,胶粘剂冷却至室温,固化过程完成。
除了热固化,光固化和湿固化也是常见的结构胶固化方式。
光固化是指通过紫外线、可见光或红外线等光源照射,使胶粘剂中的光引发剂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固化的过程。
湿固化是指通过与湿度或水分的接触,使胶粘剂中的湿固化剂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结构胶固化的原理是胶粘剂中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使其从液态或半固态转变为固态。
这种固化过程可以通过热固化、光固化、湿固化等方式实现。
无论是哪种固化方式,都需要控制固化过程的时间、温度和环境条件,以确保固化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结构胶固化的原理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连接和固定方式,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化方法胶粘剂的固化通过物理方法,如溶剂的挥发,乳液凝聚和熔融体冷却与化学方法。
(1)热熔胶:高分子熔融体在浸润被粘表面之后通过冷却就能发生固化。
(2)溶液胶粘剂:随着溶剂的挥发、溶液浓度不断增大,渐达到固化具有一定强度。
(3)乳液胶:由于乳液中的水逐渐渗透到多孔性被粘物中并挥发掉,使乳液浓度不断增大,最后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高分子胶体颗粒发生凝聚。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乳液凝聚成连续的胶膜,而环境温度低与最低成膜温度(MFT),就形成白色的不连续胶膜。
乳液胶主要是聚醋酸乙烯酯及其共聚物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4)热固性胶粘剂热固性树脂的多官能团单体或预聚体进行聚合反应,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同时进行着分子链的变化和交联,形成不溶不熔的凝胶化或叫基本固化。
在一定范围的延长固化时间和提高固化温度并不等效,降低固化温度难以用延长时间来补偿。
因为胶粘剂和被粘物表面之间需要发生一定化学作用,这就是需要足够高的温度才能进行。
固化压力:
有利于胶粘剂对表面的充分浸润;有利于排除胶粘剂固化反应产生的低分子挥发物;有利于排出胶层中残留的挥发性溶剂;有利于控制胶层厚度;粘度大的胶粘剂往往胶层较厚,固化压力的调节控制胶层的厚度范围。
在涂胶后放置一段时间,这叫做预固化。
待胶液粘度变大,施加压力,以保证胶层厚度的均匀性。
固化温度
固化温度过低,胶层交联密度过低,固化反应不完全;固化温度过高,易引起胶液流失或使胶层脆化,导致胶接强度下降。
加热有利于胶粘剂与胶接件之间的分子扩散,能有利于形成化学键的作用。
(1) 烘箱直接加热法:用鼓风装置,使其均匀传热。
(2) 外加热法:使热量迅速传到胶层内部,大大缩短固化时间。
声波加热法:对具有粘弹性的胶粘剂、无溶剂胶液受热固化,不适用于热固性刚性胶。